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剑岳:点之记》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剑岳:点之记》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13 03:3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剑岳:点之记》经典观后感10篇

  《剑岳:点之记》是一部由木村大作执导,浅野忠信 / 香川照之 / 松田龙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剑岳:点之记》观后感(一):日本的【主旋律影片

  2010年第33届日本学院奖《剑岳》则拿到最佳导演:木村大作、摄影、照明、音乐和最佳男配角:香川照之等六个奖项

  豆瓣的评分很高啊,很多人喜欢看吗?我觉得很闷的。

  日本的大片现在都挺闷的,还是偶像好看些,鬼片……日本现在还有好看的鬼片吗?

  浅野忠信主演,不错

  本片我有几点感受,1、日本的媳妇都很好温柔贤淑。2、本片的风光无限好。3、向导戏份还不错,可惜结尾走入俗套

  日本影片我发现也有主旋律,从最近看过的几部影片来看,《入殓师》、《铁道员》还有本片,最后的时候都有之前对你不理解的人最后送出了理解,而且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跳出来,说出一堆人生做人做事大道理

  但本片我认为还不如前面两部影片呢,太闷了,而且是2个多小时的闷,一直闷到底。

  《剑岳:点之记》观后感(二):为何登山

  《剑岳:点之记》。木村大作。2009。

  著名摄影师木村大作70岁时,第一次做了导演,这部处女作包揽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导演,最佳男配(香川照之),最佳摄影,最佳灯光,最佳录音多个奖项,浅野忠信也获得影帝提名。

  我喜欢一个人到了70岁仍然愿意开始“新”的探索

  但是个人觉得片子整体比较平淡。也许因为我不懂技术,无法了解那些风雪中的镜头有多艰难,所以没有被震撼——只是当做“登山片”和“风光片”来看。

  浅野忠信饰演的柴崎芳太郎,陆军测量部的技术骨干,受命测量从未有人踏足过的剑岳绘制地图。军部强力推行的任务,为了军事资料筹备,也为了抗衡民间登山团体“山岳会”的挑战国家机构不能输给民间团体——媒体煽风点火,恨不能天天报纸上赌赔率。

  柴崎个人对登顶剑岳其实是有野心和热望的,但是他接受任务时极其不情愿,用科学数据反复汇报任务的不可能,让高层大为光火——

  2009年。不知道为什么,2008年的《母亲》里,浅野还是楞楞傻傻青年,但是这部片子里,身材和脸已经完全“中年”的轮廓,尤其是身材,以前的那种“修长”感没有了,感觉很敦实的样子角色也隐忍周全,“老干部风格

  柴崎遵从科学工作严密步骤,在导游宇治长次郎(香川照之)的帮助下,完成前期探测,带着测量队工作。

  拥有欧洲最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山岳会”,以会长小岛鸟水为首的年轻人们,不屑地看着这帮老土的工作队伍

  但是他们看到,明明竞争对手已经跃跃欲试,媒体百般煽动,柴崎仍然在按部就班地做着基础测量工作,没有为了“抢先”去登剑岳——柴崎这个人始终有“克制”感。他克制着自己登顶的愿望,也克制着团队好胜的愿望,不停地说,他的工作是“绘制地图”。

  一边经历种种比预期中更严重困难,一边看着对手从容坚持的工作,山岳会的旁观,渐渐从挑衅变得尊重

  不断的探路失败风雨,风雪,坠崖,各种挫折之后,测量队终于第一个登顶剑岳,完成了测量工作,皆大欢喜——却发现修行者的锡杖。原来,曾经被柴崎在风雪前救下山的行者,早就来过这里了。

  军部暴怒——费了那么大的周折,没有输给山岳会,却输给了无名的修行者——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根性。大和民族在“诚实”这件事上没得说。行者已经垂暮将死,而且,他原本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千心万苦背负巨大压力上山的人,从测量队的每一个人,到只拿60块日薪的村夫导游,直到暴怒觉得颜面尽失的军部官员好象没有一个人动过“假装没有看见那枝锡杖”的念头。)

  没有勋章。没有对工作的肯定。但是测量队仍然认真做着最后的工作。

  山岳会也成功登顶。

  曾经剑拔弩张较劲的两个团体,用旗语传达着对彼此的尊敬和肯定。只有对手,才最明白你成功的路有多崎岖

  (不过,用旗语打了那么久的话,互相“吹捧”,稍显肉麻啊)

  柴崎在经历种种之后,找到了测量工作的意义——不是为了政府军队,不是为了勋章,而是为了“每一个人,可以知道自己的家乡,在日本,在地球上的位置”——为了“人”而工作,而冒险。这是柴崎芳太郎登山的意义。

  细节上有动人地方

  譬如,在当地的信仰里,剑岳是不可以被攀登的“死亡之山”,导游宇治长次郎却因为对“山”的热爱对抗着身边环境的压力前行。他的儿子在当地信仰里的寺院,因为父亲行为,承担着巨大压力,劝阻不成,还挨了父亲的耳光。但是终于理解,送来芋头鼓励父亲的信。

  松田龙平饰演的生田信,年轻,好胜,一心想赢“山岳会”,对柴崎的“慢”颇有不满,冒进,几次遇险,渐渐懂得柴崎的“稳”和对工作的敬畏。其实觉得最佳男配应该给松田龙平,生田信这个角色有变化,有细微情感,有“成长”的感觉——香川照之的角色太“平”了,从始至终都勇敢担当,没有那种“变化”的动人。

  浅野没有拿到影帝,倒很公平。柴崎的角色很到位,中年,沉默坚忍包容,抗压,凡事为“人”着想,他演得特别精准”——但,“老干部”的角色本身不够打动人。

  宫崎葵演柴崎的妻子,不是很漂亮,但特别温婉。她偷偷在丈夫衣袋里放平安符。在日历牌前思念他的归来,微微一笑,柔和樱花

  《剑岳:点之记》观后感(三):充满矛盾心灵之旅

  《剑岳点之记》是导演木村大作的处女作,他曾经在黑泽明身边担任摄影师一职,黑泽明是他在电影道路上前进的参照物和教科书。《剑岳》,继承了黑泽明电影里,或者说日本主流电影里惯有的内敛和克制的美德,可以说是一部日本式的“主旋律”影片。说《剑岳》是剧情片,不如说它是纪录片,年逾七十的木村大作,带领整个剧组驻扎剑岳拍摄长达200天。木村大作拒绝使用早已经普及的CG和航拍技术,坚持带领剧组踏着一百年前测量队的足迹攀登险峰,力求绝对真实,也就是这种坚持,赋予了影片一种独特气质,测量队最终登顶成功时的喜悦是非得要见识了那种险恶的环境,走过那种“看上去就不适合人走”的路,才能流露出的真实情感,这是再以假乱真的后期技术都无法呈现的。

  明治三十九年,即公元1906年。那时一战还未爆发经历了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的日本,正在逐步打开国门,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现代和传统农业工业、个人与集体,一切都在经历激烈碰撞并迸出火花,电影的故事发生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充满矛盾的时代

  在影片刚开始,最主要的矛盾集中于代表着民间的山岳会与代表官方的测量队的较量之中。军方的测量部认为从未被登顶的剑岳代表着一种荣耀尊严,若是被带着游玩心态攀登的山岳会登顶,这无异于是一场类似于失贞的耻辱。但是这样的一种矛盾随着测量队的攀登,发生了转移,山岳会并非所想的那样玩世不恭而测量队在为军方工作的同时依然保守着自己内心诉求。随着攀登工作的开始,面前困难重重的险峰和军方置身事外的坚持使队长柴崎产生疑惑——登顶是为了什么?是征服还是竞赛制作地图又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在功劳簿上画上一笔吗?那么作为真正的攀登者,以及那一干注定不会被历史记录农民们,他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柴崎在一次次的困境和挫折中来来回回犹豫着。登高解惑,当他终于登顶,面对着那从不曾被他人所窥视过的状景之时,他战胜的不是自然,不是山岳会,而是自己的内心,也从而得到了答案——制作地图,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生活在那里的千千万万居民,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这广袤天地间所处在的位置。

  导演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甚至是讽刺的结尾,当测量队一行人登上山顶后,发现了几百年前的修行者在山顶留下的法杖,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剑岳初登顶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登山者来说,这是一个颇具趣味的意外,对于军方来说,却代表着彻底的失败以及尊严的丧失,无论在登顶的过程如何艰难,攀登者的付出被完全的否定了。最后,玉井大尉寄给柴崎的那封即诚恳却又软弱无奈的信被丢在泥水里的镜头,代表了导演的悲观态度,即阶级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山岳会与测量队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压迫与被压迫,任何的试图调解都是要面临失败的。

  既然是高山片,那么自然是要谈及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木村大作将其处理成了一条暗线,柴崎向在山里修行的老者询问上山的道路,老者只说了一句“背负着雪上山,背负着雪下山”,后来柴崎悟出了其中的真意,即为趁着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流还未解冻之时,逆流而上,即可登顶。其实、、正是剑岳本身,给予了柴崎登山的指引,而一路上遇见的野生动物们,也在冥冥之中担任了指路者的角色。说道人和自然的关系,既是矛盾的又是充满感动的。柴崎一行人的登山,看似是对于山岳的征服,但其实也是一个顺应自然的过程。他们寡言少语,默默忍受自然的考验,这里行不通退而求其次,进进退退兜兜转转,即使有焦躁和厌倦,也都在内部自我消解。他们用了一种最温柔最顺应天时方式,来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得到了自然的奖赏

  对于居住山脚下的农民们来说,剑岳是圣山,是不可攀登之山。使得他们成为了人类自然和谐相处模范的,既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崇敬之心,却也是他们的无知。《松子被嫌弃的一生》里,松子日日坐在岸边对着眼前河流流泪,因为这条河很像她家乡的那一条。松子是主动斩断了归乡的可能,而那些世世代代都与山为邻的居民们,则是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被迫失去了故乡。这是无法避免的,求知欲是进步的动力,而自然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我们最一无所知存在,随着人类的进步,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自然所创造神话,就这样,信仰,连同根基一并丧失了。

  官方与民间,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人类与自然,正因为有了这种种矛盾,使得整部影片在没有跌宕情节人性挣扎情况下,依然充满了戏剧感。攀登是一种美德,真正的攀登需要的是内敛而非野心。拍电影也像攀登,需要内敛的美德才能够最终登顶,而木村大作所处在的,却是一个美德逐渐的被忽略和丧失的时代,于是他用他的电影,不仅重塑了这种美德,同时也唤起了观者对于美德的记忆渴望。木村大作凭此影片一举斩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他对于电影事业的热爱和身体力行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剑岳:点之记》观后感(四):测绘男儿热血

  点之记,是测绘行业专业名词,指的是记录大地控制点相关信息(包括点名、等级所在地、点位略图、实埋标石断面图及委托保管等信息)的文档资料。看了这片名我才明白,这个专业名词估计是近代从日本舶来的词汇,从日语“点の記”按字面翻译成了在现代汉语中略显古怪的“点之记”。

  本片背景是日俄战争结束不久的明治39年(1906年),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出于战争扩大化的准备,急需攻克全国地图上最后一块留白之地——号称北日本阿尔卑斯的立山连峰。稍微介绍一下,观测和绘制地图需要已有地理坐标的大地控制点,在现代电磁波测距仪和GPS测量技术出现之前,大地控制点的观测基本都是使用光学经纬仪采用三角测量的方式进行,控制点按一定距离布设,构成一个个三角形,点之间需要相互通视,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把控制点建在高处。片中主角从野外实地踏勘到建立标石再到观测,展示的正是一个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流程。如果你知道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后面还有大量繁重琐碎的工作,你大概也不会对登顶成功有多么强烈的喜悦感了。

  在我刚毕业前几年的野外测绘工作生涯中,也曾领略过连绵群山磅礴空灵,也曾体验大海深处的静谧狂暴,在山顶连续看过几天的日出日落,在帐篷里听过河水淙淙流淌。在我离开野外工作之后,对山水风光也失去了兴趣,每到一处旅游更吸引我的反而是当地民俗风情。在片中,浅野忠信饰演的男主角柴崎芳太郎在跟随向导登山踏勘的过程中,就纯粹表现出了一个测绘人的职业素质,那些令人惊叹的壮丽风光没有令他有半秒钟的流连,他就如同常年行走在山中的行者、猎人、樵夫一样似乎对这美景习以为常,只是日常生活的不变背景。在作为旁观者的向导甚至年轻队员的不断提醒下,男主角仍以他不变的风轻云淡态度应对,他考虑着的是全盘工作计划,而不是以登顶为终点的无谓竞争。

  本来这是一个不太能有故事性的剧情,为了不至于过分沉闷编剧增加了“山岳会”这样一个民间登山组织来跟测量队对峙,并营造了民间对测量队和山岳会谁先登顶拭目以待的气氛。但实际上山岳会的存在并没有使得剧情跌宕起伏,而起到的作用恰恰是肯定测量队的成绩和荣耀。被军国主义思想鼓噪着的军方追求的不仅仅是地图的完善,事实上在剑岳顶峰设置控制点也并没有绝对的必要,他们追求的是宣传意义上的“前人未踏”,作为陆军参谋本部下属部门的测量队如果能够“初踏”,将为军方带来征服日本最险要山峰的荣光和宣传材料。因此在最终测量队登顶成功、却发现遗留在峰顶的修行者的法杖残骸时,军方表现出极大的失望沮丧甚至愤怒,测量队冒着生命危险做出的成绩顿时被看得分文不值,香川照之饰演的向导宇治长次郎将总部来信轻蔑的丢在泥水中,就把这种反嘲引至高潮。日本影片在涉及到对战争的反思时,就经常采用这种不着痕迹的手法,既不探究原因也不提出解决之道,在表现普通个体时会重点强调他们的隐忍和牺牲,而仅将政府和军队尤其是陆军高层作为批判对象。

  本片阵容堪称豪华,浅野忠信、香川照之、役所广司、松田龙平、仲村亨,全是一线实力影星,因此有戏称这是史上最强大叔阵容。在第3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评选中本片一举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照明和最佳录音等六个奖项,导演兼摄影木村大作完成了他电影人生最大一次冒险,为了尽最大可能的还原100年前测量队的真实足迹,在毫不借助航拍和CG的情况下,全剧组耗费两百多个拍摄日,如同苦行一般克服了风雪、酷寒、山路危险等种种困难完成了拍摄,最终在与101年前测量队登顶相同的日子登上剑岳顶峰。

  野外测绘的工作就如同跋涉一样的辛苦。立山连峰最高海拔为3015米,而珠峰海拔8844米,1975年中国首次在珠峰顶设立觇标并测得高度,2005年又采用多种技术联合进行了复测得出精度更好方案更合理的数值,但除了新闻之外,却没有人对测量人的辛劳工作投去关注的目光,用影片里山林署官员的话说:你们的工作还真是辛苦啊!向所有测绘工作者们致敬,也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也能开拍反映测绘人工作的影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