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戏王之王》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戏王之王》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16 02:2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戏王之王》经典观后感10篇

  《戏王之王》是一部由陈庆嘉 / 梁柏坚执导,詹瑞文 / 蔡卓妍 / 陈辉虹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戏王之王》观后感(一):夸张过头就恶俗了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Shakespeare

  若不是片尾的这句话,我真不知道本片还有什么可取之处。詹瑞文,据说是香港的舞台剧之王,之前也客串过一些电影。可惜,电影不是舞台剧,他那种夸张的表演如果没有剧本台词支持,只会让人觉得苍白,和王晶的那些烂片并无二致。影片中众多的导演和二流演员的客串,让人觉得似乎是贺岁,但又欠了点热闹与搞笑,更多的感觉是,这帮人闲着没事搞个了大杂烩出来。影片中到处是蹩脚模仿低级的E搞,没有了刘镇伟和周星驰的创意,香港还有谁能拍喜剧?

  另外,最近看的回归片都有一些小尾巴。“变幻”里的71游行,50年不变;“女人”里的64;本片里也调侃了一把特首和北妹。这些也是十年历史的一部分,香港影人除了歌功颂德之外,也巧妙的在电影里表现了这些元素,既表达自己思想,又不至于惹火烧身。

  每个人都是演员,最难演的角色就是自己。

  《戏王之王》观后感(二):有粗糙地方,并不阻碍我喜欢

  刚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啊,天啊,又是这样恶搞的港片,笑点新了点,演员的角色配置有新的花样.什么"espresso cappuccino"意大利歌剧,三级艳星,讲戏路的毒枭.开始只是觉得有写扯淡

  后面呢,就是后面是关键.后半部分,渐渐的发现人物之间的联系警察啦、麻将馆啊、毒枭啊、过气犯罪分子什么的.一群看着没有正经的孩子大街上上演着一场大戏.每个人舞台上的表演是自我也是他人.最后坚持演出自己的人,成为真正的自己.仅此而已.

  所谓戏王之王的,不是阿s,是在戏外,又在戏内的我们每一个人吧.成为自己舞台上的主角,是这样吧.最近的片子少有能够激励人的了,这种感觉不是大制作成本就能够解决的.

  《戏王之王》观后感(三):我感觉还不错

  有多久没有去电影院看港产片了?上次去电影院看港产片是什么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在我回家的时候想来想去,似乎想不出答案了。我那么爱港产片,但是却已经有8、9年没有进电影院去看港产片了。以前在家的时候,小镇电影院很渣,看片还不如看家里的碟,现在在广州了,也不是很想出门,难得去电影院也都是看些美国大片啥的。今晚和花花晚饭的时候突然问起饭后去做些啥,突然想到《戏王之王》和《史瑞克3》都已经在这几天上片了,就提出去电影院看看吧,结果很显然,我们去看了《戏王之王》。

  这部电影刚开拍的时候我就很期待了,不为别的,就为詹瑞文,之前在《AV》、《买兄拍人》、《大丈夫》等片中虽然只是出现了一下下,但是给我印象深刻。早在上个月,该片已经在香港公映了,票房非常不错,口碑也很好,这使得我更加期待了,这次进电影院将片子看完,虽然心里还是为70块一张的门票感觉心疼,但是还是想为这部电影喝采,以至于影片播完后差点鼓起掌来,可是一看边上的人都已经站起来离席了,我也就克制住了自己。

  片子的看点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詹瑞文夸张的表演,类似金凯瑞那种夸张的肢体表情,对于这位香港舞台剧界的影帝来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起码我看着很喜欢。蔡卓妍又垫胸,又增高,还操起了不标准的粤语,在剧中笑点颇多,尤其是戏中说起她所演的“性感剧”的时候,坐我左边的小萝莉扯着她妈一个劲地问“咩是性感剧”,让我心中暗笑。还有个极大的看点来自戏中的配角,黄秋生、曾志伟、杜汶泽、吴君如、许绍雄、田启文、梁洛施、薛凯琪、黄又南、徐天佑、森美、谭耀文、何超仪、谷祖琳、曾国祥、许鞍华、陈果、麦兆辉、叶伟信等等真的如黄秋生所说的“满街都是演员”,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如此华丽的客串名单了,戏中每一个配角都是名人

  缺点也有,首当其冲的是剧情太散,或者说是线铺的太开,到最后很难收回来吧,可能影片想告诉我们的太多了吧,而且剧中有不少桥段跳地太快了,不晓得是剪刀手的原因还是影片本身剪辑的原因。一开始我以为陈文龙会依靠演技来抓到狂森的,结果并没有,这让我很失望。詹瑞文夸张的表演很出色,也很适合这样的角色,但是似乎没有如当初那些片中演配角时候给我那种眼睛一亮的感觉,这也让我有些许失望。

  但是这起码是部很有诚意的,制作很用心的港产片,而且可以说是暑期档中最好的港产片之一。向后看,更多的港产片在等着我去看,《铁三角》、《出埃及记》……

  《戏王之王》观后感(四):戏王之王不如叫戏梦

  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我喜欢听故事,让我不自觉就代入角色的故事。显然,戏王之王不是这种故事,整场戏下来,觉得是在观赏舞台上的表演,而不是影像

  难得的是,尽管从头到尾我都无法代入戏内,却并不觉得无趣,时时被它抖落的包袱触发一下笑神经。虽然,整个故事并非一气呵成,就像不断更换舞台场景一样片段,但至少每个片段也算流利,不至于冷场,当然偶尔在某些片段中出现一下冷场的时候还是有的,只是很快就有另一个舞台场景递接上来。

  不自觉就会调出一些同类型片子做比较,相对于这几年号称搞笑新天王无赖电影,它的喜剧知识要多许多,有点像是科班出生的演员在自爱自怜,教人做戏的道理

  于是不免想,如果它不是拍成这样摆明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故事,而是赋予男女主角角色的生命会怎样。从这个假设出发,试图从编导的角度修改一些电影的处理,就发现完全不行,男女主角只能是如片中所拍的概念化的人物,哪怕再把他们描得真实一点点都无法和整个舞台的表演融为一体,会突兀,而成为一部真正的烂片。

  一部中游的电影,不是说改哪个部分就可以把它拔高的,我庆幸故事的创作者认清了自己的作品定位,没有刻意拔高,否则看一出烂片折磨精神真是吃力不讨好事情

  《戏王之王》观后感(五):无聊的时候看了这么一部无聊的电影

  又是一部小人物的故事,也许是向前作《喜剧之王》致敬,片中男女主角依然是从底层出来,追梦的过程中相识,最终走到一起。

  这是一部向“演技”致敬的影片,詹瑞文在片中的表现很精彩,圈中好友纷纷露脸,非常热闹。片中的一些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詹瑞文曾经真的去演员学校教过如何演戏,交了一个星期却又不肯交了。“学校里面都是渴望成为明星的人,在那里教戏很没有意思。”所以,詹瑞文在片中说:我想演戏,喜欢演戏,结果从演员学校退学。黄秋生说,这就对了吗。

  我最喜欢的香港演员是黄秋生,也许有人说他拍了很多烂片,但我可以说他拍每一步烂片都是在认真的演,而且,为了挣钱。詹瑞文在片中,演一个很卖力的通渠工,观众的笑声之中,是否又有几分感慨。所处的舞台如何,是一回事,但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演。看南方周末采访詹瑞文的稿中写到,詹瑞文以前在英国学演戏,老师让他演那只大黄狗“布鲁托”,詹瑞文真的穿上了自己做的衣服活灵活现的演了一回,“唾液都流了出来,把所有的同学都笑坏了”。这,就叫敬业

  戏王之王 和 喜剧之王 ,都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场戏。你接了一场什么样的戏,这得看导演(命运),而你决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演,则是真正让你走向成功转折点

  生活是一场戏,电影中,詹瑞文看穿了人的演技,看出人们心中真正的想法。生活教会了我们文明,学校教会了我们懂礼貌,但不管怎么说,文明礼貌就是演技而已,说的难听一点,当婊子牌坊,立牌坊就是演技。可能我这么说的极端了一点,但要学会看人,学会读懂生活的剧本,不要被眼前的这一场大戏弄得看不清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

  电影中,关于对梦想执着。在自己的戏中,每个人都是主角,也许他有一个角色设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选择成就到什么样的高度,将决定这部电影的质量和是否值得看。

  最后,套用片中一句话,我是一个人,我会吃饭,会睡觉,而且,总有一天我会死的。是的人生如戏,这一场戏总会谢幕,在谢幕之前,演的怎么样,就全看你自己咯。

  《戏王之王》观后感(六):小人

  小人物的市井人生. 电影的套路手法依旧保存港片的本色.

  耐着性子看完, 中间偶有拖拉, 却也看了个大概. 笑点间或, 男主角的夸张演法则给人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 他的表情演法着实让人一目了然. 哦, 舞台剧. 让人有了新的认识.

  阿Sa凭借此剧夺得最佳女主角. 这俨然是绿叶红花写照. 但不得不说她的路线远比很多人宽广.

  另曾志伟和黄秋生的出场依然有些许出彩之处. 场面不多,演法老道. 不愧是前辈.

  整部片子得到两点. 其一,整个世界就是一座舞台,所有上场的男男女女都不过是演员. 其二, 这个世界上最难最难演的角色是自己.

  有时候, 活着便是一种快乐.

  安.

  《戏王之王》观后感(七):戏王之王

  港片本色的回归。小人物抱着大梦想生存于世,即使被社会现实压扁走样,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挟带着夸张、搞笑及色情幽默写意人生的真意——活着,就要做好自己。

  这部片子夸大的演绎艺术院校及其艺术生,也正是这样的夸张表现,通力体现出学电影学表演的人对他们所从事的艺术职业的崇敬。不断地追求,不愧对自己的梦想,这比某些混谔于世、无梦想、无努力的人来的精彩、来得可爱

  此片是依照小投资模版,应该是收益颇丰的范例。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镜头略显粗糙,作为商业之作尚可。

  总结:夸张的演绎背后便是不变的人生道理。这也是港片不变之处,赞许之处。

  《戏王之王》观后感(八):生活就是演戏

  其实在未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听到关于很多这部片子的报道。可是,我始终无法觉得它有多么的好。说实话,我不喜欢詹瑞文的大幅度表演,也许是他的舞台表演运用到电影中就不是那么自然了吧。感觉很矫情和做作。相反的是阿Sa的表演更有韵味一些吧。我看的版本是她在说一口东北话,可爱的单丹就这样的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是那么的自然,亲切

  喜剧脱离不了搞笑的成分,而在《戏王之王》中也是一样。其实,笑料的多少先不说,就某一个笑点就可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在拍渠王的那一段。我想看过的人都会对那一处情节念念不忘的。大家应该看下这部片子,虽然它远比不上《喜剧之王》那样经典,但是还是会给你带去一丝快乐的。

  《戏王之王》观后感(九):没有3.5颗星,就给4颗吧~

  对于《戏王之王》的评价分歧较大,主要集中在詹Sir的表演方式上,或说他表演过于夸张,只停留在舞台剧上,不适合电影屏幕,或说《戏》完全是为他俩身定做的。我则比较认同后者,因为单薄的剧情本来就是设定这样一个不务正业、一心想要演戏,而又几度夸张的角色,so perfect match!

  《戏》是地地道道的港产片,没有一个内地演员。我则更喜欢这种纯正的港产片,可以毫无顾虑地想说啥说啥,不想合拍片一样,顾这顾那,最后出来的东西,整一“阉人”似的。

  《戏》对《无间道》极尽“恶搞”,but似乎没有听到有人说“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这样的话。《南都》上面的一篇影评认为这是对《无间道》的尊崇,甚至认为此片是对香港电影(人)致敬的片子。差距怎么就这么大ni?

  单从剧本来说,实在是单薄得可以,甚至是无厘头,but喜剧不就是让人笑mo,只要有足够的多的笑点,谁去理会故事有多么荒诞或深刻呢,至少不会出现该哭的地方笑。

  阿Sa可爱到不行,加上那对34D的“豪乳”,却没有一点儿低俗的感觉。只是疑惑影片里面似乎没有过多着墨于这个被广为宣传噱头,最后多方证实应该是被那些“无耻”的人给删掉了。拜了詹Sir为师,演技果然有进步,不再像以前电影里面那样装傻,装可爱(尽管真的可爱),但都“过”了,也就是詹Sir所说的“浮夸、失控、造作、夸张、虚假肤浅...” 略显不足的地方则是那“半咸淡”的广东话,尽管阿Sa说已经已经努力记住每一个字的发音,但我还是觉得没有抓对点,简单地说就是不像。不标准的广东话不是说国粤语混杂,再把一些音读偏一点就成了的。听台湾或内地演员讲不标准的广东话基本上差不多,就是因为有些字的发音差异很大,容易直接用了国语的读法。but基本上还算过的去,不受影响

  詹Sir的表演方式的确贴上了舞台剧的标签,不管是那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还是那舞台剧式的标准粤语发音,舞台剧的痕迹无法磨灭,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戏中出色的发挥。这的确是一部为詹Sir量身定做的电影。

  或许是詹Sir在戏剧界的极大影响力,数十位演艺界的台前幕后的明星都来客串。演警务处副处长的大导演许鞍华(说实话,许大导演真的演得不好,我一直看得别扭,想笑又笑不出来),演Drama School教师的曾志伟,还有演清洁工的黄秋生(就是所谓的少林扫地僧)…… 看到电影结束后那个演员表,满满一屏幕,足够震撼。无论是影帝还是甘草演员个个都是好戏之人,交足功课,只是有些年轻演员还要在磨练一下。

  至于《戏》传达什么“生活就是戏”,“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之类的信息,并没有什么好细细琢磨的。笑过之后还要去想电影有什么意思,实在是无聊。用来Kill Time的电影就是拿来Kill Time的,要深刻就去读书。

  最后提供几个爆笑点:

  1.天台上上演《无间道》,许绍雄说要给詹Sir“送钟”,爆笑~

  2.表演课堂,詹Sir的肢体表演,尤其是“变脸”,再爆笑一次~

  3.片尾,杜汶泽再次演绎“4个头”理论,狂笑~~

  ......

  《戏王之王》观后感(十):生活即舞台 舞台太过生活

  看了《戏王之王》这部电影,与期望有差异,因为片子本身看的是粤语版,也不觉得好笑在哪里?!

  剧情似乎也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演员更谈不上什么高超演技。可以说,和电影鸭之类的无聊片子如出一辙。

  不过片子本身娱乐的意义还是有一点,戏与人生,难分难解,艺人的生活未必有电影那般出色演绎,而生活中也不乏影帝般的人物。演好生活中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舞台,尽管我们都未必是主角,但我们用心。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有时间的话,还是可以一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