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忠勇之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忠勇之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11 02: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忠勇之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忠勇之家》是一部由威廉·惠勒执导,葛丽亚·嘉逊 / 沃尔特·皮金 / 特雷莎·怀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忠勇之家》观后感(一):电影微评:忠勇之家

  也算是主旋律了吧。这片子能拿奥斯卡,我觉得还是战争的时代感使然。故事本身并没有特别出挑,而过于乐观精神也并不符合实际,我看到男猪的儿子穿军装就等着他挂了,结果最后只挂了个媳妇实在是有些失望~~

  《忠勇之家》观后感(二):敦刻尔克

  第1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上葛丽亚·嘉逊,好美丽优雅女人!她和老公热爱生活,会为了自己喜爱东西花费巨资,但面临战争,他们全家都会为国而战。影片中有一段敦刻尔克战役,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敦刻尔克电影,两部影片都讲到一位有飞行员儿子的船长。原来今年新上映的电影有些是为了纪念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吧……

  《忠勇之家》观后感(三):第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

  二战期间的主旋律电影,节奏略显拖沓,抓住德兵,包括最后的教堂圣歌都让我这个共产主义接班人鸡皮疙瘩,但是就是喜欢。

  喜欢英国人的小幽默,喜欢家庭温暖氛围

  “钱就是为了难得奢侈一把”

  “我觉得你比结婚前更美了”

  “不想浪费时间活在恐惧中”

  和65年前的作品观念不谋而合。都说女性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坚强而美丽的Mrs.miniver让人心向往

  《忠勇之家》观后感(四):忠勇之家

  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的夏天,克里姆(沃尔特·皮金 Walter Pidgeon 饰)和妻子米尼佛夫人(葛丽亚·嘉逊 Greer Garson 饰)住在英国郊外,两人结婚多年,生了三个孩子生活幸福美满。克里姆的大儿子韦恩(理查德·内伊 Richard Ney 饰)爱上了花会创办人的孙女贝尔(特雷莎·怀特 Teresa Wright 饰),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战争开始了,韦恩想要为国效忠,赶往了前线,而克里姆和米尼佛夫人则在后方支援。某日,一名德国飞行员受伤闯入了米尼佛夫人的后花园,米尼佛夫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敢智慧协助警察成功将其捉拿。米尼佛夫人和贝尔小姐在送韦恩前往驻地的途中遭遇了空袭,一时间凶多吉少

  《忠勇之家》观后感(五):优雅与乐观

  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1942)—第1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讲述了二战前后英国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电影的风格散文,与很多描写战争的电影不同,这部片子没有太多前方战争的场面,更多的是通过后方的生活变化反应战争。浓浓的英国味道不动声色幽默感精致细节表现

  战争下的爱情:克里姆和米尼佛夫人的爱情、文和贝尔的爱情。爱情似乎是永恒话题,战争中的感情更是被放大。一分一秒显得尤为珍贵,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喜欢克里姆和米尼佛夫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爱情,也喜欢文和贝尔一见钟情奋不顾身的爱情。影片对爱情的刻画很细节很温暖,平凡却又动人

  战争下的亲情:米尼佛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样子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尤其是两个孩子充满童真表演,使家庭生活显得真实温暖,战争的残酷可怕也更加彰显。

  战争下的生活:影片最让我震惊的是,战争爆发了,大家依然着装优雅如常,丝毫不被影响。照常举行的花展、婚礼蜜月,似乎战争并没有成为生活的重心,不论艰辛或者顺利,仍旧保持着十足的幽默感与热情

  影片和唐顿庄园给我的感觉很像,不管出于怎样的环境下,始终保持着固有的优雅与乐观。唐顿庄园中的花展情节应该也是出于此处吧。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忠勇之家》观后感(六):【296】《忠勇之家》——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 年代:1942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威廉·惠勒 / 主演:葛利亚·嘉逊、沃尔特·皮金、特蕾莎·怀特

  1、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米尼佛夫人狠下心,买了一顶价格不菲帽子,正犯愁怎么跟老公讲;但米尼佛先生同样也买了一辆很贵的汽车,也不知如何开口。电影一开始就通过这对夫妻的一个生活小细节切入剧情,始终不乏温馨和睦的氛围。在这个五口之家中,老大文在牛津大学学习之后就满嘴阶级自由封建,令人忍俊不禁,但却歪打正着富家小姐卡罗尔情投意合,虽然遭到了卡罗尔外婆反对,但还是成全了这对有情人。既然是“忠勇之家”,那他们在战争时期也都表现出了不凡的胆识气度,大儿子文当上了空军中尉,米尼佛参与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救援,就连米尼佛夫人也擒获了一个德国飞行员。可遗憾的是,战争夺走了卡罗尔的生命,在炮火面前,个体是如此不堪一击,但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不会被摧毁的。

  2、纯正的美式主旋律!

  尽管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英国,但是导演威廉·惠勒是法国人,出品方又是美国好莱坞。因为在二战期间,美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洗劫,所以编剧便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了英国。在此前一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把美国也拉下了水,为了鼓舞士气,这部电影应运而生。影片的影响力非同凡响,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看了之后都亲自给米高梅公司老板梅耶写信说这部电影“是最好的战时动员,抵得上100艘战舰”。在影片拍摄完成后,导演威廉·惠勒也加入了美国空军,像片中的文一样奔赴二战前线。在第1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该片获得了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大奖,只是威廉·惠勒无法到场领奖,而是由他的妻子代领,她还告诉大家,威廉·惠勒此时正在德国的上空,冒着敌人的炮火,拍摄着一部空战纪录片

  《忠勇之家》观后感(七):一部充满英国式优雅的战争动员片

  #15# <Mrs. Miniver> (忠勇之家)第1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米高梅公司1942年出品。片长133分钟,黑白片。导演William Wyler, 后来又执导过《宾虚》。不得不说中文片名翻译实在是差强人意。乍一看“忠勇”二字就联想到古时在衙门里喊“威武”的衙役。还以为是武侠片呢。

  这部影片描写的是二战时期英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期发生的一段故事家境殷实建筑师一家把大儿子送上了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妻子机智地抓获了受伤的德国空军,丈夫开着自家的小船奔赴敦刻尔克帮忙部队撤退。他们是当时英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反法西斯战斗,抗击暴虐侵略缩影

  导演让这部影片处处洋溢着英国式的优雅,绅士。头上飞机呼啸,耳边隐约的枪声,没有让他们惊慌失措。小村庄人们衣冠楚楚发丝不乱。即使在防空洞里也享用咖啡,朗读童书。他们用尽量保持生活习惯态度,不屑于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离散。事实上,一场空袭以后村里已经逝去了老人孩子和刚刚新婚新娘。在满目苍夷,支离破碎的教堂里,他们还是穿戴整齐地做礼拜,聆听牧师读《圣经》。想起《泰坦尼克号》最后船体倾斜时候乐队还是一丝不苟演奏着。两者对待困境的态度如出一辙,让人肃然起敬

  丘吉尔首相曾在1940年英国宣布开战时做过一个著名演讲. "You ask, what is our policy? I say it is to wage war by land, sea and air. War with all our might and with all the strength God has given us, and to 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 never surpassed in the dark and lamentable catalogue of human crime. That is our policy." (我们在陆上,海上和空中,尽一切上帝赋予的力量,和人类史上的黑暗罪恶和暴政作战)。影片结尾处牧师也致敬丘吉尔首相说“为了我们的后代和自由,向一切暴政和威胁宣战“。两段演讲都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信心斗志。William Wyler 通过电影这个表现形式,把英国人民鼓舞高昂,斗争到底的决心传到世界各个角落

  《忠勇之家》观后感(八):我的灵魂柔软坚强。

  主旋律电影是什么?对于从小被唤作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来说,这类题材的电影必须有一个闪闪发光,可歌可泣英雄楷模作为主角,敌人必须丑陋至极,智商下线,任凭我方宰割。战争的残酷被英雄主义弱化,我看到的只是雄壮威武以及战无不胜小时候直觉侵略者傻,挑了一个这么强大的国家欺负,等长大了读的书多了,才知道了什么叫历史虚无主义

  电影《忠勇之家》是我固有思维模式之外的另一种主旋律电影,影片没有气壮山河庄严盛大,没有尸横遍野的残忍凄凉整体都处于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克制之中,难怪被很多网友戏称为主旋律电影中的文艺片。影片用最理性淡定的态度告诉观众,这仗非打不可,这是一场属于人民的战争,每个人都为自由安稳而战。

  影片用相当长的篇幅描述这个小城的战前生活女主人公米尼佛夫人是一个十足执着的购物狂,为了一顶豪华礼帽可以中途返程只为入手,她生活的最大任务就是想尽办法让自己美美的,至于钱都是奢侈品成为囊中之物后再思考问题,如何让丈夫接受自己不买心难受行为是她生活的第二任务。丈夫克里姆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从瞒妻买车的桥段中我们看到了丈夫的机智与幽默,以及猝不及防的一车狗粮,夫妻二人的默契理解真是羡煞旁人。卧室戏份我们能看到丈夫的大度宽容,妻子的盲目消费他没有埋怨一句,虽然那帽子真的是非主流级别的不实用。这个中产收入水平的家庭还有三个儿女,两个小萝莉小正太,一个在牛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思想高材生,这样的家庭从物质情感完美诠释了幸福美满四个字的含义

  “说到底,钱为何物?它是个记号,是种能力,能够把让我们开心的东西买回来的能力,但你不能成为它的奴隶。”这样简单追求快乐的家庭真的让人心动,导演细腻生动的刻画,为之后的剧情铺垫光滑顺畅

  大儿子文森特是一个典型的思想进步的知识青年形象真理知识是他灵魂的圣经,他渴望解放世人脑子里的狭隘,他看待问题带着愤青式的批判倾吐,这个思想活跃缺乏动手能力的青年恰恰为一个贵族女孩陷入爱河里难以自拔,这个顶撞他观点,为了奶奶享受蝉联冠军满足喜悦不惜劝他人放弃参赛的姑娘,她心地善良可爱至极。

  影片中的公爵夫人是一个十分有趣角色,她有贵族血统优越感,她爱慕虚荣固执,她刀子豆腐心,其实放下阶级身份,她就是一个脾气比较古怪老奶奶,但她真诚善良,乐于助人,是地位让她孤傲,但没有任何东西能遮挡她那颗热诚的心。这个执拗的奶奶在战争时期慷慨热情,从容淡定,待人真挚

  影片有一个十分巧妙道具贯穿全线,把本不相干的人物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这就是站长女主姓名命名的红玫瑰,它成了贵族阶级裴尔顿公爵夫人和这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连接点,这个阶级矛盾插曲又促成了大儿子文森特和公爵夫人孙女的一段恋情,最后在战争时期的赏花大会上玫瑰又成为了一种融合团结,实事求是,相互理解的美好象征。这带刺的红玫瑰在导演的剧情中不断变换着它的意象,它是爱情的祈愿,是放弃孤芳自赏平易近人,是鲜血凝聚的美丽,一朵玫瑰承载着生命的怒放,绽放着人心的宽容与豁达

  战争就是来临的这般不解风情,炮火连天的环境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可能,儿子文森特成为了皇家空军,与德军正面对峙。丈夫克里姆成为后方派遣员,海上航行完成使命。就连女主米尼佛也要在家中与残暴德国士兵周旋,一度生死悬于一线。聚少离多成了这个家庭的常态敌军的轮番轰炸让本来富有情调的小别墅成了断壁残垣,导演用房子以小见大到国家的满目疮痍,但这个片段也是十分温情的,被打垮的只是房子的砖瓦,精神上的家依旧枝繁叶茂,两个年幼的孩子仍旧童言无忌欢声笑语,伴着琴声悠扬和伸着懒腰的拿破仑,一派祥和信仰不灭。

  但战争终归是战争,总会有让人铭记的流血牺牲。公爵夫人的孙女与文森特刚结婚度了两个星期的蜜月,她一直做好了失去丈夫的准备,结果是自己先撒手人寰,战争就是这么造化弄人,无理取闹。站长刚刚打破了公爵夫人的蝉联记录,下一秒就同他的玫瑰倒在了血泊之中,唯一能宽慰的是他心愿已成,没有遗憾。

  quot;我们决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恐惧害怕!”在这个被炸得开天窗的教堂里人与人跨越阶级隔阂,共同为生命祷告。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去战斗,去保护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信仰的沃土。这群富有雅兴,乐观积极,幽默风趣的英国小城人,让人心头一暖。他们必然胜利,胜利天平早已倾斜,上帝不会忍心不庇护这片柔情似水的乐土,胜利属于美好纯粹的心灵。

  《忠勇之家》观后感(九):超卓的戰爭文藝片

  由於年代關係這部電影未得到應有的關注,從樣本有限的評論中你會發現觀眾完全忽略電影所處的時代背景。

  William Wyler四十年代執導的幾部電影都擅長以小見大,時代感強。譬如已上了神臺的「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反映戰後三個老兵的生活,極具社會批判性。而「Mrs. Miniver」劇本來自於39-40年間泰晤士報的專欄小說,拍攝年代為1940年,其時丘吉爾剛剛上任,德國佔領法國後準備入侵英國,對倫敦大肆轟炸,美國仍處於中立狀態,整個歐洲彌漫恐怖氣氛;直至該片發行(1942年)的前三個月偷襲珍珠港才發生,更遑論什麼盟軍反擊戰。

  電影花了大約40分鐘描述戰前的社會現狀,我不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一如片頭告白字幕所言:民眾安居樂業,社會秩序、階級價值觀井然有序,導演以一個中產之家的日常生活向我們娓娓道來:建築師明華先生買下那架38年豪華版阿斯頓馬丁、明華夫人購置皮草禮帽、與牛津畢業的兒子在下午茶時間討論君主制度、舞會邂逅公爵孫女等等等等。有人大呼昏昏欲睡,但如果結合到後半段悲壯的生離死別,這一部分就顯得非常重要——70多年過去了,觀眾的口味已經不斷變化,爆米花大片要求每一秒甚至每一幀都帶來感官刺激,五分鐘長度的網劇比比皆是,然而停留率超過1分鐘的又有多少?

  再談談電影內幾個情緒爆發點:①明華夫人的兒子「文 Vin」應召入伍,與家人及新婚妻子卡蘿訣別。若忽略入伍那1次的話,這場景共發生了2次。 Vin參加的是空軍,如果有看過電影《倫敦上空的鷹》便知道,這是一份九死一生的職業,由於防禦任務重,駕駛員不足,很多新入伍的士兵訓練了數十小時候便磨刀上陣,然後發現自己的銜頭居然已經是少尉!如劇中的Vin。因此離別前每分美妙,每個擁抱都是如此地奢侈,也許一吻過後隔世。從新婚妻子卡蘿的金句可以細味:“每一秒鐘都是如此珍貴!我沒時間恐懼!” 只是造物弄人,按正常邏輯,都以為文必死無疑,誰知道先走的,居然是他的新婚妻子卡蘿,她被流彈擊中。

  ②明華夫人發現納粹兵一幕,有部分人表示嘉麗嘉遜的演繹太過做作,非常非常不同意:兒子在空中與德軍駁火,丈夫作為民兵參與鄧扣克大撤退未歸,而此刻在明華夫人面前出現的納粹兵正正是至親日以繼夜所對抗的黑暗勢力的化身,後者拿著武器大放厥詞,而且諸位請別忘記,這可是戰時的1941年!戰爭才剛開始,未來走向是沒有人可以預估到的!驚愕→恐懼→激動→憤怒→情緒崩潰→堅忍,這種情緒的表達,嘉遜做得完美無暇——我不認為70多年後有人能做得到。

  ③冒著戰爭的陰霾,準確來講是死亡的召喚,小鎮居民如期參加賞花大會。平民栽種的「Mrs. Miniver」玫瑰破天荒地擊敗公爵夫人贏得冠軍,除了政治隱喻之外,我們還留意到片中有這麼一段話:A:「if war comes, it’s ‘goodbye roses」B:「don’t talk silly, you might as well say ‘goodbye England.’ …There always be roses」玫瑰總是有的。——賞花大會結束後,德軍展開最猛烈的轟炸,包括卡蘿及賞花大會冠軍在內的小镇居民死了三分之一。而電影最後,也就是所謂的「主旋律」思想,則在破爛的小鎮教堂內,在聖詩的包圍下由牧師的總結性發言得以彰顯。這時機位稍稍靠後,露出那個代表英格蘭的大十字……

  最後補充說下這部戲女演員的卡士極其強勁,人人都愛的嘉遜,還有鄰家女孩Teresa Wright,個人非常喜歡後者在「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及「Mrs. Miniver」上的演出。四十年代的女演員身上流露出來的堅毅氣質,不是那麼容易複製得到的,如果由我去排名的話,兩位都應該入選前五。

  《忠勇之家》观后感(十):应时而生的Mrs.Miniver 1942

  Mrs.Miniver相对其他奥斯卡影片来说,这部片子显得是水平比较一般,不过这也可以理解。由于孤立主义的影响,二战前期美国主流民意是不希望参战的。这影片是1942年获奖的,当时是美国刚刚参战,在这样一个时候出的片子,宣传的意味比较强应该是合情理的。首先习惯性鄙视一下美国电影的中文翻译,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既然是外国电影,介绍中国来,就应当尊重人家的文化,保持电影的的原汁原味。卧虎藏龙的英文翻译是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翻译不但美国人,就是懂英语的中国人也觉得很别扭。但是没关系,外国的东西本来就和本国的不一样。国内的一些影片的翻译,虽然因为意译,或者总结内容成片名而有助于理解,但是却失去了原片名本身的味道。这部片子里,夫人是中心,围绕她来展开故事,名字《Miniver夫人》(直译)是很恰当的。把翻译名改成忠勇之家,听着跟古代章回小说似的,很无聊好吧。

  前面说过,这部电影属于“紧跟形势”的作品,剧情上显得比较直白,和一些经典电影比起来不是太过瘾。不过对细节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准肯定有的。剧情在大方向上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最初的一段情节就是Miniver夫人心里挣扎了很久,还是决定买下家庭经济难以承受,却漂亮非常的帽子。不光是他当时英国社会每个人都在追求奢侈消费,传统贵族老妇人Beldon抱怨,现在买东西最难了。用中国话翻译一下就是,东西跟白捡的似的。卖多贵都有人抢。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是过分而且形成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变成社会问题了。物质享受总有尽头,而且说到底不过是吃喝拉撒睡- -。老贵族Beldon 说了一句:难怪德国人…..,联系到一战后德国是战败国,纳粹产生土壤等等当时欧洲的政治形势,也许能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下二战成因,扯远了。另一个层面是从Miniver夫人大儿子嘴里说出来,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等级冲突,民众缺乏自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演变成了不打不相识的,Vin.Miniver和Carol Beldon小两口斗嘴,真的很有趣,,一见面就吵架的俩人却相互吸引,走到一起。不得不佩服一下编剧的功力。

  之后,战争开始了,一家人的命运将如何呢?很多人上了战场,大儿子Vincent成了RAF(皇家空军),RAF大家知道,那是很牛很牛的,丘吉尔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人(指RAF只有几千好像)为这么多人做出如此大贡献”。没RAF希特勒没准就登陆英伦,统一欧洲了,而之后世界历史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发展了。Miniver先生成了“联防队员”,轮流负责搜索德军飞行员等任务。Miniver夫人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也不得不被迫面对战争的威胁,抓住了一个持枪的德国飞行员。观影的过程中不少情节是很让人感动的,比如Miniver先生半夜被征召,开着一条在为内河设计的小船航行40多海里,奔赴敦克尔克帮助被围困的英军撤退。被征召民船集合之后,海军说明了任务和风险,但是面对可能出现的德军舰艇和飞机的攻击,英国民众也紧张,也惊讶,但是都没有退缩。还有由于接近飞机场和海岸,为了躲避德军空袭,Miniver一家晚上无法睡在家里,虽然只能在临时搭建的防空洞里栖身,还是苦中作乐的开着玩笑。当炸弹几乎在他们头顶爆炸,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很奇怪的,物质追求不能让家庭和谐,困难反而能让人们的心贴得更近。

  大儿子Vin和老贵妇的孙女Carol Beldon结了婚,刚渡完蜜月就在一次空战中被流弹打死…..悲剧,说起来剧情比较老套,听着就像今天新闻联播,“刚度完蜜月就返回联队”- - ,想想是1942年的片子,而且剧情很自然,毕竟是在二战中,还算不做作了。经典学烂了就成类型片了,地球人都知道了。影片结束的时候,战争还没打完,现实也是(当时1942年),前面提到的两个层面问题也没解决。不过算是给了点解题线索吧,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宣布战争开始和,最后的“总结发言”都是在教堂完成的,没接触过基督教的人可能比较难理解新教在英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这么说罢,东西方都是君权神授,但是授权方式不一样,中国是“天子”,皇帝是天的儿子,而西方不是,皇帝和神的关系更像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经理人不好是随时可以换的。扯远了,有兴趣的还是自己研究一下吧。还有Vin最开始反封建,最后和老贵妇一起唱祈祷歌等等。宗教使人团结,爱,家庭观念这些西方主流价值观都有体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