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之棘》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死之棘》的观后感10篇

2018-09-20 01: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之棘》的观后感10篇

  《死之棘》是一部由小栗康平执导,松坂庆子 / 岸部一德 / 木内绿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死之棘》观后感(一):他不爱你了,你也未必那么爱他,不过是将就吧。

  某网上传的良心电影,下载后居然是中文译制片,可惜字幕烂得看不下去,又调成了日文音轨直接边听边在脑子翻译。 很沉闷却让人欲罢不能的一部电影,因为偷懒没读原作,直接找来了电影,但感觉应该很忠实原著起因是光妹和b太的定情之作《海边的生与死》要上映了,如果说那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人年轻时的热烈爱情,那么看过这部电影将扼杀你对爱情所有的美好幻想。 婚后丈夫出轨,妻子雇人发现其不忠,二人在相互折磨重复着每一日。

  《死之棘》观后感(二):死节

  男人是一个对自己生活缺乏方向感、没有主见的人。出轨只是个信号,实则夫妻之间的感情早已渐渐逝去。虽然男人出于愧疚,一直在维持家庭和谐,但女人把男人的冷漠看得很清楚,并归结到小三头上。双方一直纠缠在自己的心结之中,谁也不去正视真正的问题

  他们的物质条件,很明显一年比一年好。但新建的篱笆小河空旷的乡下大屋,新家的大院大树,仿佛是一堵堵心墙,让二人的距离越拉越远。乃至出现轻生念头,并逐步升级

  男人的心一直飘在外面,影片中不断出现的大海就是他心之所向,大概是他曾经当兵时候记忆。影片开头有个人把船拉出山洞,正是他搞外遇之时。与外遇断掉联系后,他只能在黑暗的山洞中,心神不宁得向外望去。以至于,一个红衣女子身影,就将他的注意力轻易吸引走。

  女人的渴望简单,就是丈夫回心转意。但是她也轻视沟通,钻牛角尖,以至于出现了在地狱被丈夫召唤幻觉

  最后一幕:黑暗背景下的两人像两只鬼魂。男人幽幽得冒出一句“你没变”。然后女人继续确认男人的感情,男人继续维持和谐。他们一直没变,心结在,痛苦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死之棘》观后感(三):好电影 无需标题

  《死之棘》是日本著名作家岛尾敏雄的代表作描写家庭矛盾,丈夫出轨,妻子因此而患上精神病,借此探讨灵魂的扭曲和救赎,是作者“病妻物语系列中的一部,以“私小说”的形式记录现实生活作者与妻子间的家庭分裂危机笔触冷竣,气氛沉闷。

  影片极力忠实于原著,但并非仅仅将文字与影象置换,导演小栗康平用小津安二郎式的静止镜头突出了原著浓重的幽闭气息,将心理描述付诸于宁静绮丽的镜头语言,从形式上看,影片饱含强烈文学意境,尤其几组空旷的纯景镜头,映衬剧中人物精神状态与周遭自然环境巨大反差,悲郁质感渗入人心。导演对静止画面节奏出色控制,使得这部影片具有相当程度美学价值。继小津安二郎、新藤兼人之后,小栗康平成了我喜欢上的第三个如此具有个人特色的导演。

  影片的内容过于压抑,夫妻间的争吵从开始一直存在至影片结束,丈夫的不忠造成妻子精神失常,几乎崩溃,而面对妻子的指责,丈夫也感到疲惫不堪,满怀愧疚,两人甚至想自杀了断一切,极度的精神摧残使得两人行为近乎怪诞,两人抢着上吊自杀的情景怪诞得让人想笑,但笑出之后一阵悲凉,两人的世界竟如此昏暗残酷,或者,相处之道就是伤害与救赎的不断轮回

  《死之棘》观后感(四):容易把心看伤的电影

  前一阵我喜欢上岸部一德,在能找到并且都看了的几部片子里,小栗康平导演的“死之棘”最疯狂刺激,估计也是唯一能在影史上留下一笔的。这部片子虽然有中文字幕,但却是前所未见到家的字幕,不管剧情在演什么,字幕始终自顾自地说荤话,瞠目结舌之余我只能就着影像费劲地理解。

  把种种纠缠演到最后,男人终于意识到,他和他的妻子永远地被罪孽困住了,他们再也不能好好过日子,再也不可能真正分开。于是,他把孩子送到乡下交给亲戚照顾,跟妻子一起住进了精神病院。。。

  我实在不敢说这部片子有多好看,只能说我被迷住了。就算看完后心情极度不愉快,还是反复看了好多遍。片名“死之棘”,即sting of death,出自《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5章:“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上帝,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大约我本来就很讨厌肤浅道德说教偏爱这种真实冷酷故事。松阪庆子和岸部一德两个人在里面又演得太好,平静无波与暗潮汹涌,俱都在一天一天又一天的生活里。电影所暗示的罪,表面似乎指男人不忠,实质上我隐约觉得是指男人和女人都有的,对感情的过分贪婪。男人出轨在先,激发了女人的独占欲,继而在女人病态表现中,男人又得到了某种满足,相互的贪恋如有毒植物一样不断生长,紧紧缠绕着他们,最后两个人落得双双被罪孽圈禁。是不是想到Jeremy Irons跟比诺什演的那部DAMAGE了?两片主题相似,女主角特别漂亮男主角都特别闷骚,两位导演都喜欢静态对称的构图,但毕竟风格不同,马勒比较美,小栗比较硬,观赏性DAMAGE更强,故事力度则是死之棘更胜一筹

  这样凶猛的电影,经常看真的容易把心看伤。

  《死之棘》观后感(五):从此绵绵无期万劫不复

  他错了,他背叛了我,我那么爱他,他却有了“那个女人”,他是罪人,是下流胚。这是女人的思维

  我错了,我背叛了她,她那么爱我,我却有了“那个女人”,我是罪人,是要赎罪的。这是男人的思维。

  从此,死之棘,两人双双戴上,从头皮刺入心底,血满满的流,绵绵无期,万劫不复。

  都是因为爱,爱可以将地域变成天堂,也可以把人间变成地域,逼人发疯,就像一颗极度膨胀的气球,一点温度的无疑冒犯就会让它瞬间爆发四分五裂。所以,女人用尽最恶毒的语言最冷酷的眼神——对待那个她最爱的人。于是罪人变成了救赎者,始作俑者变成了受害人,男人逃不掉了,疯了的妻子、年幼的孩子,恶言、谩骂、捶打、诅咒,就让他们来吧,日子就像永远过在梅雨天气,偶尔天晴之后是更长的雨季和更恐怖电闪雷鸣,潮湿空气黏着在他的皮肤,那些干燥温暖的日子早已弃他而去,躲在记忆的深处更令他发疯——他的确疯了,卧轨吧,自缢吧,离开吧,一次次地,他想给自己一个出口一场解脱,可是最后屈服的那个还是他——发作之后,躺在澡盆里,温热的水漫过全身,也许让他想到了曾经也小鸟依人的妻子,曾经一起漫步走过的小街水汽作祟,他想到,不离不弃。

  除夕晚上周围的气氛乖巧的孩子让他们暂时忘记他的背叛和责任她的疯狂和折磨,可是,除夕真可怕啊,过了这一夜,又是一年,一年的折磨,年年岁岁,看不到尽头。那盏昏暗吊灯的电线成全不了男人的解脱,只能是一条把两人越缠越紧的锁链,死不掉,活不好

  电影的最后,男人和女人并肩坐着,我睡着你会寂寞吗。

  难道从此之后就真的幸福安宁。我只看见他们头顶的死之棘,渗着鲜血

  爱的大多数可能是走向绝望,忽略其中的温暖感动吧。婚姻的大多数可能是天长地久,忽略其中的折磨痛楚吧——天长地久的是不敢了断的懦弱和良心规定的责任,不是爱。导演拍这部片子是为了告诫观者切勿背叛还是劝人警惕婚姻,我有点模糊了,不管怎样,都悲观残忍得让人脊背发凉——不是所有背叛都可以被饶恕,他让你看这样的婚姻这样的责任,一边爱一边伤害。

  悲剧结束,起身开灯,窗外天色渐明,对面街上偶尔有行人走过,平淡无奇的现实风景突然让我的心轻快了一点。

  《死之棘》观后感(六):《死之棘》:折磨可能救赎?

  疯的是她而不是他,我好意外。难道还是男人更坚强些,而女人其实脆弱。我一直以为是相反的。

  他怎么受得了呢。妻子总是突然说一句,你和那个女人,如何如何,用词毫不隐讳。男人被问的哑口无言,那感觉也一定有如晴天霹雳。不仅那是道德瑕疵心灵的隐疾,还有,说这话的妻子他还深爱,且质问突然爆发,完全征兆,随时随地。

  这时候他一下子意识到他的现实,在人间,也在地狱,他是罪人,被钉上十字架浑然不觉,还美着呢,可是在她眼里他已经没了尊严,不被信任,是背叛者、下流胚,万劫不复,永世轮回。

  谁能受得了,被亲爱的人以最恶毒的语言、最恶毒的眼神包裹,那包裹令人极度深寒,无法不质疑活着的意义。他的确犯了错,然后他改了,可是,一切都变了。他不再被接纳。

  那个总在爆发的,是妻子,是个开始令人同情,但执著成魔,已经疯了的病人,而让人恐惧。她无疑是受害者。接着她报复漫长无休止的责问、斥骂、厮打,始作俑者反过来成了受害者。

  这男人是以怎样的心情面对妻子呢。是一个罪人么。他没有逃。他也想逃,但是看着孩子,想起妻子曾经小鸟依人,想起爱,他选择留下来承受。一次又一次,被妻子的歇斯底困顿,一语不发。他大概是以赎罪的心情承受这非人的一切的——因为他外遇给妻子的伤害,才令妻子疯狂,于是他承受。

  他当然可以一走了之,离开伤心地,可他没有,他在受罚,为犯下的错,为背叛的爱。妻子的所有发泄、愤怒,指向的是他,可是这不正是反映了她的痛苦,她的痛苦已经这样沉重,她承受不住,疯了,才会对他这样。

  他一定知道,所以他居然承受着,陪她到哪里到哪里,只要她愿意。可是,即使一家人穿着和服,在小街上散步,怎么也是挥之不去的压抑与隔膜呢。

  总是做个承受者,谁有那么强。他也要发作。一天走在路上,她又突然问,那女人……,他呆住,接着一声长啸,这次不是她,是他,旁边打球的学生学着叫,他急跑,妻子喊人报警,去追,他是去卧轨,妻子扑上去,抓住丈夫牢牢抓住轨道的手。

  那天回家,他呜呜地哭着,委屈的缩着,那声音,那身形,怎么看怎么像是个被妈妈骂的小学生。回到家,妻子给他做三明治,他只会点头,不管妻子说句什么,他都点一个头

  可他总这样不行,家里只能有一个病人,坐在澡盆里发了最后的呆,他还是穿上和服,走回平常路,一家四口坐在饭桌前,齐祝新年快乐,难得平静。

  后来,妻子还是没完没了。他却令人开始尊敬,只因为不离不弃。

  尽管,妻子以爱的名义对他进行的心灵上的侮辱伤害,无休无止。

  但是,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的忍耐包容,就有未来吗?

  说她有病。所以他要陪她苦。两个人在精神病院里护士拉了黑帘子,请他们“自治”,点亮台灯,在昏暗的光里,只有两个人并排坐在床上,静静的说话,说什么呢。

  那就说说为什么有了隔膜,为什么不肯相信,说说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么,为什么一边爱,一边伤害。

  真想得明白吗,能谈得透彻吗,自治以后就和和美美一生一世了吗。

  可是心魔,怎么样才能制服呢,我知道那是个难题

  那是一团乱麻。是死之棘。

  《死之棘》观后感(七):偷情男人心有戚戚

  作废言论:http://shawnj.blogone.net

  天苍苍、地茫茫

  当天盟誓生死相随

  无奈你今天另爱别人

  心怀歉疚!伴随你左右

  只盼能再与你长相厮守

  片名《死之棘》取自《圣经》中格林多的传记,意为罪过。作家俊夫与美穗的婚姻生活到了第十个年头,危机凸现。俊夫在外有了情人,妻子雇人调查核实,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扬言自杀。影片在一片灰暗的夫妻对峙中开始,两人并排而坐,中间隔出一人距离,互不相望,象征着夫妻隔阂产生,爱情出现裂痕。俊夫出于对妻子的愧疚,毅然离开情人,决心和妻子儿女找回以往的快乐时光。但事与愿违,美穗由于承受过大的压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变得不再相信丈夫,时时猜疑,步步紧逼,使俊夫难以固守最后的个人空间。俊夫深知这一切全是自己种下的恶果,也清楚美穗的反常行为缘于极大的痛苦与悲伤,所以即使无法忍受亦坚忍下来。夫妻关系就在互相折磨中渐渐走向边缘

  导演并未对俊夫的外遇原因作任何解释,照理说拥有贤良的妻子和聪明可爱的一对儿女应该是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理想生活,由此推论他出轨的动机便显得毫无道理。而事实上导演从另一方面予以了暗示,当又一轮争吵过后,俊夫抱住美穗请求她忘记过去,两人重新来过。下一幕便回到了这家人以往的那种生活,早上一言不发给儿女穿好衣服假日里四口人手拉手木讷地走在游乐园里,与周围的欢乐气氛极不协调。导演以此暗示了夫妻关系在祥和外表下所蕴藏的巨大危机,由于长期缺乏沟通导致了隔阂逐步加深,最终推动一方走向错误道路。这看似在为男人的外遇开脱找借口,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庭或情侣关系的破裂,除去贪欲使然,大部分都缘于这种沟通障碍的存在。

  影片整体画面平稳温和,一如松竹以往的风格。但在此基础之上小栗康平又为影片涂抹了大块儿灰暗色调,加上凌乱的房间和泼在门上的墨水印渍,大大增加了故事的黯淡与不稳定因素,令影片在平和的节奏与构图上平添几分危机感。可以说,这样的氛围也恰恰契合了这家人当前所处的危机。难得的亮色出现在俊夫的回忆中,他回忆了与美穗战时相恋的样子。时值太平洋战争期间,而回忆中除却俊夫的一身军服,丝毫没有多余的细节触及战争。青山绿水,平安祥和。这样的回忆大多出现在与美穗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象征着俊夫对美好往事和妻子深深的依恋,另一方面军人形象也象征着现实中其男人统治地位的丧失与消亡,尤其在被妻子质问的无地自容之时。从某种意义上,回忆或者也可理解为幻想,该意象表达了俊夫急于逃脱现实中家庭、城市、社会的压力,去拥抱自由的渴望。但幻想终归是幻想,它的美好反而对比出现实中他所遭遇的困顿与苦闷之巨大。

  最终,美穗在与丈夫旧情人的一次厮打过后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疗,医生决定对她进行睡眠疗法。窗帘拉上,屋里一片漆黑,只剩下这对经过长期爱情角力疲惫不堪的夫妻。“能治好我的病吗?”“能。”“我睡着了你会寂寞吗?”“寂寞。”“那我们再打吧!”两人如影片开头那样并排而坐,身后一盏台灯亮起,仿佛是两人那伤痕累累的爱情最后的希望之光……

  《死之棘》观后感(八):导演说

  导演小栗康平生于1945年,1968年毕业于早稻田演剧专修科,曾为筱田正浩的《情死天纲岛》、浦山桐郎的《青春之门》当副导演。1980年,开始独立拍片。第一部影片《泥之河》是根据宫本辉小说改编,该片公开上映后获得很大成功,评论认为这是一部深刻地展示了战后人们内心的影片。为此,影片获得导演奖、影片奖等六项奖,此外还获得莫斯科电影节银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提名。他拍的第二部影片是《为了伽亻耶子》,该片表现了由于日本对朝鲜族的歧视而造成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小栗康平本人因此在1984年获法国萨杜尔奖,这是日本人第一次获得此项奖。

  《死之棘》是小栗康平第三部作品,影片根据岛尾敏雄的小说改编,小说曾获日本文学大奖。小栗康平对原著进行了熟读并酝酿准备了十几年后才拍,所以影片对原著的精神体现得准确无遗。片名《死之棘》取自《圣经》中哥林多的传记,死之棘即罪过的意思。小栗康平在影片中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棘”的含义,并用映像深刻地表达出来。

  本片的时代背景是1950年代。影片以细腻的手法,象征性地表现了那个时期颇为盛行的日本人的爱情观念和夫妻关系。纪雄与美保的夫妻生活可以说是异常的,但作者想表现的内涵却远远超出了画面上表现的故事。在日本传统的社会中,妻子只有依靠丈夫才能得以生存,正因为这样,所以美保知道丈夫有外遇才会发疯,她无时无刻不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她希望丈夫能愉快地去上班,但又总不放心,她有头痛的毛病,发作过后她又百般体贴丈夫,因为纪雄并不是那种对妻子的病痛无动于衷的坏男人,他替美保梳头,往头上泼水,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仍对美保给予同情与爱护,紧紧地将她搂在怀里。他甚至对美保的“审问”(实际上是折磨)并不怀恨,事情过后,他又照旧想着把日子过得好些,他已将全身心献给了夫妇生活,但是他却已不能在家庭内发挥丈夫的自我。影片正是把这个主题大大方方地公开化了。从以往的影片来看,在表现家庭矛盾、夫妻生活等方面,似乎很少有这样直截了当的,往往都是含糊其词,遮遮掩掩地去回避,而小栗康平的成功之处正是把这种夫妇关系形成的病态社会,把一个严肃的主题通过映像手段和盘托出。

  小栗康平自始至终以黑灰的色调表现纪雄和美保的家,只有回忆中的美保与纪雄相恋时的加计吕麻岛的风景才是明快的色调,两种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小说中的美保和纪雄各自的痛苦复杂的心理在映像中是很难表现的,而小栗康平却面对这一挑战并获得了成功。这种格调在他的前两部影片《泥之河》、《为了伽亻耶子》中也都被运用过。

  从画面的构图和细腻的手法上来看,小栗康平受小津安二郎的影响较深,比如每次美保“审问”纪雄时,都是两人朝同一方向跪坐在榻榻米上,有时也有面对面跪坐的镜头,但都是运用了长镜头的拍摄方法。所不同的是小栗康平用的是灰暗的色调。那种昏暗凝重使人感到窒息般的痛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日本片”,而这种与小津影片不同的映像效果又正是小栗的创造,那极度缓慢的节奏,人物奇妙的反应,令人费解的动作等都是他所善于运用的。

  小栗康平对已故导演浦山桐郎十分敬佩,他曾为浦山桐郎导演的《青春之门》做过副导演。浦山桐郎虽然只留下了九部作品,但他的导演风格自成一派,在日本电影界享有一定声誉。他的《高耸烟囱的街》曾获《电影旬报》评奖第一名,他本人获导演奖。他的每部影片几乎都表现了在社会底层中生活的人们的内心变化,他曾这样说过:“悲伤谁都拍得出来,关键是拍得深刻不深刻。”小栗康平在《死之棘》中拍出的那种深切感正是浦山桐郎艺术观的再现。当人们看到纪雄由于美保病情发作因而毛骨悚然呆立不动的画面时,会感到作者已把人物投入了极限状态,最后纪雄只能随美保的意愿,失去了自我,这意味着他从1945年特攻队幸存之后的又一次死亡。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死之棘》的深刻含义。

  扮演美保的松坂庆子是日本著名演员,自1972年加入松竹公司以来,一直以扮演青春少女见长。《死之棘》中的美保,是个日本边远海边土生土长的少女,她美丽善良,热情纯朴。在影片开始时,美保已是有两个孩子的母亲。由于纪雄感情的游离,使她由多疑到发病。在清醒时她是个贤惠的妻子,她体贴丈夫,常常把丈夫送到铁路边,还叨唠着要修建房屋和带孩子去旅游等,过着正常的日本妇女的生活。但在病情发作时,与平时的美保判若两人,她不惜让纪雄当众出丑,折磨得丈夫几乎失去人格的尊严,甚至使纪雄想卧轨和触电自杀。松坂庆子对美保的两面性,分寸感掌握得十分准确,她逼真的演技不仅没有破坏观众心目中松坂庆子美丽的形象,反而更加证实了她可以为艺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格,同时也证明了她在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开拓精神。

  扮演纪雄的岸部一德早年从事音乐活动,曾与歌星泽田研二组成“小虎队”。从影以后未担任过重要角色。从《死之棘》之后,他不断在影片中出现,终于因在《我们还活着》、《水的旅行者》等六部影片中的成功演出获最佳配角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