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莫迪里阿尼》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4 01:4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精选10篇

  《莫迪里阿尼》是一部由米克·戴维斯执导,安迪·加西亚 / 艾尔莎·泽贝斯坦 / 欧米德·吉亚李利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一):莫迪

  想热泪盈眶一把么

  不是完满结局,不是爱情

  是陶渊明,海上钢琴师,月亮和六个便士

  紫霞那想握紧却怎么也抓不住的手

  Fratelli d'Italia,   l'Italia s'e' desta,   dell'elmo di Scipio   s'e cinta la testa.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二):迷惑

  我就是想知道

  毕加索真那么无赖吗v- -

  还有

  为什么JANE最后要对毕加索说死前要念叨莫迪的名字- -!!

  毕加索做错了什么吗- -!!

  然后雷诺阿到底起着什么作用

  相当迷惑的电影啊

  但是因为有着这些迷惑

  所以很吸引

  很想了解时期画家之间的关系

  至于莫迪本人,以及剧情

  呃,,,

  我觉得虚假以及煽情成分太多了

  不做评论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三):画家的爱情故事

  关于画家的爱情故事

  不知道他们真实的相遇时是不是如此一见钟情

  相望而视,相望而笑

  好像什么都应该油然而生

  “—雷诺阿

  —来见上帝

  无论真实情况是怎样,画画的人看到这两句台词,一定会有所触

  还有一幕可以说的,就是后半段每个画家创作描绘

  莫迪里阿尼跪在画布面前虔诚的将笔放在画布上绘画,此刻都是绘画的信徒'

  最初看到莫迪里阿尼的画,总是觉得是一位女性画家,应该是他把女性描绘的太出色了,以至于像是作为女性本身在画

  莫迪的珍妮,达利的加拉,列侬的小野洋子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四):戏说得太过分了吧,简直是扭曲事实

  最近想写一些关于modigliani绘画的鉴赏

  所以发掘了这部片子

  值得庆幸的是 好在我 之前了解了modigliani的生平

  看了他的一些传记

  还不至于 被这部片子 给误导。。。

  如果不是影片摄影剪辑尚可

  我真的就给它一颗星

  天呀

  modigliani怎么被塑造成如此

  风流倜傥 玩世不恭角色

  modigliani明明就是个低调,甚至为生计范畴的穷画家

  而且疾病缠身。。。

  竟然和毕加索有着大段的对手

  modigliani明明和Picasso是挚友

  还为他画过肖像

  还有modigliani认识他的妻子Jeanne时

  Jeanne只有17岁

  modigliani,35岁去世

  Jeanne,22岁为其殉情

  两个演员的挑选

  很失败

  最让人恶心

  竟然还有作画PK

  画画还要作秀

  实在是没法看了。。。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五):那如植物般恣意蜿蜒生长

  when i know your soul, i will paint your eyes.

  一直以来很喜欢modigliani的画,在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纵横时代,他的画反而成了一种异数。但个人而言,相比Picaso来说的话,我还是更喜欢他一些,喜欢他画的细长细长的脖子杏仁般乌黑而无焦点眼睛迷离眼神忧郁深情优雅弧线。他知道自己天才,却恣意的挥霍,雷诺阿问他,你是不是疯了,不疯狂,就不是modiliani了,有的人靠自己才能富足,而他却潦倒一生,纵情烟酒,置妻儿不顾。在展览上展出的最后一幅画,明净蓝色安静神情,以及那一天申请结婚证说明他想有一些改变,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在回家的路上,路过小酒馆又忍不住大喝一次,却因无钱付账而遭痛打,并因此而死。最后怀有身孕的女主角从窗口跳下,随他而去,让人扼腕,女主角演的很好,乌黑的眼睛很像modigliani的画中人。当然小说真人之间,有太多差别,真实的Modigliani应该是肺病而死吧。虽然35岁他就离开人世,却留给我们这些永恒美丽图画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六):莫迪里亚尼

  一个落拓不羁的画家,

  一个泡在酒精里的天才,

  一个挥霍自己的天分像挥霍金钱一样疯子

  一个毕加索临终前停留在唇边的名字,

  一个和自己的灵魂时时对话抗争孤独者

  一个毫不保留地燃烧自己的人,

  ……

  他有俊美脸庞

  优雅的双臂

  他在巴尔扎克的雕像下跳舞,

  和着心中的歌声起舞,

  ……

  他的画,大部分都是人物

  她们没有背景

  有细长的优美脖颈

  她们的眼睛闭成一条细细的缝,

  偶尔睁开,

  也是空洞的眼神,

  她们不要看这个世界

  她们只凝视自己的内心

  ……

  他拥有真正爱他的女人

  拥有她的生,

  拥有她的死,

  她对他的爱 是一场无法逃脱的宿命

  而他刚刚准备

  把自己最珍贵礼物 他的孤独

  交给这个女人的时候

  命运把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

  他的童年

  他的病痛

  他的才华

  他的心中的爱,

  让他在断崖边 峭壁

  跳向了自己的命运。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七):艺术家传记,适合略知一二观众

  看这种艺术家的传奇电影,最讨厌因为预知结局而自作聪明添加许多后来的注解,而非真实再现艺术家生平的做法了。不过作为对艺术史了解不多的我,这部片也算是为心中的艺术家形象资历提供了一个版本。影片节奏紧凑镜头富于变幻,音乐丰富多彩,当作无聊消遣,供眼球与鼓膜兴奋一阵也是不错的。

  影片的主观镜头很多,主要集中主角莫迪里阿尼面临困境时,意图是使观众产生对天才的怜惜吧。此外与成年主人公进行内心对话的童年影像的如影相随似乎老套落俗,但莫迪里阿尼到底是怎么想的,根据内向孤傲性格外人也不太了解了。

  莫迪里阿尼喝酒无钱付账被殴打致死,这种老式肥皂剧桥段来博取观众同情心简直太低级了。

  演员的选择都还不错,看起来都很大气,再辅以个人的想象,挺符合对艺术家的期待。只是莫迪里阿尼感觉世故气息稍重,更适合出演黑帮老大

  影片结束准备跳窗的珍背对窗户落寞决绝形象令人震憾,莫迪里阿尼与珍相携漫步的情景不论是作为伟大人物情感往事还是寻常夫妻相依相偎,都十分令人感动。影片一处,莫迪里阿尼到市政厅申领结婚证书向办事人员唠叨幸福溢于言表,而手指还沾着各色油彩。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八):这部传记片显然更适合那些对现代艺术不甚了解的观众

  莫迪里阿尼 Modigliani

  莫迪里阿尼是现代艺术史上不世出的另类天才,他那些泛表现主义画作里的众多长颈美女超越时代的经典符号,优雅脆弱唯美忧伤的混搭气质可谓独步天下,再加上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超强戏剧性,简直就是此类传记片的不二之选。在本片中,巴黎画派的艺术家群落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除莫迪里阿尼外,立体解构的毕加索,疯狂嗜丑的苏丁,低郁沉重的郁特里罗,印地安风情的里维拉,明亮性感的奇斯林等一一亮相,那是蒙马特高地美好的时代。但这部传记片显然更适合那些对现代艺术不甚了解的观众,因为毕竟电影里加入了太多戏说的成分,将莫迪里阿尼的艺术传奇彻底变作了说书人嘴里添油加醋通俗演义,比如和毕加索等其他同时代艺术家之间的创作分歧被臆想为针尖麦芒的街头比拼,而莫迪里阿尼最后的惨死更被加工为一枚超级煽情催泪弹。这种娱乐化的商业包装将画家变异成了永恒爱情一端浪漫符号,作为艺术家的性格则显得扁平而缺乏立体感。Andy Garcia是我喜欢的演员,但似乎天生少了些浪漫忧郁的文艺气质。倒是女主角Elsa Zylberstein像极了莫迪里阿尼笔下那个单薄淡定红颜知己,气质绝佳,有意思的是,她还分别参演过凡高和劳特累克的传记电影。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九):让世俗拯救

  莫迪利亚尼。

  珍的眼里虽是爱,是一片蓝,秋水浅浅的,没过激情坚毅哀伤恐惧,她是坚强的,像初见时那样坚强,阳光会打在她年轻美丽的轮廓上,闪着慈悲光芒,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注定她朝气的双颊会刻满伤痕,注定那爱带来的恐惧挥之不去。她毅然是脆弱的,再多的爱也换不回莫迪对自己疯狂的出卖与救赎,她的爱再多,也只有一个自己而已。

  爱,应该是种用完了就没有了的东西吗?

  疯狂的思想导致了疯狂的行为,还是疯狂的行为纵容着疯狂的思想。

  尼采说:每天克制一点点。

  并非所有的疯狂都是真实。人们爱他胜过毕加索。为什么?

  确是虚妄。人们爱的是虚妄。

  太多的幻影,亦真亦假,亦假亦真,这种爱太浓烈,太稀缺,太贵重,太毁灭

  莫迪利亚尼。

  的确是那音到死都会在唇边,那轻轻的一吻,淡淡的一笑,而风卷残云、惊涛骇浪,又怎么能咽下去?

  没有世俗,只有爱的是珍。不是莫迪利亚尼。

  爱得不正确,爱得没方向, 爱得只剩下爱,紧紧的拥着襁褓中的粉嫩的小孩,可再没有力量支撑她下去了。

  她没有希望了。

  或许爱里有点世俗气,才会好好的生长。

  爱,总是简单的,质朴的,纯粹的。我总那么傻傻的认为着。

  或许也是不正确的,谁知道呢。

  《莫迪里阿尼》观后感(十):酒醉时分

  世上许多种族不喜欢犹太教,或许是嫉妒他们的天赋才能和智慧。本片中淡淡地对种族歧视进行控诉,由童年开始家庭受欺凌的阴影一直影响到成年的莫迪里亚尼。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安全感,经常靠买醉而迷幻自己,镇定自己; 当遇上至爱珍妮却因无法提供优越条件自暴自弃;不愿流俗而保持真我,缺乏运气眷顾,使得本可与毕加索相匹敌的莫迪里亚尼显得略逊一筹,被时代遗忘

  莫迪里亚尼和毕加索,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正如《悲惨世界》的冉阿让和警察,许多角色像是命运的安排而配对出现,一高一低,一好一坏,一兴一衰,一喜一悲。当他在比赛胜券在握时仍然上了一趟酒馆,要求酒保把当地流浪汉都找出来想要请他们喝酒,似乎要洗脱他身上多年的贫困潦倒。赛场那头宣告他为胜利者的同时,莫迪里亚尼则被打倒在雪地几乎绝命,身上紧握的是一张撕碎揉烂的结婚登记证明

  他努力了,然而最终逃不过命运对他这个角色的安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