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爱的日记》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10篇

2018-10-05 01:4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10篇

  《亲爱日记》是一部由南尼·莫莱蒂执导,南尼·莫莱蒂 / 朱利叶斯·贝斯 / 卡洛·马扎库拉蒂主演的一部传记 / 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一):没看太懂

  好意识流,真的不怕丢人的说,在观片过程中几次都睡着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音乐特别是第一章非常优美动听,我都想弄张原声碟了。还看到了神奇中国针灸,在片中听到了中文,颇为有趣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二):Caro

  难以评述。罗马94年的八月风光。长着大花椰菜树,经济新城什么的,总觉得见过,但又与实际看过的有差别摩托一直开,时而神经病似的跟路人讲两句神经病话;那个追着船大喊与电有关物品电视迷太可爱了,想起以前爷爷看电视节目表,把每个台想看的标起来。他也是爱看电视的人啊,都是从无电视到有电视的转型时期。迷倒不少人呢;最后一段,关于庸医,他不埋不怨,最后也指淡淡地说:医生不善于倾听,然后清晨喝一大杯水还是很好的。最后鼓起眼睛喝水的特写,刹那间我不知该有什么反映了。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三):再次飘在云上的日子

  喜欢内里音乐

  有些片子我总觉得要视个人情绪来看才出味的,第一次看时太困看了十几分钟后放一边,第二次听了一段音乐有事行开,这次完整了,是从上次断点继看

  过程中我一直分心来想些事情,但片子仍在拖过,我所住的这个城市,我在这瞬间是否充实,有一种不知是什么的在吞噬着我,没有面对面,那么就在在别人的影画里行走

  第三part里跑过各种各样的医生,医疗是对症状总结?里面的中医让我老忍不住笑,因为之前所看的春田花花那句"大便怎样"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四):罗马 罗马

  这部片很容易看, 不象有的"文艺片"考验观众的耐心.

  一开始是一个人轻松的开着意大利特有的小绵羊, 穿街过巷,一边像散文般述说自已爱做的事, 很悠闲浪漫感觉. 音乐也是特好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饱览罗马市区风光.

  特喜欢他随音乐摆动身体,并放开双手蛇形开进开小绵羊的样子, 又酷又坏的感觉.

  他还喜欢参观房子, 并骗房东说是想拍电影踩点.

  后面的二个单元, 一个是岛屿, 一个是医生也是充满法国式幽默和意大利的顽皮.

  这种片子是沉重的张导和笨重的陈导拍不出来的类型.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五):两个倒霉蛋的奥德赛

  现代人没有悲剧吧,有的只是可怜倒霉蛋的奥德赛。三段故事都听得到导演荒谬现代性的吐槽:现代化/美国化的罗马,仿好莱坞的杀人狂电影,毫无良心可言的影评家,为了孩子而彻底失去自我夫妇,热衷旅游开发的小岛市长,辗转于各种医药疗法之间得不到治疗的无名瘙痒,都以倒霉蛋的边缘视角呈现出来。特别喜欢中段故事。两个可怜的倒霉蛋渴望找到一处远离喧闹孤岛,却又被真正的孤岛(毫无现代设备)给吓跑。这不正是我们自己写照生活在自己创造文化垃圾中,一边吐槽一边继续生活,因为根本离不开垃圾所带来的亲切感啊,比如那种对肥皂剧热爱。中段故事的结尾,南尼颓废地躺在船舷的长椅上说着:我最喜欢的是在海上飘着。是啊,我也最喜欢在海上飘着,不需要靠岸。靠岸之前有多期待,靠岸之后就有多想逃。现代性是一场必然瘟疫吧。祝你早日康复!祝你早登极乐!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六):奇妙的摩托之旅

  法语片

  Director:Nanni Moretti (有意大利的Woody Allen之称,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这片子我买了至少一年了吧,终于在这个夏天看了。今天下了一天的雨,一周的桑拿天后的清凉,再配上这部电影真太棒了!

  男主角骑着个摩托扭来扭去地在街上乱逛。这大哥长得像杀手莱昂,很逗。

  他说:“我的梦想是想跳舞,音乐是那么诱惑。”这时候的音乐像印度歌舞剧,于是他扭进了跳舞的人群

  他的朋友也有趣。他借宿在他们在小岛上的家中。凌晨三点,这对活宝夫妇把他叫到他们的卧室让他一起睡,因为这个时辰是“狼之时”,是人最孤单寂寞的时候,唉呀唉呀呀。

  他离开小岛时,热情村长前来送别,送他一首诗: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光,新的声音

  以及新的说话方式,新的颜色,新的气味

  全部变成新的

  很可爱呦。

  他得了皮肤病,四处求医。最后发现问题原来在肺里。于是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在面包咖啡面前,喝一杯水,是不错的。”

  我也想这样度过生命中的分秒,骑个奇怪的小摩托,边走边看,路过的风景树影婆娑,有城市之光,有岩石,有跳舞的生命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七):佐餐佳品

  刚才做了两样菜,看样子是要吃上一阵的,打开一听可乐,在盘里找个片看看,选了亲爱的日记,还记得初次看时,最打动的一刻是in vespa部分结尾处,nanni慢悠悠地顺着海滨骑行,此时Keith Jarrett的科隆现场part1响起,我为之一振美妙难以名状。这次看主要看了几个场景:in vespa,罗马风景部分,首先由Angélique Kidjo的非洲节奏开场,气氛瞬间愉悦,和nanni来一场城市漫游,Ballaciner,我喜欢风格。跟随镜头看一座城市,看一个也许从不会去的地方。中途,忽然响起阿尔及利亚rai之王Khaled的didi,超级dancefloor,超级pop,没想到nanni竟然松开车把,双手伴着节奏左右挥舞...嗯,合理的反映。后来他在影院看了Henry: 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选取了两段与其他杀人场景相比不算出格的片段。isole比较有趣,可爱的孩子,有一处,电视放一部老电影,在天堂电影院里曾出现过,电影院重建后的那段欢快时光,是Silvana Mangano1951主演的<anna>。medici部分nanni疯了一样求医问药,‘’If you've been sick with god knows what, then you may well have had the same voyage as he‘’。

  最后是Italian pop star Fiorella Mannoia的声音。

  90年代初的意大利。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八):写影评这种事我早戒了

  为了写出点感觉来,还特第把碟推进仓里,再放一次。

  “亲爱的日记,我最喜欢做的事是……”

  一条路,窄的,白灰色墙,高到树冠那里,象泡芙一样溢出来的树冠,接连不断,不断往后退。

  穿黑色T恤的中年男人白色头盔骑轻骑摩托着从镜头左边斜逸出来,一次轻快的超车,车头先向左稍偏一下,然后车和整个身体都向右靠过去(我也喜欢这样超车,好像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音乐响起,像古巴或是哪里的音乐,富有节奏,远离沉重。

  这就是开头,估计15秒不到。可以判断是好片子。

  跟着他在各种路上走,看许多老房子,“他”是一个没有正当职业,收集新闻,独自看电影,喜欢自由漫想的人。他是一个编剧。他其实就是导演本人。

  他一开口,此片就开始成为文艺片,文艺的嘲讽批判沟通。不过特别好的地方是,此片不闷:一音乐转换的好,如果有原声一定要买回家;二是以自然之眼看自然。

  他开口就是导演开口了

  ·他说罗马的电影拆了后,只能看到《性、牧场与XXX》,然后他在电影院,出来又骑车

  ·他在红绿灯看见一个满脸忧愁的 中年男人坐在敞蓬汽车里,下来对他说:导演不相信人性的问题。

  ·他闻到了厚运动衣、盒装批萨、录像带的味道,想为什么这些人要搬来罗马,于是他下来问别人,别人走开了。

  ·他又在看电影,他记得关于这部电影一篇无比精彩的影评,复述一次。停顿,再说:不知道这个人写下影评后,睡前会不会感到良心不安

  ·他说他的愿望是想学跳舞,因为某个电影,后来他碰上那个女演员,搭讪,又是冒冒失失的自说自话。

  ·一段很柔的钢琴曲,他开始游走效外。

  这是第一章。很独立完整。感觉把人心带向了过山车的高坡上……

  然后第二章

  失去了摩托车失去拍摄流畅感,慢了下来,好像不应该。不过谁让别人是文艺片呢?不要用好莱坞的套路要求他。

  后来,就变成纯正的文艺片了,又漫长,又无稽,又正经,没有提炼于是像生活一样闷。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九):南尼.莫雷蒂的讽世日记

  南尼.莫雷蒂的《亲爱的日记》可视为他以摄影机为笔写下的私人日记,以他一贯的冷嘲笔触描绘他眼中的意大利世相百态。清心直说,放言无忌,这是《亲爱的日记》的动人之处。

  影片由三段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首段《踏着我的摩托机车》,摄影机如影随形跟着他踏着摩托机车的身影走遍罗马的大街小巷。他以拍一部与托落茨基有关的歌舞片寻找外景为由,到处登堂入室。他邂逅心仪的电影《闪电舞》的女主角珍妮弗.比尔斯,诉说自己的崇拜之情,由于语言不通,有点鸡同鸭讲,珍妮弗认为他有点不正常。南尼看一部意大利电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大骂现代人如何堕落,看得他郁闷不己,直斥电影制作人才是真的堕落。他又看一部《连环杀手亨利的肖像》,充满血腥暴力的镜头让他作呕,他惊讶于这样的影片竟然有影评人捧得天上有地下无,于是径自找到那影评家,在其床边诵读他以前的影评,使那人愧疚得哭哭啼啼。南尼以他驱车到导演帕索里尼被杀现场的凭吊结尾,气氛一变而沉重起来。

  《群岛》是第二段。南尼去西西里北部一岛屿,探访研究乔伊斯小说〈尤里西斯〉的朋友谢拉多,拉他一起游历采风。谢拉多早年不看电视,后来却迷上了电视肥皂剧,不但在游船上和人将肥皂剧与尤里西斯相提并论大侃特侃,在著名的斯汤博里(Stromboli)火山口,仍念念不忘美国肥皂剧剧中人的悲欢离合,竟叫南尼代向美国游客询问剧情进展痴迷至如此地步。在另一处没有电的小岛,没有电视看,他竟叫嚷着生活没法忍受,因为教皇下谕禁止看电视,他竟写信给教皇力陈看电视的益处。离开小岛的一刻,他竟有逃出地狱欣喜

  他们来到一个叫沙利纳的小岛,这里的小孩如无皇管的齐天大圣,任意胡为,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机旁,截听打给父母的电话,还非要打电话的人扮鬼扮马扮种种动物叫才传达。其父母亲不以为忤,还在凌晨三时叫醒客人,参观他们为儿子诵读各种哲学书籍举动实在让南尼受不了。他们还到过一个小岛,那儿举办品味低劣的party,未及歇脚,赶紧逃之夭夭

  第三段《医生》,简直是一出“医院之怪现状”的胡闹喜剧,事缘南尼因皮肤搔痒到医院部诊治,前前后后见了不下六七位治皮肤病的医生,每个给他开的药方竟然都不同,有的离谱之极,全都不见效,他甚至浸泡过草药液,又找中医师问诊,中医师诊断为肾虚,问他是否房事过度,弄得他啼笑皆非。做了中医的针灸疗法,毫无起色,他又去照X光做CT扫瞄,竟说他长了瘤。到后来才发现真正的病症,只做了简单手术即告痊愈。他后来每天保持简单饮食,餐前喝一杯清水,即可保持健康

  在《亲爱的日记》中,南尼象个画家,三两笔便鞭辟入里描绘出当代意大利的众生相。南尼以局外人观察家的角度,静观世情,并发出他的针贬。他借一个剧中人的口吻,对意大利国土存在的各种丑陋现象批评不留情面:“这些年我以作意大利人为耻,我为这些岛屿感到羞耻贪婪粗鲁愚蠢,自恋,充斥无法克制肤浅庸俗笑声......”

  作为一个电影人,南尼习惯独立特行,作品都是自编自导自演,喜欢以讥讽性的笔调,对准现实中他难以忍受的庸劣人事。《亲爱的日记》获得了嘎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他的近作《儿子的房间》更获得金棕榈奖。南尼的实力不容小视。

  《亲爱的日记》观后感(十):Caro diario。

  亲爱的日记。

  [第一章。摩托车之旅。]

  导演持着摄像机坐在汽车上。镜头前是骑在不停止往前行驶的摩托车上白色的头盔。汽车和摩托之间保持相对运动的速率和趋势。镜头随路面高低起伏,上坡,下行,时有晃动。有时那摩托车人的背影有下半截漏在了画面之外,两边的绿树合璧到马路中央,而那白色头盔穿过长长的林荫道,在罗马狭窄的巷道与充实的民区间,点燃了一片又一片夏日蝉鸣

  我宁愿相信那蝉鸣被摇曳渲染背景音符给掩盖住了。

  他自言自语说。我呢我为正义而呼喊。我是如日中天的四十岁人。

  如日中天的四十岁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呢是看房子逛街区。遮蔽日照的密林植物下,小道上停着九十年代初的小汽车,鲜少有人在散步。他还喜欢去到里头,按响住户的对讲机,假装是为电影来踩点。于是一部关于一位托洛茨基主义者糕点师的五十年代意大利喜剧音乐片信口而来。毕竟那个年代的意大利正盛产这个。

  他每天至少有两次经过那座白色大桥因为他很喜欢。在摩托车上他看各式各样的露台,然后幻想在那里生活,自己整理顶楼房间的样子。他最大的梦想一直是学会出色的跳舞。他停下车看尽兴舞蹈的人群。手牵手的男人和女人。辉映互动的女人和女人。独自陶醉中的女人。他不会跳舞,于是跑到台上和主唱共麦,间隙里随拉琴和音的旋律移动左右小碎步。再次展开摩托之旅,环抱杳无人烟的丛林,双手脱开车把在摩托上起劲地摇摆起来,自若得像拥有了一个乐队。

  [卡萨尔帕罗克。

  在经过房子时我闻到一股气味。

  那是厚运动装的味道。还有录象带的味道。还有花园里的看家狗。搁在纸盒里的匹萨成品。

  为什么三十年前他们来到了这里。

  我也喜欢做其他的事情。就是看房子。

  一部由房子组成的电影那该有多美啊。一部由房子的全景组成的电影。

  Garbatella。1927年。

  奥林匹克村。1960年。

  Tufello。1960年。

  uove葡萄园。1987年。

  Monteverde。1939年。]

  在看这些房子的时候他根本就顾不得眼前的路了。

  看完一部很糟糕的恐怖片以后他走出影院坐在凳子上,走过喷泉,试着回忆到底是谁说过这部电影的好话。他找过那篇评论然后摘抄到日记本上。臆想中那位评论者应该为良心不安而夜不能寐才对。

  路过大海。并不细软的沙滩。分割明确的海天际线。也有歪斜的火红遮阳蓬。那些浪头边嶙峋的黑色礁石从远处看去,好像拥抱在一起狂欢的人潮。也有乡村小径。如此熟悉的视感,你却从未曾有片刻奔跑而至,完全地拥有,归途的足迹边开满野地里的春花。

  那么多的他,顷刻之间仿佛统统变成了我。

  在空调车里会特意挑选有阳光的那边坐。把灰色帘子完全拉开,身边就有了一整个逍遥夏日。行道上忙着逃离炙热摆布的行人,长途车站台上新搭起来的广告标幅的框架。都在距离自己唾手可触的位置,只是隔了被晒得暖暖的透明玻璃窗。脑子里在想与那些好看的电线杆靠近陪伴的方式除了摄影还有什么。

  仿佛我们的生命都是一场放生后的跟踪。自己之于自己之于别人。别人对于自己对于别人。

  眼见的全部意义为展开一段寻觅深远的追踪。前路流畅。罕至人迹求得内心丰盛起来的企盼。

  在红灯前随时停驻脚步。与路人简短对话。离别时互道,祝你好运。

  [第二章。岛屿。]

  杜拉斯在[L'amour]里写过不再有人相爱的沙塔拉。沙的国度,更像是海岛。绝对欲望的对象。

  可能的话也想去一座熟悉而宁静的岛屿,独自编剧本,与陌生人开始一些没有结束的对话,或只是放松休憩。深琥珀蓝大海。群山铺满植被。白色洁净房屋。围坐而相谈甚欢的宁和的人们,他们与好看的小孩不厌其烦讲着电话。小孩的母亲会对你欣喜地述说她不能相信这些岁月将毫无意义。也不相信她的孩子将再也不会记起。这个惬意而亲近的时期,她的孩子在这个时期里曾需要过她。

  轮船在海面航行。他在草丛漫步。

  轮船转向更开阔的水域。于是与他相伴的只剩下视线里青灰的山峦。

  阳光闪耀着冲上泥泞的沙滩,如同在空中张开一双巨大的羽翼。

  对于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却能描绘出一切。我们相信在那儿最后。我们将会。

  感情异常丰沛热忱的市长在港口为他们唱响萌芽之歌送行。像一个船长在岸边高高挥起手臂。

  或许任何新天新地抵达以后,都更像是被破译的假象。你有没有想过所有可能性陨灭后是被关进没有锁孔的胡桃夹子。

  [亲爱的日记。我只有在海上离开一个岛屿即将访问另一个岛屿时,才觉得快乐。]

  即使被岛屿同化,过上安之若素的写作时光,也始终有与人诉说的愿望。他在有光线没有百叶窗的黑暗中无法入睡,同时旁边床铺上他的朋友喋喋不休着对电视的怀念,最终高喊[孩子们不会在电视前变得迟钝,他们睁着眼睛做梦,就像其他时候一样],踏上即将收拢的甲板,逃离了小岛,奔返有电梯电话电视热水的尘世生活。

  莎士比亚说,世界即厨房。从井然有序的构成中我们能得到异常费解的静谧。

  在[狗镇]里,那是随着人心日趋腐朽而在自我重建的同时逐渐使居民趋向同化。人和镇子同根系赖生,无法或缺。可是孤独的岛屿却象征了每一个与之亲近的人。人们寻找皈依到他们自己的内心。有所获得后悄然离开。不需要承担构建岛屿的责任。在没有抵达以前生态已经成型,并无所沾染,如同我们的初心,归途则似航程大海。

  即使能够重新开始。即使继续失去人生。我们除了成为我们自身,别无选择。

  [第三章。医生们。]

  搔痒如同欲望。再多药物作用也无法使之停止。

  如果这是一场需要我们自控的病症,或许永远都无法被治愈。

  保持良好的习惯以及平和的心态。清晨的一杯清水能够浇熄凉夜鼎沸的迷失。

  亲爱的日记。你能够告诉我的比我曾让你得知的都更为重要。

  [Bonus]

  来自岛屿的对话。宁和的人们与可爱的孩子。

  [你好。

  萨拉。我是罗朗佐丹尼尔的爸爸。你还记得吗。请叫你爸爸来听电话。小猫咪怎么叫?喵喵~嘿嘿~

  蟋蟀怎么叫?

  蟋蟀是这样叫的。唧唧。现在叫你爸爸来吧。

  母羊怎么叫?

  母羊咩咩叫。公鸡喔喔叫。

  还有?

  萨拉请你叫你爸爸来听电话…小驴咿噢叫…你知道的我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小鸡喳喳叫…

  我是罗萨那。叫你妈妈或爸爸听电话好吗。

  我去叫爸爸。再见。

  谁在家。妈妈还是爸爸。

  妈妈和爸爸都在。不过我要跟你讲一个寓言故事…]

  小孩子是恶魔。乜。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