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观后感集

2018-08-19 03:3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观后感集

  《霍乱时期爱情》是一部由迈克·内威尔执导,哈维尔·巴登 / 乔凡娜·梅索兹殴诺 / 列维·施瑞博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一):贾维尔.巴登,此子终成大器!

  原因一马尔克斯原著,原因二《老无所依》猛人贾维尔.巴登主演,加上还有《中央车站著名巴西大妈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助阵,这样的宏篇文艺巨制岂能错过遗憾的是如此重量题材最终被好莱坞新线买走,南美或者西班牙语系竟无人能拍吗?!尽管拍过《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的Mike Newell也不是泛泛之辈,但毕竟显得不是那么拉丁的根红苗正。

  19世纪的哥伦比亚霍乱肆虐清澈纯洁如水的少男阿里萨爱上了同样清澈的少女费尔米纳、、、、、、这场高烧爱情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后,阿里萨在垂暮之年终成正果得偿所愿。贾维尔.巴登忧郁单纯、痛彻心肺的表演让我大受震撼大师笔下架构大气磅礴纵横跨越50余载,少年阿里萨迈过青年、中年及老年始终自己的心中至爱矢志不渝,这场刻骨铭心之爱单纯至极清澈至极!伟大至极!

  一部文学史里程碑式的作品拍成这样已很不易了,小说和电影毕竟是两种不同载体涵盖和传递信息量也不可相提并论,但它们各具优势重要的是是否带给了读者或观众足够真实心灵撞击巨大震撼。这部影片做到了。

  顺便提下,影片画面凄美动人主题清亮高远余味悠长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二):为电影版《霍乱时期的爱情》正名!

  (补充:我很怀疑那些目前的影评要不就是没看过原著,没好好看过原著,没好好看电影,要不就是看得是翻译乱七八糟的中文字幕)

  起了一个响当当的标题实在是因为奇异发现豆瓣上所有关于这部新拍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影评都让我看着很不舒服

  题外话:高中时候看的原著《霍乱时期的爱情》,白皮儿的那本,端正的印着书名,只因爸爸说“这本书写得好”。

  正题:(长话短说,不过还是可能会罗嗦)

  1.我觉得这个改编很成功情节设计恰到好处,画面很棒,音乐很好很流淌。最喜欢男女猪脚。可别觉得男猪脚就该是一个帅哥,他在书中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样猥琐(褒义,褒义……)。女猪脚则是恰到好处端庄美。

  2.这里面的爱情可不是人们经常所幻想的“爱情”。我甚至觉得别拿它太当爱情比较好,免得过于沉迷于风花雪月,或者想起自己的事情黯然神伤。它并不是一种很个人化的体验或者模式化的爱情。引用电影中一句台词叫做“love is an illusion”

  3.Fermina Urbino(即女猪脚)的感情转变:旅行归来后,Fermina Urbino第一次看到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Florentino Ariza时,可以说她眼前的illusion已经轰然倒塌。原书中有一段她心里想法刻画,转化成结果就是她第一想法便是断然拒绝眼前这个人。电影里表现不错,Fermina颤抖着嘴唇眼神变化都颇有含义

  4.Fermina与其老公婚姻老头子上树掉下来,摔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only god knows how much i love you."眼角还渗出了一大滴泪珠。按照通常意义定义的“爱情”。他“爱”Fermina吗?我想答案否定的。两个彼此差异巨大的人生活了一辈子以后,他们的婚姻得以善终。老头子所说的“love”,意义无穷。电影中这个场景,无煽情,甚至在我看来还有小点点诙谐讽刺。两人夫妻生活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是老头子给Fermina一盘东西问她好吃不好吃的时候,她答:好吃。老头子表情带着娱乐、讽刺和自嘲的说:“是茄子”。Fermina不吃茄子的。也就难怪他那句“在婚姻中更重要的是持久”。而Fermina看见他外遇对象时的表现,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被击败的,在不解中被击败的感情而不是醋意。

  5.Florentino Ariza一生的爱情:他可以勾引到无数个女人,也可以为Fermina保留处子之身。他很痛苦,他用无数的女人来弥补这种痛苦,他的目标又很明确,他只爱Fermina,这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

  6.在船上。老得变了形的两人尽享黄昏恋,甚至用身体表达感受。书中云,他们早对身体上的感觉迟钝起来,ML只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更加进了一层。而此时的Florentino Ariza之于Fermina,并不是那个年轻的时候和她轰轰烈烈幼稚无比恋爱的那个Florentino Ariza。他关心她,走进了她,在年老丧偶之时陪伴了他。她慢慢的,生出一个陪伴和依靠

  这不是个多么浪漫故事,不像海报上那么香艳,甚至还有些残酷时光,爱情,婚姻,霍乱……那些看似悠远的异域风情之下,藏着某种剖析和解构。

  以上只是我基于书对电影的全部理解

  http://t.geowhy.org/archives/318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三):改编是一种通俗艺术

  我不能忘记的是一开始学电影史时看到的一篇1896年的文章,应该是刊登在当年的《名利场》上。作者名字时间长河里已经褪色,变成稻草堆里的一枚硬币和茫茫大海上的马航,但是他在文中对于那种在大屏幕上看见一切影响动起来的恐慌却让人无法抹灭印象。他说那些活生生景物,活生生的人,居然全部变成了黑白,天空也变成灰色火车居然可以在室内的屏幕上这样开进来。他一说天空也变成灰色我就知道这种新鲜感恐惧不安即使在那个信息和科技突然爆炸年代也是突出的。

  后来我又开了一个上色默片,叫《杂技演员》。其实是一帮人高马大的法国人戴上痕迹明显的假发片穿上现今看来的奇装异服在一块黑色的布上躺着做出一些看似是腾空的动作颜色上的简直像过了气的妓女,每一个人都一惊一乍的浓妆淡抹,拍完之后还略显生硬镜头快放,可是我是真的看哭了,配上轻巧笛子打底的背景音乐,真是被感动一塌糊涂。后来一个教授问我为什么这么感动,我当时没说好,我想应该是这种笨拙淳朴,没有精心编写的故事而蓄意带你入一个情感陷阱,这种单纯的艺术才让我第一次觉得电影的伟大,在于人类新奇世界探索,如果按照我平常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来理解:我做这个不过是图好玩而已。

  后来就《一个国家诞生》了,然后《战舰波坦金号》,《深闺疑云》,再往后就是希区柯克,各国新浪潮,詹姆斯卡梅隆一发不可收拾。最近大放异彩的《她》也是赢在精巧结构和夸张但有理有据想象

  电影开始和故事不可分割,故事为王,不写好故事永远是最大的短板,张艺谋搞了一辈子都没讲好一个故事,真可怜

  大量的名著改编涌入电影市场,总是听到这么一句话:要么忠于原著要么服务电影。原著和电影改编不能相辅相成,电影改编的比原著相差一百倍的比比皆是。不过也有成功的,想起改编我最先想到的是《少年派》和《色戒》,安叔确实改的好,该砍该加毫无拖泥带水之感,重点突出,电影节奏好的宛如一出完整戏剧。第二想到的还是安叔的,《理智与情感》,那一版主要是各位英国的演员功底扎实了,浓浓的简奥斯丁英国乡村怀旧风。第三想到的是最近看的荷兰改编的《穿裘皮的维纳斯》,罗曼波兰斯基的新版我还没有看到,但是荷兰版的拍的不仅是我见过最好的灯光师,连对整个故事的线性结构也做了非常完美调整,时间,地点,年代,全部被淡化成若有若无的东西,尽量的不引起观众的注意力

  之所以说改编是一种通俗艺术,当然是因为改变的艺术地位向来是有折中的。很多改编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一些现在快节奏生活已经快喘不过气的大忙人观众顺带充一点电,看完两个小时的电影起码知道了四百页书的主角名称和故事梗概,与人攀谈时还可以顺带分享一下“看完这本书”后的观影经验影像上的东西讨论起来容易而有爆点,最不济探讨一下女主角是否漂亮,最近绯闻闹到什么程度也是可以的。

  于是这就给导演出了大难题,而且我也开始慢慢奇怪某一些作家是怎么同意版权卖出去的。

  以下讨论的两部不是最差的,我对村上春树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没有任何买版权上的不苟同。

  我之前知道陈英雄是因为他的《青木瓜之味》,沉静浮躁,好像连配乐都不敢喧哗,虽然导演十几岁就去了法国,但是拍出来却很越南。让我真正惊讶他的是他改编的《挪威的森林》,日本电影虽然在急剧的衰退,但是还是不乏有好导演的,而且村上春树写作风格虽然加入了很多西方的音乐哲学,但是那样的一种日本却很自然,因为日本本来就已经西化了很多年。他对于日本传统美学的那种谨慎小心悲观人物身上甚至可以看出具象的物哀的影子,比如秋日的街道厚重的三人合围的大树大雪纷飞时做爱,唯美而准确的。然而让我一眼而去惊讶的是对于色调把握——与我读书时想象的灰色的东京,钢铁森林,相去甚远。玲子也不够绝望,也不是篝火时弹起那首歌;直子快走时回头的瞬间总是太生硬,甚至连紧张都没有表现出来;绿子明显的发展不够充分,精怪而一种蓬勃年轻的女人味,过于平铺直叙,一点也不性感。《挪威的森林》的改编电影作为近二十年日语电影里少有的有高潮(虽然不明显)的作品,当然让我惊喜,但是光就读书后的观影体验来看,还是“惊”多一些。

  我有一部深恶痛绝的电影叫做《艺妓回忆录》。章子怡在里面就是个怪胎,巩俐的英语永远一股浓浓的东北味,一帮中国人讲着英语去演日本艺妓,真的太恐怖了。可是当我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2007年的改编时,我想我对于自己国籍的犬儒主义真是没药救了。

  一个英国导演带着一帮西班牙演员讲着英语演一个哥伦比亚的故事。却很和谐

  我曾经写过一篇法斯宾德导演的《寂寞芳心》的影评,题目就叫《如果这片子沦落到好莱坞制作》。总的来说,与《寂寞芳心》不同的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改编在环境场面调度上是很令人满意的,跟书里的描写几乎一样。法斯宾德为了统一自己的风格,在《寂寞芳心》中对于镜子的滥用和书本内容提要的叙述方式,以及关于黑白片的改编让人非常无语,好像他没读过这本书一样。但是内威尔作为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毕业的导演对于原著最起码的忠实还是好的。从费尔明娜的花园到乌尔比诺医生鹦鹉,从他们的卧室到霍乱时尸横遍野的街道,似乎都能在原书中找到对照。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影片对于航拍的想法虽然与我的当时看书的想象是一致的,可是显然他们的飞机总也飞不稳,导致了所有的壮阔的远镜头都无法成为标志的长镜头,这样的状况出现了两次,都是在费尔明娜去表姐庄园的时候,很遗憾。

  第二,《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了五十多年间发生的令人难忘深情,导演已经做出了内容上的选择,而忽略了让我很感动的比利时摄影师自杀死亡的开头,然而后来对于整个节奏的掌握却过于松弛,因为松弛反而会觉得极其不自然,两个小时并没有很好的讲完五十年的故事。阿里萨的女人走马观花的换,观众甚至连脸还认不清。导演最不明智的是他居然剪掉最小最小的细节以求时间的缩短。比如“鸽子夫人肚子上被阿里萨画的口红印记被她丈夫发现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危险,她的丈夫在深夜她睡熟了的时候一刀割断了她的咽喉。影片里却直接连她的反应都没来得及拍全,就直接让她的丈夫在看到的一瞬间冲去拿刀回来杀死了她——不够震撼,好像在完成任务

  总体来说选角成功了三分之二。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很像,年轻阿里萨看见费尔明娜的一瞬间简直像我的Déjà vu画面总脑子里被搬到了屏幕上,暮年阿里萨与费尔明娜度蜜月的时候从船舱中走出来戴上巴拿马草帽的一瞬两个人的反应真的很像是白发佝腰的少年恋人。费尔明娜也演出了书中所形容的精明坚强。乌尔比诺医生太帅了一些,并没有贵族沉稳,并且他的戏份也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和牺牲,几乎没有体现出来他的独特严谨人格和禁欲系的性感。最让我不满意的是乌尔比诺医生的那个黑女人外遇,绝对不够那种快要迸发出来的魅力,以及阿里萨暮年时期十九岁的小情人——她居然没有长头发!怎么能看上去比费尔明娜还要老?

  当这部电影作为一些人没有时间读书的情况下作为资料时,综上所述它成功 一半。最后一段祖父母的恋爱最要紧的是余生一欢,及时行乐,挂着霍乱旗歇斯底里的派对没拍出来,最后阿里萨说“一生一世”时是回答船长问题,他们应该站在甲板上眺望一望无际海洋晚霞,而不是泰坦尼克号的老夫妻共枕接受死亡。草草结尾,真是可惜。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四):时间让爱大放异彩

  不记得导师当时是以什么理由推荐《霍乱时期的爱情》了,或许除了爱,这部电影还有更可研究的题材,只是我还看不出来。

  当看着片头的时候,一个行将入木的老头,这会儿还抱着一个年轻女人的身体,缠绵备至;另一会,跑到刚刚死了老头子的老太太家里,说“51年,我等了你51年4个月08天”。得到的当然是老太太歇斯底里地让他滚。

  我当时猜想这个称为Florentino(这名字真难读)年轻时与Fermine有一段情,因为Florentino花心或者什么让人恶心的原因,也可能因为父母阻扰之类的原因,Fermine另嫁他人了。于是这个Florentino就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之类的人物,风流堕落起来了。因为我记得某位花花公子说过的一句哀伤但深情的话:“没有你,谁都是一样的。”而年老了还想重温一下当年的恋情。这是个俗套的故事。

  当然,我是错了的。

  Florentino和Fermine当然是有一段puppy love的,果然也是因为Fermine贪财、势力的父亲干涉而终止。这一点实在是老桥段了。Fermine再次回首,已经将那么一段视为幻觉,不再如当年那么天真和简单。随着父亲的促成,半推半就地嫁给了医生Dr. Juvenal Urbino。

  现实一点,所谓爱情也就结束了。

  电影中, Florentino仍然对Fermine恋恋不忘,他想坚守自己当初的诺言,为Fermine“守身如玉”。不想却在航船上被一个不知名的女子拉入船舱“强奸”了。当然,第二日,他就开始迷上那感觉了。对女人堆里的女人望了又望,还在昨日遇事的地方走来走去,期待再一次“艳遇”。至此,他开始遭遇着各种各样的女性。并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下来,记录达到622或者623。这实在值得玩味:他这种举动就表示着他内心的忠诚?

  或许正如许多人说的,男人可以将性和爱分得很清楚。

  另一面,Fermine和另一个男人走过了一切普通夫妇该走而乏言的岁月。生子、琐碎、争吵、婚外情……这一切都与 Florentino无关。或许有的只是错身而过的时候,无言的相对。或许有的是,Fermine在遭遇不顺的时候,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或者跟着 Florentino会更幸福……

  Fermine的丈夫爬上小梯,逗着鹦鹉摔了下来。结局是 Florentino如愿以偿了,完成了Florentino所谓大半生的等待。他和她终于走到了一起,因为爱情,也因为时间。他们互相拥抱着丑陋枯朽的肉体,喘息声传出来……这多少给相信爱情的人有所安慰。

  Florentino和Fermine在插着表示“霍乱”的黄黑旗的船上,慢慢阐释另一种爱。

  ……

  关于他们的爱,可以怀疑的东西很多。如果Florentino不是继承了遗产,成为富商,还可不可能有后续的故事;如果Fermine的丈夫不是先死,爱情是不是一文不值;如果Florentino和Fermine一开始就结合,他们的婚姻又如何……

  解构爱情总还是有点荒谬吧。

  关于电影,值得挑剔的地方也很多。特别是化妆,如果一个女人七八十岁,皮肤还像剧中Fermine那样细腻,对女性来说不外是福音。而且动不动就露乳房,有什么意义嘛?

  ……

  只是我们抛开一切不说,经过一个世纪的等待,让爱有一个归宿是一个合理的安排。是时间让我们看到了绚烂的爱情。

  我想,我该去看看马尔克斯的原著了,应该会有不一样的东西。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五):我是如此的爱你

  I swear to you my eternal fidelity and everlasting love,… I love you

  我起誓 我对你的爱 忠贞不渝 永恒不灭… 我将永远爱你

  告诉我,什么是爱,是在偶然遇你的一见倾心,还是三世聚积成的姻缘?

  告诉我,什么是永恒,当我们的肉体凡身被时间催长出锈痕,我们的内心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去感受悸动?

  告诉我,你从我的眼里看见了什么?

  我是如此的爱你…

  你相信爱情吗?

  爱情不是具体的什么东西,它不是一封信、一支花、一首诗、一夜性,可它融入在信里、花里、诗里、性里,只有对你,它无处存在却又无处不在,它无法言状,只能说“我爱你”,它是最初与最终,它永存也永灭,它是一种珍贵的高雅…

  Think of love as a state of grace…not the means to anything, but the alpha and omega. An end in itself.

  如果你不相信爱情,又怎么能去感受到它?

  我幻想爱情是美好的,或许我爱上的不过是爱本身吧。可是因为你,你启燃了我的爱,你让我尝试到痛楚和煎熬,你让我深情,你让我有所期待,我对你依恋…噢亲爱的,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就算为爱死去我也光荣,我甘心憔悴佝偻,我愿意忍受和背负着爱情的折磨,我耐心等你51年9个月又零4天,哪怕你已成婚;我迫切的想说爱你,哪怕你丈夫新死;我永远不会放弃,哪怕你一次又一次刺伤了我的心…

  我尝试过想要忘记你,可我做不到,我已无法再爱上其他人,I am nothing, I will not heal…not for all time. I am struck by the lightning of love, and burned beyond repair…我被爱情的闪电击中,我心已燃烧成灰,我无法痊愈,永远不会…

  你就是我心里永远无法拔出的痛

  我放纵自己,可我更愈加的想念你,也愈加的痛苦。我在一次灾难中失去了我的初夜,可你得到的永远是我的童贞,就好象你永远是我的初恋。

  你说我们之间只不过是一场幻觉,我永远也不相信。如果你想要富足而平稳的生活,我就努力去让自己富有。虽然此后我已身老,但我对你的心将永远织热…

  我是如此的爱你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六):没有比爱更困难的事了。

  “我在此立下誓言,我建好永远爱你,至死不渝。”没有看过,你就不知道这句话有多重。影片的开头,我只记得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对女主角说了这番话,甚至没有记得他的名字,但剧情倒叙时,这句话再次出现,我就确信,他是就是他,这段爱情一定会至死不渝。

  “对,享受你的痛苦,趁着年轻尽情的去爱去受伤,承受折磨吧,儿子,承受一切爱的酷刑。因为人不会一辈子都对爱情如痴如狂。”没有看过,你就不知道这句话有多么的感动我。男主角的妈妈这番话,是鼓励他勇敢的去爱,但看到儿子痛苦不堪时,她仍要求将他的工作调远点,甚至给他送去了寡妇。一开始,我以为我感动的是这句话,后来我发现,我感动的是伟大的母亲。

  很多细节我还是不明白,最大的是他为什么干了那么多女人,为了让自己不再那么想念,不那么痛苦,还是不放弃的爱她?为什么他要记录每个他做过的女人,写下感受?

  我不明白,因他的情书而在一起的情人,当他们抱着孩子想他做教父时,男主角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我不明白,母亲的角色怎么定位,是为了让男主角去爱,还是让他知道爱着是有多痛苦?最后他疯了,与爱情,与早已死去的丈夫有关吗?应该有关。她笑着死去,是疯了,还是开心,还是一个镜头而已?深意在哪里?

  我不明白,男主角要调去远处工作的轮船上,看到对面求救的霍乱船,他像在思考着,看了很久,究竟在想什么?(我以为会跳下船去救那个幸存的人,后来想到这不是个人英雄片_///)

  还有很多细节的铺设很不明白,应该再看一遍,然后再等成熟点看一遍,看很多遍后或许会明白,或者即使看很多次,每次的感受都不相同。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七):男女之间的不同

  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因为朋友看了此书极力推荐,没看过小说,所以对本部电影的理解仅限于电影的感受,第一次写影评,是源于今年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每看一部电影必须写影评,不论多少字数。所以,就强迫自己写些东西。这部电影所描述的爱情在现实中是少见的,也许很多人连爱情都没有遇到过,感受过,更不用提一生只爱一次的爱情了,就这一点还是很艳羡女主人公,有一个人在心灵上把她视为此生唯一的爱。

  另外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人不一定有爱情才能生活幸福,女主和老公的生活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幸福,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却有平静真实的生活,如果我是女主,我想我也会选择和医生过这种生活,因为我害怕男主那种强烈的感情,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一个人爱另外一个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过于极端和强烈的释放,终究不会维持太久,也许这是女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最后,还是不能理解男主人公的肉体欲望,正所谓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也许正是这份得不到才有了永恒的爱情。男人永远和女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对于女人来说如果如此之爱一个人,是会一辈子守身如玉和期期等待的,也许这一点是现实中男女分歧产生的原因吧,两种不同的动物。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八):爱情应该是一场霍乱,永远无法治愈。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结尾是,76岁的阿迪斯和75岁的菲尔米娜躺在床上,爱意绵绵。

  阿迪斯等待了54年的爱情终于得到皈依,他说他从来没有感到这样幸福过,他说真正无限的是生命,不是死亡。

  阿迪斯是爱情的忠诚信徒。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阿迪斯就是因为在送信时多看了菲尔米娜——这个美丽的姑娘一眼,命运的浩劫就从此启动。他开始给梦中情人写情书,情书总是这样开始,“my crowned godness……”后来因为菲尔米娜父亲从中阻拦,加上霍乱蔓延城市,菲尔米娜和一个医生结婚了。

  阿迪斯从此开始了一生的等待。他偷偷窥视菲尔米娜的生活,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他用这种方式继续思念,缓解痛苦。

  每跟一个女人激情过后,他都用小本子记录下,一共是622个女人,但阿迪斯说他依然为菲尔米娜保留着处子之身。

  这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爱情病人,他曾把轮船局的公函写成情书的样式,船长对此大为不满,而他说但没有爱情是不可以的。

  菲尔米娜的丈夫死去的丧钟敲响时,菲尔米娜正跟一个年轻的姑娘在床上,他很谨慎地停下来,走到窗前远望,当他确定是自己的老情敌死去时,他对身边光着身子的姑娘说,你该去学校了。

  阿迪斯终于得到他爱情的封赏,那个75岁,满脸皱纹、浑身赘肉、胸部下垂的女人,那个倍受岁月摧残的女人。两个老朽在恩爱缠绵时,场面极其圣洁,又极其诡异。

  爱情应该是一场霍乱,很多人因此死去,很多人为此受伤,还有很多人携带着病毒疯疯傻傻地苟延残喘,却永远无法治愈。

  当然,如果是真的爱情。

  旧文。

  电影看过后不久旭子送来了同名小说,天神马尔克斯巨著,小说就显得更细腻深邃,而爱情的震撼力依然强大。

  只是在疯癫、清醒,妥协、执着,肮脏、纯洁的纠缠较量中,爱情,到底是什么?用什么证明?用什么铭记?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九):爱情如霍乱,是种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根据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说了一个爱情故事——男人阿里萨五十年始终如一地爱着女人费尔米纳。那偶然的一瞥,引起了一场爱情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

  或许,爱情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事情。可是,现代流行速食爱情,电影里的这样贯穿大半人生又始终如一的爱情无疑像个美丽童话,简直不可思议。

  在年轻的时候,女人和别的男人结婚,那是因为太年轻,或许不懂得爱情。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后,他们走到一起,他们也没有结婚,那是因为太老了。这样的爱情在保守的世俗看来有点异类,正如电影里那女人的女儿所反对:中年人谈情是荒谬的,老人说爱是恶心的。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苦命鸳鸯,怨恨有情人不成眷属。也有多少愚蠢怨侣婚后,不知相敬相爱而反目成仇。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透明质的爱情仿佛只活在童话里的。冷眼看红尘,多少爱情如毒药,一旦两人的距离贴近到足以窥视对象的每一点丑陋,爱情中的美好就立刻消逝,随之而来,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悲歌。这一切正如小说所言::“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五十年时光里,男人阿里萨在数不清的女性肉体上寻找和迷失,他体验过各种各样的女人:幸福的,忧伤的,贫穷的,高尚的,低俗的,残暴的,放荡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尽管他在内心说“心房比婊子旅店里的房间更多”,但那些心房的墙壁可以轻易酥塌,最深处最宽大的心房里装着的只能是“戴王冠的仙女”费尔米纳。他是否因此深深了解到爱情真谛——爱情正如霍乱,也是种病。男人阿里萨想与一个个其他女人做爱,来忘记“她”,最后却发现,心灵归宿一直指向“她”,一生宿命就是爱她。甚至,男人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即使五十三年之后两人都已经鹤发童颜,即使去日不远世俗难容,两个人还是想走在一起,“走在一起”永远比仅仅“我爱你”更能互相支撑着走完人生旅程。电影最后一段,两人坐在“新忠诚号”上,航行在一条大河之上,驶在“回家”的路,更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你同在,心灵才能归宿

  《霍乱时期的爱情》观后感(十):迷乱

  一开始的景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可男女主角演员选择的这审美,我实在不敢恭维……原著看到三分之一看的电影,据我看过的部分,看得出电影还是尽力忠实原著了。不过,毕竟时间有限,大部分十分动人的情节还是删减了,个人认为应该拍2小时左右更有感觉一些。不过,Ariza怎么越看越猥琐啊,啊,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另外,女主不该是仙女一样的女子吗?没领悟到女主的美啊…… 不过,Ariza和女主初见的场景倒是真的有惊艳到,惊鸿一瞥。想起纳兰性德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另外,说好的至死不渝的爱情呢?说好的为你保持处子之身呢?睡了622个啊,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不懂了,等了五十多年,到底是占有欲还是爱情。而且电影中Ariza的性爱情节过于露骨了吧。不知是不是被电影误导了,对Ariza并无好感。本该是感人至深的等待,看到最后竟无法接受了。

还有很想说的是,爱情最终只有演变为亲情才能长久。女主和医生之间的爱情被生活的琐碎小事不断锤炼,也许那种现世安稳才是爱情的最终模样。女主后来收到Ariza的信时说到,你的信让我平和。可见,爱情到最后能给你的不过安心罢了。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评价Ariza的爱,也许是我还不懂吧。 爱情,霍乱,爱情有着比霍乱还要强的生命力,还是说都是人的欲望在作祟?也许待我年岁渐长,才能领悟吧。又或者,我还是看原著算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