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练习曲》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练习曲》影评10篇

2018-08-16 03:46:04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练习曲》影评10篇

  《练习曲》是一部由陈怀恩执导,东明相 / 杨丽音 / 吴念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练习曲》影评(一):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环游世界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吧,好在台湾不大,环岛旅行也不会太久久。

  于是有了这部安静的电影,不,应该是暗涌的电影,看似平静舒缓却扣动人心,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人生可能观众也在里面,只是没发现自己影子而已。

  在独自环岛旅行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超越自己,最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梦想,看似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放下一切去做的事情,所以,这个世界有了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在能做想做的事情之时去做,当然,我也在其中。

  《练习曲》影评(二):路,很长,也很远..........

  深夜,异国,慢慢的看完了久存在硬盘里的《练习曲》,忍不住还是要记一笔。因为有点久违了这种让我很安静舒服的看完的感觉,很干净风格,且不探讨思想表演深度,至少真的让我有种冲动,骑上单车也去一个人旅行...

  音乐也很棒,悠扬而舒缓的节奏,并且配上那么多热情善良面孔

  真的很舒服。

  对白也很简单,虽然明相身体有点残疾,但是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努力的一个青年人,让我记住一句话: 有些事,现在不做,那以后就不会去做了。

  路,很长,也很远.........

  .

  但是只要是自己心怀信念和梦想,每一段旅程都会是精彩无比。

  《练习曲》影评(三):《练习曲》:想和你一起上路

  这是一部可以让我从头到尾保持微笑的电影。

  夜深人静,却可以感到一股股暖流涌起,一束束阳光洒下。

  以前每看完一部电影,总喜欢在写感受时候影片翻出来重新记录台词故事。可是这次却不打算那么干了,怕机械文字敲打破坏了心中美好的感觉。

  开始淡淡的回忆

  阿明,依稀记得阿公这样唤主人公名字。一个算不上帅气男孩,笑起来傻傻的,留着长长的头发,有着结实强壮的身体,背着大大背包吉他,骑着脚踏车,环岛。唯一特别的是他的助听器和吐字不清的普通话

  一路上风景很美。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件件简单的事,被阿明用脚踏车串联起来。

  最开始是一个很莫名其妙剧组,不知道他们要拍些什么。庸俗幼稚的以为他会和SAYA发生点什么,原来只是路过。

  一个新新人类。真害怕他把阿明的助听器给玩坏了,却在他把手机交给阿明的瞬间因为信任而对他骤生好感。阿明拒绝剧组的帮助,独自在黑夜中奋力前行把手机送到时却落得一顿数落。发脾气的那个人,他的叛逆来自对家长不满反抗,所以我决定原谅他。

  那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喜欢妈妈因为爸爸以前的小女朋友而“吃醋”,他们的纠缠、打闹,漫溢幸福;喜欢爸爸固执建议阿明上山去看日出日落;喜欢小女儿透过汽水瓶子看天、看人、看世界

  外国女孩。我觉得她喜欢上了沉默微笑的阿明,在海边度过的那个午后,惬意快乐。看着她旋转旋转旋转,我也要跟着晕眩了。离别时,“我爱你”的手势却只代表“再见”。还有那位可爱列车员。

  那夜小学留宿。老师在阿明身上看到了自己学生的影子。他说他在用看的弹吉他;他说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我说我听到了那特别的海潮声。断了的弦,怅然若失表情

  两个涂鸦少年。用断弦的吉他依然可以弹奏出动听的音乐。其实他们孤独,但是若被人了解又感没有意思,多么真实的感受。狂奔,想像他们一样洒脱

  好像出现了两个导游,还是一个,有些模糊了。四个阿妈并坐一排唱着古老歌谣认真专注。带着婆婆们找无良的老板说法,却只收一半车费

  同样环岛的伙伴。帮助,分享,带着与已故朋友有关的回忆,其实并不孤独。脚踏车丢了,总有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留了下来。

  会做手工爷爷。总是遗憾女儿刻的老气了,讲到自己的爸爸妈眼角也变湿润了。最满意作品是对故乡深切怀念。不是单纯艺术品,那是爷爷的感受和他的真挚心。不知为何,能从爷爷的话中听出丝丝乡音亲切

  阿公。翻着阿明小时候照片,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听到骄傲自豪。那张抱着吉他的照片,原来梦想是那般久远。看着阿公虔诚的膜拜,阿明擦去眼角的泪水,我的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

  ……

  不知道上面这些片段落下了谁。

  最难忘风吹过那片绿油油的田,起浪了,美的难以形容。

  天,路,林,风。

  有种去学闽南话的冲动,真好听

  沿途陌生人的加油鼓劲,真动听。

  最后的那首《太平洋的风》,声音干净到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看见了美的景,美的人,美的心灵,还有美的梦想。

  那把大大的吉他,阿明虽然没有怎么拨弄,但是我想他一定可以演奏出最美的旋律,因为那是用心弹奏出的melody。

  重重的背包还有他重重的梦。

  小伙子,我想和你一起上路。

  去追寻去努力,去实现

  《练习曲》影评(四):一直旅行

  这片子是唯一一个可以边看边想事情的

  而且剧情和脑里的事情互不打扰

  看着外公跪在地上朝拜的时候他潸然了

  那一刻 不再看低宗教

  那是信仰 可能每个人都承受着必须的

  或重或轻 但可能我们替不了任何人

  普通话讲不清楚 默默的看着周围人聊天

  涂鸦的年轻人 断了的琴弦 真实的嘶喊

  车友遇难 很久没两个人一起骑单车

  安静的听着别人的故事

  弹着蹩脚的吉他给自己听

  白发老人幽幽的说全世界只有一个母亲

  也好想去骑着单车旅行

  路上遇到各种人 能帮就帮别人一把 投缘就多交个朋友

  云一点点的飘走了

  留下的阴影也移走了

  但石头大海道路村庄都不走

  从哪里来 再回到哪里去

  带我走吧 哪里都好 一起旅行 一路有你

  《练习曲》影评(五):看到幸福,溢满胸腔

  平凡的公路電影。沒有飽滿的人物性格

  沒有起伏的故事情節。

  沒有奇幻的特技

  沒有帥哥靚妹

  只是平凡,路途中的梦。完成或者需要继续。

  哭死的木麻黄

  大煞风景的红漆桥

  拆掉的水泥

  搬走的烟囱以及兴建中的博物馆

  還有擁有不同意義鐘的莎韻之鐘。

  称不上特殊,却意犹未尽

  家庭不和的少年。

  美麗的立陶宛模特

  即將退休的小學教師

  兩個害怕寂寞卻又不希望被了解的涂鴉少年

  失去知己而來懷念過去的男子

  回憶童年的父親。

  還有那群拿不到退休金的大媽。

  雕刻木雕的老人,十五年前未送出的母親節禮物

  旅途中不知是朋友或知己的过路人

  我喜欢那个立陶宛女人说的话: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都是獨自的旅行

  即使有人相伴,終究會各分東西

  《练习曲》影评(六):台湾,我们中国本就该有的样子

  蔡娜:台湾,我们中国本就该有的样子

  20岁就是要做些80岁回想起来都不后悔的事!

  ——台湾电影《练习曲》

  沉睡4年的台湾梦:一个女生,一个背包,一颗梦想心

  这是我台湾环岛梦的开始,4年前看的这部电影让去台湾环岛成为我的梦想。但是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只是将梦想挂在墙上。然后和所有80后一样,毕业工作深深感受当梦想照进现实无奈

  工作三年,正是大多数毕业不久的80后挣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时候。这一刻,我很需要完成我的台湾梦,来向自己证明,我还年轻,还可以不顾一切现实继续追寻梦想;也向其他人证明,被视为不用担心买车买房这些现实问题的北京小孩,不是只想在父母庇护下混生活。北京身份,应该是我们更加努力追寻梦想的理由

  对于台湾我一直有着深深的热爱,相比风光美食,台湾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文化创意温热人情味。这一切在中国都独一无二——台湾社会文化感强、文化氛围堪比大陆的北京,重视文化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既能体会现代事物,又能感受传统文化;台湾又堪称中国唯一的创意之都,创意自由氛围良好广告设计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很发达,孕育了李欣频、赖声川、包益民、林怀民等诸多创意大师;台湾人情最温热,是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别人的体贴之城,同时蕴含着一种珍贵的“慢”,即“赚生活而不是赚钱”。这一切都与大陆日渐冷淡的人情味与越来越功利化的社会形成反差

  因此,这趟台湾行之于我,不仅仅是一次旅游观光看看风景享受美食。心怀对台湾这块独特的文化创意土地憧憬,怀着对梦想的追寻,我就这么出发了。按照自己多年累积的对台湾的理解,踏出一条文化创意之旅。

  一个女生,一个背包,一颗心怀梦想的坚定的心。

  当飞机落地台北的那一刻,我抑制不住的哭了。梦想成真的感觉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I Can Do It! 我知道,我可以。

  人情最温热,我们中国本来就该有的样子

  我们这些80后90后,从小是听着父母唠叨“我们那个年代”长大的——“我们那个年代,社会治安非常好,晚上睡觉不用锁门;我们那个年代,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友善经常往来;我们那个年代,社会人都很单纯没那么急功近利……”

  来到台湾,我终于第一次见到了父母口中的“我们那个年代”。在台湾短短的15天里,我们从小认为作为国人的良好传统、对文化和艺术的尊重、该有的知书达礼仁义忠孝,我在这里都看到了。

  台湾是人情最温热,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别人的体贴之城。即使是分隔了61年的大陆人来到台湾,也会即可被台湾人的热情所感染,因为这份温暖渗透在方方面面。当你与当地人接触,就会懂得韩寒博文《太平洋的风》中写的出租车司机的故事在台湾真的再寻常不过。此行在台北我住在一位“台湾通”Rebecca家里,她是我在台湾遇到的最美丽的意外。她不仅免费提供我一个单独的带洗澡间的舒适房间,而且我们一起吃饭时信教的她每次的祷告内容都是对我的祝福。我来的时候赶上台湾的雨季,第一天早上因为她要上班,而我们出门已经有些晚了,当她得知我准备去下着雨的阳明山时坚持要再回去拿件雨披给我。她说,“晚这几分钟对我上班还好,但是对你很重要。旅途中最怕生病,如果你发烧了要怎么继续走下去?”果然当日上山非常阴冷多亏了她的雨披。在大陆我们可能会在“顺便”的情况下去帮助陌生人;但是在台湾,台湾人会把陌生无助的你当做亲人、当做至交一样的用心照顾

  台湾之美美在人情。台湾,就是我们中国本来该有的样子!

  文化创意领先亚洲, 每个台湾人都是文艺青年

  相比风光与美食,台湾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文化创意,这一切在中国都独一无二。在台湾这个十分现代化的都市,你既能体会现代事物,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台湾社会文化感很强,文化氛围堪比大陆的北京。由于在文字上保留了繁体字和部分古语用词,台湾人在阅读古籍时的障碍相对小于大陆。这使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入的理解与传承。

  台湾人又很爱读书,有位网友微博上写到在大陆地铁里年轻人大多在玩手机,而在台湾他们往往在看书。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已然成为台湾文化地标,它不仅有夜间照耀在桔色灯光下的海量好书,更有诚品自己出品的杂志《诚品好读》及文化课堂诚品讲堂,源源不断将好文化传递民众

  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台湾人似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文学眼光素养。不仅在岛内初版的图书兼备文字功底优美视觉设计,在外籍书的引进上台湾人也总能够筛选出精华引进。同时台湾的译本比大陆一些作品读起来更有文化底蕴语言美感

  除了能够“推陈”保留中国的大国文化,台湾同时神奇在它还能够“出新”——台湾创意氛围良好,是不输日本的中国创意之都。台湾的广告、设计、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很发达,孕育了话剧创意导演赖声川、文案天后李欣频、广告创意天才包益民、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等各界的创意大师;难怪有任何全球性的设计与创意展会在中国举办,就一定会选在台湾。

  在台湾,创意随处可见随意一处街边广告、随便一瓶酸奶上都洋溢着创意而深刻的文案。记得在一个周一工作日早上和我很多上班族同乘一辆公车,偶然间看到CBD大楼上一块绿色扎眼的广告牌上写着:我们的家乡不大,那么急,要去哪里阿?虽然我当时不是个睡眼惺忪忙碌碌奔赴公司的上班族,但看到它瞬间完全被Hold住了,那个早晨顿时困意全无。

  台湾同样用艺术极具创意的为原本老旧的老厂房老仓库注入新活力,相当于2个北京大小的台湾竟屹立着大大小小上百座“艺术再生空间”。大到台北由老酒厂改造的的华山1914艺文中心,由松山烟厂改造的松山艺术区,高雄驳2艺术区,由废弃村落改造的宝藏岩国际艺术村,小到高雄改造老房子而生的豆皮咖啡馆。很多旅游团旅游到了台湾经常会抱怨这里怎么有点旧旧的,殊不知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认为这些文化创意都高高在上是艺术家们的专长,那就狭隘了台湾。在台湾,文化与创意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台湾各大艺术馆与文化机构经常举办各色展览,同时很多机构都开有文化艺术课堂,从电影创意、音乐表演、时尚生活DIY到手机数码应用研究、文化色彩搭配应有尽有。我在台湾期间碰到了很多“一期一会”的创意展会,在当代美术馆拿了当下的文化展览宣传册,本来觉得自己很幸运。但仔细一想,在这样一所文化创意资源丰富的城市,即使是随便走几天也总会碰到有趣讲座与展览。而且在台湾街头,随意趴趴走都会邂逅一些令人惊奇的特色小店,比如松江路的叙事馆餐厅,可以边吃饭边亲自体验木偶戏文化,兴起之余完全可以自己来上一出“木偶历险记”。难怪连台湾人自己都说时不时就会被街边新开的小店惊艳到。

  在台湾,恐怕人人都是文艺青年

  社会便利与人性,不输成都杭州的宜居城市

  在台北松山艺术的台湾设计馆里记录了台湾设计行业发展的历史。由1950年开始,台湾的工业设计以10年为一个单位逐步由满足功能性设计到做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趣味性设计、新奇性设计,再到现在的追求人性化贴心设计。这份人性化贴心设计不仅体现在台湾向全世界展示的创意作品中,它同样回归百姓家,洋溢在整个台湾的每一个街边细节里。

  要看一个城市的人性化与便利性,就要看看他们怎么对待残疾人。在台湾的半个月里,我在街上、在捷运站、在诚品书店经常见到乘着专用车出行的残疾人。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去商场购物,仿佛与别人没有任何差异,这背后是台湾处处高便利性的城市设施设计。

  比如台北的捷运(即地铁)有很多层,各层分布不同线路,如果你需要换乘大多时候只需要从B3到B2这么简单,而这层层转换间也专门为行动不便或行李较多的人准备了直梯。台北的捷运换成很难超过5分钟,而在北京,我不敢想象一个残疾人在西直门由13号线转乘2号线的崩溃。正常人都需要边走过层层楼梯与拐角边骂爹长达15分钟,又何况是行动不便的他们。在大陆,我们在街上在商场在各个生活场所很少能看到这些残疾人。虽然街上有盲道却经常被各种摊位或停靠的自行车占用,地铁里有残疾人专用装置却几乎只是个摆设。

  对待残疾人都能如此,对普通民众就更不用说了。台湾所有便利店门口都有公益箱,顾客可以随手捐购物发票给贫困老人刮奖用于改善生活。据说真的有人因此中过上百万,惠及了不少老年人;台湾的捷运及公车全部配有“博爱座”,平时大家不会去坐,完全是留给老幼病残。而且捷运站还贴心的提供博爱贴纸,不好意思开口的老婆婆可以通过它获得大家的让座;台湾很多公车站牌可以360度旋转,方便等车的旅人任何角度查阅;台湾的公车座位两角弓起,习惯在车上小睡的朋友再也不必东倒西歪免去了不少尴尬;台湾的地名好多叫忠孝、仁义。"四维八德"(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不只是存在于路名中,更是被许多学校用于班级的命名。长期耳濡目染下,这些教导就成为所有台湾人心中自然而然的道德信义。

  还有什么能比这些细节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人性与热忱?

  台湾之旅:New Your Life

  十五天环岛下来,事实证明来台湾完全是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很多人辞职、逃学、分手后会选择去看看西藏5000米上的纯净世界,或切换到丽江悠然自得的慢节奏生活。而台湾是当你的生活遇到瓶颈时的最佳选择,因为除了走过美丽的风景、感受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风土,从台湾这所老城的成百上千的再生空间里,你将感受到生命的焕然一新。

  第1天,在猫空起起伏伏的缆车里,好似坐看自己人生的潮起潮落,有低谷也有崛起。

  第2天,在台北宝藏岩艺术村、华山1914与松山烟厂,看老厂房老村庄藉由创意重生出新动力,问自己遭遇瓶颈的人生是否也能“枯木逢春”?

  第3天,在台北看到了梦想已久的《以爱之名,翁山苏姬》,看一位普通的牛津家庭主妇临危受命化身为缅甸民主的希望。听着《卡农》在泪光中懂得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年轻的心不顾一切的去追寻,每一个梦想成真的时刻都是我们用一生去奋斗、去享受、去怀念。

  第4天,闲逛台北老市场做一天地地道道的台湾人,看台湾生活最真实的一面,感受到他们将平淡生活也过的有滋有味的生活艺术。同时思考,原来我们庸庸碌碌的追寻中,到底什么才是该坚持的?什么又是该放弃的。

  第7天,在震后为人们带来希望的纸教堂静坐,抚摸至刚为韧的纸张力量。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同样也是最坚强的时候!在以流浪猫出名的侯硐、以青蛙及生态闻名的桃米生态村,嗅出了,这个世界,并不是拼你有多优秀,而是拼你有多独特。从而决定不从众,顶住一切反对坚持自己的风格。

  第8天,在南投春阳部落,访《赛德克巴莱》的后裔族群,一位赛德克老人的艺术坚实让我对自己说: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在无人相助时,在人生的低谷时,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着走下去呢?It’s time to cheer up!

  第12天,在垦丁鹅銮鼻公园的最南端灯塔,回想《春光乍泄》里阿飞将梁朝伟的烦恼遗留在世界最南端灯塔,轻轻将一切过去都留在这国境之南。

  第13天,被一颗小小的牛轧糖所打动,它选用造价较高的海藻糖与火山豆替代廉价白糖与花生。台湾很多良心企业宁可提高原料成本,也要将最好的品质带给顾客。从中坚定自己以后的做事原则。

  第14天,最后一站途经花莲美丽的花东海岸,路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迷人风光。终于明白,美景不只是在成功的峰顶,原来人生的沿途也很精彩!

  旅行台湾不应该只是吃喝玩乐后的一笑而过。

  旅行台湾使人保持清醒,跳脱出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跃出忙忙碌碌已经麻痹的追寻,藉由一个全然不同的社会反思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到底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该看淡的。

  我非常喜欢的台湾广告文案创意天后李欣频老师曾著有《2012,心灵重生》一书。2012年我邂逅台湾,获得了心灵重生。 还有几天我即将24岁,由于感恩前辈对我的教导与帮助,同时看到很多同学对公关行业的困惑,看到很多NGO对于传播自身项目的无助,去年我成立了公益组织@公关树,希望用我们的传播专长做公益。我走过了一年看不到希望的摸索与质疑。

  感谢在人生穷尽时,走了这趟台湾踏梦之旅,我一定会把公关树做下去。 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就像儿时征文大赛的题目——退潮时一个男孩捡起海滩上搁浅的鱼一条条抛回海中,一个成年男子问他,“孩子这么多鱼你救不过来的,谁在乎呢?”男孩指着手里的这条说:“这条在乎,还有这条,这条……”

  这,就是台湾对我的意义。

  台湾,New Your Life!

  后记:台湾,来过一次你就会懂

  2003年,第一批台商刚刚拖家带口来到大陆,他们几乎是第一批来到大陆的台湾人。那时候,台湾对于我们还那么陌生,还那么偏执。那时候,两岸之间还没那么开放,曾几度因为经济、政治等各种问题关系紧张。

  May,我的一个台湾朋友,高中时期来到大陆念书。还是个小女孩的她从人情温热到不可思议的台湾来到相对淡了一点的大陆,从文化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的台湾来到一所相对淡漠一些的大陆都市。瘦瘦小小的她曾经在踏进国内班班级的第一天被大陆男生当着全班面吼“说什么来自台湾,你要说中国台湾”,第二天就被迫回到了国际班去。她说,那两年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这或许是千千万万来大陆的台湾人那段时期的生活写照——不被理解、不被接纳

  2004年,第一批大陆人陆陆续续因为工作、探亲等缘故来到台湾。被台湾的风土人情深深震撼的他们,回来后不遗余力的向亲朋好友推荐台湾。满腔热忱的他们接到的,全是异样的眼光与背后的议论、嘲笑。

  阿秀秀,媒体工作者,因工作关系走在时代前端首批赴台并被深深打动。回来后不遗余力的将所见所闻传播开来,她得到的只有亲朋的不理解,被同事骂哈台,或许还有来自领导层的压力——在一所中央机关,“哈台”还想不想混了?我不敢想象那时的他们是如何的寂寞和无助。

  这或许是万万千千热爱台湾的大陆人那段时期的心灵缩影——孤独寂寞、不被支持

  然而,这些人并没有就此退却、就此停下脚步。来大陆的台湾人在饱受争议下,默默保持台湾从小教育他们待人处事的那份热忱与德行,去笑对周围的紧张空气。去过台湾的大陆人在反对声中,铿锵着继续传递台湾带给他们的那份心灵感动。

  有些人注定是走在时代前端的。这些人往往很寂寞,不被周围人理解,因为时代需要一段时间跟上他们的思想。但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他们像太平洋上一阵阵温和的海风,渐渐吹淡了两岸人心里那张紧绷的弓。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开始看台湾电影、开始关注台湾文化、开始着迷台湾的创意、开始了解《我们台湾这些年》。摒弃单一的政治眼光后,台湾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陆人的视线。我们慢慢开始强烈好奇台湾这片土地与这里友好的人们。不知何时,台湾就这样物细无声的潜入了我们的心田。

  7年后,2011年中国开放了首批台湾自由行城市。当这期待已久的硬件条件具备了,大陆人再也抑制不住对台湾的好奇与向往,纷纷赴台踏梦。截止2012年2月,赴台人数共计45,899人,并且继续呈现迅猛增长。

  来过台湾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对它大加赞赏的。无论是风光、美食,还是这所城市暖和和的人情味。每个人眼中都捕捉到了台湾可爱的一面。每个人都成为一颗小小的火种,继续将两岸间的这份心灵感动传递下去。

  我是@公关这盘蔡,回来后我将台湾感受刊发在台湾媒体《旺报》中。在其凤凰网的blog中获得了超过14,000次的点击,是其他同类文章的2-5倍,但同时又极有争议性的评论。理解的网友支持我眼中的台湾,庆幸台湾保留了中华民族的良好文化。不理解的网友骂我是丫头片子,骂我亲台哈日,甚至骂我不配做中国人。但是当前辈们问我“我们所奉献的是不留丹青照汗青的大爱,你,愿意加入我们的行列吗?”我想都不想脱口而出:“I Do!”我相信,你们大家和我一样,将继续义无反顾的投入传递台湾的行列。

  我相信,随着接触越发深入,台湾将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动与反思。我们也将带给台湾更多的智慧与借鉴。都说7年就是一个轮回。第一个7年里,感谢所有那些先驱的付出与坚持,将这样美好的台湾带给我们。下一个7年里,希望我们更多人接起这根无声的接力棒,继续走下去。

  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台湾,我还会再来的。

  《练习曲》影评(七):背起行囊,走向梦

  这是一部让我很意外的片子。

  虽然故事在台湾,但是仿佛是对自己曾经一个梦想的光影圆满。

  大约还是在十三四的时候,苦于全身充沛的精力,却只能每天端坐于教室的小小座位,所以常常受到各种似懂非懂的散文小说的诱惑,产生了收拾行囊去远方的想法。想象自己小小的身躯后面背着大大的行囊,四处游走,夕阳西下,海边浪花,赋诗一首,感慨天下。。。可是这最终成为年幼众多白日梦中的一个,随着那时间的河流,冲到了下水道。

  而我不知为何,身体里带着井底之蛙的懒惰,总不愿意挪动身体,上大学的时候就宅的厉害,哪里都不想去,对任何城市都没有兴趣和热情,也许这种情绪里面也包含了旅游一定要不小的花费的潜意识考虑吧,所以一直认为旅游对于自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从而一开始就将自己禁锢在井底的小小的世界。

  直到去年去了云南泸沽湖,从我坐上从云南到丽江的车上的第一秒,我想我就完蛋了,我毫无保留的迷上了人在旅途上的感觉,一切都那样的新鲜,呼吸的空气,街上的人群,人们的穿衣说话,路边的房屋树木,眼中的天空,浮云的形状,餐桌上的餐具食物,食物的种类口味,孩子的表情眼神……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是的,我的确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是的,我喜欢那种变换尝试的感觉,尝试着用眼睛去看身边的一切,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觉,用心灵去体会,还有让灵魂出窍,去四方自由自在的游荡。

  一切都变得轻了。我很难不醉。而且还遇上了很谈的来的屁屁,也有着独自一人旅行的畅想。于是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的光圈,温暖而蓬勃。

  最近又有强烈出门远行的感觉。在办公室呆久了,真的太累了,人已经很难得去保持清醒,每天都机械一样,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每天上班的路闭着眼都能走到办公室,然后坐上一整天,有时候真怀疑,长此以往,人类进化的结果将会手脚一般长了。同时还在最热最闷得时候看了《我在垦丁天气晴》,真恨不能立刻扔下一切,跑到海边去随海浪一起奔跑嬉闹,哪怕什么都不做,躺在沙滩上一天也好。

  而今天看了《练习曲》,简直将我心中所有潜藏的幻想统统勾引了出来,挑战我对于出走这一想法的最大忍耐。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去做”,环岛的男孩子这样说,《败犬女王》的单女双也这样认为。现在的我看完这句话的时候,心情也跟以前想的不一样了,生命是什么,不管是什么,它的长度和宽度都是有限的,浪费很多也许不可避免,但是至少我该争取为它占据一些有意义的位置吧。

  争取实现一些内心的渴望,应该是件骄傲且幸福的事情吧。

  寻找或者遗忘

  遇见或者别离

  稀释或者凝聚

  求解或者彻悟

  孤独或者交集

  沉静或者惊叹

  轻巧或者沉重

  诗意或者现实

  导演一定也怀着对台湾,对生活满满的热爱,不然怎么能呈现出这样让人身临其境如沐春风的电影呢?!

  《练习曲》影评(八):那是我们青春的纪念册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

  这个电影好真实,真实的让我感同身受,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

  美丽的环岛之旅,美丽的太平洋,美丽的经历,美丽的人,美丽的岛... 那么多的美好和在一起,和着太平洋的风,锤炼成青春的练习曲...

  为什么说台湾好呢,因为台湾的好,不是你去过美国,欧洲,或者日本这种同样具有高素质国民的地方所能体会的。

  或许在其他地方,想买一个信封,店里只有一打那种在卖,店员会慷慨的送你一个,然后说一句“dont worry”, 不需付钱。 你不知如何回应,报以微笑,外加一个thank you.

  或许在其他地方,清晨第一缕阳光正照着路边浇草坪的工人,你从他身边走过,他能对你说一句morning,此时你颇有吃惊,也赶紧回应 morning.

  在台湾,你买完东西能看见老店员教训小店员 “你怎么也不想着帮客人把东西包起来呢?”

  在台湾,乘公车没零钱,公车司机会等着你,帮你破钱的便利店会有女店员急切的对司机说千万别开车啊...

  在台湾,你能在某个小巷子看见放空的老人指着山上著名的景点对你说,上面,一点儿都不好玩,一口浓浓的乡音,你好奇地看着他,他会说“我~,山东的”...

  在台湾,有年轻人会跟你说听说现在大陆的年轻人都百万月薪了(新台币 --!) ;会有人跟你说 ,哇,上海的房价已经超台北了;会有人跟你说不好意思,今天太忙了,脑袋都不好使了,没听出来你的口音; 会有人问你路,会有人跟你聊大陆,聊GFW...

  在台湾,你会跟日本人讲这块碑写的是什么意思,会帮某白人帅哥在夜市砍价,会望着台湾海峡心潮澎湃,会试着沿忠孝东路走九遍....

  这就是台湾,她小,风景没大陆的美,土地没有大陆辽阔,甚至在第一感觉上有点土, 可是她跟我们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抛开肮脏的政治,我们也有同样的思维...

  我能说出她哪好,也知道她谁都取代不了...

  《练习曲》影评(九):有一了个高尚的理由去流泪

  这是一部关乎风,关乎梦,关乎音乐,关乎自由的电影。。。

  一部我梦想里真正的电影

  画面里的人带着画面外的人一起骑脚踏车

  一起吹风,一起体验。。。

  许久没有这样开心地流泪,这样地激动无比,为了这样一部干净纯粹的电影,为了它讲述的年经与远行,为了那些散落在角落里的梦、许久未曾再做过的梦。

  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告诫自己:不必感动、不许感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用自嘲掩盖内心深处强烈的表达?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这么舒展的生命姿态?还好,自己长久已来在印象中模糊存在的那种进行的调调,抑或说存在的方式,居然有人用这么优美动人、真实可感的画面呈现出来,至少让自己又开始相信: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心存希望,努力地用生命最真实的一面过活,善良,简单,深情而又浪漫。如果可以用一辈子里那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取一个这样机会:行走出如此般动人的旅行,那情愿在旅行的最后马上就死去。。。

  影片里的明相只身骑着脚踏车以高雄为起点逆风向环岛旅行,光景错落交替的视觉变化让自己觉得仿佛也在路上,体验着那种时而简单、时而丰盛的感动,汩汩地在意识里流淌。

  一路相伴着蓝天,白云,以及那些不期而遇的人和事,让美妙的环岛旅行更像是一个成长仪式,在拓展着明相的内心半径之外,赋于了他更多独善其身的意义。我想,对于明相,对于所有行走的人,只有接受了梦境和寓意的洗礼,灵魂才会变得尊贵与纯净,内心才会更为笃定与安宁吧。

  一个背囊,一把吉他,一辆脚踏车,就这样上路了

  遇见用镜头捕捉太平洋之风、捕捉自由的工作者,“魔术师要用太平洋的风放飞不会飞的鸽子,小丑骑着独轮的车子是因为他找不到另一个了。”

  遇见在花莲海边错过火车的立陶宛女模特RUTA,“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遇见出来游玩的一家人,爸爸跟孩子讲天地一沙鸥:““岳纳珊是一只特别的海鸥,他为了追求理想,忍受孤独,独自练习,还不怕被别人嘲笑,他就是希望,他能够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漂亮。”

  遇见一起抗议讨伐工厂的妈妈桑,载她们的司机告诉明相:“心中有希望,总比没有好。”

  遇见让他留宿学校、将要退休的老师,明相鼓励她:“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生命是偶然也是必然,不经意地我们便走进别人的生活,短暂的交织之后又开始风尘仆仆地上路,微笑着分离,用念想彼此联系。就像明相在日记里写的:“RUTA跟我说:说我并非必然,若不是我,那么别人也会在这里出现。”我们总会在某处某个时间,与某个人相遇然后分离。。。也许是注定,也许不是。。

  看完电影,静静地坐了很久

  依然沉浸在电影的叙事格调中

  影片的开始,心里便很享受这种调调,

  镜头里明相的吹风画面总让自己想起在烟台实习的时候--一直听着OPPO里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想象着自己真的在太平洋岸惬意地吹风,海边有白色屋顶的酒吧,坐在窗边,有海鸥在蓝天碧海间飞翔,远处是白色的帆。。。

  很惊喜的是片尾的背景音乐居然就是《太平洋的风》:

  胡德夫在岸边搭起的舞台上忘情地唱着:“是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吹过所有的全部。。。”

  这简直太美了,这就是我所期待的结尾。

  忍不住再感慨一下:居然有这样的电影。。。

  居然有这样的人拍这样的电影。。。

  呵呵。。。

  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I KNOW。

  一小时四十九分,影片结束,旅行开始。。。

  《练习曲》影评(十):在路上见到的人

  骑行者在坚持什么,寻找什么。外国女孩说旅行中的人很轻。可是旅行中见到的真实有缺憾的他人故事,点到为止的平淡、辛苦、无趣,剩下的留待自己品味。以前觉得少年人的心思太单纯,看不出味道,现在反而觉得电影中的明相遇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年轻的脸上透着对前景的平和态度,小小的失望也不会深化心中的斑驳。曾在算不上旅行的一次游玩中遇到一个在大陆的台湾骑行者,在微博上关注他,看了他一路的心理变化。我不得不说,任何事物都抵不过时间检验。It's all about timing,it's all about changing.但这就是人生吧,不断的思考与质疑,不断地做事与做梦,然后,时间过去了,我们都长大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练习曲》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