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911事件簿》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911事件簿》观后感10篇

2018-10-10 02:2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911事件簿》观后感10篇

  《911事件簿》是一部由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 阿莫斯·吉泰 / 克洛德·勒执导,田口智朗 / 麻生久美子 / 柄本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911事件簿》观后感(一):无数的911

  有很多的感动,不是煽情结果,而是来自真实画面感染

  同情、憎恨、宽容谅解......

  9.11,恩,让我们想到的只有美国的那次大灾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几百年里,这样的9。11多不胜数

  又有多少人记住了?

  西方世界的所谓强者在阿拉伯世界犯下的罪行加起来岂止一个911?

  但是大家记住的却只有这一个

  那时的恐惧悲伤都已经湮没在历史洪流

  实在悲哀!为其他911事件的受害者默哀吧!

  2001年的911,无数的无辜者成为牺牲品,值得同情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许这是一种救赎

  为那些该为无数911事件赎罪的人赎罪

  真主、安拉、上帝.........

  他们的决定正确

  《911事件簿》观后感(二):今村昌平先生和他电影里的动物

  今天又看了一遍这个短片集里今村昌平导演的《日本人xxxxx》(不知道该怎么打那个日本名字),本片里面今村昌平的动物情结发展到最极致的,我想应该是大师人近夕阳完全由着自己状态来了,虽然是《11'09''01》的命题作文,但完全不影响大师的自由 烂漫 天马行空!另外,杨德洛维斯基和金基德的电影里也喜欢探索动物和人的关系,同样值得参考学究。

  : 此片大牌云集啊,情色香艳,一级推荐,麻生久美子 柄本明 倍赏美津子 侍绪形拳。。。。都是今村先生的御用。。。。。

  转载注明作者JEUCE,http://jeuceh.spaces.live.com/

  《911事件簿》观后感(三):实在看不下去了

  只看了3部,实在无法继续了。感情实在太虚假了,完全没有内心真诚情感,完全是为了那个11分9秒的形式的形式主义。第一部,伊朗导演那部,伊朗女教师教阿富汗移民小孩为911死难者默哀,简直就是个笑话,阿富汗小孩从小就得干活的场景,已经说明了民生活的艰辛,让这些被美国人逼迫移民到阿富汗小孩为纽约死掉的美国人默哀,这个老师脑子简直就是有病,完全不合逻辑。如果偏要说什么人道主义,即使是中国西南最贫困农村一个老师让小孩为纽约死难者默哀,估计也要被家长们抵制到底,更别说是作为受害者的阿富汗移民群体。我似乎又看到了我们张艺谋大导演的影子:假!太假了。第二个法国导演的,中规中矩之作,还能一看。第三个埃及导演的,我快忍不住吐了。还“别人看不到的鬼魂”呢,从形式到内容一无是处,我实在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等哪天我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再接着经受这折磨不然对不起我7块钱买的DVD!

  《911事件簿》观后感(四):原来两座大楼的倒塌,比不上这花开

  老人每天早上起床,从衣柜里挑一套老伴衣服

  整齐地摆在床上——她曾睡的那半边

  退后两步端详一番,走上前,真诚地赞一声:“你真美”

  然后才自己整理梳妆收拾停当,出门买菜,回来照顾不见光的窗台上总也不开的花。

  日复一日

  突然有一天,老人惊奇发现,花开了。

  摇曳阳光中,生气勃勃

  老人冲上前把花抱在怀里,哭了。

  窗台后,遮挡阳光的建筑物不见了。

  电视里,反复播放着双塔倒塌的镜头

  老人却什么也不在乎,径自抱着花,哭得不能自已

  原来,两座大楼的倒塌,也比不上这花开。

  几年前看过的电影。很多片段模糊

  独独记得这一段,清晰异常

  老人的深情平和、自足,几乎看不到悲伤。情到深处无怨尤。

  直到最后的恸哭,才知道真的伤痛,深植入骨。

  在老人的世界里,老伴留下的花,开了。这就是全部。

  很难想象,在这个世界关注的事件中,导演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角度切入。

  可是正是收入的这样的一个故事,才让《911事件簿》更显完整

  在一些人心中的惊天动地,却比不上另一些所谓的“鸡毛蒜皮

  《911事件簿》观后感(五):为什么狼烟四起

  这部短片集的主题是“‘911事件’和事件的影响”,每个导演拥有的准确时间是11分9秒。

  这部短片集在当时受到了除《洛杉矶时报》之外的几乎所有美国媒体攻击,它在法国首映的日期是2002年9月11日(约半年后,伊拉克战争打响,美国荡平了又一个对它来讲有利可图主权国家),当时在法国引起的反响不小。但很快,就没有人再提起这部电影了。

  “911”事件对美国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巨大刺激,它甚至使暴风的中心产生了振荡,它在美国民众心中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但是,来自世界其他角落声音似乎并不仅仅是同情。在这部短片集里,大多数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都在不同程度地对美国的强权和霸权进行谴责诅咒个别导演甚至因此忽略了对遇难者应有的同情,这令人费解——难道仇恨能够遮盖上天的怜悯?为什么狼烟总在美国的四周被点燃?是不是所有的过激行为都源自弱小主权狭隘民族情绪?美国,究竟对这个世界做了什么可怕事情

  这部短片集中的大多数作品其实都并不出色,每个导演的态度也都无法代表其背后的国家和民族的全部感情,但他们的态度和姿态必然深深地铭刻着其背后国家和民族心理痕迹,所以研究他们的态度,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情。

  要想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这部短片集会是必读影片之一。

  《911事件簿》观后感(六):一部可以讓我們初步理解熟悉的第三世界國家的作品

  《911事件簿》是由11名導演,用9分11秒,拍一部以「911」為命題作文的短片集結。11部短片各有千秋、各有優劣,但我都喜歡 當許多的、大部份的全球媒體都陷在911那天的驚恐、不可置信的情緒中。世界也有許多角落依然過著他們如常的生活。 伊朗女導演講述從阿富汗逃到伊朗的難民,每日辛勤苦力,年輕有志向的女老師天天工地現場,要求學生上課。在克難環境上課的那天適逢911,對這群小孩,死亡是他們每日面對,更是日常對話、聊天的平常事。 這是第一次看波黑導演的作品,之前因為世足賽,以及上話曾邀請波黑導演合作執導舞台劇,我才比較知道波黑。這個剛從南斯拉掙脫出來的新國家,在911那天,依然持續他們抗爭的生活。如同女主的母親說:「11日?每個月都有11日啊」 我個人最愛肯洛奇的部份,他弘大敍事的能力,以及不改關心弱勢及底層的心情,在這個短片展露無遺。也是11名導演中唯一獲獎的作品。因為他把1973年9 月11日,發生在智利的「聖地牙哥在下雨」事件,與美國911事件巧妙串起,在當時受到美國媒體的批評,甚至抵制,但我還是覺得他最棒。 不過,我印象最深是以色列及日本作品。以色列導演用舞台劇形式加上一鏡到底手法,把每天會發生在台拉維夫的「汽車爆炸攻擊」,用幽默方式來告訴我們,在以色列「天天都是911」。 而享譽國際的日本大導演今村昌平,不改一貫以農鄉為背景,並大量用動物做為故事隱喻手法,把日本二戰及911串連在一起。在最後導演用「沒有神聖的戰爭」,直接挑戰日本二戰。這樣的做法,深受大家肯定,也是媒體一致認同,唯一敢直視、挑戰題材的導演。 #一直都不敢看今村昌平的作品 #非洲導演其實拍的很歡樂 #法國導演不離男女情愛議題 #埃及導演太炫技導致我看的眼花瞭亂 #墨西哥導演嗯嗯太前衛之我跳過沒看 #印度導演拍的有點老套 #西恩潘這次拍的很有意思 #一部可以讓我們初步了解不熟悉的第三世界小百科

  《911事件簿》观后感(七):即使受了很多苦,我们还是都该选择爱

  看完三段《11’09’’01》,我在想,在一个灾难的大前提下,如果给我十一分钟,我会描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想来想去还是爱。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相遇,相爱,争吵,一方摔门而去。

  这是在普通不过的故事了,每天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反反复复的上演。

  如果说稍微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我们的女主角是有听力障碍摄影师男主角是听障导游

  影片从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女主角的听力世界。这世界在她耳朵里是静默的,是沉闷的,

  黑夜里,她看着爱人熟睡的身影,耳朵里是脑袋血流的呜咽声。她的世界是无声的,然而也永远可能安静下来。

  影片的色调也是冷的,黑夜,或者是透光不好的室内。只有在她回想起两人相遇时的场景,阳光才把她的面孔镀上金色,整个室内都是暖洋洋的橘色。钢琴琴弦敲击的清脆旋律透过厚厚的木板、透过她不健全耳膜变成了一种铿锵而模糊的轰鸣,他问她你趴在钢琴上你感觉到了什么,她说比划说,震动,像被抚摸。

  钢琴的震动变成一种高低错落的旋律,滑过她的肌肤心脏。于是他们相爱了。

  镜头再转到室内,时间调回现在,色调冷下来,电视里放着日复一日的天气预报,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同。她看着他讲电话。她听不见他说什么。

  这一段我们听见了一个“正常的世界”,男人讲电话的声音,电视机的声音。随后声音又转入女人听觉世界。

  男人比女人能更好的于这个世界沟通,我们能够理解男人的无奈和女人的嫉妒。女人说我没想到世界末日来的这么快。男人是她的世界,可她却不是男人的全部。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争吵,直到男人说,我能说话么,这沉默的世界让我发疯。他的世界本来该更加丰富,可是这一句足以将女人击溃,她和他在一起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能同他很好的沟通——相较于不会手语的其他人,然而现在他嫌弃她这一点了,他不甘愿再为了她沉默了,不愿意再活在这个残缺的世界里了。

  可是我们又明明知道,男人并不是故意伤害他的。

  其实,沟通无能现代人普遍病症,尽管多数时候我们不聋不哑,但是我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真诚的表达自己,就像有的歌词里唱的,我们明明想说别生气,却脱口说了随便你。

  男人甩门而去,女人追出连背影都追不到,她气愤的捶门,门板发出让人泄气的闷响,即使是发泄,她也无法发泄痛快悲痛显得无力,最后慢慢变成了悲伤。她在给他的信里写,我写信给你,是因为我无法尖叫。

  写信的时候,电视中不断在放双子塔遭袭的直播镜头,整个纽约因为这场美国本土上空前的恐怖袭击而震动慌乱

  可是,女人的世界还是安静的。也许,空袭带来的震撼还不如钢琴旋律的震动更震聋发聩。

  “纽约不是残障人的天堂,他只爱洋洋得意巨人高耸入云的楼塔或者好莱坞出炉的超级英雄……而我对于你来说算什么”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现代,我们标榜自己越来越文明,我们炫耀自己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我们也因为这些“越来越”越来越贪心,我们追求完美东西或者超完美的东西。可是我们忽略了本质以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浮夸,是脆弱容易被击垮的。

  女人敲下分手信的最后一句:“除非有奇迹出现”。灯光约定般闪了几下。她悲伤的脸上毫无过渡绽放笑容,如果你爱过,你一定能懂。

  当灾难从天而降而人又幸免遇难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最想要最在乎的是什么,或者我们紧紧抓在手里的东西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我们最不想放开的。

  张爱玲曾经写下《倾城之恋》,用一座城池的沦陷让一对勾心斗角别扭男女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紧紧抓住彼此,911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很多人的世界瞬间崩塌,但是又有多少人即将崩塌的世界,因此而意外的复合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情感与情感之间,就像这对男女,有着很深的鸿沟,有着沟通的平行,有着争吵,有着分裂,甚至有着怨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去到对方的世界里听一听看一看,就算没有这样的机会,若是把每天都当成末日,只给你选择一次的机会,一切都不重要,就像女人温柔的伸出手,擦去男人脸上的灰尘泪水,我们都还是会选择相亲相亲爱。不管多辛苦,还是要选择爱。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为了相亲相爱存在的。

  《911事件簿》观后感(八):花 开

  在为纪念“911”事件而拍摄的短片集《11分9秒01》中,肖恩 潘的作品可以堪称独树一帜

  整个短片时长11分9秒01帧,以一个独居老人的视角来看“911”事件发生的那个早晨。影片是声音先入的。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我今早在你的闹钟响之前就醒了。”故事就这样在一个不寻常的早晨中开始了。接下来的几个镜头交待了老人的生活环境。一盆枯萎的花生长在黑暗的窗台,从这可以看出来老人住在一栋较矮的楼房,采光不好。一滴水从龙头里滴下的升格镜头拍得富有诗意。一方面可以说明老人的生活状态,没有人能帮助他修理好水龙头。另一方面,这水滴恰如老人的心。他并不是心如止水的,他一定有自己的牵挂。再加上贯穿整个短片的吉他音乐,仿佛一直有什么在撩动老人的心弦。果然,我们可以在老人刮胡子的段落中看到插入的几张照片:妻子的遗照和穿着美国军装的儿子。这是老人心弦撩动的根源。尽管老人的亲人不在身边,但他仍然是一个开朗可爱的老人。当他用水洗脸时,透过晶莹的水珠,我们看到一张带着笑容的苍老面孔。通过这个笑脸的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出导演非一般的功力。什么叫做以乐景衬哀情,什么叫做痛并快乐着,这些都在这个简单的特写镜头中不言而喻了。正是这天真如孩童般的笑容和满是皱纹和老年斑的脸放在一块而更让人心疼,更能把观众的情绪带入,要知道导演想表达的观点绝不是简单的对“911”事件的斥责,这不同寻常的观点需要先引起观众的同情,才能让人在潜意识中接受,手法和《邦尼河克莱德》、《正义》这类影片相似。

  接着镜头从洗手间来到另一个空间:既是卧室又是客厅。老人打开衣橱,里面都是女装。老人精心挑选一条淡黄色连衣裙放在床上,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又在收进衣橱前给了裙子深深一吻。对妻子的无限怀念就在举手投足之间慢慢散开,越发浓郁。老人的整个生活几乎都是以怀念妻子为中心。他对幻想中的老伴自言自语:“有钱人,去一起发神经吧!哈哈哈,晚安,亲爱的,记住了。穷人。我们好好地做我们的工作,做个好人。”会引发这位老人如此抱怨的根源就是有钱人工作的世界最高楼——世贸大厦挡住了穷人住的矮房子的光线,导致老人整日生活在黑暗中。妻子生前一直希望能盛开的花因为缺乏阳光而一直不能开放。黑暗中的生活让老人日夜颠倒,7点起来,8点多又睡下。床边的电视机里放着“911”事件的现场直播,世贸大楼在浓烟中一点点倒塌了。这个镜头是把电视机和窗户放在同一个画框内的。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世贸大楼一点点倒下,窗口一点点渗进来的光线。当这美丽的光线撒在老人身上时,老人惊醒。此处,导演用了一种超现实的,但是极其浪漫的手法,使阳光照在窗台上,枯萎的花在瞬间绽放了。老人看到鲜花盛开,异常兴奋。他捧着花冲到床上,趴在为妻子准备的衣服边大声呼喊:“亲爱的,看啊,花开了,好漂亮!”喊着喊着老人却哭了,特别伤心。他紧紧握住妻子的裙子哭着说:“哦,亲爱的,你应该看看啊!亲爱的,你却看不到!”我觉得此处导演对一个老人心态的把握是做得非常到位的。老人那么爱他的妻子,看到花的盛开,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伴生前希望花开的愿望,如今终于可以实现了。这是他们的约定,一起希望花开的约定。可是这么美好的时刻却只有老头一个人“独享”,这对老人来说其实是更加令他伤心的。光线照亮了墙上挂着的照片。这个时候观众会沿着光线移动的路线想到老人的妻子和儿子。妻子已经不在了,影片中交代得很清楚。而身为美国大兵的儿子究竟是牺牲了,还是活着,我们都不得不为他担忧。众所周知,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许多美国士兵在伊拉克战死。即使老人的儿子活着,他也不得不跟随部队去伊拉克打仗。对于老人而言,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如果儿子战死沙场,老人就又失去一个至亲至爱的人。如果儿子没死,他必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种丧妻丧子的悲剧将带给更多的伊拉克普通家庭。对一个如此善良的老人而言,我相信他是能体会到这样的痛苦的。可是他却无能为力,只能在矛盾中悲伤。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前面谈到的关于本片的立意。毋庸置疑,比起这个短片集中其他的一些影片一味的反恐,对恐怖分子的批判,对美国人民的同情,这部短片首先在立意上就是更胜一筹的。它有自己的新意。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竟是一位设身处地的美国导演的作品。“911”事件后,美国一直以“受害者”的形象示人,跟着发动报复的“伊拉克战争”,带给世界人民更多更大的痛苦,却不知反思。肖恩 潘把一种“小爱”化成了对世界普通人的“大爱”,目光更远更开阔。而表达这样一种“宽广的爱”又是从一位生活在美国下层的老者出发,落到实处,不空洞,于是让人接受、感动并反思。

  在技术方面,本片有着自己显著的剪辑风格。大量的升格镜头使这样一个阴暗狭小的空间充满了诗意的美感,恰如老人的生活一般,缓慢而优美。在摄影上特点也相当突出。当拍摄老人时,常常焦点或虚或实。这虚焦的老人就像找不到焦点的摄影机一样,生活没有实在的中心,只有一个“虚”点让老人沉浸。不过,当阳光照进房间,花儿盛开之后的几个镜头,关于老人的焦点都是实的。因为老人已经为此后的生活找到了寄托。

  这部短片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创作者对于下层平凡人的照顾。当影片拍到世贸大楼倒下,房间有了光线之后,似乎觉得这些补偿仍然不够。最后的一个镜头用阴影的方式使另外两栋摩天大楼也倒下了。一方面,这是对“911”事件的完整交待;另一方面,老人住所的光线更好了。当花得到更多的阳光,她们一定会开得更好。

  * 大概六年前的短片课作业 ( ˇ ˍ ˇ )

  《911事件簿》观后感(九):简评

  看得比较激动,忍不住想写点自己的看法,其实估计没什么价值。欢迎有理有据地拍我。欢迎提供更多参考文献。

  本片在www.metacritic.com上媒体综合评分61,15正面评价5混合评价2负面评价,我觉得是比较客观的,大部分美国媒体还是能够以较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待九·一一事件的看法的。

  [伊朗]沙米拉·马克马巴夫

  “天才少女导演”的作品。老师向在伊朗的阿富汗难民(?我不信任字幕)小孩讲九·一一。和《黑板》的联系很明显,教育同样显得荒诞而不合时宜。因为生存环境和所关心问题的巨大差异,老师没有办法让孩子们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也难以让他们接受她的人道立场。几个小孩子试图用他们对真主的理解讨论这事情为什么发生。

  [法国]克劳德·勒鲁什

  一看就是法国人拍的,但内容空洞,矫揉造作。毫无疑问是这些短片中最差的一部。

  [埃及]尤瑟夫·夏因

  以一个电影导演为主观视点,运用了多种电影技巧,故意设置了一些逻辑漏洞和超现实因素,串联起各方观点。提到巴勒斯坦人认为自杀式爆炸袭击是件光荣的事,提到民主国家的公民应该为政府的野蛮决策承担责任,美国用其他国家公民的生命为代价保护自身的利益。

  [波黑]丹尼斯·塔诺维奇

  一上来有个Made in China的闹钟。一个深受创伤、夜不能寐的年轻女性得知九·一一事件发生后依然坚持去游行。谷歌了一下,应该是为斯雷布雷尼察屠杀。很沉静的对战争罪行的控诉。

  [布基纳法索]伊德沙屋德瑞吉

  这国家在非洲。很欢乐温暖的小品。一个小孩为了给母亲治病和朋友们试图抓住本·拉登领取悬赏。情节非常生动。

  [英国]肯·洛奇

  老将出马就是不一样,手法老辣。流落英国的智利人给亲人死于九·一一事件的人们的一封信为旁白,讲智利1973年9月11日的事件。《圣地亚哥在下雨》里的那个事件。大量的历史影像,中间和一小段布什的九·一一演讲剪辑在一起,极富冲击力。

  我看有美国媒体对这个段落大肆攻讦(洛杉矶编年史,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c/a/2003/09/12/DD259279.DTL#sept),但其论证无法立足,如果你不允许别人在你面临苦难的时候谈论他自己的苦难,为什么不将这样的逻辑加之于己?这个短片在2002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FIPRESCI奖最佳短片,不可排除与其鲜明的政治性有关。

  [墨西哥]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通天塔》的导演!主要时间都是黑屏,开头有许多人念经(或祈祷?)的声音,浓郁的宗教色彩扑面而来。倏忽而过的镜头,闪现几次以后才能辨识出是从跳楼往下坠落的人。现场的嘈杂音效,多种语言的新闻报道的声音,非常强烈的代入感。楼里的人最后的留言。背景音乐让人非常紧张。很长的嘈杂和突然的静音。大楼倒塌的影像。抒情音乐和念经的声音。念经的声音变弱,屏幕缓慢地一点一点变白,字幕“Does God's light guide us or blind us?”阿拉伯文单独停留了很长时间英文才出,字幕在光中散尽。念经的声音再出。

  我非常喜爱这个短片。

  [以色列]阿莫斯·吉塔

  极为复杂的场面调度,一镜到底。在特拉维夫耶路撒冷街,镜头追踪着各种各样的人们在一个恐怖袭击的现场忙碌着,视点不停地变换。来了一位女记者试图报道这一事件,但尝试了很多次,电视台都不肯直播。结尾的声音透露出,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

  这段构思很巧妙,拍摄难度非常大。

  [印度]米拉·奈尔

  一个真实的故事,失踪的穆斯林印度裔美国青年被人怀疑涉嫌恐怖袭击,结果是为了救人牺牲了。这个段落我觉得很一般,要表达的意思过于传统,老调重弹无甚新意。

  [美国]西恩·潘

  哲理小品。这真的是导出我心目中的大烂片Into the Wild的导演么……我觉得这个段落拍得太精彩了。摄影、剪辑和表演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巧思和亮点,结尾又让人回味无穷。这要不是美国人拍的会被喷死的,不过凭什么在灾难面前我们就必须放弃全部的诗情呢?

  一个独居的老爷爷的生活。养着盆因为见不到光老枯着的花,老念叨太暗了有光就好了。不停地自言自语,为不在的老伴挑衣服穿。双塔的倒塌让阳光照进了他的家,花活过来了,他为离世的老伴痛哭。我觉得novich的“是灾难让我们睁开眼睛吗”说得很精彩。

  全片摄影角度经常很奇怪,用了多处大特写、高速摄影、分切镜头、变焦镜头,叠印的镜头。老爷爷洗脸的高速摄影特别可爱。

  [日本]今村昌平

  二战归来的士兵行为变得像蛇一样。结尾字幕:没有神圣的战争。

  我的评价(实在忍不住想要排一下):

  杰出:[墨西哥]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美国]西恩·潘

  优秀:[伊朗]沙米拉·马克马巴夫、[布基纳法索]伊德沙屋德瑞吉、[英国]肯·洛奇、[以色列]阿莫斯·吉塔、[日本]今村昌平

  还好:[埃及]尤瑟夫·夏因、[波黑]丹尼斯·塔诺维奇、[印度]米拉·奈尔

  恶心:[法国]克劳德·勒鲁什

  《911事件簿》观后感(十):《咏叹调》和《911》

  连看两部集锦导演的影片:《咏叹调》和《911》。

  《咏叹调》(aria,imdb编号:tt0092580),有趣的电影,十个导演,一人用一段咏叹调,拍一个短片。各人视角不同,趣味迥异,大导演戈达尔用《阿尔米德》,哑剧式的表演,暗喻男性女性的不可沟通。威尔第的音乐用得最多。导演们有借一段咏叹调另外讲个新故事的,也有拍成较煽情的MTV。很欣赏肯罗素(Ken Russell)根据《图兰多》中“无人入睡”拍的短剧。这个导演有段时间专门拍音乐家传记片,光怪陆离的《马勒传》尤其妙。这段“无人入睡”也是一个风格,极具装饰性的华美画面讲述一个投胎天使遭遇车祸的故事。Bill Bryden干脆用卡鲁索的原声配唱,演绎《丑角》中的“穿上戏装”。D版片名为“末日风情画”。

  像这样许多导演共同合作拍一部影片的类型,前一阵刚看过一部《11'09''01 - September 11》,题材要比《咏叹调》重大许多,而且条件也苛刻,十一个导演在11分09秒的时间内,拍一部有关911的短片。限制虽然多,但呈现出的视角和手法更多元。而且明显分出三个层次:

  ——埃及导演Youssef Chahine、印度导演Mira Nair、法国导演Claude Lelouch手法平平,虽有点巧思,但在如此重大的题材上,欠缺力度,感觉苍白。

  ——伊朗导演Samira Makhmalbaf、非洲布基纳法索导演Idrissa Ouedraogo、波黑导演Danis Tanovic、以色列导演Amos Gitai的四部短片最令人兴味盎然,提供了远离“事发现场”的另类视角:一个伊朗乡村小学女教师努力让孩子们感性上理解这场遥远的灾难;一群非洲小孩异想天开要抓捕本·拉登,获取赏金为母亲治病;波黑小镇的妇女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灾难后,依然坚持自身抗争的权利;数千人瞬间罹难,让特拉维夫街头日常便饭式的恐怖爆炸变得无足轻重。

  ——最有力、最震撼人心的四部短片,直面灾难,各自交出了最雄辩的答案,甚至是彼此冲突的,你可能会不同意甚至感到厌恶,但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墨西哥导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类似先锋视觉作品,长时间的黑画面后面传来隆隆崩塌声,警笛、现场目击者那句著名的“Oh, Shit!”,短促的画面像眨眼一样掠过(着火的人坠楼),双塔在安魂曲样的音乐中缓缓倒塌,最后屏幕上耀眼的白色上缓缓出现一句箴言“神之光,到底是赐予光明还是让令人盲目?”先是阿拉伯文,后是英文,该片由于阿拉伯文单独停留太久而遭致非议。同样是11分9秒,但这部短片给人的感觉是最漫长的;

  英国导演Ken Loach给出了一份最令人意外震惊的答案,回顾历史,1973年9月11日,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在军人政变中殉职,这场由美国中情局一手挑起和资助的灾难毁灭了智利未来的希望,数万名阿连德的支持者在后来的大清洗中丧命。Loach请悲悼亲人的美国父母也记住另一个911。此片争议最大,正因为这个段落,美国拒绝上映整部电影。抨击者认为导演将两场灾难混为一谈,是无耻的怯懦。但短片采用的大量历史镜头仍让每个观者窒息。所有的人类灾难都是相似的;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短片看似离题万里,一名从侵华战争中回来的老兵精神失常,所有举止行为都像一条蛇。场景依然是类似《楢山节考》中的偏僻山村,依然穿插了大量动物行为的镜头。最后出现的字幕点了题:“战争无圣战。”导演将半个多世纪前那场生灵涂炭的“圣战”和本拉登的“圣战”并置,给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否定。美国评论家认为,今村昌平是合作者中唯一一个正面抗议原教旨主义的导演,虽然用了如此曲折的方式;

  极有才气的美国导演Sean Penn给出的短片,咋看来荒谬到滑稽的程度,而且因为导演是美国人,显得特别古怪――“一个居住在双塔阴影下的孤老终日不见阳光,一日早晨醒来,窗台上长久没有阳光滋润的盆栽突然鲜花怒放,双塔倒塌,阳光撒满老头的房间”。很多人从感情上厌恶这一段落,Penn真的只是在说“塞翁失马”的故事吗?有个朋友事先给我讲过这段的情节,就是按照上面的意思,感觉只是个荒诞剧。但临了这却是最能打动我的一个段落,那就再讲一遍:“一个精神压抑的老头,困守黑暗的斗室,墙上挂着亡妻的照片。在这个昏暗的环境下,老头甚至有近乎偏执的幻觉――老伴还活着,还和他一起生活。所以他每天细心地将老伴的连衣裙铺在身边入睡,一起回忆些往事。老头拒绝爱人的离去,用一种仪式来战胜死亡。911早晨,残酷的阳光射入,鲜花绽放,也改变了整个房间的面貌。在阳光和鲜花中,老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亲人的‘缺席’,他伏在连衣裙上,失声痛哭。” 是灾难让我们睁开眼睛吗(那句箴言)?还是一个隐喻人类处境的象征?最最要紧的是之后怎样?这是留给这个老头、所有911受难者家人和观众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