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鹳鸟踟蹰》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鹳鸟踟蹰》影评精选10篇

2018-10-06 02:4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鹳鸟踟蹰》影评精选10篇

  《鹳鸟踟蹰》是一部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Marcello Mastroianni / Jeanne Moreau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鹳鸟踟蹰》影评(一):沉闷

  他说 旅行中带来的都是伤害

  一天看一部片子日子

  那么多片子

  幸好有人在身边 已经做出决断

  这个言论太过于..

  这个很爽的..

  于是.

  《鹳鸟踟蹰》影评(二):最懒的导演

  甲从A点出发路过B点到达C点和乙说了几句话然后原路返回A点。

  有个导演的拍摄方法是:把摄影机放置在B点,然后让镜头跟着甲转一圈,当甲返回A点的时候,镜头结束

  这个导演被称作长镜头之父,他的电影里几乎全是这种镜头。

  他的作品被大家称为:描绘人类的最孤独心境

  《鹳鸟踟蹰》影评(三):忧伤,只是忧伤

  通篇的忧伤,无论是乡愁,还是没有归宿的漂泊感,亦或是末世的绝望,都让人无法喘息。隔岸的婚姻还有结尾处神一般意象的长镜头,仿佛把人灵魂都要抽空。人的忧伤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将去向何处,那种涌上心头的感觉,真是无法言语,有的时候,哭,并不是难过激烈表达方式,相反,哭不出来的忧伤,才是最致命的。。。

  《鹳鸟踟蹰》影评(四):鹳鸟踟蹰

  我祝福幸福健康 但我不再能完成您的旅程 我是个过客。 全部我所接触的 真正使我痛苦 而我身不由己。 总是有个什么人可以说: 这是我的。 我,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的, 有一天我是不是可以骄傲地这么说。 如今我知道没有就是 没有。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必须去借一个,有时候。 您供给我一个地方可以眺望。 将我遗忘在海边吧。 我祝福您幸福健康。

  《鹳鸟踟蹰》影评(五):如冷风过境

  略沉重和沉闷,分两次看完。

  那位法国妻子不认她的丈夫有点出乎我意料。婚礼的时候还一直在增大音量,以为自己关小声音了,整场婚礼的BMG只有流水声和鸟叫声仪式感很强,模仿撒花的手势,我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好笑,看完现在回想是心沉到了底,一种室息的绝望。

  喜欢那首诗。“有一次我说了气话,我一无所有,直到现在才终于明白,一无所有就是一无所有。”

  《鹳鸟踟蹰》影评(六):哀痛之诗

  影片本身就是一首散文诗。浅吟低唱叙述了在“国境线”(其实是各种国际矛盾的集中爆发地)上频繁上演的太多哀伤悲凉故事

  但我还是偏爱影片中最美好的一个段落人们在一个简陋酒吧里齐唱着“甲壳虫”的歌曲,至少在那一刻,他们得以醉心于“世界大同”的梦想,虽然前路迷茫实在是让人不敢直面……

  《鹳鸟踟蹰》影评(七):安哲罗普洛斯和塔可夫斯基

  他们的电影彰显诗意,但手段不同的。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中总有个脸上写满诗性的旅人,但他不是诗人,他只是在诠释诗。德勒兹写了阐释培根绘画美学著作,但《感觉的逻辑》终究不是三联画本身;于贝尔书写摄影,然摄影不在《落差》之中。

  于是这个旅人,这个孤独的旅人在影像上凝缩成了一个点,那是罗兰巴特的刺点,那是画布上的没影点,他使观众的凝视无处遁形,诗意也便在观众视线逃离的那一刻、溢满心头。

  塔可夫斯基的诗意写满了整个画面,他扑面而来同时亦领着观众的视线在光影流淌,每一个瞬间观众都仿佛游走于画面,我们的手似乎能随同马儿的舔舐触摸到苹果光滑表面,一种苍凉涌上心头随着卢布廖夫的凝视。

  自然安哲罗普洛斯也引观众游走光影之隙,但那种游走其实是随着主角的旅程、他的寻找的,而非塔可夫斯基那每一个瞬间。

  《鹳鸟踟蹰》影评(八):从安哲的绝望中拯救出来

  quot;here, things assume a new dimension".

  有人说,“边境(boderline)”将个体失去家园难民)塞入极端存在维度,在那里,他头一次清楚地看到生活的全部可能,却失去了生命根本目的。那场超现实主义的婚礼中:横亘在新郎新娘之间的不是河流,也不仅仅是枪声,而是规训我们心灵肢体的世界(包括摄像头)。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那场婚礼不是超现实,而是还原。抽去行为附加意义,我们每个人独自跳着幽灵集体舞。

  正如我和你之间不仅隔着六排座位,而是隔了比枪杆更隐蔽、用活着折磨代替痛快死刑的“人性”(道德当然是人性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从“全部责任”之下偷溜出来,肢体接触的刹那,便从安哲式的绝望中拯救出来了。

  《鹳鸟踟蹰》影评(九):统一自我和世界的方式

  人去了。为什么要去呢?又去向哪里呢?

  在鹳鸟和踟蹰中,安哲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割裂了自己过去的人,一个为了自己理想和过去诀别的人,他无能为力,所以他并不伟大。但是他放弃了生活,逃避般地进入到他所意愿挽救的现实中,他拯救世界的目的无法实现,于是希望通过自我流放来拯救自己的灵魂。面对无法改变的充满隔阂冷漠傲慢的世界,他似乎是因为无法原谅自己无能,以一种近乎无畏牺牲的方式——逃离自己原来的美好生活,来释放自己的痛楚。他选择了进入到被割裂的地带,同那些受命运折磨的人站在一起。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人命运中的悲伤不幸,他努力使这些不幸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就这样,他从一个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成为了一个同这个世界一同不停经理苦难的人。从此,他不再在这个悲剧性世界面拥有幸运特权,他通过自己的减法,让自己和世界获得了统一。

  《鹳鸟踟蹰》影评(十):观影日记

  多种族难民聚集到一起,没有国界,在紧张战乱期间,若我多踏出一步就是生离死别。在铁道拍摄整车厢整车厢的难民,背景音乐非常契合,难民们流离失所呆滞表情更加表现了他们未来不知去向的绝望与无奈颠沛流离的人们为了生存,已经开始憎恨月亮的反射光,他们已经无法抓住救命的稻草了。修理边境电线的是各地方的难民,狂风就像是战乱阻断着人类的联系。不论是修电线的还是被吊死的男人,都是在高处,相较以前的作品,是不是为了表达更广的辐射诉求。摄制组自弹自唱的let it be,还真挺好听的,这也是导演通过音乐对于和平的一种向往,对分离的人们的愿望记者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顺其自然,导演亦是如此,只能用影像传递和表现一些信息。这种隔河联姻是为了突出人类的心是没有界限的,物理上的边界不能阻止人类遵循自身的旋律演绎生命。修电线工在电线杆上就像是蜜蜂一样。老政治家片尾再次逃离了边界,不知去向,他不像其他人踟蹰,而是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是希望的信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