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赵姨娘的潜规则
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是一部家族小说。是继承了《金瓶梅》的传统,对家国观念的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家国同构。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其兴衰关联着每一个具体个人。在家庭里,与社会一样存在着内耗与同力。家族之中,有贪图享乐型,有挖墙砖的蠹虫型,也有深谋远虑、大公无私型。面对利益与权力,家也成了角逐的舞台。此时,亲情与权力,产生了巨大的张力,也时常酿成悲剧,《红楼》中赵姨娘和女儿贾探春的冲突即为典型的案例。
有不少读者,把这种冲突,归结于贵族家庭的嫡庶矛盾。不能说是错,但其实是隔靴搔痒。赵姨娘与探春的冲突不可避免,是因为两人的三观不合。而其中,权力观的冲突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李纨在旁只管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
这段对话很真实地反映出三种类型的权力观,把探春、李纨和赵姨娘三人对权力的不同观念表露无遗。
赵姨娘之所以冲冠一怒,原因正在于她认为探春当家后的状态是“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她把“领导”的权力绝对化了,以为当家之后,可以无视任何规章秩序,可以极力为自己谋求私利。
远的不说,从红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家有当家的难处”,从贾母到王夫人到凤姐,没有一个能遂心如意的。而无视规则谋取私利,更是要付出代价。不要说仅仅是贾府一个小当家,上头还有许多更大的管着。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的。
为何如此?倒不是因为当权者会大公无私,而是这里面有个综合利益的考虑。肆无忌惮谋私利的同时,会丧失周围人,包括上下级的尊重。而这又会影响到权力的稳固性和发展性。也就影响到对物质攫取的长远利益。
在多层因素的博弈考虑中,像赵姨娘这样赤裸裸的谋取实利,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尤其是名誉的因素,这当然不因为其智商问题,而是其地位使然。
越在底层的人,就越是首先考虑物质而非名誉。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这里的优选次序问题,反应了一种博弈。相较上层阶级的人来说,名誉的高低对其生活的影响小得多。他们更信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信奉丛林法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在红楼中就是主子和奴才)的着眼点不同。上层对名誉的维护是头等大事,名誉的丧失,往往也意味着物质利益的丧失;而底层往往不追求道德标准。谁最有权力,谁最能追逐到物质利益,这才是底层群体的衡量标准。道德高尚,不仅不能被推崇,相反可能导致被鄙弃。
道德,体现的是群体的整体利益。个体在为群体牺牲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收获精神利益的补偿。而损坏群体利益的同时,也要付出名誉的代价。这种文明化的规则,是上层“礼义”的本质。礼义,体现的是群体合作化的思路。曹雪芹在反思家族衰亡史中,他看到的也是“礼崩乐坏”,个人私利对家族群体的侵蚀,群体利益的被搁置。
李纨代表的是一种大众常见的观念。同赵姨娘相似,也是讲究人情大于制度法规,也是认可掌握权力者可以“拉扯”自己人,但是却知道这与明面的规则不符,所以只能做,不能说。这类群体,表面上是遵守规则礼义的,也会衡量私利与名誉此消彼长的利弊。所以他们更多的是从规则有意无意留下的灰色空间里获取利益。
而探春,具有类似士大夫的情怀,更为高瞻远瞩。她对贾府的弊端看得十分清晰。探春知道贾府中的内讧十分严重,“乌眼鸡一般,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而且,将来贾府也必然衰亡于这一原因。如果丧失了这些规则的约束,利益的争夺必然会使家族毁于一旦。探春遵循的是贾府祖宗们定下来的法规。这些规矩,对于维护贾府整体的秩序,延续贾家的兴盛发达,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规矩,算是明规则,体现的是人性里的正面能量。但因为无视或者低估了人性的阴暗面,所以潜规则应运而生,部分替代了它的操作,形成了双轨制。
当然,在那个时代,不能苛求她能更深刻地洞悉到体制问题。这点与传统儒家文化不深究人性黑暗面有关,这里不展开探讨。
赵姨娘试图把潜规则直接化为明规则,简单粗暴地为利益服务。但她并没有想过,如果人人如此,就会变成另一种更为赤裸裸的搏杀,对她来说也并非就是好事。尤其是她在控制力和智力上并不占优势。很成悖论的是,她在上层间,是能否存活下来的,因为上层并不把她当威胁。而如果她直接沦入底层,很容易成为别人算计的盘中餐。
赵姨娘这种观念的人如果直接上位,将是可怕的。《奇葩说》第一季总决赛,冠军马薇薇有一个论点特别有意思:“虚伪是坏人对好人最后的致敬。”也就是说,就算大家仅仅把明规则当摆设,实际上还是实施着潜规则,但因为明规则的存在,并且明规则依然占据道德制高点,所以至少有部分人可以靠着明规则来获得生存,而不至于全部需要沦入潜规则的斗兽场中。即使在双轨制里,他们也可以有规避的空间。比如退隐、独善其身等。
赵姨娘的权力观,把所有人都试作权力场的棋子。你死我活,无一例外。不参与者就是装bi。这种价值观,现在随着平民意识和个人主义的高扬,逐渐走向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这无疑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三生石,原名沈默。中文系出身,主攻诗学,现为出版编辑。醉心于诗词创作与红楼梦研究,担任过红楼以及诗词版版主。主张红学应进入新的文本品读时代,致力于红楼与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传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