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投名状》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投名状》观后感10篇

2018-08-22 03:56:03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投名状》观后感10篇

  《投名状》是一部由陈可辛 / 叶伟民执导,李连杰 / 金城武 / 刘德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战争 / 古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投名状》观后感(一):我看庞青云

  起初听到这个电影,就有些不得要领~投名状?是什么东西

  后来我弄清楚了,原来投名状就是“纳投名状,结兄弟义”~

  兄弟三人,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

  这里我想说说庞青云。

  庞青云背叛了投名状~在我看来,说庞青云“抛弃”了投名状更好。影片里三人结拜时候,姜午阳旁白就说过,庞青云从一开始不相信什么投名状~既无誓守,何来背叛?

  庞青云本就是朝廷鹰犬,而且是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鹰犬,在他心中,建立军功获得权力是排第一位的。战争曾经让他失去了所有,命运安排他遇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那个女人让他感觉到自己依然生存,那两个男人让他感觉到自己可以生存得更好。

  他不相信投名状。纳投名状,往小了说是因为纳了以后那帮盗贼就会听他的从军,往大了说是因为立了以后自己就有一批追随者可以干大事业——总之,纳投名状在他心里,恐怕更多的是权宜,而不是誓言

  他确实有令人不齿的恶行,向死对头借粮,屠尽投降的士兵占有兄弟的女人,最后还杀害自己的兄弟。可他也不是什么恶人。他曾和兄弟共患难并肩作战,他曾勒令部下不得欺压百姓,他曾冒死向太后提出免百姓赋税。

  在他困苦艰难的时候,兄弟是助力,他愿意与兄弟同生死共进退;在他功名既立,踏入仕途的时候,兄弟成了阻力,他终究还是除掉这个阻力。可以说,兄弟,在庞青云眼里是一种可以量化的价值。当这个价值与功名权利冲突的时候,尽管心中不愿,也终究考虑到抛弃。

  庞青云酒桌前为二弟“送行”的独白,尤其让我难忘

  “安心上路!”

  赵二虎如是对死在敌人手下弟兄说,庞青云如是对死在权力斗争下的兄弟说——其实他们也有相同,不是吗?

  (本文站在庞的角度问题,但绝无维护庞的意思,请各位理解

  《投名状》观后感(二):庞青云其人

  庞青云在大雨滂沱走向他的巡抚宝座时,眼神是非阴郁的。他本该像范进那样狂喜着奔向他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但是他没有。这并非因为赵二虎和莲生之死给他带来的痛苦冲淡了胜利喜悦,而是因为“达则兼济天下”这个沉重责任,马上就将放到他的肩上。通常在这个时候,沉重会比高兴多一点点。

  庞青云本该是大清帝国苟延残喘时可以依赖栋梁之才,他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心狠手辣,但问题是,他太清高了,而且一直都这么不走寻常路的清高。从一开始他就不屑于与一群土匪为伍,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这是气节问题。他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加入土匪的队伍,虽然参与了一次抢粮活动,但主要是为了示范如何抢粮以及救人。他从来都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他要做官,他要为天下苍生做点事,为了这个梦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于是他和土匪的两个头惺惺相惜起来,纳了投名状,一起奔前程

  莲生是他的一块心病落魄书生——在他这里换成了落跑将军——和“官家”小姐——虽然这个“官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家——在一间破屋里相遇了,孤男寡女,干柴烈火,两颗受伤的灵魂互相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失落的东西。一夜过后,将军燃起了生的希望,小姐也找到了可倾谈的对象,虽然现实让他们分开,但命运还是毫不客气的让两人再次相遇。如果没有土匪大头目,这会是一段可供后人传唱的爱情佳话。可是不解风情的土匪头目显然很命硬,不能以意外身亡成全二人的大好姻缘。到最后,只能偷情了。

  虽然庞青云在爱情上秉承了浪漫主义精神,但骨子里的现实精神还是让他具备了做大事的能力。打仗要死人,所以有些人就必须牺牲;打下苏州就能打南京,于是即使围上一年弹尽粮绝,也要坚持到底;土匪头子妨碍局势稳定,那就只能送他“安心上路”了。在庞青云的精神世界里,所有的这一切都有一个坚实支撑点,那就是所谓“大事”:天下苍生。这很像李连杰饰演的另一部电影《方世玉》中的一个桥段表现的东西:方世玉为了救一个小孩跟人内斗起来,最后总舵主陈家洛指责方世玉不能以大局为重,而方世玉坚持救小孩没有错,并且反问著名反清义士陈家洛,难道为了大局就可以牺牲一个小孩吗?在宿命感颇强的背景音乐衬托下,陈家洛毅然说出,是!杀赵二虎和不救小孩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大局。庞青云跟陈家洛是同一类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大局奔忙,不需要私人恩怨,一切都是为了大局。但是从个人感情方面来讲,对于杀赵二虎这件事情,庞青云还是很痛苦的,泪流满面的说出“安心上路”也是出于真心:二虎啊,我不想杀你,但是不杀你局势就不会稳定,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我是为了百姓杀你,你也为了百姓安心的去吧,我会干出一番事情,让你在九泉之前瞑目的。读过李寻欢同志生平的都知道,痛苦越强烈,那种莫可名状的自虐快感也会越强烈。杀人时,刀更快,手更稳。

  如果说之前的所作所为还算干净利落的话,最后的独善其身做得非常不高明,以至于葬送了毕生的心血。当然这不能怪庞青云同志在到手的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只能说孔老夫子害死人。在孔老夫子思想指导下,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要清高,要为民请命,要爱惜羽毛,不能卷入派系之争。照做,照做,全部照做。于是,死都要死了,还要皮肤好得不得了的姜同学大声说出投名状的故事,而不承认自己死于官场内斗。可见庞同志对被封建统治者篡改的孔孟思想中毒之深,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只有死路一条了。

  后记:关于庞青云的解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在我看来,他行事的作风手段都很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人,当然,是被扭曲和误读的儒家思想。

  《投名状》观后感(三):投名状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是一部很爷们的电影,片中的色调是灰寒阴冷的,以至于在开始看的时候都误认为买的是“影院版”,陈可辛,我喜欢导演,毫不夸张的说,他的“甜蜜蜜”,在以前我每个假期都要看七八遍的,因为那里,有我的爱情观;“双城故事”“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一向认为他拍男女情爱擅长,而今,他的“投名状”令我刮目相看

  庞青云,有着非同一般人的经历,几百兄弟的团队全军覆没,他因为装死苟且偷生,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生存理念忍辱负重铤而走险。甚至可以拿生命去做如履薄冰的赌博,可见他的野心和欲望,踏着无数兄弟的尸骨,背弃生死盟约的投名状,扭曲人性九死一生,终于平步青云穿上了黄马褂,离江苏巡抚的座位也就仅仅一步之遥,可最终皇太后用一句“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外人”对他的一生做了断。

  义薄云天的二哥,一生光明磊落豪气万丈,死的却是不明不白,落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当今也是如此,好人不求有好的收场,只但有个平安,就已是心满意足了。

  三弟,血气方刚汉子,他没有那么多的城府心机义气就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墓志铭大哥正是利用了他忠义

  我们的老徐饰演了一个哀怨女子,在三个大牌光辉下,并不是很出彩,但对角色刻画绝对是到位了,戏份多少是导演的事儿,演什么像什么才是好演员标准,老徐,她是做到了。

  片中用斗鸡、黑白棋、京戏做寓意暗示,以此解构残酷的战争。在我看来,这并不像如纷纭所说,“是一部兄弟靠不住的电影,”片尾三弟一边叫嚷着“兄弟乱兄弟者,必杀之!”,一边歇斯底里的疯狂刺杀大哥,难道还看不出兄弟之间的钢铁情谊吗?倘若姜午阳没有遇见庞青云,倘若姜午阳没有带庞青云去见赵二虎,可能他们两兄弟依旧为了那一口粮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可能依旧搂着老婆小妾过着简单快乐生活,可一切都在庞青云出现之后改变了。遇到怎样的人,决定了将会发生怎样的遭遇

  一辈子少碰到几个庞青云,多遇到几个赵二虎、姜午阳,那就算幸运人生了。

  露露,写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你,交友风险接触谨慎那。o(∩_∩)o...

  神的孩子都混在一起 http://blog.sina.com.cn/laxu

  《投名状》观后感(四):关于《投名状》

  看完了《投名状》,第一感觉却是,我看到的《投名状》和我在网上看到的《投名状》剧情简介,在好个关键地方上,居然有那么大的差异

  三弟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男人魅力,除了狼的野性杀手的狠冷,更有着少年才有的天真浪漫;因此在他的生命中,同生共死的兄弟情义是他视如生命的永恒感情。自从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一役中,大哥这个陌生人为替他挡箭而受了伤,令他深感救命的恩情,天生的狂热使然,他对大哥的崇拜竟超过他对二哥的崇拜。

  为实现天下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理想,大哥借助以二哥、三弟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营”暂时为清廷效力,原来是要借助攻打太平天国结集军力;但是随着他大权在握,大哥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碍。他不惜和二哥决裂,屠杀被二哥劝降的太平军降兵,只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三弟的狂热性格,说服他站向自己那一边。

  以上是http://www.verycd.com/topics/235057/这个链接中对《投名状》的剧情简介的两段。然而当我看完这一部电影的时候,我读到的却不是这个。

  首先,姜午阳对“大哥”的崇拜超过了“二哥”么?我以为显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陈可辛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提到姜午阳对庞青云的“崇拜”这样的情况。其实,姜午阳在庞青云杀赵二虎之前,对庞始终是“信任”的,这种信任,更多地来源于价值导向一致性,以及姜午阳对庞所提出的目标的认同。然而,赵二虎则是另一种人,作为山贼出身的他和具有远大理想的庞青云之间,显然本来就存在着不小的鸿沟,这种不认同,才是后来二人之间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

  其次,庞青云是随着他大权在握而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么?在我看来显然也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从一开始庞青云就是一个有着远大的理想的人,即使这种理想看起来真是很傻很天真。不过他一直努力去做而已。庞青云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还是使用了传统中国价值观中所认同的英雄的那一套做法――为了理想,他可以做出任何牺牲,他可以牺牲掉任何人。而那些被牺牲掉的,他虽然觉得有点无辜而不忍,不过最终他始终要为自己的理想做出决断

  上面提到了我对网上流传的《投名状》剧情简介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也许也源于对影片的阅读上的偏差。陈可辛在电影中塑造的庞青云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传统英雄的一个缩影,他一步一步地实现着心中的抱负,一方面他有他自己的道德底线操守,他决不能接受与老奸巨滑的魁字营那一帮人的同流合污;但另一方面,当他需要为理想做出牺牲时,不管是牺牲是自己还是他人,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然而,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们往往会遇到的一个悲剧结局,便是他们有可能处在一种进退两难境地中,最终英雄们还是以悲剧收场。

  当然悲剧不会是英雄的惟一结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悲剧的本身,升华了英雄。我们心中的英雄,有时却是为了悲剧而生的。

  《投名状》观后感(五):又是一个馒头引发的惨案

  当电影院此起彼伏“馒头”、“馒头”的时候

  身旁的美女问我“怎么又是馒头”

  我回答说“要知道‘馒头’在电影界里是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上述为笑谈下文转入正题

  1、胜在打戏

  看完全片,打斗的场面能算得上精彩

  即有远景又有近景、即有全景又有特写

  一招一式清晰有力,毫不含糊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真实的打戏了

  在电脑特级越来越蔓延的今日,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全片的取胜精华

  2、败在立意

  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出来的中国学生来说

  归纳中心思想已经成为看完一部影片后潜意识一种习惯活动了

  可是难道“官不如兵,兵不如匪”就是这部影片要告诉我们的主旨吗?

  这样的立意,可能无论在哪种影赛中都不会取胜

  原著《刺马》,还只是为了一个女人

  但《投名状》却让我看到,为了的是心里的私欲——名利财富

  我一直以为,让庞青龙杀赵二虎的

  不是因为莲生

  而是因为那个官人说的话:

  “取下苏州,赵二虎说要走的时候,那么多人相应;

  攻打南京,发放军饷的又是赵二虎

  你山字营是姓赵的啊?!”

  正是这些话,戳痛了庞青龙心底软弱的地方

  那是庞青龙一直的担心,也是他一直觉生气的事情

  这种时候,一个女人又算得了什么

  赵二虎最终还是个“土匪”

  他有的只是“土匪”的心——天大地大,兄弟情最大

  可是他不知道

  庞青龙从一开始就不是“匪”,是“兵”,是“想做官的将”

  一部真正的大片

  一部真正想做大片的影片,首先立意应该是健康的、光明

  作为一部想成为大众电影的影片

  却出于这样的一个立意,实在是个败笔

  3、综合评价

  如果买张碟片的话还是可以看看的

  但是如果像我这样花40元(还是周二对折价,原价80)去电影院看,就觉得不大值了

  《投名状》观后感(六):兄弟情谊

  知道《投名状》,还是在看《变形金刚》的时候。现在还清晰记得,为了看Transformers,被迫看了20分钟的广告,在影院里。其中就有《投名状》的精彩预告。从那个时候起,就再没关心过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跟我这个小女人有什么关系呢?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电视剧《罗马》,都是在男士的热烈讨论中怀着好奇之心观看的,习惯性的,看下来了。首映当天,办公室就开始讨论《投名状》,包括知性女子miumiu。至此,我的兴趣依然未被激起。然而就在第二天,托领导的福,我们居然来了次团体观赏,10个人,3女7男,陪着惨烈的场面,度过了周末的夜晚时光。紧跟着的,又是热烈的争论。

  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此片的声音了,在没有看他们之前,我且将自己拙劣的感受书写下来,不打算对比,只希望不受他人影响。

  关于投名状。其实影院版并未解释什么是投名状,很突兀的,三个男人开始宣誓: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最后由午阳(金城武)替天行戒,用二嫂(徐静蕾)之死溅血第一句誓言,用庞青云(李连杰)履行第二句誓言。后来听同事说突兀的剧情是拜审查制度所赐,有不少段落被删除了。徐静蕾跟两个男人的激情戏,攻打徐州前的一些戏份,等等吧。

  三个男人的性格。可以用三个词分别界定:大哥庞青云,野心;二哥赵二虎,仁义;老三姜午阳,单纯。

  性格悲剧赵二虎。他本可以做一个众人拥护的带头大哥,他的小弟会对他忠心耿耿,为了他愿意舍弃性命。而他为了自己的兄弟,同样愿意用生命来保护。真正的男儿本色,如同那英气十足的小马哥,帅气得很,潇洒得很。所有的观众都为他的一拳一脚唏嘘连连。在苏州城,他答应让投降的守军活下来,还要给他们吃的。然而不能,他们自己也没有食物,给了降军,自己就得饿死。“我答应了让他们活下去”。庞青云只好将他用锁链锁起来。他痛苦的呐喊在被射杀的降军倒下的同时响彻天地。天地为之悲鸣。三个人中死得最平静要算二虎了,最悲壮,最平静,也最不值。被大哥害了,还以为自己是为了救大哥被何魁所杀。可悲。可叹。

  老三午阳,心中只有大哥二哥,投名状的坚决执行者。以投名状为行事原则,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在苏州屠杀时也不忍涂炭生灵,但他还是下了命令:举箭!他劝二哥说,二哥你不能走,大哥是对的,你走就是兵变。在庞青云要动赵二虎时,他一心认为是二嫂做的怪,只要将她杀了,大哥就没有杀二哥的理由了。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所以他手举刀落,毫不犹豫地杀了大哥、二哥都爱着的女人。他又刺了庞青云,名义上践诺了投名状——虽然庞的死实由朝廷所致。

  庞青云先放一放,后面我们再谈论他。

  苏州城大屠杀。该还是不该?有人说不该,并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缺衣少食的解放军对待俘虏的态度为证。这个例子让人无法反驳。然而我还是觉得从当时的纯军事战略考虑,不杀则是留下后患。收编的话,没有食物给他们吃,必然叛乱。缴械遣散,他们这些年轻子弟,拿起器具就是兵,依然是后患。庞的最大目标就是攻打南京,而且需要火速。食物不能让更多的人瓜分。十天的食物不能做五天使用,否则还未到南京就已经饿肚子了。空腹的兵怎么攻城呢?说什么粮食也不能有差池。正如午阳说的,大哥是对的。

  是因为女人还是政治野心。如果没有这个女人,他会不会走上这条路?显然,他依然会这么做。他忌惮赵二虎,不是因为他偷了他的女人,而是因为赵掌握了军心。他杀赵二虎,因为赵阻碍了他仕途前进的道路。正如他杀那两个年轻的抢占民女的兄弟,也正如他屠杀投降的苏州守军,都是因为他们阻碍了他前进的道路。他只是一介匹夫,最多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也只是将而已,如果没有丈打了,他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攻下了南京,他也就该死了。政治野心在他要求免除江南百姓三年赋税的善心中止步了。丈他打胜了,获得了军心;他还想得到民心,他太贪了。这样的人不死,比太平天国这帮乌合之众还要危险。

  庞青云临时才想起投名状,他宁愿死在投名状下,也不愿承认自己仕途的失算。他为了赶在良辰佳时登上自己的宝座,不惜对启用自己并拥护过自己的三弟大打出手。他没有下死手,终于没有让我们唾弃他,诅咒他罪有应得。我们还是给了他一定的怜悯。

  三兄弟都死了,投名状果然不可儿戏。兄弟情谊更不可儿戏。我们在感叹兄弟之情,不禁由非现实联想到现实,让我们高唱友谊地久天长吧。

  突然想推荐另一部电影。《兄弟之生死同盟》,黄日华,苗侨伟,陈奕迅,同样演绎兄弟之情。不久之前的《葬礼揸fit人》中的洪彬洪天佑兄弟也算是一对,但里面的陈小春就太让人失望了,小丑的角色。

  《投名状》观后感(七):装

  最近因为听个很多关于《投名状》在豆瓣上评分不公正的言论,为了确认特意重新看完。虽说不该连七分都不到,但我也认为这是部看起来唬人的电影,分低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因魁字营背叛,败军之将庞青云假死逃生,饥寒交迫时被一女子莲生所救并相爱。随后,庞青云结识了土匪兄弟赵二虎和秦武阳,立下投名状结为兄弟共同参军,同时也发现莲生是赵二虎青梅竹马的发妻。在腐败朝廷权利斗争的夹缝里,兄弟三人多次铤而走险,成功压倒魁字营,打下南京,平布青云。然而却敌不过朝廷教唆,兄弟相残,庞设计杀死赵。庞莲两人也奸情暴露,都死在秦手,庞遭人暗算,秦被凌迟处死。这个故事讲的并不算成功,所以总结起来很费劲。本来是讲兄弟三人如何费尽心思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可生生插入的庞青云和莲生的狗血感情却成为了秦武阳刺庞的动机,实际上挺拉低影片的格局的。 电影的确有很多优秀的摄影,拍的很有风格,对朝廷之虚伪腐败的描绘点到即止,包括用斗鸡游戏、戏曲和战争情节穿插制造令人唏嘘的情绪反差,都做的像一部好电影。但也只停留在像,内核空虚,没什么认同感。

  在历史上的“刺马案”,总督马的确是败军之将,被土匪俘虏后结拜,假装收复失地反而飞黄腾达,足见当时清廷的腐败。在真实的故事中,马是顺流而下,而陈可辛导演将其改为逆流而上。不得不说,的确增加了戏剧性,但是却经不起推敲。 庞青云为了自己能造福百姓,甚至可以杀害自己的兄弟,如此大义的人却和兄弟的夫人偷奸?可能性固然是有的,但是要导演给出来,或者好歹也挣扎一下,让人看完了以后自己去思考可不可能就已经塑造失败了。按照战场里庞青云追着莲生的情节,明显莲生才是无辜被拖下水的人吧?且说到这层大义上,影片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人物本身就显得虚假。 赵二虎从小就对莲生仗义相救,秉承简单的信义,至死都没有意识到杀他的人是兄长,这是立得住的。秦武阳性格乐观单纯,被大哥庞青云描绘的美好打动,要做英雄,同时对投名状信服这也立得住。唯独庞青云找不到他的线条在哪,被背叛后死里逃生,盔甲都卖了,却一抓到机会就带人重新报销朝廷。如果按照真实世界的时间线可以发生很多事,能这样做的确合理。但是电影就是电影,至少要给出刚死里逃生时内心的不甘心或者让他重拾念头的情节。 所以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塑造某种韵味,以为自己拍的隐晦,其实没有把握好拍成了含糊其辞。

  《投名状》观后感(八):投名状吗?

  那天沉思问我,看完《投名状》有何感觉?我说感觉一般。估计他听后颇为郁闷,因为他说他从头沉重到尾。

  可是我却始终没有沉重的感觉。只是在看到守苏州城的郭晓冬自己死在刘德华的刀下的时候,眼睛红了一下下。

  不觉得沉重,剧情的发展基本都可以预期。野心绑着所谓信誓旦旦的正义,长远的计谋,却也短视自闭的可怜。所谓男人间的义气,投名状,破败的不堪一击。三兄弟皆是如此,刘德华或金城武的眼泪看着并不觉得难过。

  李连杰最后死在太后的枪下,对着金城武说“投名状”。突然觉得很好笑,心想电影可以结束了。果不其然,一会就打出陈可辛的名字了。

  觉得陈可辛可以玩的再好一点。同性间的调侃,大概不容易吧^_^。(完了,估计要被人扁了。。。)

  国宝在看电影前对我说,场面有点血腥,女孩子要当心啊。额...难不成这也是删减版,真的没吓倒我啊:)

  《投名状》观后感(九):大半年后续赞陈可辛:拍大片,不是会导演团体操和训练白鸽就可以的!

  去年年末看的《投名状》,最近要奥运了,要和谐,和谐得连DVD都没什么新鲜玩意儿,惺惺然随手买了张《投名状》回去复习。

  这一复习不要紧,这个心潮澎湃难自已啊,尤其是刚被《赤壁》气出一身鸡皮疙瘩,更加要大声叫嚷一下:陈可辛,牛比啊!

  我记得3年前的《如果爱》,实在是很不怎样的,无论是剧情、场面、表演不一而足,都相当相当不怎样。我记得看前之期待,来自于对《三更之回家》的深刻印象,期待深切,以至于失望更深切,当时这么写过:

  “那种决绝的纯粹的无可理喻的爱情,或许那也已经不是爱情,那是种绝望和恐惧,除了将你身躯保留,与不可再有回应的你日夜言语,我还如何有生之可能与生之必要。黎明那戴着手铐奔跑的镜头,系最后忧郁向悲凉的迸发,而又立即接上远远的冷酷的他被撞飞的镜头,然后棺木里她那闭住已经经年的眼角,亦有泪水怆然而落。或许还更有别他的人生之大悲凉,而至少此时此境,我若泪腺发达,已然抗不过这原本已经生死两忘的你我,竟然再次死生倒换。《回家》除了让我再次激赏黎明包括曾志伟的演技以及女主角的漂亮身体,亦让我记得陈可辛的名字。”

  然后,看《如果爱》:

  “……兄弟姐妹讨论下来的结果,如果爱,确实滥,不过既然陈可辛拍得出甜蜜眯拍得出回家,那么我宁愿信任他,只是迫于市场和资本压力,搞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片子。

  而且,我宁愿相信,电影里陈借张学友之口,抒发了自己的郁闷之情,事情是这样的:片中张学友一上来就跟曾志伟说,本导演觉得这个剧本里甲没道理爱上乙,乙不是真的爱丙,丙没道理要嫉妒甲乙……然后张又借着一碗酸辣面,对着无处不在而无处不多余的池什么珍说,我是一个好导演吗?

  陈可辛不是拍不好,而是没用心拍,那么,让我们期待若干年后,他的下一次………………”

  没想到,我居然说中了,三年后,他给我来了这么一出《投名状》。

  李连杰经邦济世的理想跟野心,刘德华的大情大义,金城武的热血青年形象(金的气质跟形象,实在只适合这类脑筋略缺,但情真义切的人物,居然被选角演了诸葛亮,哎哎哎……对导演、对演员、对观众,真得都是灾难),徐静蕾烂泥抹脸也遮不住的美的气息……如此等等,在电影上映了大半年以后,倒也不必多说了。

  人性的挣扎,人生如棋,身不由己,如此等等,也不必多说,我仍然记得大概是若干年前第一次去香港,在机场买了本还叫《TOM新视线》的《新视线》,封面上,咖啡色背景,一个半长花白头发的男人,教我记得这个叫陈可辛的香港男人。自那封面,我便相信他是个天性忧郁的男人,人生的大悲凉自在他的胸中。我还记得有一个访谈讲,他通常不喝酒,喝了,身体醉了,脑袋也清醒。这样一类人,确实是有这样一类人的,写闲言,就可以写《红楼梦》那样的大悲凉,拍电影,也一定是教人哭也哭不出的大悲凉的。

  电影上映了大半年,重新看DVD,前边都是铺垫,我其实要讲,纯属电影技术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赤壁》还有下集的时候,真切该提醒吴大导演来学习学习!

  其实《投名状》里正经八百的战争戏只一场,便是800人扰乱了5000人,让山字营成名的舒城之战。三个男人,各有各的反应,金很狠,但是脑袋缺根筋似的狠,甚至是可爱的狠,洋枪当前,举着簸箕做的盾牌冲,不是不怕,是不懂得怕,或者来不及怕,就是那种傻根般的执著劲;刘很猛,是真是条汉子那种猛,也有伎俩,是农民的生存的技巧,懂得蒙住马眼,就不知道怯了,兄弟在前边,人快死没了,李的半句“准备”就冲出去了,其实心里也给自己蒙了眼,不知道怯;而李既狠且猛更有谋,最后几匹马几个人,硬冲炮阵,是在赌,却也清楚知道陆大山(本来说好“我的兵,只给你助声势”的那个,后来成为李的心腹)仍然是个热血人,不会真像何魁那样拥兵自重,也知道陆大山其实也很需要一场胜利,也没有多少兵可以自重,只是要找一个刺激他的方式,把他的勇激出来,而这个方式就是李自己拼了命去杀去拼,这不是他的匹夫之勇,其实他早就算到了。

  这样一场战争戏,打是打得刀枪入肉,不仅够实够沉,也有轻也有巧,比如李一把大刀被七八把抢架住,居然横得一扫,扫断七八个兵的腿,比如金拿一个垫背的和李配合,吸引敌将注意,电光火石间飞刀直取上将首级。

  就这么一场戏,说清楚就是800人对5000人,不搞什么80万大军的噱头,却非常紧凑,非常饱满,充满张力,起承转合,从两军接阵时山字营破枪阵、破炮阵的斗狠,有太平军靠人多将山字营团团围住却乱了阵脚,有剩的清兵鼓足勇气,以生力军之势投入战场,由盛到衰到再盛,交代清晰,而三位主角的性格跟特点,也交代的清楚明白。《赤壁》啊《赤壁》,有什么?只有关张赵的单打独斗尽情SOLO……

  更绝的,是苏州之战以后,攻陷南京,因为之前已经有过一段蒙太奇式的镜头交代苏州之站前的5年攻城掠地,到这里,摆在一般导演那里,只好硬马硬桥,来段南京攻防战的大场面了,而且,很容易就走了滑铁卢,太花钱不说,CG特效还未必做得象,而且有那么多好来无大片在前,要怎么拍才拍的出新意?而且电影到了这里,已经不需要靠战争场面来刺激人了,李刘金加上徐以及背后整个官僚体系之间的重重矛盾、层层执肘,已经足够构成戏剧张力。更何况,真实历史上南京攻防旷日持久,清军江南江北两个大营,湘军淮军两股新兴地方势力合力,才终于打下南京,如果说电影里突然让连打个苏州都打了1年多的疲惫之师,带10日之粮,将南京一克而下,未免要让历史考据派们大为不爽了。所以,电影拍到这里,问题很严重了。

  这时候,据说是文艺片导演的陈可辛,显示出他非同寻常的掌控能力:来段《刺马》戏文与攻城战的蒙太奇!!!!!!

  牛比啊,行云流水一般,这是我印象里,处理战争场面与电影情节最举重若轻的一个范例,有这个范例在前,真不知道吴大导演在《赤壁下》里要怎么借箭跟烧船才能搞出点儿名堂。

  其他,也要兼及影片的色调、配乐、服装、表演各方面的细节功力:请注意三位主角的几次胡子,长的,短了,又长了,剪了,和情节各段落的匹配;那个令人绝望的土匪寨子,那三个牌坊周围的赤地千里,一句“方圆百里已无粮”,有那场景相配合,立即绝望得很真切;那绿帘子跟红帘子,徐在命之将丧时,那故作镇静与张皇失措与不敢相信等等复杂情感交织交掺的表演;还有,在编剧方面,没有让刘陷入到那种兄弟谊与夫妻情的纠缠的俗套中……

  这次,陈可辛用心拍了,在《如果爱》里,他嘲笑自己,而在《投名状》里,他轻易嘲笑了陈、张、吴这些中国史诗动作大片的粗制滥造者,事实上,一个所谓的文艺片导演,至少是读过不少书,阅过不少人事,简单讲,有点儿文化的。

  拍大片,不是会导演团体操和训练白鸽就可以的!

  《投名状》观后感(十):愿天地罪孽,尽归吾身。《投名状》观后感

  当庞青云从死人堆爬出来那时,他就明白了。要成大业,见正道,就必须舍弃情义生死。

  杀两千降兵,手刃义结兄弟,每次决定都是一种折磨。这条路如履薄冰,痛苦孤独,还充满着迷茫与困苦,而庞青云毅然地踏上了这条道。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个捕快追着一个穷人打,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因为他穷。那个穷人也不反抗,就任由他打,认为这是应该的,一切都是天公地道的。我一定不会让这些发生,我要做的是这样的大事。”

  单纯的理想需要复杂的人性来实现,这让我想起了《英雄志》中的杨肃观,“愿天地罪孽,尽归吾身。”这样的信念并不是一块雄性的贞洁牌坊,而是一种高尚的牺牲。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