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悲哀于我》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悲哀于我》观后感10篇

2018-10-05 01:4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悲哀于我》观后感10篇

  《悲哀于我》是一部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热拉尔·德帕迪约 / Laurence Masliah / 贝尔纳·维尔莱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悲哀于我》观后感(一):看不出有什么好

  我看不出有什么好,但我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拍得不好

  我感觉不好的原因,还可能是我水平太低,境界太低,不能够或无法欣赏这类作品

  当然,等我哪天有心情了,我会尝试证明它是个大烂片。或许,经过考据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都有可能。在这之前,我应该保持沉默

  《悲哀于我》观后感(二):“我们被期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当我们不能再生火的时候,还是能祈祷。”

  “我们被期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手掌蒙住了镜头

  画面很美。

  “悲哀于我”

  翻看一些书的镜头挺好的。

  选择画面的角度还是挺好的。我关注细枝末节,却忘了整体看。

  “拉起窗帘,让光进来。”

  基督文化

  《悲哀于我》观后感(三):《悲哀于我》让·吕克-戈达尔

  影片改编于法国诗人季洛杜1929年发表的喜剧《安菲特律翁38》。安菲特律翁(Amphitryon)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宙斯趁安菲特律翁不在,勾引他的老婆,遂生下海克利斯),影片片名的“悲哀”(Helas)一词就是源于这段希腊神话典故。戈达尔同样通过一个引诱和外遇故事探讨了“上帝与爱”的问题。在现代进程之中,关于上帝存在宗教问题被质疑,因此现代人产生灵魂信仰的问题,因此人们试图通过将“神的规则转换到“爱的规则”上去,从而防止信仰的缺失。而在“爱的规则”中没有统一清晰的信仰范式,电影核心故事是“一个女人瑞切尔同一个相遇的陌生人做爱,只因为他有一点像她的丈夫西蒙”(相似于那个希腊神话),表达了“爱的规则”的不确定性,而这恰恰是悲哀的原因。影片将对话独白文本、画面实验性而富有诗意结合起来,造成影片在阅读上的巨大困难。毫无连贯性的画面剪辑梦呓般的语言使得影片格外晦涩难懂

  《悲哀于我》观后感(四):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在今天,人类权力只集中在数个人的手里,我们每天目击不同事变,然而却不知根由。

  我害怕沉默,正如害怕巨大的洞穴那般宇宙中没有实体物质的双重力量所受到的莫名力量的牵引

  对于爱着男人女人,什么样的男人都如神的影子的话。如果相互憎恨的话,对在外过夜感到很高兴

  眼睛不会满足于看见的东西耳朵不会满足于听见的东西,之前有的东西而之后也会有。

  一切都在一个人当中,其他人也在其中(集体意识三位一体)。

  男人是纯朴的,喜好湖及在水面轻舞的风,也很喜欢金钱,其实就是普通人

  恋人,就是以爱为目的的吧。

  经受苦难,未必比忍耐更加糟糕

  所谓博学是一种目标,而不是知识的获取。

  未知数x和存在与神类似

  我们被期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地上之夜并不能只是所有的人。

  同一人和物的开始,看得见的东西,似乎让出现变得犹豫

  因为夏季,所以夜很短。

  如果你改变发型,谁会称赞你?大家仅仅是爱着自己

  是怎么看待友情的?是为何物,不知所云

  无论谁的周围都有用眼睛看不到的梦。

  有时黑暗覆盖自己。

  一切都归于平静了,好像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巨大的失败品。

  《悲哀于我》观后感(五):悲哀于我

  电影一开始,德帕迪约讲述了一个他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遇到困难便走进森林去燃起火焰祈祷的寓言,我们一下子想到了雷奈的《美国舅舅》中那个美国舅舅的寓言。雷奈的电影也是非常重形式的,他仿佛用一把手术刀在精确切割这个社会病症肿瘤,然而,毕竟,他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清晰的故事线索。但戈达尔这个巧妙对比借用显然又只是个幌子根本不足以成为理解电影的重要线索。事实上,戈达尔的电影就是一个各种符号展示平台,符号之多有如大杂烩,画面的表象意义夹缠不清。戈达尔一直都在致力于探讨符号系统是如何产生意义的,他发现电影是为符号学做这些实验的崭新的且非常适当媒介,这也催生了他六零年代那些惊人的作品。从七零年代开始戈达尔更注意声音和画面的辩证关系,他开始探讨声音独立于画面之外的主体性。《悲哀于我》,只是他对于电影的这些哲学层次思索的一个延续,又一个实验场。

  也许节奏是放缓了,也许观点是不如以前激烈了,也许想象力开始缩减了,也许叙事更加破碎虚无了,也许八零年代复出后的戈达尔有着种种不是,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电影还是有着无可比拟艺术性和前卫性。复出后的戈达尔不再拥有如昔日般的影响力,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退步了,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不再和当时代最重要的社会病症热切贴合,他是只属于六零年代那个爆炸性的时代的英雄。从七零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就早已是个理想退潮的时代,不但戈达尔未能继续紧贴时代的脉搏,而且即使他把握住了,也未必会有同样热切的观众去欣赏了。这已不是戈达尔的那个时代了。

  所以《悲哀于我》,只是一个执着老头为了他心爱的事物进行的又一个实验。我们看着他孤独背影无动于衷,或许只是爱莫能助。这的确是个悲哀的时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