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发奇女》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金发奇女》经典影评集

2018-08-15 03:3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发奇女》经典影评集

  《金发奇女》是一部由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执导,里卡多·特雷普卡 / 卡塔丽娜·瓦朗丝坦 / Diogo Dória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发奇女》影评(一):《金发奇女》的观后感

  一部风格明显的电影。由一对男女火车上的对话展开。像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小说,刻意营造一种真实感。那对男女的对话过于冗长,故意卖关子。但故事内容乏味至极。故事若有趣,卖卖关子,观众倒是能理解,若无聊,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更令人讨厌的是,故事每个段落之间必然会插入火车上那对男女的对话。这些对话依旧冗长、无聊,对故事毫无用处。故事的结尾倒是有一点心意。穷光蛋历尽千辛,在能够抱得美人归的时候发现女子小偷小摸习性。转而与女子分手可惜,这个不落俗套的段落营造得过于充满,毫无紧张感——观众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估计不多。“一会儿”的功夫,女主角就因被抛弃而自杀身亡了。影片就此结束。这是个爱情悲剧吗,我不那么认为,我以为这是个电影悲剧。

  《金发奇女》影评(二):电影对原著的改编

  电影讲述了一个为叔叔丝绸打工男子对对窗一位拿着中国折扇的金发女子一见钟情。几相眉来眼去后他准备鼓起勇气和女子结婚身无分文的他转而向叔叔寻求,被强硬拒绝,不允许他结婚。为了能有足够的结婚资金,他愤而离开叔叔,自谋生路。一番波折后,他机缘巧合在佛得角赚够了钱回葡萄牙准备结婚,却被朋友欺骗被迫替他还债。无奈之下他再次找到叔叔,得到了叔叔的原谅,并允许他与金发女子结婚。他和金发女子一起去看钻戒,却无意发现金发女子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在狂怒中与她分道扬镳

  作为电影大师,奥利维拉在对于镜头细节的把控做得相当的好。比如里斯本城昼夜变化、金发女子望对窗的新人会计时镜头明显的遮掩。而在细节上,男主人公昏暗的小房间、最后男店员柜台望一眼等等细节都体现了他的功力

  然而,这部电影我并不很喜欢。首先,电影的中文译名《金发奇女》虽然很巧,但原文的直译是“金发女郎特点”,看完影片我觉得翻译成《金发女郎的怪癖》更为恰当

  其次,奥利维拉拍戏时已经步入百岁殿堂,整个电影在我看来有些僵硬,缺乏更多的想象力。比如,有些一扫而过的镜头停留的时间过长:开头的检票、诗朗诵等等。尤其诗朗诵一段,他将镜头对准牌桌,并一定要在缝隙中露出念诗的神父,使得画面变得很尴尬完全可以将诗朗诵变成旁白继续进行

  同时,我知道奥利维拉是一个十分尊重原著的作者,甚至拍过7小时的长片。虽然他在这部电影中相对原著有所改动,但这部片子显然在从文字转换动态图片道路上还能做的更多。比如,原著中讲述故事的人在别墅中,电影中故事发生在一节列车上,寄予了更多寓意。而我认为作为一个电影,列车上展开故事两人的两人完全是尴尬的存在,为了推动剧情而一阵尬聊,让人很不自在。电影完全可以跳出讲故事的架构,从这个故事直接展开。毕竟电影终究是电影,文学作品作为文字,其中有很多东西不适合作为电影表现出来。若一定要,隐藏在镜头中或许更好。

  总之,这就是一个20到30分钟的小故事,却被拖成了60分钟。作者克罗兹是葡萄牙著名的现代主义写实作家,作品简洁明了韵味无穷。不能不说奥利维拉的镜头十分唯美,功力尽显,但文字到电影依然还是需要很多很多想象力的。

  《金发奇女》影评(三):金发奇女

  活到一百岁以上的导演我只记得两位,一位是已故的德国人里芬•斯塔尔,另一个则是仍然健在的葡萄牙人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老人精神矍铄早已成了传奇,90岁之后除了每年拍一部电影,还要步履蹒跚的行走在各大影展的红毯。在百岁生日的第二天,按耐不住的奥利维拉再执导筒拍摄了《金发奇女》,这仍然是个典型城市道德故事,简洁影像背后,是百岁老人满载悲观情感印记实际上这些影像早已贯穿在奥利维拉的作品中间,古旧的阁楼街道神秘美貌女子、老而有钱男人、除了帅什么都不能给的男人……即使故事背景从波尔图搬到了里斯本,那些属于人生悲喜格局仍然保留了下来。窗口对望的镜头拍的格外美好年轻的男人和对面的神秘女子频繁的相望,互相交换着彼此暧昧眼神,犹如鹊桥两端之人难以相会。奥利维拉一开始就给爱情投了不信任票,这不只是男方无能,还有女方虚伪,在两人费劲心力面临结合的当口,用大棒给打了个分飞。 《金发奇女》让人不自主的想起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一的《面包女孩》,同样是发生在一个百无聊赖大街上,《面包店》的小伙邂逅了街边行过的女孩,《金发》里的青年暗恋上大街对面窗口中的姑娘,和前者不同的是奥利维拉镜头下的青年没有那种强烈的“占有欲”,而是秉持着一种古典化的观念。他向有钱的叔叔申请结婚却引来一顿狂喝,并接着被辞退走人,一种属于无能者的颓废卑微尽收眼底;对面的神秘女受制于家庭礼教的束缚待字闺中,却不能控制自己贪慕的一面,偷戒指是个突然来袭的高潮,金发女无奈的伸出握了赃物的右手,等于把男子的一番幻想击成玉碎。 奥利维拉把一个现代故事拍的如同中世纪的格局,一行人观摩竖琴表演和倾听赞美诗的段落融入了太多的怀旧气氛人物动作亦是亦步亦趋,稍稍的运动就把情感的微妙变化给呈现出来,浪漫不减并化作一种冷静深沉。镜头不止一次的对准入夜的山脉,用一种偏冷的色调凝射出孤独寂寥意味,只有窗口的际遇带着一点暖色,金发女子绣了中国龙图案扇子轻掩粉面,男青年踱出户外用文件遮面偷窥,合着每日的晨钟鼓点,仿佛成了一个日常的习惯。片中所有的人物行为时间都被压缩到极点,每逢人物不说话的时刻,你都可以从中深切体会类似半个世纪前的那种默片魅力。 片中用主人公的际遇起伏充当了电影的转折,在他成功脱困而回归的时候,每个人都戴回了虚伪的面具。男人想得到的东西已经近在咫尺,却发现那只能让自己嗤之以鼻,这又算是多大的讽刺呢?或许生命就是一辆驶向远处的列车,里面装满了悲观和失望,等你落座之后,也只能向挨坐的旅客倾吐长谈。

  《金发奇女》影评(四):命运玩笑和嘲弄

  电影真好,像茨威格。女人漂亮。如果你想知道艺术家活了一百岁在怎样看待世界,就看看这个电影。画面完美,随便截图都可以。古代的梦中,童年对远方国度遐想大概老人一生饱经这种人生的玩笑,否则何苦拿大家开涮,其实电影就像这女子,亦如人生,你以为的结局真的就一定是现实的结局吗。

  我们普通的电影都在讲述故事的开始发展结局,哪怕是个带有余韵或者开启续集悬念的结尾,总是有个结局的。但是这部电影仿佛故意在最后让我们纠结一下,结局呢,结局呢,一个百岁老人告诉你,人生的结局就是这样。你辛苦一生,成了做那个行业魔王,可是你想达到的人生目的最后会怎样。记得余秋雨讲过一个富翁,做慈善的,和余秋雨说,我享受财富,到老了才发现做慈善之前,自己在爬梯子,爬到顶端,才发现自己把梯子靠错了墙。其实这部电影又何尝不是在说这个意思。结局重要吗,大概没有那么重要。一是许多不可测因素,二是人的命运最终是指向死亡。如果你爱,就去爱,想做事业就去做,但是千万别太汲汲于结局。结局没那么重要。

  这个女子就是命运控制你命运的神灵。你爱上了她,追求于她,可是她是怎么回报你的呢。命运不是不爱你,可是她的弱点你都不了解的。最后到底是你抛弃了命运还是命运抛弃了你呢?

  还有里面叔叔的角色,演得非常好,甚至感觉他不是演员,就是那么个经理,那么个长辈。叔叔第一次看到女孩儿是在楼梯拐角明白事理的长辈一眼便知是什么情况。他之后对年轻人态度也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即使明白如他,他最后让年轻人结婚,给他钱,他也没有能看透这个女人。

  中间有一段在沙龙,那个男人突然为难那个女子,女子受到惊吓。那个瞬间年轻人应该明白其中的蹊跷。但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年轻人在事后还替女子解围。女子很受用。命运啊,你就是那个仿佛一直美丽无辜一直爱我们的女孩子,可是你最终为什么要那样嘲讽我们,难道你不知道你是附着在我们身上的吗?你毁了自己,也毁了我们。

  偷窃,命运喜欢偷窃,她偷了上等的丝绸制品,在游戏中作弊,偷了戒指。谁会知道美丽的命运的背后都藏着什么秘密啊。

  火车就想生命和时间带你向前。路人妇女就是身边的过客乘客就是众生,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

  对于电影本身,对艺术的表现真是太美了。演员都很出色。尤其是女子,惊为天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