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归纳)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归纳)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019-01-07 18:42:42 作者:网络 来源:文都中小学高考网 阅读:载入中…

(归纳)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下面整理的是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十四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的内容,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物提出的思想同学们还记得吗?参考如下内容,温习一下吧!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

  第十四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看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背景鸦片战争失败,惊醒了中国一些有知识的人,使他们 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举措

  1. 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理志)

  2. 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184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为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影响

  1.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目的

  2. 引 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重要启迪作用

  3. 促使人们开阔眼界

  局限:

  1. 带有封建纲常(维护封建统治) 

  2. 尚未付诸实践或基本未付诸实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背景:内忧外患 

  人物: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 

  内容:

  1.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思想

  2. 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根本(中学为体),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根本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举措: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启示:只学习器物,不从制度上进变革是不能救中国的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新派的探索)

  背景: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人物:王韬,郑观应 

  内容: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主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早起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出实践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背景:

  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社会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重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传播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 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

  中西结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想结合,借孔宣新 

  为什么借孔子的旗号变法:

  1. 封建势力强大,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如此可减少变法阻力

  2.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严复:主张国家属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1898年,在维新变法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影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悟,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内容,如果觉得值得复习参考,收藏下来随时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