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三分亲》经典观后感集
《同性三分亲》是一部由保罗·博加特执导,安妮·班克罗夫特 / 马修·布罗德里克 / 哈维·费斯特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演职人员名单得知《毕业生》里风情万种风韵犹存徐娘半老的人儿在这部片子里饰演男主阿诺德的母亲,两部电影之间相距了多少年也懒得去追究,这老太太的演技必须给个赞
《同性三分亲》观后感(二):今年看过的最佳影片,没有之一
在2016年看1988年的拍的片子感觉依然美好,我几乎哭了20分钟都没有停下来,甚至现在还在哭。也许这就是生活,尽管我们爱的人会一个个离你而去但我们仍然要勇敢向前,不得不说Harvey Fierstein和Anne Bancroft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可惜我是一个表达能力很差的人,无法把这部电影的美好传达出来,但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因为这是一部感悟人生的好电影
《同性三分亲》观后感(三):超字数X几了该?
我常说我自己能做饭,会缝衣,除了没有生孩子的功能其他都可以自己来。我想要的是1➕1大于等于2,而结果往往是小于1,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敲门想进来而我不愿意开的原因。
“有一件事你最好要明白:我可以教会自己缝纫、厨艺和修理家具,我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自我安慰,所以我不向任何人要求任何事情,我不需要别人给我什么,除了爱和尊重。而任何不能给我这两样东西的人,在我的人生中都无处安放。”
《同性三分亲》是一部很诚恳探讨同性恋家庭问题的电影,男主角Arnold毫无疑问是其中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展现出个体、亲人、朋友、局外人对于同性恋的不同理解。除了片中不同的观点,我最感兴趣的就是Arnold家里无处不在的兔子。
《同性三分亲》观后感(五):浅谈剧情
由百老汇舞台剧改编,不仅音乐颇具爵士风情,连场景切换也是舞台剧式的。
虽然和很多该类题材的电影有类似的剧情——恋人间的纠葛、家庭矛盾融冰之旅、离别与回忆,但母子之间的争执戏的确是比较精彩的,给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母亲对同性恋儿子的恋情的鄙夷、对儿子未告之他爱人逝世原因及领养15岁的David而伤心,还有儿子对母亲的不解更多来源于对自己身份某种程度的自卑,甚至因此形成类似阿Q精神的自我安慰等。
Torch Song指悲伤情歌,Trilogy是三部曲,为何三部曲?按照影片(剧本)三段式结构,似乎恰好交代主人公生活中三部分的情节。一是与Ed的爱情却最终因两人追求不一而分,二是与Alan的爱情最终以Alan惨死终结,三是与母亲、David的亲情而母亲也是要离去的。就如Arnold自述“all so I don't have to ask anyone for anything”,所有这些他都有或曾拥有过,留下来的是回忆,尽管会有些悲伤。
另外,Arnold的扮演者Harvey Fierstein也是该片的编剧,其以自己15岁成为drag queen的经历为蓝本,也是半自传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