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巧奔妙逃》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巧奔妙逃》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09 01:5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巧奔妙逃》经典观后感10篇

  《巧奔妙逃》是一部由孙敏执导,黄宏 / 魏宗万 / 孙敏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巧奔妙逃》观后感(一):幽默

  一个个幽默的镜头惹得我们捧腹大笑,却又引起我们的沉思:是什么让他们绝处逢生答案智慧配合沉着冷静。一个人拥有了智慧,就没有解不开的绳索高度默契的配合能逃过敌人眼睛;遇到困难危险时,不能只等待别人来救,而应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笑过之后,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心中也接上了片中八路联络暗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巧奔妙逃》观后感(二):弹棉花啰,弹棉花啰

  影片主要讲述八路军在前方缴获了日军战略进攻图,日军派佐佐木一郎领兵追捕负责传送战略图的小八路,秘密机关也派出秦贵来抢夺。在奔逃中,小八路受伤,只好把战略图交给老幺、顺子和说书艺人。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地图完好无损地交到八路军手中。

  《巧奔妙逃》观后感(三):解构,又很有情怀

  中国虎口脱险~~~我好像看过好几次了,可因为记性不好,每次看都像没看过一样哈哈大笑,《虎口脱险》和《野鹅敢死队》也是这样,唉,服了自己的记性

  这一次是在南宁回深圳的夜车上看的,说起来,这张票还是我在调度室当众表演了一把潸然泪下之后换来的,恩,我真是个成功本色演员

  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片子很老,估计小时候没少看。直到看到那段弹棉花才引我想起一些童年记忆

  据说是抄袭虎口脱险?可我已经忘了虎口脱险讲的什么,恩,总之,这部电影中的多方设置都很有情怀,八路军和日本军方都只是以一种无人性、无情节、少台词,的概念形式出场,代表了某种意识形态而已吧,而一心抗日的,被迫当汉奸的,当然尤其是被迫来侵略的,都表现出了人性极大可爱面,看到最后的演职员表我疯了,这导演太搞了,他对佐佐木这个角色是如此喜爱以至于自己去演了一下,相比姜文的自大自恋,孙敏实在是萌到了极点

  《巧奔妙逃》观后感(四):转载的对身去《弹棉花》评价

  歌词浅显易懂的,只有四句:

  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棉花弹出八两八,旧棉花弹弹出新棉花,弹好了棉被姑娘就要出嫁。 是一句带出下句的、感觉像现场唱作的歌词。 歌曲是带有当时年代色彩旋律流露出一股清纯的、坚定幸福感。 但是跟电影结合起来,浑然一体,甚至会觉得是为了这部电影而创作的,这对于一首好听的歌来说,不容易。影片中鬼子让老幺演奏,老幺起初不肯,喊了一句弹棉花,后面是教书先生带他唱出来,最后渐入佳境形成高潮。歌词的浅显在这个场景中显得真实纯朴,是一种劳动人民讲述日常的真挚。而且与演唱的三个人的处境相得益彰,三个人都是在弹棉花,要把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最后一句弹好了棉被要出嫁也透露出想挣脱困境内涵。更难得是,这首歌是三位国宝级国家一级演员演唱,堪称绝唱。 这部片子是我小时候看的,情节我都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有一首歌,就是这首弹棉花。这首歌在现代社会众多的迷茫中有着一种简单愉悦,劳动一直都是幸福来源,看着自己弹好的棉花、写好的企划、包好的饺子、培植盛开的花…都是现实中最简单的幸福的来源,社会太浮躁了,人们或许已经忘记吃饱穿暖也是一种幸福

  《巧奔妙逃》观后感(五):一部音乐、反战题材的喜剧

  值得8.5分以上的片子

  这部剧的表现手法是喜剧的,而主题严肃的。

  片子的男一号是孙敏饰演的日本兵队长,前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员:佐佐木一郎(孙敏老师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

  片子最想表达的应该是佐佐木对音乐的热忱——即便是在扭曲人性的战争中也不曾改变、对自己毕生所追求之物的热爱

  一部电影最体现主题的镜头有很大可能是在结尾,本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这样的:佐佐木办砸了任务,没搞到战略进攻图却拿了唱本交差(因为包袱一样所以拿错了),司令勃然大怒要把佐佐木送到军事法庭审判,佐佐木万念俱灰、垂头散气的离开指挥部之际,还不忘偷偷摸走了唱本。佐佐木的身影逐渐模糊,职员表出现,剧终。

  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让一个大难临头的人选择一样东西,他最可能选择什么呢?

  别人怎么选我不清楚,但佐佐木的答案肯定跟音乐有关

  《巧奔妙逃》观后感(六):战争中的无奈与搞笑

  这是一部已经看过许多遍的老电影了,诸多的喜剧段落以及经典的“弹棉花”演唱都让片子在记忆里写下了快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抗日电影创造无所不能的抗日人员以及各种白痴的鬼子形象 ,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在思想上也是逐渐思考了在艺术上如何表达、如何处理这一段特殊时期、特殊的事件

  对于是是非非不予评价,前段时间看到这部电影时突然想到了一个之前从未关注过的点,就是电影里作为主要反派角色出现的那位热爱音乐成痴的日本军官

  多年以后,在看这部电影忽然有些感触,一个热爱音乐的中学教师,因为国家爆发的战争成为了一位军人,一方面执行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另一方面却又时刻不忘自己的喜好,在这注定是悲剧时代里找不到理想,因为迷恋音乐忽略现实,最终成为了战争中的失败者,沦为笑柄,不禁有些小伤感

  当然,角色的形象也是电影本身的需要,是艺术的处理。但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这样的人物却绝不是虚构的,众多的小人物为了不同目的,因为不同的原因参与到一场本不愿加入的战争中去,在身不由己的年代里随风飘摇,让人不得不唏嘘

  艺术无关对与错,却更希望绽放和平的年代里。

  《巧奔妙逃》观后感(七):世事多艰难,勿忘弹棉花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个电影,名字叫《巧奔妙逃》。十年之后我再来重看,仍然笑得东倒西歪

  我电脑里有一大堆文艺的、悲情的甚至可以令人忧伤好几天的电影,每天都加入新的删去旧的,目不暇接,记不真切。但惟有这片子一直留着,中流砥柱般屹立不倒。当我为某些电影里的故事感叹唏嘘过后再次开始觉得百无聊赖,我就把它弄出来看一遍,生活便又充满了笑料

  这个故事单纯荒诞,没有人死也没有人伤心。打鬼子就像逗小狗一样妙趣横生,当然这在那个年代完全不可能。话说当年有一队日本兵奉命去打八路,这队人马的小头头原本是个音乐教师,热爱音乐胜过打仗,遇见会音乐的中国人就算那是八路他也喜欢不得了。他觉得中国非常神奇,走到哪里都能遇上没见过的乐器,比如老幺的弹棉花弓子,他管它叫“单弦竖琴”。这个小队长其实是我挺喜欢的一人物,好像就是这片子的编剧还是导演自己演的,特执着可爱。他坚信唱着弹棉花歌就能引来姑娘,他还对手下说:“你们今后遇见中国的花姑娘先不要动粗,要先唱这首歌。”

  这首歌是这样的:

  弹棉花,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

  弹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

  后来秦贵再唱的时候,歌词改了一下:

  弹棉花,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旧棉花弹成新棉花,

  不弹还是旧棉花。

  唱到这儿,因为想起鬼子小队长说“唱不来姑娘就死了死了的”,他一急,又唱:

  阿英,阿英,你在哪?

  时时刻刻把你来牵挂

  阿英,阿英,快来吧!

  阿英,阿英,快来吧!

  阿英是他老婆。他刚要唱完,阿英真的找到这儿来了。两人热烈拥抱,秦贵把日军战略进攻图交给阿英,让她快走,然后对鬼子说:我一个人唱歌,引来一个花姑娘,大家一起唱歌,引来大大的花姑娘。然后队长领着日本兵一起唱歌,引来了上百来号民兵。——这一段是整个电影的华彩部分,我每看必笑,所有郁闷一扫而光

  当然前面的情节还是很精彩,笑料迭出,秦贵,老幺,顺子(看是个二十出头后生,但辈分大,四五十岁的老幺还管他叫“顺子叔”),还有那个擅长口技的说书人。这四位是什么枪都打不死,永远逢凶化吉,最后还立了功。老幺视他家祖传(三代祖传,后来秦贵冒充汉奸给那鬼子小队长介绍的时候说老幺是“祖传三代的音乐家”)的弹棉花弓子为宝物,在混乱中丢失了它便尤为惋惜。后来在日本人那儿又见着了它,那表情简直像是见了心上人。——小队长说:你的,弹这个乐器给我听。于是他就拨弄起弹棉花弓子,说书人拿起三弦,秦贵敲起那什么木头盖子(他跟小队长说那也是种乐器,叫“木饼”),演绎出了那首名为“弹棉花歌”的杰作

  我一直觉得这是难得的优秀国产片,比起那些这精神那内涵的电影它娱乐性是太强了点,但对我的影响却更大。每当我已经或者将要陷入苦闷之中便会想起还有这片子在我的电脑里,它总是令我很快摆脱郁闷,重拾愉快的心情。——常常我想就像每个人都有机会遇见一个总能让自己开心的朋友一样,我们也许都能遇上一部能随时开怀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可以让人暂时忘记自己的诸多不愉快遭遇,就像我今天说的这片子一样,看完之后我就沉浸在了弹棉花的气氛之中。——没必要总把生活搞得那么严肃和深沉,电影也一样。如果你有不愉快的事,就去看一部像这样的片子吧当然我不是说一定得这一个也许你还有更好的使自己高兴起来的办法。暂时忘记所有坏事。不算是逃避

  所以我总结出这么一句:世事多艰难,勿忘弹棉花。我们永远得苦中作乐。

  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