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7 03:02: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精选10篇

  《一个刑警的日子》是一本由蓝衣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一):他们在深渊的边缘试探,如履薄冰......

  前几天刷抖音,看到一个账号“警校生”发的毕业视频火了。

  他说:“别的大学毕业祝前程似锦,我们警校毕业祝一生平安。”

  很多人因这句话而落泪,很多人心酸,也有很多人心疼。

  从他们踏入警校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生命就交给了国家和人民。

  从此,背上了他们的光荣使命:保卫国家,保护人民。

  别人的大学吃吃喝喝玩玩,而他们的大学将军训进行四年。

  当他们踏出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他们将不再属于自己,敬礼的右手从此属于国家。

  就连谈恋爱,也只能默默的放在心底。

  警校生的爱情莫过于:她陪你训练,陪你跑操,陪你看日升日落,陪你从警校生变成警察,多少警嫂从美少女熬成了婆......

  7月1日那天,有一封来自警嫂的信刷爆了朋友圈。细数了成为警嫂的生活点滴和委屈和理解,她在结尾这样说:

  句句都是警嫂们的心声,就算需要一个人扛起生活的琐碎和重担,也无怨无悔的支持爱人的选择和工作,为他照料家人,照顾好生活,心甘情愿做他背后默默无闻的人。

  一个无论多晚都等他回家的人。

  这些话,说得轻巧,可做起来,太难。

  孩子生病住院,又恰巧老人身体不舒服,她一个人忙得团团转,明明有老公,却什么都只能靠自己。

  这样的生活,有几个女人能承担的起?

  可她们不得不坚强,因为她们的老公选择的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

  警察的勋章上有一半属于警嫂。

  这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他们在替你们负重前行。

  有一种勇敢,是不知危险而冲上去,叫莽撞;

  而有一种勇敢是明知道冲上去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仍旧义无反顾。

  而警察,他们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从不后退。

  前不久,沈阳一名民警在执行任务时遭袭牺牲,留下了美丽的妻子和一岁的孩子。不少人在网上纷纷留言,感谢他,也心疼他的家人。

  但竟然还有些人在网上留言谩骂,虽然已依法拘留。

  可这些言论暴露出来的问题,仍不容小觑。

  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警察这个职业有误解,对从事警察这个职业的人有偏见。

  他们和大家一样又不一样,警察是他们的工作,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工作一样。只不过,不一样在我们的工作危险系数小,而他们的工作24小时待命随时面对危险。

  如果我们普罗大众不多一些理解和支持,那他们的工作将更加难以推进。

  而警察中,有一个警种比普通的民警更加的辛苦和不易,他们叫做刑警。

  因为职业特殊,他们长时间外出调查案件,别说24小时待命,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几天几夜无法合眼休息也是家常便饭。

  这种职业属性,使得很多家庭中“父亲”和“丈夫”的身份无法履责,让警嫂不得不被迫成为了大众嘴里的“丧偶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

  而另一封邢警警嫂的来信,是这样说的:

  希望他能多陪陪孩子,希望他能分担些家务,希望他能注意身体,希望社会能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人民警察。

  这封信句句说到了刑警家属的心坎里,可凭口让老百姓理解并不简单,我们又怎么让他们了解这份职业的辛苦、危险和不易呢?

  最近有一本新书面世,《一个刑警的日子》。

  作者是蓝衣,是一名北京刑警。

  他用刘子承的名字,以回忆录的形式,纪实的文风,缓缓讲述了他从业二十三年间的破案故事。

  全书一共17章,介绍了绑架、强奸、贩毒、抢劫、谋杀等案件。

  故事跌宕起伏、悬念层生,文章既有案件的情况剖析,又有刑警破案时的心理活动描写,还有破案前后的心理成长过程,全书看下来不禁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讲结婚的前一天还被派去外地抓嫌犯,直到结婚当天的凌晨才赶回北京,好不容易匆匆忙忙结了婚,结果,度蜜月刚去没多久又被叫回来搞案子,媳妇儿说如果他走的话,就从她身上迈过去。结果他还是去了,一去一个月。自己也骂自己混蛋,但没办法。

  虽然故事的走向令人唏嘘,妻子外遇离婚,房子卖了,姐姐得了白血病,在医院又被偷了钱,一系列的变故让他恨不能杀了妻子。

  可他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挣扎,走出了这个可怕的想法,振作了起来。

  不敢想象,如果他再冲动一点,就会被黑暗所吞噬,从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从这本书里看见了刑警这个职业的辛苦艰难、面对家人的无可奈何,也看清了人性的不可捉摸。

  尼采那句:“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放在刑警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天天面对的都是社会负能量,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黑暗所吞噬,陷入对人性的思考中,亦或是经受良心的拷问无法自赎......

  当他们破了案子,却被受害人家属轻飘飘的一句:“案子破不破和我们关系”,而伤心难过,自省后才明白,是真的破不破和家属没有关系,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告诉他们作案过程,不过是在已经结痂的伤口上撕裂再撒把盐。

  当他们破了案子,发现是受害夫妻的儿子时,发出对家庭教育以及人性的拷问。很多根深蒂固,他们根本无力去扭转这些悲剧。

  当他们破了案子,发现起了杀意不过是因为五块钱而已,感慨生命的脆弱和廉价,悲叹社会上对生命的蔑视和不尊重。

  ......

  案子破了,事情结了,所有人又马不停蹄的去破下一个案子,没有留给他们消化消解的时间,所以很多刑警抑郁了,患上了心理疾病,陷在自己的逻辑圈里出不来。

  由于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各部门也提高了对心理疏导的重视。很多派出所、社区民警、戒毒所、监狱等等单位都定期对民警进行心理疏导,以防他们被深渊吞噬。

  希望能通过本书,读着能了解刑警并不是神,他们只是从事这份职业的普通人。也是谁的丈夫或父亲,当发生冲突时,也请记住他们脱下这身衣服,也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虽然他们从不后退,明知危险仍旧义无反顾,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肉身,没有钢筋铁骨;

  虽然他们办案理智冷静,不带任何感情偏见,但他们也需要适当的情感宣泄,不是冷血动物;

  虽然他们凝视着深渊,深渊也紧紧的盯着他们,但他们从未逃避,即使他们拿枪的手也哆嗦。

  可深渊终究无法吞噬他们,因为他们是: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二):请给他们多一份理解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便被封面深深地吸引了,一个男人,手里拿着枪,他的前面,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胡同,整个画面看似危险,然而却透露出强烈的正义感,男人的背影坚毅,和封面上的那几个字“解生死迷,见众生相”匹配度极高。这是一个关于刑警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北京刑警,他将自己刑警生涯中大大小小的案件浓缩成了这本书,写尽了刑警生涯的悲欢离合。

  起初,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虽知警察是一份不易的工作,但囿于自身见识尚浅,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基本都是从一些社会报道得来的,对于他们破案时的艰辛,仅仅是从法制节目一闪而过的画面体会到的。而今,面对这样一本真实度、还原度极高的小说,强烈的好奇心让我翻开了这本书。

  子承从一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他在隗哥的带领及自己的努力下,破了大大小小的案件,期间的艰辛让人不胜唏嘘。支撑他走下去的,就是正义必胜的信心,正是因为对刑警这个职业的执着与热爱,才让他一步一步走了过来,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致使他长时间处于备战状态,父亲和丈夫的身份似乎被弱化,最后妻子竟然有了外遇,卖了他们的房子,最让人痛心的是,在这个时候,姐姐突然患了白血病,好不容易凑到的治病的钱也被偷了,走投无路的他心力交瘁,任谁也无法走出来吧!

  他们为了一起又一起的刑事案件,游走在生死一线,其艰辛可想而知,所以,请给这样一群人多一些理解吧。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三):我的刑警朋友们

  作为一名记者,长年在外奔波,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接触过,甚至亲历过。家长里短,坑蒙拐骗,道德沦丧,生老病死,对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 零七年,我因为组织工作安排,从社会新闻科,调入了市公安系统,在这里我接触到了许多第一手案件资料,也和许多刑警结为了好朋友,因此对这个群体有了自己的一份特殊情结。 此刻,面前的桌上摊开着这本纪实风格小说《一个刑警的日子》。它让我突然有很多话想要说,有很多观点想要表达,就如书中作者所言:。我很累,累到极致,但还有太多事等着我去办,我不能倒下,我还得挺直身板迎接这世界上铺天盖地的恶意。我是个男人,我是个父亲,我还是个刑警。 是的,我的那些刑警朋友,他们首先是个男人。他们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他们和我们平常在大街上碰到的人一模一样,他们不特殊,他们有烦恼,有痛苦,有遗憾,也有欢欣。 入职两年的刑警小王跟我说过,他刚开始做刑警的时候,特兴奋,觉得光荣又刺激。他有一个女友是大学同学,谈了四年,快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突然和他提出分手,原因就是他常年无规律的作息和24小时的待命状态。 女友说受不了,她要的是能够24小时陪在自己身边的男人,而不是一个把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的刑警。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内部统计,刚入职的刑警,单身率超过六成,还基本符合当前中国单身男性的比例。而工作一年后,单身率往往就超过八成。 除了恋爱状态,作为刑警,由于经常性的日夜颠倒,蹲点守候,患上肾结石和胃溃疡的占了多数,这还不算执行任务当中,因为意外而造成的身体损伤。几乎每一位刑警都负过伤。 作为刑警家属的丽丽告诉我,只要老公每次出任务,她就会提心吊胆,她怕老公受伤,她怕自己一个人在家,被小人盯上,被人暗地里报复。更怕的是,某一天老公突然就躺在了烈士名单上。说到这里的丽丽眼角含着泪。这是每一个刑警家属的心里话。 相比于身体的创伤。心理创伤所造成的伤害才最为巨大。 我曾经进入过一起煤气罐爆炸案的现场,四死五伤,死者还包括一个六岁的孩子。厨房里残破的肢体和破碎的内脏到处都是,赶到现场的刑警都吐了,除了法医。 之后,我采访过当时办案的每一个刑警,他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每天一睡着,就会做噩梦,有的人因此患上了失眠症。哪怕进入下一阶段的案件侦破,那残肢内脏血浆就像一道道投射在心里的阴影,久久无法退散。 尼彩说的对,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必回你以凝视。 这本小说中,主人公刘子承,在办案的近二十年里,大大小小的案件不知碰到了有多少,或多或少,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暗藏人性的不堪,或阴暗,扭曲,或丑陋,自私,它们像一缕缕不易察觉的微风,不知不觉渗透进主人公的心里,然后掀起惊天巨浪。 如果你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你会看到一个刑警的绝望和自赎,当主人公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时候,自己的家庭,个人的心理都因为经常性的忽视,而在某一刻,突然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嬗变。 有那么一瞬间,主人公刘子承想到了杀人,情感的背叛,命运的无常,迅速击垮了他,但他最终顽强自己顽强的毅力挺了过去,走了出来,并且成为一名优秀的刑警。 深渊没有吞没他,但深渊也没有远离他。它一直蛰伏在他的身边,伺机而动。 我也曾和堕入深渊的人聊过天,他是一位卧底刑警,在这里要隐去他的姓名。他曾经在一个贩毒团伙卧底了三年之久。 这三年里,吸毒,带毒,杀人,劫掠,他统统干过,他曾和毒贩老大称兄道弟,也曾因为被怀疑身份,被人一刀斩断左手三根手指。他吸烟每次点两根,夹在手上用力吸。他告诉我,当他经历血腥,活着从毒贩巢穴回来时,第一件事就是戒毒,卧底不吸毒,很容易被识破身份,而且卧底还要大口吸,比别人更狠,更癫狂。 那是段痛苦的日子,他曾因为戒毒导致肾衰竭,还患上了尿毒症,即便在国内最好的戒毒中心,他的身体也依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慢慢恢复。 戒毒后,他的烟瘾加剧,一次抽两根,一天最多时候,要抽20包。医生告诉他,再这样抽下去,他的肺部很快就会坏死。但他忍不住,他说自己大概是废了,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是毛病。 后来,我问他,做刑警后不后悔,他沉默了。他吸完手上的两只烟后告诉我。他消失的那三年,父亲去世了,母亲进了精神病院,当他躺在病床上因为强烈的戒断反应,而痛不欲生的时候,他的妻子签了离婚协议书。他来不及孝敬父母,来不及为他们养老送终,更来不及给自己的女人一个幸福的未来。 他后悔过无数次,也恨过无数次。但他每当看到因为他的努力,一个个毒贩落网,一个个藏毒窝点被捣毁,他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年轻人,一对对充满欢声笑语的父母和妻儿。他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他愧对父母家人,但他,不后悔。 听完这位卧底朋友的讲述,我陷入了沉思,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掉入深渊的强者,他堕落过,成为欲望的奴隶,但他凭借还未泯灭的良知和毅力,硬生生从深渊之中爬了出来。 他绝地反击,他浴火重生,但他也失去了普通人的幸福。 一位退役的老刑警曾经跟我讲过一个细节。他有一位老战友,爷孙三代都是刑警,他二十岁的儿子刚当上刑警的第一天,就在出警任务中被歹徒残忍杀害。 当他那位老战友拿着烈士勋章和荣誉证书站在祭奠会上,领导让他上台讲两句的时候,他张了张嘴,却喊出口号来:金色盾牌,热血铸就,金色盾牌,热血铸就……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嘶哑的声音在沉默的大堂上久久不息。许多在场的战友都流了泪…… 这个细节深深触动了我,也令我终于弄明白了之前困扰我的问题,除了人性的良知和顽强的意志力,到底还有什么支撑着他们? 答案就是融合了良知与毅力的信仰!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个体,他们即便渺小,即便脆弱,即便困入绝境,也会爆发出超人的能量,而一群这样的人,爆发出的能量,不可估量。因为他们的内心藏着救死扶伤的使命,藏着正义和希望的火种,原来,信仰真的存在! 我在这里说这些多,并不是替刑警这个群体诉苦,更不是为他们歌功。作为一个记者,我接触过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绝望,当然也看到过更多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芒。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刑警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他们没有三头六臂,没有七十二变,他们身体不比我们强壮多少,头脑也不比我们灵活多少,他们唯一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是一群有国家荣誉,和忠诚信仰的人。 他们从人群中走出来,做了该做的事,又回到人群中去。他们普普通通,活在欲望和挣扎之中,也活在欢声和笑语之中。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正是有了一个个倾注自己热血的年轻人默默付出,才会有我们和平,安宁,幸福,美满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所以,我推荐所有人来看这本纪实小说《一个刑警的日子》。 不论你是白领,工人,学生,老板,司机或者暂时迷茫的青年。你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对这个世界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对人性的复杂多变,有更多的窥见和把握。甚至,你能从此书中,找到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的————答案。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四):为什么刑警工作不安全,钱少工多又不安全,还有那么多人去做呢?

  为什么刑警工作不安全,钱少工多又不安全,还有那么多人去做呢?这大概是侦查破案、追逃缉凶、除暴安良,是每一个刑警的梦想。

  如果说刑侦部门是公安机关的一把尖刀,那么刑警就是这把刀的刀锋。为了侦破每一起大要案件,缉捕每一名犯罪嫌疑人,风餐露宿、往返奔波、时刻待命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工作责任重大,不言而喻,一个案件搞错了,轻则使人失去自由,重则失去生命,而摧毁的不只是嫌疑人,还有他的整个家庭和群众对整个司法体系的信任,在这一点上,过去的很多教训无疑是深刻的,现在的刑警办案,第一件事是先翻书,证据标准,法律标准就摆在那里,绝大多数工作,疏忽大意造成损失最多赔钱了事,当刑警,一个不留神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就能把自己送到监狱里去,办案就像养孩子,稍有不慎,就追悔莫及。每一份工作都有不易之处,刑警作为一份打击犯罪的特殊工作,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忽略对家庭的关注和照顾也是在所难免,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家人也很重要,彼此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个体。

  在故事里,我们或多或少感觉到了某种压抑和共鸣,这部书其实要说的很简单,家庭和工作难以兼顾,我们可以选择不动于衷,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花多点时间陪陪家人。而文章中的主人翁破案压力大,忽略对家庭的关注,导致家庭破裂,最后悲剧收场,有点唏嘘。工作之余还有生活,告诫我们坚守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还有人在家为你等候着,把时间留一点给家人,担任起属于自己的“父亲”、“丈夫”的角色和责任。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五):刑警--人世间正义的守护者。

  前几周因为剧荒,我就找回了以前的TVB警匪剧《刑警》来看。故事中,查案过程曲折,险象环生的剧情多到不在话下。而两位主角--米安定和石东升,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人物性格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米安定,始终是一个坚决维护法律、依法办事的执法者。而石东升,却走向了一条偏离正轨的道路--成为了一个“地下判官”。 我始终相信,正因为法律至上,每个人依法行事,社会才会安定、有秩序。石东升因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改变事情的正确走向,让我觉得唏嘘。他固然也是一个浩然正气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坚定执法的刑警。 所以,刑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我不禁向自己发问。他们当中的某些人,真的会因为某些难以名状的事情,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吗?他们在某些情绪低落的时候,也有过想要杀人的冲动吗?他们会滥用职权,私自受贿,让“三无”背景的可怜百姓蒙受冤屈吗?他们会想过要放弃正义的道路,而踏上另一条不再与邪恶抗争的平凡道路吗? ……

  我有太多问题想要发问,但我的身边没有一个职业是刑警的朋友。前几天,托朋友的福,我收到了一本纪实风格小说《一个刑警的日子》。书中总共有十七个章节,很完整地介绍了作者作为一个北京刑警,在过去从业二十三年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家境殷实,有才华的小男生不仅惨遭砍杀,死后还被阉割下体。至于具体缘故,前者是因为老大不喜被抢占风头,甚至有妒忌心理,后者是因为小弟想博得老大开心获得夸奖才肆意妄为下了毒手。我之所以对该案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该案作案手法残忍,还因为犯罪分子人性的弱点与丑陋面,暴露得太过彻底。人性的扭曲与邪恶,其实往往产生于一念之间。但就一念的瞬间,错事就是发生了。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我们永远也无法体会这种丧心病狂的人的心理,因为我们不是他们。然而,在了解过事情过后,一昧的悲愤无补于事,我们更应该从这些事情中,去反省事件的背后可以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和经验。该案还有些许的人情味,作者正是抱着“没有生命理应如此陨落”的信念,在上头不重视案件的情况下仍身体力行,事事跟进,只为给死者一个交待。 除此之外,书中因无法挽救两个小生命而深陷自责的刑警内心独白,也同样值得我们去细读思考,去尝试理解这个群体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他们会因为救不回别人而痛苦,而并非无知千夫所指的不尽人事。 故事精彩的片段有很多,感慨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把那些破案过程的细节,他们与犯罪分子交手时的心理,写得如此清楚,如此引人入胜。 鲁迅曾有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每位奔赴在犯罪第一现场甚至是前线的刑警,无疑是勇士。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大或小地因为某事而挣扎过,刑警也不例外。作者曾在书中坦言他想过要放弃这份工作,去获取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家人。但是作者的思想很快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坏人这么多,每分每秒都有犯罪发生,干刑侦的人又这么少,那我孩子以后活在这个世界里,谁保护他?谁保护他我也不放心,只有我能保护他。我做什么都比不上亲自披挂上阵为他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来得更实际。” “做什么都比不上亲自披挂上阵为他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来得更实际。” 此话足以证明他不仅是一个敬业的刑警,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在遣词造句中,作者没有太多华丽浮躁的字句,更多的时候,他是把读者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轻轻与你娓娓道来他曾历经过的故事。 我庆幸的不只是能够拜读这么一本好书,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刑警形象,更庆幸的是,我像是交了一个当刑警的朋友。读了这本书,也许你不会再迷惑这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刑警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违纪违德,努力惩奸除恶--因为他们胸中仍存有一口正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该书所呈现出来的刑警形象,也许在你的心目中,与我所解读出来的有所不一样。但是,他们毫无疑问,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侦查工作以外,他们一样经历着普通人亲情,爱情的起伏波折、温暖伤感。他们作为国家的执法者,拼尽全力保护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但是于他们而言,同样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生死考验却是家常便饭。绑架、强奸、贩毒、抢劫、谋杀案等,他们都有参与过破案,其中有小案,也有大案。 然而,即使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是荷枪实弹的犯罪分子,即使知道前面等待自己的是生死危险,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闲来无事,在知乎上搜了一个问题:当警察家属是一种什么体验?特别是刑警。里面有一个答案提到:“做好先牺牲的准备。男朋友家里都是公检法口的,警校在读……我曾问过他,如果遇到恐袭,你的家属和人民群众一起被当作人质,你会不会特殊对待你的家属。他说会啊,会先不救他们。他说,他会尽最大可能救人民群众,自己的家属和自己,都是可以牺牲的。人民群众最重要。” 这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心,闪亮的正是刑警的无私。 刑警因为职业的特殊性,长时间外出调查案件,几天几夜不能合眼休息,24小时手机开机,永远在备战状态,导致家庭中“父亲”和“丈夫”的身份被弱化,让妻子不得不被迫成为了大众所说的“丧偶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 工作不易,经营一个家庭更不易。 所以,对于这本书的结局,我一点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觉得,无论是社会人士还是家庭成员,对刑警这个群体,我们真的要报以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去支持他们。 这本书的最后结局是,这位刑警因为工作疏忽了对家庭的关心,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永远不在,所以最后妻子外遇,强烈要求离婚。两套房子被妻子卖出,姐姐突犯白血病,治病钱在医院被偷,所有的不幸都集合在一块,让作者第一次体会到了走投无路的无助感和想要毁灭世界的愤怒感,一度崩溃甚至想杀了妻子。但是最后他走出了这个危险的想法,重新振作了起来。 你不是作者,你只是读者。我们无法知晓在那些背负压力和伤痛的日子里,他到底是如何一一度过,砥砺前行。但请你捧起这本书--《一个刑警的日子》,试试在深夜里,轻轻翻开每一个扉页,认真感受作者笔尖下所描述的刑警生涯,去理解他们。 如此,也许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这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致敬每一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爱民如子的刑警! 谢谢你们!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六):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却舍弃了最爱的家庭

  一 前段时间刷抖音,看到了一个视频,讲的是很多人从警官学校毕业了,校长在最后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毕业演讲,演讲很短,只有短短7个字,“祝你们一生平安”。 这7个字,囊括了所有警察家人一生的期望。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高声的在路边街摊上吹牛喝酒撸串,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在维护治安;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自驾车到处旅游,看遍祖国山河,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在顶风抗雨。 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我们在习惯万家团圆的时候,又怎会知道多了几个残破不全的警属家庭呢?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说:“为什么很多女孩子都崇拜警察,但现实中警察却往往找不到对象?”回答的人很多,但是答案却都是千篇一律: ●工作忙碌,常年熬夜; ●长期超负荷,也抽不出时间关心家人和恋人,疏于沟通可能会让感情减淡; ●警察这个职业事多钱少离婚率高,在属于家人之前,他首先属于国家; ●不能算是合格的另一半,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警察这个职业在不被很多人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列出了嫁给警察在一起的好处: ●正义感很强,如果有事情发生,他一定是第一个冲身上前; ●不用担心他的人品,因为国家已经帮你挑选了; ●既可以帮你省掉了为他买衣服的钱,还能经常体验一下“小别胜新婚”的幸福感。 二 也许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职业,也许我们身为家人接受不了他们的这种有事没事“玩失踪”的生活状态,可是,刘子承在《一个刑警的日子》这本书里面这样写道:“我是个好父亲吗?不是。我没能做到陪伴这一最重要的工作。但我没有办法,我想活在一个我理想的世界里,但这个世界始终不来,我只能亲自披挂上阵去创造,为了我,也为了我儿子,我老婆。但与此同时,我也和他们渐行渐远。” 在他们眼里,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他们先属于国家,其次才属于家人。危难面前,他们挺身而上;万家灯火,他们执着坚守,他们没错,错的是不理解他们的人。 《我不是药神》里面有一个曹警官,他当时在负责抓卖假药的时候,一句:“义不容辞”,但是当他得知假药贩子卖的不是假药,便说了一句:“所有的处分我都能接受,这案子我真办不了。” 他的这种矛盾,并不是个例,《一个刑警的日子》里面也有过关于这种矛盾心理的表现:“因为你不干这行,就不会这样直观地面对人间疾苦。那你面对了,很多时候又束手无策,帮不到你以为你可以帮助的人,这感觉糟透了。我们警察能够去抓坏人,可是很多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你最多只能把案子破了,还能做什么?徒有观音菩萨的千眼,可没人家的千手。你其实,苍白无力。” 警察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七情六欲,然而这种七情六欲,他们却不能像常人一样随意的表现出来,更多的时候,他们做的更多的是服从,服从,再服从。 刘子承在书中讲述他办理了一个案子,是一个太阳宫地区的杀人案,真相也很简单,案件凶手是因为5块钱把一个年过半百的卖淫妇女杀了,仅此而已。作为一个热血年轻甚至傲气的刑警,他从心里真没觉得有什么价值意义。可是他收到了被害人女儿寄过来的一封信之后,他如是说:“我干这行,主要是因为有破案的荣誉感在里边,可我却忘了对人性的挖掘。人性很复杂。我对任何案件都保有高度热忱,我喜欢解谜、我喜欢迷雾散去的那一刻,可我却不注意挖掘人性。” 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在凝视黑暗的同时,黑暗亦在凝视于你。警察这份职业,就像刘子承在书里写的:“我不是没尝试过放下,儿子的出生让我思考了良久,是不是该从现在的岗位上退下来,但最终没有做到。也就是说,我选择了工作,再一次让婚姻生活向其妥协,所以我收到这个结局(离婚),似乎没毛病。” 也许你觉得这是他们职责所在,也许你觉得有所得便必有所舍,可是,若是当你认真的看一下《一个刑警的日子》这本书,你就会知道,这本纪实文学里面,一个真实的刑警是怎么生活的。 他们可以身在一线破获很多案子,绑架、强奸、贩毒、抢劫以及谋杀等等,他们的职业生涯跌宕起伏,有迷茫,有困惑,有矛盾,但最终都会把国家人民利益至上,他们的生活也有幸福,可是得不到家人的谅解,也会分离。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如果你喜欢他们这个群体,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他们,欢迎一起品读此书~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七):正义大于生命,感动无数人的血泪史

  鲁迅曾说:有的人活着,早就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早已死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是的,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那这些人是有多么伟大才会让世人记住你的存在呢?是哲学家?思想家?发明家甚至是某个领域的著名人物吧!事实上,他们不是伟人,也不是哲学家、更不是哪个时代的领导人。

  他们是最普通、最辛苦、最有正义的那群人。他们有一个最神圣的名字——中国刑警。

  1

  他叫刘子承,是一名从业二十三的北京老刑警。他的刑警生活无疑是现在每个刑警的范本和血泪史。

  一个刑警天不怕地不怕,竟然最怕的是幼小的生命在自己眼前就这样死去,灵魂得不到超度,生命得不到延续,甚至还得不到大家的安慰和宽容,最终回报给他的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和终身遗憾。

  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早上九点钟的时候接到报警电话说有人绑架儿童,赎金八千。接到电话我们马上出警赶往缴纳赎金的位置。那个位置十分偏僻,在一个公园的亭子里面,亭子周围没有任何藏身之处,对于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是一大弊端,但是刑警还是尽最大的可能包围作案现场,可结果正如我们想的那样:嫌疑人还是拿着钱跑了,最可恨的是孩子还不知道下落。

  这时,那位孩子母亲就骂道:“警察没用、无能、警察是拿着国家的钱不做正事的人,再也不相信警察了,你们的办案能力让我们家属无法原谅,我的孩子还在他们手里,你说我们怎么办?”

  但凡是人肯定会马上反驳:“孩子绑架了,我们也采取办法了,没有抓到绑匪,不代表我们没有能力......”

  可是作为一名刑警就不能,因为你没有抓到绑匪,你就是无能。同时孩子还在绑匪手上,是死是活都还不知道,刑警的任务就是为人民解决一切事情。所以作为一名刑警是有多少难处和心理上的痛处是一般人无法理解与承受的。最重要的是:做刑侦工作好人干不了,坏人也干不了。特殊的岗位需要特殊的人,你面对的是犯罪分子嘛,太老实的人应付不了;太坏他也干不了,不能干,对这个职业不忠诚。

  2

  好在过了一礼拜,又发生一起儿童绑架案,还是同样的手法和套路,但是这次的赎金不是八千了,而是11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呢?这11万从何而来呢?没办法,只能报警。有的人还是相信刑警,毕竟他们是专业的,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

  就是这两起事件引起北京上级领导的重视,上面派来两名记者,全方位进行跟踪和采访。

  可这次绑架案不同上一起,这次绑架这个儿童要大一点,上次那个6岁,这个13岁。这个孩子还是用自己的方式逃跑出来的。

  通过这个孩子的叙述我们才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的地点是一家游戏厅,在游戏厅作案,专抓未成年儿童,穿着一身军绿色的服装,假扮警察来带小孩走。就这样,小孩出于害怕就和他走了。就这样同样的手法和同样的游戏厅,绑架了两个小孩。

  幸运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成功脱险。而6岁的孩子是押着犯罪嫌疑人去藏小孩的地方找到的。可是我们去晚了三个小时。因为找到孩子的时候,法医断定孩子死于三个小时前。那这三个小时发生了什么呢?

  这三个小时在审问犯人。因为有记者的全程参与和录制,犯罪嫌疑人不招供,觉得还有机会。最后在队长向上级的请示下,让记者出去了。用刑警惯用的伎俩让嫌疑人招供,最后一五一十全部说了。最后在犯罪嫌疑人引路下,找到了之前绑架的六岁儿童。可是孩子已经死亡了。孩子母亲当场就晕厥过去了,父亲抱着他妻子,泣不成声。

  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惋惜这个孩子就晚了三个小时,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了这个人世,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就这样先走一步了,父母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离别之苦换做谁也受不了吧。

  可就是这些刑警,天天都在目睹这些血腥的场面和令人发指的作案动机。

  也正是干刑警这行,确实成天跟不好的人、事打交道,伤害、死亡都是家常便饭,就像个走钢索的人,一脚踏空便粉身碎骨。但你还得不停地走,不停地磨练技巧,却并不能防备死亡。

  3

  现在有多少人慢慢的患上抑郁症,这组数据就说明了一切:

  在这些数据当中,受伤最大的是这些受害者的家属吧。

  同时患抑郁症的人数不胜数,其中100人里面就有15人患有抑郁症。比如张国荣、乔任梁等这些明星都能患上可怕的抑郁症,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所以,刑警患抑郁症的几率大大增加。因为刑警的生活是特殊的,往往越特殊的职业,危险系数越高。因为要长时间外出调查案件,几天几夜不能合眼休息,24小时手机开机,永远在备战状态,导致家庭中“父亲”和“丈夫”的身份被弱化,让妻子不得不被迫成为了大众所说的“丧偶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所以,他们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团糟。因为他们的心全部都在保护人民安全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家庭。

  我曾想,他们也许应该换份工作,调动到别的部门去,争取朝九晚五上下班,反正刑警这个职业很多人到我这个岁数也退下来了,没什么不行。但我现在不这么想了,这个世界上坏人这么多,每分每秒都有犯罪发生,干刑侦的人又这么少,那他们的孩子以后活在这个世界里,谁保护他?谁保护他我也不放心,只有我能保护他。我做什么都比不上亲自披挂上阵为他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来得更实际。总有一天,他会知道,我就是以这种方式在全心全意地爱着他。总有一天。

  愿我们给刑警一个宽容的心和一份被肯定的决心。作为人民,多给刑警一个包容;作为妻子,多给丈夫一份关心和安慰;作为国家,多给他们一点空间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们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体贴的好丈夫;一个称职的好父亲。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八):深入了解之后,刑警的生活居然是这样!

  说起刑警,我们想到的都是忠肝义胆、铁血英雄,总之是铁血铮铮的汉子,自带一身正义凛然。刑警,离我们可能很远,总是在自己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麻烦他们。警察是我们在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是我们的守护神。

  可是,刑警也是人,不是神,能力有限,世界上错综复杂的案件数不胜数,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把每一个案子都破的漂漂亮亮;

  可是,刑警也有生活,他们也有结婚生子,他们也有妻儿父母,但是他们需要24小时手机随时开机候命,有时在蜜月期被案子牵离温柔的梦乡;

  可是,刑警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熬夜办案、吃饭不及时、家常便饭的打斗和伤害、神经绷紧的心理压力都在摧残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即便如此,他们靠什么支撑着继续干下去的?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高收入吗?靠的是衣着光鲜、广受称赞吗?还是靠的是铁饭碗呢?

  都不是。

  收入一点也称不上高,还是高危职业,动不动就和犯罪嫌疑分子斗智斗勇;衣着光鲜广受称赞的职业有很多,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铁饭碗老师明显更吃香一些,还有寒暑假,刑警有什么呢?

  就是这么一份劳心劳力劳神的工作,依旧有人深深热爱着。他们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就是心中的那份热爱与追求!就是与罪恶斗争到永远的那份正义使然!

  刑警的生活和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我们太想当然了。我们看到的就是电视上的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忙碌,看到的是一件又一件案件的突发与侦破。这只是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冰山一角。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一个刑警的故事》,真实的的故事透露出鲜活而真切的心声流露,让我又对刑警有了不一样的感官和认识。

  每一个孩子都是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冷静,每一个刑警也是从青涩空白变得经验丰富。刑警刘子承从业以来,也经过了满腔热血的投入,经历了怀疑自己的迷茫,还经历了重振旗鼓的坚定。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参透刑警精髓的历程。

  刑警要和人打交道,和罪犯打交道、和受害者打交道。对于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参悟。经过这么多离奇的案件,看过那么多的悲剧,对人性的思考必然会深入许多。这个世界,哪有可能是非黑即白呢?再者,善的对立面从来不是恶,而是伪善。你自以为你很善良,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这其实是伪善罢了。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都是矛盾体。我们又怎能根据单一的一面来评判是非呢?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简单的对与错,也没有单纯的是与非。

  就像警察,好人干不了,坏人也干不了。特殊的岗位需要特殊的人,你面对的是犯罪分子嘛,太老实的人应付不了;太坏他也干不了,不能干,对这个职业不忠诚。可以有底气的说谎让知情人透露消息,可以用虚空的幌子震慑住罪犯,这一切,是为了让案子顺利的办好。

  就像受害者,一个妓女,因为和民工5块钱的争执而被杀。她是因为五块钱被杀的,就像是在奚落她的身价。47岁出来卖淫,对象是农民工,一次25块钱。这情形你想起来都不免恶心,觉得臭不要脸。这是她身上被贴的标签。以我们常人看来,这种女人,就是社会的渣子、败类,然后她被人扎死了,死得不名一文。没人同情。但是47岁高龄妓女的背后,是一个读高中的儿子和一个读博士的女儿。她为了儿子的学费遇害,孩子们有这么一个伟大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深深的自豪,他们会永远记住的自己的母亲,她不可耻,至少在孩子心中,她无比伟岸。这就是人性,可以放弃自己的尊严去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儿女去争,我们又如何能简单的评判对与错呢?

  就像犯罪者,弑父杀母,这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呢?可是就是这么确确实实的发生了,一个事业有成、年纪轻轻的青年爱上了一个大自己八岁,有家室有孩子的已婚女人。父母不同意,他就挑了个晚上杀父弑母。他说,他在他的家庭里从没得到过爱。所有的爱,都是明码标价的。譬如你得考第一名,譬如你得上名牌大学,譬如你得工作得特别风光,等等等等。父母不考虑他需要什么,只考虑自己怎样脸上有光。他为了和爱的人在一起,为了不受父母的阻碍,就挑了个

  晚上,把父母杀了。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他是有脾性有思维的独立个体,长期被禁锢,就导致他心理出现了缺陷。孩子不是给吃给喝就可以满足的,也不是生活在笼中的金丝雀,更何况,金丝雀还向往天空呢。杀人是一个异常决绝的方式,一个幼稚又可怕的想法,但却是他眼中唯一的选择,应激反应出现了偏差。这并不是在同情犯罪者,只是对罪因做一定的分析。这对我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对于刑警来说,破案是职责,是义务,但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功。我一直以为,刑警就是为了破案成功时的成就感和兴奋感撑着的。不,破案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功,有些损失是非人力所能及的。

  人的能力有限,人受到的限制也很多。警察工作当中,真的不能有一秒钟的失误,你的一点儿错就会造成一条生命的消失。刘子承办过的两个儿童绑架案中,两个儿童都遇害了,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是因为他的懈怠和怀疑,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延搁。警察的工作分分秒秒都特别重要,但重要也并不是不会被打扰。会有很多突发状况,有时你必须要承认,你就是会无能为力。因为这个世界不以任何人为轴心旋转。时间、空间,甚至量子物理上的几维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等等,都会阻碍你当下所能做到的。

  很多时候,案子破了,结局并不圆满,我们喜欢的大团圆结局不会在现实中频频上演,往往是两败俱伤。但是,也不能就此放弃,毕竟,还是有好处的,不是吗?犯罪嫌疑人落网了,就减少了他向另一个孩子下手的机会,就保护了更多的孩子,不是吗?

  警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的完美,不可能把每件案子都破的漂亮,但他们的确在竭尽全力的去做,甚至自己受到冤屈,还不放弃“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梦想;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家人孩子老婆没空管,是个好警察但没有时间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甚至自己的身体像个走钢索的人,一脚踏空便粉身碎骨,也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了解一个人就会理解一个人,了解一份职业,就会理解这份职业的酸甜苦辣。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去了解感受,就会有不同的体悟与沉淀,但是刑警是我们心中永远信任的那个人,永远崇敬的那份职业,永远需要理解的那个英雄!

  《一个刑警的日子》读后感(九):此刻我身处阳光,只因你独守黑暗

  如今,类似《湄公河行动》这样的影视作品,让我们看到毒品的危害和警察的伟大。 但真实的警察生活并不只是你看到的那样,他们既不是福尔摩斯,也不是超人,有太多平凡琐碎的事儿等着他们处理。干不过来,这叫人莫名悲伤,他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制止案件发生,案件总是要发生,而他们总像无头苍蝇跟在后面儿跑,终究还是跑不过来。 这一点,北京刑警刘子承深有体会。他从业二十余年,心里一直有个遗憾,两个被绑架的儿童,一个找到时已经成了一具尸体,一个找到只剩了骨头,一个6岁,一个9岁,那两条没能挽回的小小生命,总是会被他梦到,他总觉得自己要是再快一点,孩子也许就救回来了。好多个难眠的夜里,他捧着自己的脑袋,满脑子都是照片上看来的,那些孩子的音容笑貌。 警察能够去抓坏人,能够去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可是很多事情,你,其实苍白无力。 甚至连身边的人何时染上毒瘾都不知道。 其实做刑警,是会有成就感,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一些你可能一生都不认识的人,被你解救了。但其实更多的是无力感,你好像除了抓人,除了给一个尸体背后的原因,你什么都做不了。 刘子承曾经办过一个案子,那个孩子才20岁,死的特别惨,胸部、后背被扎了将近40刀,当场毙命,连生殖器官(阴茎)死后都被割了下来。他的家人来了,认了尸,但对他为什么死去并没有太大兴趣,案件也毫无进展,但我就是坚持这案子一定要破,必须得破。没有一个人活该这么被对待,没有生命理应如此陨落。我与他素不相识,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却比谁都在意他的死亡原因。 后来案子终于破了,犯案和被害人年纪差不多的五个人,杀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嫉妒,嫉妒他的生活,嫉妒他的出生,嫉妒他的出手阔绰,那个小团伙老大觉得他想要收买人心,想做老大,就把他杀了……是不是很可笑?刘子承做刑警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你无法理解的事,我也想不通为什么? 这个案子破了之后,被害人的父母来了,跟我们说了这么一句话。他们说,破不破这个案子,对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实际上这个案子破了,对我们又是一种伤害,结果无非就是我们的孩子没了。 那一刻我无法理解,后来很多年后才明白。人死了,尘归尘土归土,枪毙杀人犯一百回受害人也不会回来。当父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能干什么?他们压根儿不知道儿子临死前是怎样流连于这个世界,他们也不忍心知道。你即便破了这个案子,即便给了他们一个交代,你也不过是再一次掀开他们血淋淋的伤口。那伤口结了浅浅一层痂,你又把它剥开来,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宣告你的成功,太残忍了。

  当然这不是刘子承第一次因为破案被家属质疑,有一次一个女受害人叫林苗苗,47岁出来卖淫,对象是农民工,一次25块钱。这情形你想起来都不免恶心,觉得臭不要脸。这是她身上贴的标签。她因为什么被杀的呢?因为多收了5块钱,5块钱,就像是在奚落她的身价。 这案子破得,说实话,都没什么价值。但后来队上收到一封信,我们看完都久久地沉默了。 林苗苗的女儿是福州医学院的学生,正在读博士。后来这个女孩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我的伟大母亲》,她说虽然你们把案子破了,但你们的态度让我感到一丝丝凉意,我不谈论我母亲的行为,我为我有这么一个伟大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深深的自豪…… 林苗苗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读高中,女儿读博士。她离婚之后一人带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成才了。她卖淫是为了给孩子们赚学费。 他看完这封信后仿佛遭了一记晴天霹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似乎只记得破案了,忘记了对人性的挖掘,这个世界,哪有可能是非黑即白呢? 人性很复杂,刘子承办案的时候,也经常会为了人性唏嘘。 他见过,因为一个房子,儿子失手捅死自己的亲爹; 见过因为父母不同意自己的恋情,加上父母从小给他的爱,都是明码标价的。譬如你得考第一名,譬如你得上名牌大学……压抑久了,他索性预谋了杀父弑母这件凶残的事; 见过两夫妻吵架,妻子失手捅死自己的丈夫,那一刻他不觉得害怕,只是觉得他终于可以不在我耳边叨逼叨了,她将尸体藏在冰柜里,冒领着丈夫的退休金,继续平静地生活,继续去旅游; 见过两夫妻因为老公找小三,两人打架,儿子去拉,老公失手把儿子捅死了。之后两人半夜把尸体给拉走处理掉了。你问这个妻子为什么不报警?她说因为我爱他,在俩人藏匿的这段日子,她甚至又找回了当初俩人热恋时男人对她的依赖。 …… 我们就是这么麻木且冷漠地面对陌生人,甚至可以冷血地杀死那个曾最亲密的人。

  刘子承刚干刑警的时候,情绪波动极大,因为你不干这行,你不会这样直观地面对人间疾苦。那你面对了,很多时候又束手无策,帮不到你以为你可以帮助的人,这感觉必然糟透了。 有个小女孩儿13岁,被人强奸了,到第五个月的时候才发现,应该做引产,可家里妈是干农活儿的,单身妈妈,没钱做,就跟女儿说你把孩子生下来。这个孩子只能生,那你警察应该做什么? 你至少要揪出这个戕害小茹的凶手,你能做的只有这么些。毕竟,你只是个警察,负责查案;毕竟,谁的日子谁来过,别人替代不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