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强:我的一点成都印象
我爱成都,一种莫名的爱,自从心中有关于她的印象起便开始,要远远早于这个冬天。
相比今年走过的其他城市,成都给我的印象是最好的,作为向往已久的一个“远方”,她的美丽甚至超出了我原有的想象。当然不必再夸她的草堂溪水、祠庙苍柏、琴台遗迹或是锦里古巷,作为一种文化地标,她们早已闻名遐迩。
单是一座浣花公园,就足以让我对成都不得不爱。这公园就在草堂的边上,出草堂南门往左不到百步便是(公园正门在东边浣花滨河路)俨然就是草堂的后花园。园子不算小,景点设计也很用心,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一介白丁,都不妨在这里把心思放一放,淘一淘,感受一份难得的闲适。
在沧浪湖畔独立片刻,嚼一嚼那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是什么味道。到白鹭洲欣赏几羽潇洒,目送纯洁的线条又滑向子美的笔尖儿。
万竹广场究竟有多少竹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移身于竹下时确有几分恍惚,那感受说不清,也道不明,惟有把一颗心揉碎了来享受。
中国诗歌文化中心也设在这里,一条诗歌大道正对着公园的大门,上面错落有致地刻着那些古往今来的好词佳句,真可谓别出心裁,徜徉其间,你可知正踩中哪朝哪代的神经?
经园门出来,坐上公交,依然有新鲜印象,几排发黄的木质座位正虚席以待,以几分简约几分古朴调和方才的那身宋烟唐云。
成都的的士似乎也与别处不同(或者因个人阅历有限)去锦里的那个晚上,我乘坐的的士上悠悠然播着《庄子》里“在川之乐”的故事,那一刻我发觉成都的夜好美,连沉默的司机都像是一位老朋友了。
我的成都印象终究绕不过那座草堂。最后几句留给草堂的两位女孩儿,她们都是草堂的检票员(可能兼作导游吧)当我从大雅堂出来,正徘徊于花间不知举步何方时,恰看到她们在轻声细语,起初我并未在意,待经过时却见两人一脸认真,原来是一个在教另一个背草堂的名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为什么我印象这样深,因为之前我也背错了,不是字,是音!先生的“生”读轻声。不到草堂,到草堂不遇这两个女孩,这错还不知要多少年!
猜你喜欢:
翟春玲:成都散记
贾平凹:西安这座城
陈慧娟:苏州印象
叶兆言:印象中的苏州人,总觉得别人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