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离家后的故事
我的日记---第1611天
老弟他们走后,原本热闹的屋子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因为早上忙活了一早上的关系,一片狼藉。
母亲坐在椅子上有些落寞,我说,我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以往每次我走的时候你都那么难受了。
母亲说,怎么呢?
我说,他(老弟)前一阵去泰安呆了一周,把他送走后,回到家,看着他昨晚还睡过的床,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空落落的。离别这回事,走的人不难过,留下的人难受。
母亲说,对啊,就是这么回事,等巴金长大了,你送他走的时候,你也一定很难受。
8点,巴金醒了,家里又重新有了生机。
母亲在屋子里换了个天蓝色的新床单,她说,儿子你看,换上新床单,心情也好。
我说,好啊。
出去走走,母亲的心情或许就能够好些吧。
各自穿好衣服,抱着巴金出门,母亲坐副驾驶,媳妇抱着巴金在后座。
我问母亲,咱去哪?
母亲说,随便,哪都行。
我想了想说,那就先去给你买油烟机的灯吧,光光临走墨迹我好几次。
母亲说,好的。
开车到了老弟家,推开家门,收拾的那叫一个干净,就好像一间刚刚装修好的新房。
屋子里该拿的都拿走了,连冰箱的门都敞开着,冰箱里空无一物。
呆了能有20来分钟,找出了一些剩余的零食和厨房里的一些调料,媳妇和母亲杂七杂八又装了两个手提袋,放进了车里。
忙忙叨叨,一上午就过去了。
午饭,带着母亲去吃水豆腐,这家饭店,也是媳妇每次回东北都必来的一家,他最喜欢这家的牛肉汤饭。
点了一份水豆腐,一份牛肉汤饭,几盘荤素拼盘,三碗米饭。
母亲说,平时我和你爸在家不愿意做饭的时候,就会来这吃点,点上一份水豆腐,几盘小菜。
我想象着父亲带母亲来吃饭时的场景,两个儿子不在身边,老两口也开始慢慢习惯了吧。
这顿饭巴金吃的很好,母亲也吃了一碗米饭,剩了些毛肚和辣炒贝肉,打包带走。
吃过饭,已经是12点多了,巴金不困,开车来到了家附近的龙源公园。
这个公园可是很有故事的,我和老弟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上了大学后,公园重建,我也就再没进来过。
一路走走停停,媳妇听着我和母亲给她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点滴故事。
我指着远处的那座拱形石桥说,那个位置,我上小学时,只有一条独木桥,我和老弟有时为了省下2毛钱的过桥钱(那时河上有一座木质吊桥,走一人要2毛),就会走那个独木桥,赶上水流大的时候,我不敢走,老弟就背着我,结果他总是掉到水里。
母亲在一旁补充道,那个时候放学一回家,他弟的棉裤就总是湿的,他哥就啥事没有。
媳妇哈哈大笑。
母亲指着一旁的小路对媳妇说,当年,他淘气的时候(指我早恋),我曾经偷偷从家里跟踪他到这,后来过了一个转角,我就把他跟丢了。
我笑了笑,没说话。
桥上桥下来回走了好几圈,巴金找了一颗小树就不走了,蹲在树下玩了好一会树枝和泥土,我在一旁给他拍照,陪他玩耍,媳妇和母亲坐在一旁的长椅上聊着天。
真是快到了惊蛰节气,到处都弥漫着春的气息,走在公园里的人,都悠闲的很,偶尔跑过一条欢快的狗。
玩到2点多,去给巴金买了一双春鞋,母亲非要抢着给钱,我也就没再争执。
买完,驱车回家。
到家后没多久,巴金就睡了,玩了一上午,累坏了。
母亲躺下没一会,也睡了。
我翻看着手机里给巴金拍的照片,盘算着老弟他们这会儿该到哪里了呢。
目前辞职在家,每天只做四件事。
码字,卖货,带娃,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