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能量、爱与生命
如今的自媒体,90%在追逐热点,谈论八卦,很少有人追问内心,向内求索,自我成长。最近一直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今天就聊些自己的感悟。我们相互学习一下。
前几日读书
里面有一个观点
而与其说是“人的生态学”
不如说是“生态学里的人”
在这个理论里
其中,里面有说到能量的来源
于是,光是一切的起点
读到此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上有了光
光是一切的起点,能量、爱与生命
他的生命深处
他的灵魂内在,要有光
我们会看到一些被低估的美好
也看到一些被过度褒奖的肮脏
光如此刺眼
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吞噬光
但光哪是能被吞噬得了的呢?
在那些被打散了的光中
如同树荫下的光斑
光只是被藏了起来而已
而当你理解到这点
你自然就明白
有些微光成为了图片
而有些微光成为了影像
这些浅浅的微光串连成一条线
所以说,做人要有光
有了光,才能照亮内心
而当人一旦嗅到“神的踪迹”
他就会自我进化
然后又一一修补和优化
当一个人找到了光
其实还不够
很多人找到了光
但却无法温暖他人
只有极少数人不仅找到了光
还能善于用内心的光与他人分享
这便是“如尘”的奥妙
才能照射到更多的人
如尘,来自老子
老子《道德经》里说: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而到了《晋书·宣帝纪论》,则写下: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戢(jí)鳞( lín)潜翼,思属风云。
一个人能做到如尘,才能洞悉万物,众生有灵。
爱与生命
一句是纳兰性德的:
另一句是崔护的:
这两句,互为对照
第一句是“记得”,
第二句是“遗忘”;
第一句是“抓住”,
第二句是“放下”;
第一句是“我执”,
第二句是“释怀”。
这两句话成为一体
奈何,真是奈何。
所谓遗忘的本身
或许就是“奈何”的本意
难怪说,奈何桥前孟婆汤
我想,对于生而为人
最大的价值就是“记得”吧
我记得那时的你
我记得那是的我
我记得这辈子
你我的一世姻缘
从这一世到下一世
最大的价值或许就是“清零”了
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辈子,你我还不错
下辈子,有缘再见
如果下辈子见不到你了
那就一切安好。
如果下辈子还能遇到你
那就拜托你了。
回到主题
在此刻的人间
或许就是“只如初见”。
江湖中的第一次见面
最后还是乖巧地单膝跪地
说上一句:初次见面,请多多指教
这“浅浅”的一句
当然,后面的故事
也且听彼此一一道来……
在当下此刻
每一次交流和对谈中
总是会想起“只如初见”这个词
除了避免陷入自我的情绪
还在不断还原彼此初次见面的细节
那时的你我,那么好
是不应该陷入今天的争执与争吵中
如果仅仅是情绪的宣泄
非要找出你对我错,都是得不偿失
想想初次见面的细节
我们再怎么交流
同样的
无法进行下去时
我也会泡一杯茶
我们共饮一壶水
在这简简单单的一杯茶中
这不仅是提醒自己,也提醒对方
提醒彼此应该相互珍惜和念缘
或许
让我们回到缘分开始的那一天
我们立足过去,审视当下
然后再去仔细想想
我们原本应该更好而不是此刻这样
所以说,无论是纳兰性德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还是崔护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都提醒着我们要珍惜。
记得,在还活着的时候
一定要珍惜。
毕竟,在未来我们均有可能遗忘
所以这辈子才要努力的
好让下辈子还能被对方想起
多幸运的人
才能云淡风轻地说出那句笃定的话?
奈何桥前孟婆汤,三生三世桃花开。
洗洗睡吧,晚安各位。
—————END—————
晚安
世界与你
《镜子》
世界这么乱,千万别犯贱
好看的皮囊三千一晚,有趣的灵魂哪有空搭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