《明星助理》经典观后感10篇
《明星助理》是一部由贝瑞特·奈鲁利执导,艾米·亚当斯 / 雪莉·亨德森 / David Alexander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星助理》观后感(一):温情与英伦
总的来说算是部不错的影片,虽然开头有点枯燥,但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舒服。
要是我能有像Micheal那样纯情的男友该多幸福啊。虽然很穷,也没什么社会地位,但是一心一意地爱着那个女人,容忍她,并且尊重她的决定……太完美了。
世间有那么令人动容的爱情吗?
我很怀疑……
影片英伦风很明显,爵士乐的穿插让我觉得舒服,棕色的色彩基调绝不压抑,看得胃里暖暖的。
记得舞会上贝蒂格鲁坐在角落里、每个和她交谈完的人都激动地从那扇门出去那一幕,我觉得很搞笑。
两个女人有着一样的心态,一样的担忧,我觉得所有女人其实都是那样的……
:Edythe的声音实在是太有特色了,估计全世界找不出与她类似的,我喜欢她的声音。
《明星助理》观后感(二):就算你很怪,还是会有人比你更怪
首先忍不住批评一下片名翻译,想到早些年因为译名很傻而差点错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独有的经历。《明星助理》这样的名字真的肤浅,完全就没能翻译出原片名中lives for a day的内涵。想起来高晓松老师吐槽《伯德小姐》的片名翻译,只是女主的外号叫做Lady Bird,片名就这么翻译了,让人大跌眼镜。他直呼片名译者需提升内涵啊,起码也该看完片子再译。深以为然。
爱情片应该还是很多人喜欢的吧,虽然其实情节还满老套的,颇有点早年看《窈窕淑女的》的感觉,区别在于,Audrey Hepburn 根本丑化不了,即便是卖花女也有一股邻家女孩的清新劲儿,只要她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睁,即便没教养也显得可爱至极,当然在经过调教、打扮之后更是惊为天人;而Frances McDormand感觉换装前后也没有太大差别啊,都是雾都孤儿母亲的造型啊(捂脸一分钟)。恩,实力派主要看演技。看完做了点功课才知道Frances McDormand是《三块广告牌》的女主,难怪腾讯要蹭热点推荐本片了。
片中出现了Pettigrew小姐的真命天子,竟是《罗马》里面的凯撒(Ciarán Hinds)嘛!偶得的小惊喜。比起傻白甜到发腻的Amy Adams和她的Lee Pace,还是更喜欢这对CP的rough口味耶。一个是行为举止古板至极导致总是失业的牧师之女,一个是风流倜傥引领时尚的女性内衣设计师,强烈的反差捕捉到了观众猎奇的心理。(凯撒先生还真的帅呢,请允许我擦一下口水)特别是最后在站台的那段对话,两人隔着一扇铁门,一问一答,若隐若现,真是甜而不腻呢。
Forgive the intrusion. I'm glad to see you're safe. Oh yes, quite safe. Am I right in thinking you're no longer employed, Miss Pettigrew? Quite correct. So you're free? Quite free. Might you be looking for a social secretary? No. Absolutely not. I'm looking for you. Me? I've been looking for you all night, I believe, all my life, if you'll have me. ...A nod of the head will do me fine.想到了刘若英在演唱会上的独白,事实证明,即使你再怪,还是会有人比你更怪。
《明星助理》观后感(三):半场比利怀德
这片子大概很久之前扫过。现在是因为想刷Lee Pace重新翻出来。
怎么说呢,前半截是部不错的片子。特别是在女明星家里的那一场戏,很有些比利怀德意思。叙事流畅,用语简练,几个镜头转换把女明星的性格、乱七八糟的私生活还有情人们的个性交代的非常清晰。艾米亚当斯演这种略带傻气、又有些心机的漂亮姑娘刚刚好。这个粗一号的妮可基德曼演搞不定细致的、有层次的角色。
其后的多个场景中,这种带点漫画式的的人物塑造都看的挺舒服。大处的时间线、情节,小处的笑点安排的都挺得当。虽然当英俊的贫穷的钢琴家一出场就有“三观一定很正”的预感,但是故事并不让人失望。至于Pittgrew小姐,作者你让她叫奎妮薇尔真的没问题么?哈哈哈哈。不过这个人物的设定非常有趣。她就像女明星生活的反面,身上几乎集中了德雷西亚小姐和那位桃金娘小姐的所没有的全部特质。搁在一起看活脱脱就是哈哈镜的效果。能有这样的对比,故事不好看也难啊。
但之所以说是半部比利怀德问题也在这里。故事放在一个明明可以有好几十种排列组合的当口,偏选了最四平八稳的一个。德雷西亚选择穷钢琴家几乎是必然。说着爱她的另外两个一个是没玩够的熊孩子,一个是完全本着肉欲。德雷西亚傻但还不蠢,而且一直很明白钢琴家爱她。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虽然处理的简单粗暴几近80年代的好莱坞爱情片,但好歹有个交代——这还得感谢艾玛和LEE颜色够足,笑的够美。可是另一对就是在太令人失望了。Pittgrew小姐和Joe的关系有足够多的增长点和可能性。一开始的相互试探(关于那条围巾)隐晦的暧昧的很欧洲大陆,怎么一到后来桃金娘给摊牌就突然大开大合的美国起来了?演员的表扬没有问题。一直抿着嘴唇、礼貌的退出的Pittgrew把一个有自尊心的牧师的女儿表现的很到位,Joe之前是个很地道的冷淡的玩世不恭的中年男人,这会儿突然少年情怀了一下也太违和了。至于他跑到车站去找Pittgrew就完全陷入了感情至上的空话了,就和简爱跑去圣约翰表兄那里寻找人生意义一样可笑。
Joe的性情倒是引起了我不少的兴趣。这个人非常的世故、聪明,自视甚高,晓得人情世故但喜欢拿他们耍。有点儿王尔德笔下的亨利爵士的意思。他选择桃金娘小姐做未婚妻非常的有道理——那当然不是出于爱情。可是刻薄的、傲慢的桃金娘小姐却显然不明白,虽然她自己嘴上也说了,我们合适。如果她真的晓得他们只是合适,就完全没必要害怕Joe知道她和人偷情。Joe这样为了结婚而去结婚的男人是不会在乎她偷情不偷情的,而在乎处理的够不够漂亮、面子上大家是否能好看。桃金娘完全弄错了重点。不败走简直不正常。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为了数面之缘的Pittgrew小姐突然求婚。。。谁信啊??这里应该来的难道不是鸳梦重温里一个实实在在的契约婚姻更合适?
比利怀德的故事会让人大笑、觉着出乎意料甚至荒谬但是总有合理之处。之所以说这部是半个比利怀德原因也是在这里。戏剧化得不合理了,就失去了让人发笑的力气。
当然打发时间够了。尤其整部片子的颜值都很足,音轨很棒。还有Lee真是太甜了~~
《明星助理》观后感(四):本来只想找部喜剧看。
那首<If I did't care>很棒。
可本片中却因为感情宣泄的到位,更有了感觉。
:我喜欢那张邪恶女人的脸。
部分剧照见:http://ath.blogbus.com/logs/27548239.html
《明星助理》观后感(五):个人拙见
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喜剧电影,时间设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从街头、车站等一些场景的混乱和民众表现出来的惶恐便可知即将经历二战折磨的英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尽管这样,昔日繁华的伦敦依然残存着些许的都市情趣,尤其是那些社会精英们,他们的呼吸仿佛丝毫不被缓缓飘来的硝烟所窒息。影片主人公Pettigrew被用人机构辞退后,生活瞬间跌入谷底,她抓住偶然的机会,成为了明星Delysia的私人助理,并凭借出色的交流能力在一路的急中生智中巧妙地解决了Delysia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周旋,帮助Delysia找到了珍爱,同时,偶然的几次交际使知名服装设计师对Pettigrew产生了爱意。由于工作需要,Delysia与爱人离开了伦敦,短暂风光的Pettigrew再一次失去了工作,就在Pettigrew失落之时,服装设计师出现在了Pettigrew的身后,爱的火花成功地点燃了Pettigrew生活的激情。
更多的,我认为作者通过这部电影所要表现的是,在英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伦敦这座特点鲜明的都市中两种不同阶层的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上的巨大差异。尽管影片中主人公Pettigrew的一波三折中充满了戏剧性,人物间充满英式幽默的风趣对话和人物略显滑稽的动作也为这部电影作品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但画里帧间也透露出不少讽刺的意味。
《明星助理》观后感(六):谁是谁的男主角,谁是谁是女主角
ettigrew?
Delysia ?
Charlotte Warren?
Edythe?
hilip?
ick?
Joe?
Michael?
《明星助理》 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
讲的就是这么一群主角的故事,仔细想想看有没有漏下哪个主角...
我想说的是,无论怎样:
“Not everything comes along just when we want it.”
“There are times when choices just have to be made,
or you certainly will miss out.”
这句话萌到我了,对,就是这句,没错的。
任何情况下,你可能都是自己的主角,但是,有没有想过,放大后,你就会越来越渺小,你会错过什么呢?
XX,XX,XXX,XXX...
【经典台词】黛莉西亚:比起华丽的公寓和时装秀,你知道我离一无所有是多么近吗?每当我睁开双眼我就会想,只要我走错一步,我就会流落街头,没有衣服,没有食物,没有工作,也没有朋友。又会成为当年那个普通的莎拉·格拉布。你知道那是种什么状态吗?基:是的我知道,至少在那方面我们有共同语言。
基内维尔:别再浪费你的宝贵生命了,听我说,曾经,我也雄心勃勃,我的梦想不像你的那么伟大,简单多了,结婚,生孩子,有自己的家,他死了,在法国的一个泥潭里,他是个可靠的好人,你肯定会觉得他傻,但是他在我面前从来都是微笑的,凭这点,我们就可以生活下去。你心里知道真相,相信它,人生苦短。
《明星助理》红孔雀俱乐部的那场戏,让我想起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的描写:暗角上站着白衣侍者,椅子是凌乱的,伸着的胳膊。女子的笑脸和男子的衬衫的白领。男子的脸和蓬松的头发。精致的鞋跟,鞋跟,鞋跟,鞋跟,鞋跟。飘荡的袍角,飘荡的裙子,当中是一片光滑的地板。那只saxophone伸长了脖子,张着大嘴,呜呜地冲着人家嚷。推开了玻璃门,这纤弱的幻景就打破了。
那种奢靡的颓废,你没有亲见你想象不到。记得《蒂凡尼早餐》里也有party的热闹场面,一堆熟悉的陌生人亲亲热热挤在舞池里,那么荒凉。在拥挤的地方你却感觉冷彻心扉,只想速速逃开,逃离这种挥霍的麻醉。
那首If I didn't care,简单缠绵而意味深长:如果我不在乎,就不会欲言又止;如果我不在乎,又怎会如此小心谨慎?如果这不是爱,我如何会颤抖?是什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占据我的心灵?如果我不在乎,一切都不会改变?我还会不停的只为你祈祷?我还能否确定这爱超越一切?这一切都还是真实的吗?如果我不在乎你。
在if i didn't care里,两位主角的表情变化刻划得十分细腻,台上的黛莉西亚从扭捏作态到黯然神伤,逐渐投入自己真实的感情去歌唱;台下的基内维尔沉浸在自己的悲伤往事中,眼眶湿润,忘情鼓掌,她是一个毫不掩饰真性情的女子,也正是这一点帮她赢得了真爱。好电影总是令人温暖,内心生长出希望,在if I didn't care凄美的歌声里,在最无助的时刻,基内维尔终于找到了幸福。
卓别灵总结得好:帕蒂格鲁一边为应付女主人的情人们做即兴演出,一边还要隐瞒自己的失业者身份,既要彬彬有礼,又要保持自尊。迷失在虚荣中的迪里西亚瓷娃娃一样的造型和娇媚的念白风格象极了玛丽莲·梦露时代的女明星。《明星助理》不太象这个时代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正因为这一点,它才显得独特而有趣味。
《明星助理》观后感(八):滑稽戏
2008年的影片竟然已经相隔6年之久。外貌普通的标题人物扮演者弗朗西斯•麦克杜蒙德竟然是97年Oscar影后(冰血暴),还是Mrs.科恩,然而演员的更替如此残酷,现在再看本片的信息,主角都是艾米•亚当斯,而当其时艾米•亚当斯还是傻傻的纯甜美派。
穷困潦倒的家庭教师Pettigrew小姐偶然成为了正积极上位、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的明星Delysia的Social Secretary(社交助理)。在接下来的一天24h内,Pettigrew帮助Delysia度过了惊险而传奇的一天,最后二人都收获了各自的幸福。
影片略显混乱、滑稽与夸张,不失娱乐性,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
《明星助理》观后感(九):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
1 all of it or none of it .
2 of all the never.
3 now or never.
4 hey ho.
5 good day.
6 to horse.
7 Nice to have met you.
8 Will u doggone marry me or u doggone not?
9 easy on the eye.
10 petal
11 -i love u.-off with u.away.
《明星助理》观后感(十):爱依然存在
人生的十字路口总是特别多,这点在小明星德Delysia身上尤为体现。她的十字路口的指向是男人,或者说是她所谓的事业。她周旋于夜总会老板、剧院经理、钢琴家之间,为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梦寐以求的角色、当然也为了丧存的一点点爱情感受。
人生的无奈总是特别多,这点在中年妇女Guinevere的身上也尤为体现。本来有一份政府文员体面工作的她,却被无辜解聘,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她的生活中没有依靠。
这两个女人在一个及其偶然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相遇,并成为了相互的依靠。Guinevere从此不在无家可归,Delysia也有了自己的助理,生活不再焦头烂额。结局是好莱坞式的温馨结局,真爱无敌。一部分男人、女人恍然大悟,重新审视周围的人,最终找到真爱。
整部片子Delysia并不让我讨厌,虽然她周旋与几个男人之间。她仿佛在命运中挣扎着的小花猫,很轻易的快乐和忧愁,喜怒哀乐形于色,很容易的做决定,为了目标不考虑后果。她很可爱。而助理Guinevere从容、淡定的个性是我一开始就想象到的,只是觉得她过于幸运,她的角色与<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类似,她用自己的原则、智慧赢得joe的注意,并让他在闪躲下越陷越深。
此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一段钢琴对唱“if i didn't care”(有效数据计算我已经听了接近百次),让我再一次对弹钢琴、声音磁性的男人毫无抗拒。修长的手指、悦耳的琴声、忧郁的双眸,金钱、权利在这些面前黯然失色。这一桥段让全场安静下来,所有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此刻变成若有所思、真情流露。同时Delysia的表情也从开始的表演变化到与Michael的真情对唱。这段曲子唤醒了有情人,最终《红磨坊》的结局被改写,Delysia与她的钢琴家去了纽约。而Guinevere也由于她纯净的内心、对爱情的执着与Joe终成眷属。
爱情终究不是获得金钱、名气的唯一砝码,爱情是内心最真实的回答,纵然在这个肉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社会有再多的阴暗和无奈,你还是要相信,爱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