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福玛丽亚》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万福玛丽亚》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9-22 02:5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福玛丽亚》经典观后感10篇

  《万福玛丽亚》是一部由乔舒华·玛斯顿执导,卡塔利娜·桑迪诺·莫雷诺 / Virgina Ariza / Yenny Paola Vega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犯罪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一):万福玛丽亚 Maria Full of Grace

  影片讲述了一个哥伦比亚少女为了生活,用体内藏毒的方式,贩卖毒品到美国的故事说实话,女主角长得还是不错的,不但找了个丑男兼穷男当男朋友,被搞大了肚子也不让对方负责,一开始还默默的在一家鲜花包装厂累死累活的当操作工。哥伦比亚的女孩真是纯朴啊,外貌条件这么好,在中国的话要么就傍上大款要么早就找个家里有钱的就嫁了。不多说了,再多说河螃蟹该来了,打住。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二):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演员表演真实自然。在看B超时露出像孩子一样天真甜美的笑容让我动容。而此之前都是沉重压抑,小小年纪就已沉稳世故片子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陈述,没有站在道德的任何一面,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做着自己选择。当人生活在不堪的最底层时,就很难有所谓正确的道德上的价值观。如果这部片子早几年看到,恐怕我是不会接受,觉得太过黑暗;而现在心智成熟可以接受到,不对别人做批判,但你可以,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三):万福玛利亚

  也许你有时会这样设想,设想一个生存的绝境,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可靠朋友,一个人,两手空空,在漩涡一样的街道上走着,等待被吸入或者被粉碎。事实上我常常这样做。难道悲剧不令人激动人心吗?难道游离不正是心灵常态吗?影片的最后,黑色的少女玛丽亚没有回黑色的哥伦比亚,她留在了黑色的美国。走私毒品的少女玛丽亚,死去的露西,雄纠纠争辩的胖朋友。真实到没有奇迹出现的电影,第三世界脆弱心灵,美国美国。听胎儿心跳的玛丽亚,圣母玛丽亚,我们喊你的名字。喊你黑色的眼眸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四):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不精彩 平平淡淡的 不惊险 居然归为惊悚片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五):愿意赌一把么?——看<万福马利亚>

  一部好片.

  平实地叙事,并不故弄玄虚制造什么戏剧化的冲突.而真实本身,已足够有力.

  想起那部<醉马时刻>.都是这样的真实力量.

  选择.要么在哥伦比亚的脏乱差环境和工头的非人待遇中辛苦劳蹉跎一生,要么用自己的生命去赌一把,做一次运输毒品的骡子,换得一些钱财,甚或另一种生活.

  会怎样选择?该怎样选择?如果换做是我?这样注定的一生中陡然出现的转机,我会放弃吗?

  真的很难抉择.天色向晚,山路未明.远远闪动的一点光亮,是否温暖所在?或者,即使没有温暖,是否会比此刻更糟?

  鬼火?

  而剧中哥伦比亚工厂和街头的熟悉场景,与中国是多么的相像?甚么叫"担心将要拉美化",其实早已是事实了...

  剧中的女孩,和那个死去女孩的姐姐,也都终是选择了在美国留下来.因为,有希望...

  2006-11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六):想了解墨西哥毒品cartel,看了这部

  今天看了《国家常识》,讲到墨西哥那章,讲到毒品cartel,我就想到Uli当时打工时给我讲到的墨西哥的,和哥伦比亚的毒品交易。今天在中来大寝室搜搜,就想看这部电影。

  哥伦比亚,其实是一个很美丽浪漫的名字,西班牙语虽然让我觉得不如法语好听优雅,但依然是很有味语言平静小镇,只有剪玫瑰花工作;而首都波哥大,只让我看到所有大城市的弊病,脏乱差,这可能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明显,或者说,拉美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看了电影,总是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的生活会有这么多不同,当我还在烦恼考英语,继续学习追求degree的时候,有多少哥伦比亚,墨西哥少男少女在干着毒品的工作,在拉美,很多人就以此为生,不会觉得很惊讶

  生活是残酷的,如lucy这样的,拉丁裔这么多人生活在美国,似乎也喜欢说西班牙语,让我想到亨廷顿的《我们是谁》,这是一些联想。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七):我17岁,我好看,我善良,我怀孕了,我贩毒

  7岁的乡下姑娘受不了富士康的工作,甩膀子不干了,发现自己怀孕了之后,又顺便跟娘炮男友分了手,然后在微信认识了一个新小伙,他给她介绍了一个新工作,一个温和的胖大叔问她,带一些“胶卷”去纽约,每卷100美元,可愿意?还双飞包吃包住打的票都可以报销。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选择啊,于是,她对着镜子练习吞咽葡萄,仰着头,一皱眉,就整个掉进了胃里。

  很快,她的胃里装着20多盒“胶卷”去了美国,但上了路,怎么会一帆风顺呢。

  虽然是涉毒电影,但影片里竟然一个坏人都没有。新认识的男人骑着摩托载着她去城里还请她喝果汁居然没有图谋不轨(喂!);毒贩子大叔像爷爷一样温和说,姑娘,想清楚决定,这点钱你先拿着不做也不用还;纽约古惑仔居然既不贪念她们的女色也不私吞她们的钱。

  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才明白导演分明拍的是城市梦嘛。

  有真实的哥伦比亚乡村风情,写实的有细节的运毒过程也不多见,最后还有一种“混不好就不回来的”即视感。

  ~~~~~~~~~~~~~~~~~~~~~~~~~~~~~~~~~~~~~~~~~~~~~~~~~~~~~

  如果你想看电影,却不知道看什么,敬请搜索关注微信公共号:艾影人,ID:ayingman。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八):真实 令人唏嘘的真实!

  真实 让人唏嘘的真实!

  哥伦比亚自然舒适发展落后的小乡村

  美国纽约纸醉金迷充满机会的大都市

  两个地方我恰巧都去过 生活过

  由于工作的特殊原因 电影里的女孩的故事

  我深有感触

  为她们感到伤痛 唏嘘

  这样的哥伦比亚女孩子也许曾经于我就近在咫尺

  也许曾经我们还打过招呼 交谈过

  一起喝过cafe con leche 一起逛过feria de Flores

  也许现在我还和她们中的某一个 因为我的工作

  有着某种联系

  青春漂亮得让人动容的哥伦比亚女孩 Maria和Lucy

  如同我在哥伦比亚见到的数不胜数的拉丁美女一样

  有着让世界其他国家大部分女人艳羡的美貌

  却过着难以改变 世代延续清贫孤寂的生活

  我看过不少哥伦比亚电影

  包括中国能看到的 和只在本地放映的

  无一不为它们的真实所感动

  没有超人怪兽 没有特级打斗 没有飙车 没有打不死的侠客

  大部分的精力用在讲故事

  善于讲故事 是哥伦比亚电影最大的优点

  哥伦比亚温暖和煦阳光美景

  或炙热悠扬的拉丁音乐

  真实 舒缓 动情地在讲给世界一个个故事

  讲给世界一个真实的哥伦比亚

  讲述真人真心 真爱性情

  勾起我对哥伦比亚那个我曾经生活过的遥远国都无尽的思念深情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九):生命的選擇 去與留 都是一樣 ---萬福馬利亞

  一直以來都比較喜歡看「殘酷青春類」的電影,現實主義和一些真實的事所拍成的電影。從知道有這部電影到可以看到都是一段長的時間,終於如願。另一個原因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其名字,萬福馬利亞是明教教主的一首歌。Maria這個名字是取材於聖經,故事發生在哥倫比亞的小鎮,Maria是個小姑娘,年少無知。面對著家人,愛情,工作的困境走上一條不歸路---販毒。只要走上這條路,到了美國,她就會得到金錢。從坐飛機到過海關,再到美國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她要把可卡因都吞進胃裡,再要排泄出來。對身體是一個負荷,稍有不慎,可卡因在胃部穿了,她就會死。同時她的身體裡有一個嬰兒,面對的挑戰關係到生死,究竟是生活迫人還是人選擇了黑暗的生活?

  生活總是有著不同的掙扎和選擇,Maria與一個她不愛的人一起,成孕。在工作上遇到了壓力,又要面對家庭的環境,又不敢告訴家人自己的情況。少女面對著自己命運的抉擇。遇到接應的人都不太好,展開一場出遊,又面對著同伴被人謀殺。獨在異鄉為異客,什麼也沒有,家人,朋友,住的地方。這條路對她實在不易

  我們經常都說要給下一代怎樣的環境成長,但我們也要想的是如何給下一代成長得平安又沒有障礙,馬利亞的這一代就是現在的一代,在已有的基礎下成為受保護又成為沒攻擊力的一群。如何真正的給予她們教育,在香港最近就有青少年吸毒的事件,出現了校本驗毒。現在的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已經很富足,現在追求的是快感的生活。而馬利亞追求的是安穩,但同一點的是青少年人有的是面對挑戰和去「闖」的魄力

  無論是好是壞,總是要付上代價。

  《万福玛丽亚》观后感(十):都是母亲

  在各种电影,甚至社会上看到的苦难太多,有时候反而不能触动我的心。冷血,麻木实在无更多情感。倒是卡拉的话以及玛利亚最后的选择让我有所感触

  我还记得很清楚的一幕便是玛利亚在纽约街头买了一个在哥伦比亚同恋人一起时吃的饼吃,潜意识里已经表达了她的内心——哥伦比亚给其的浓重安全感。无论纽约如何繁华时尚整洁,玛利亚总是想要回归哥伦比亚的。所以她说我是要回哥伦比亚的。在玛利亚的心里,纽约只是一个站,她更只是一个过客,哥伦比亚才是归属地。最后玛利亚却停在了检票口,良久转身离去,留在了纽约。

  所以卡拉会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来这儿时和你有一样的感受。我打电话回去,那边是欢声笑语,我只告诉他们这儿一切很好。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转的。我记得我第一次拿到薪水时,我不会忘记第一次去邮局为家里寄钱,你无法想像那种感觉,你的心就像要蹦出来似的,我留在这儿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他会有如此多的机会,我实在无法想象在哥伦比亚把孩子拉扯大没有这儿的环境。这样说我很痛苦,但却是事实。承认自己故乡落魄的痛苦,不得不呆在异地的痛苦,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痛苦。唯有孩子的存在给予她一点希冀,给予她一束光明曙光。卡拉因为孩子留在了纽约,从另一个角度,孩子给了她强大动力留在纽约。

  不一样的女人,对家有同样的渴望向往,但是对孩子有凌驾于各种情感之上的温柔和妥协。我的孩子,我想要给你好的,更好的,最好的的渴望远甚于我自己的其余欲望。纵使在这个冰冷又陌生的城市,对于未来迷惘又没有着落,我也会奋斗在这里,因为这里能给与你更多的机会。一切都会好转的,因为母亲的力量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