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成都才知道……还不如不出!
其实上周,所长偷偷摸摸出了趟省,到某个北方城市见了见世面经历了一场苦不堪言的差旅。
能把人吹成干尸连灵魂都像从来没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一样干瘪的暖气;
开会现场,自助购药
虽然总共就呆了三天,但在异乡的每一个深夜和清晨,所长都双眼噙满泪水的想:“我要回成都!”
出了成都才知道
在成都,我说没什么好吃的,那等于女生说自己没衣服穿,是挑花了眼;出了成都,我说没什么好吃的,那等于直男说自己没衣服穿,真的就!是!没!有!
所长在那座北方城市,街边没发现什么正餐馆,市中心商场里的店也跟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只好打开大众点评,一翻,电台巷火锅!再一翻,马路边边串串香!(后台广告费结一下)
难道我还没出成都?飞机是不是还没起飞?
后来得朋友推荐,去吃一家烤鸭,裹上皮蘸上酱咬第一口所长就哭了!
这跟我在公司点外卖的那家烤鸭有一毛钱区别?我现在是不是在做梦?我是不是还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水碾河路?
@老表两年前去了趟以夜市闻名的花莲,“结果就只有夜市和711,我想吃顿饭,走了三条街都没找到。”
同样经历也发生在出差石家庄的@格桑花开身上,“到处都是洗脚店,走了十五分钟才有个饺子店,在成都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哪怕是在城南呢?”
说成都是美食之都的底气,可能不只在于它有多好吃,更是美食分布和数量上的绝对达标。成都不管哪条街上总会有几家餐馆,任君采劼;哪怕是条小街,也有你想找到的早餐店、小吃店。
出了成都才知道
我有多离不开辣椒
在成都,你能吃到地道的粤菜、西北菜;在外地,却很难吃到地道的川菜。
每个出门在外的人,应该都吃过甜口“回锅肉”。曾经以为“外地的鸳鸯锅是红锅在中间”只是微博段子,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痛苦。
在外地为什么从来吃不到好吃的火锅,始终是个未解之谜;这么不好吃的火锅还能卖得这么贵,都是靠成都人乡愁的重量。
“在深圳呆了七天,实在受不了了,去吃皇城老妈,喊服务员加了三次料,还是没味道……三个人吃的,最后一结账,六百多!”
肯德基没有辣椒包,是外地城市给成都人上的第一课;第二课是,餐馆的厨师也没有。
“刚到外地的时候不懂,就给老板说我们是成都的,菜重口味点,结果他放了很多很多盐。”
在天津读大学的@AC,点了麻辣烫,嘱咐师傅要特辣。结果端上桌来,发现师傅往里倒了起码半瓶胡椒粉,汤都绿了。跑到调料台上去看,根本没有辣椒面、辣椒油的存在。
看着很辣的深圳阿姨串串,实则……
所长一个朋友,饮食清淡,钟爱日料。去年终于去了一趟东京,前两天都扎在寿司店拉面店里,第三天起床就开始煮妈妈带的方便火锅。
“日料真的过于寡淡,我闻到火锅的味道那一下才舒服……我可以不吃辣椒,但我的空气里必须要有辣椒!”
出了成都才知道
皮肤好原来不是天生的
去过北方,你才知道“风像刀割似的吹在脸上”不是比喻句,是陈述句。去过北方,你才能懂“焦干”这两个字的精髓。在成都睡个电热毯吹个空调都说干的人,naive!
睡一觉起来发现鸡蛋般光生的脸奔儿,像八十岁外婆的脚后跟那么粗糙甚至划手;滑溜溜的小腿,洗完澡五分钟不擦身体乳就开始起壳;每天都口干舌燥,鼻子喉咙不清不楚的不舒服。
在成都呆了二十年,第一次走向中国的@劣质小孩遭遇了人生首次皮肤灾难:上半脸干得爆皮,下半脸起一下巴的痘痘,整张脸分道扬镳;仗着皮肤白从来不抹防晒,三天时间肉眼可见的黑了。
“再也不敢嘚瑟自己皮肤好是天生的,外地教我做人。”
每一个回归成都的人,都在落地双流的那个瞬间得到了救赎。干涸的皮肤,饥渴的贪婪的呼吸着湿润空气,从细胞到肺泡都嘭了起来。
能够感受明显到一年四季,又不过分拔尖冒头的城市,成都算一个。它用一层湿润的滤镜,晕染了四季的分界,也给了成都姑娘们一把保护伞。
成都的水土养人,这下所长信了。
出了成都才知道
成都的生活有多方便
这次所长外出,感受到最大的不便就是——便利店太少,还只分布在市中心!
冻得不行想买杯热饮、买个暖宝宝,走好久都遇不到一家便利店。运气好能在街边小店买瓶水喝,否则就只有去大超市排队。等晚上超市商场关门,想买点小零食都没地方买。
想想在我大成都,满街的711、全家、9010、红旗、舞东风,要什么有什么!24小时,随时stand by!这才是一个现代化都市该有的便利啊!
城市交通也是很多走南闯北的人,对成都赞赏有加的点。常去各个省会城市出差的@WJ认为,成都是“大城市里面拥堵程度较轻的了,加上交通方式多样,对拥堵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而离开成都才知道,成都的轨道交通也是准时准点方便优秀。“重庆地铁站还是不能手机支付,人工售票台也没有pos机……”
在上海上班的@fish说,“地铁临停是很经常和正常的事情,有时候换乘站,能停上20分钟,刚到上海的时候我还因此差点错过演唱会入场。”
有人提到一些城市的排外性,怕引起地域之争,所长没有展开聊。
但问过很多来成都的外地人,都说成都是个绝对包容、不会排外的城市,“在成都问路或者买东西,哪怕年纪有些大的人,听着我们外地口音,都会自动切换为普通话,怕我们听不懂。”
而对LGBT,“在成都的时候,我以为是这个时代大家都接受、尊重这个群体了;出去了才知道,很多人是不理解的。”
成都对他们的包容,不是年轻人嘴上说着的支持,而是叔叔嬢嬢的习以为常。“在玉林住老小区的时候,我跟男朋友闹别扭都黑着脸,走到楼下,阿姨叫住我们,让我们别吵架,有什么都好生说。”
知乎问题“住在成都的你对成都有什么感受?”里的高赞回答:成都就是你说不出哪里好,但是你出去走一圈,呆一阵子,就会想念成都,觉得成都真好。
来评论区聊一聊
有什么是你出了成都才知道的?
『所长私人
我 锁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