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老天只给了我36年,你们却想了我1800年
周瑜:老天只给了我36年,你们却想了我1800年
一个短命的英雄跟一个长寿的庸人,谁活得更有价值?在周瑜那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他至少有资格、很骄傲地对后世的人说这样一句话:我,只活了36年,但你们却想了我1800年。时隔1000多年,赤壁之战那场大火仍然在人们的胸膛熊熊燃烧。似乎一不小心,热血就会喷涌出来。西晋史学家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极高,要他的专著《三国志》中,周瑜堪称完美。说他“性度恢廓,实乃奇才。”
1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在著名的《九章•怀沙》中,来自湖北的屈原老师郁郁地写道。这句诗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的品德,既纯洁又优美,可是没有人识货。屈老师离世后400多年,在安徽庐江的周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婴儿的爷爷奶奶是屈原的粉丝,特地给他取名瑜,字公瑾。
这是一个备受老天厚爱的天才,长大以后,不仅异常帅气、文武全才,而且谋略过人。人类历史上,像那样儒雅善战又有文艺气息的英雄,确实少见。
2
风,呼呼地吹着;雨,无声地落着。长江之南,赤壁岸边,一位年轻的将军正在沉思,他身材高大,皮肤白净,嘴角还带着一丝倔强和稚气。
将要发生的这场战争,对于江东吴地的军民来说,实在太重要,不能有半点闪失。就在一个月前,恶狠狠的曹操挥师南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下了上游的江陵,目前正在休整备战。而其先头部队,就象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已经迫不及待地朝赤壁扑来。
这场战争,双方军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曹兵80万,吴兵仅3万。一些腿软的干部正在制作降表,并一个劲地做孙权的思想工作。甚至,南京城里的有钱人已经开始撤离,要买到一张离开的船票,比登天还难。富庶祥和的东吴大地,一时间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3
年轻的孙权一向是一个有主意的人,遇到这种局面也慌了神。东吴政权建立还不足10年,大大小小的战祸历经无数,最终都可以化险为夷。这次,实在是扛不住了。他只能一个劲地召唤周瑜——这个王朝的守护神。周瑜火速从鄱阳赶回南京,又马不停蹄从南京赶到前线赤壁备战。
周瑜这一生,最讨厌的就是逃亡派和投降派。逃或降,这一辈子就会有好日子过了吗?想到这里,周瑜叹了一口气。
他早料到魏吴必有一场恶战,只不过,曹操的部队推进之快,还是令人惊讶。在无数次推演研究之后,他最后决定赌一把。这把赌注实在下得太大,在外人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只有他心里明白,世事无绝对,这场仗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4
东汉末年,是冒险家的天下,是赌徒的乐园。周瑜完全可以自己单独闯一番事业,甚至弄个皇帝当当,但是他没有。从孙坚、孙策到孙权,他尽心辅佐,起早贪黑,为东吴的革命事业操碎了心。
周瑜少年时爱习武,因为有一双大长腿,他在战场上总是跑得比其他人快。
他不仅跑得快,脑子也转得快,对指挥作战情有独钟;而对敌我双方进行精准SWOT分析,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老资格的高级军官程普觉得周瑜提拔太快,最初还跟他闹矛盾,后来,他也被周瑜的品德和才能折服。他逢人便讲,“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战场上瞬息万变,压力巨大,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并非寡不敌众,并非勇武不足,而是败在心态不稳。周瑜是如何做到敌兵压境面不改色,打大仗如烹小鲜的呢?
据说是靠音乐,他不仅懂音乐,而且也擅长演奏,每当大仗来临,他总要焚香净手,抚琴一曲。他的琴音令敌人丧胆,同时也让俘虏了不少女粉丝。
据很多目击者反映,由于周公子精通韵律,又帅得离谱,很多年轻女子为了博他一顾,经常假装弹错曲调。无数个夜晚,历朝历代的诗人们满腔嫉妒,写下了“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那样的诗篇。
5
一个男人光有完美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有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机遇。
周瑜从小就懂得珍惜机遇。初平元年(190年),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出兵讨伐董卓,曾打到周瑜的家乡,当时只有15岁的周瑜表现出惊人的远见。他不仅大方地让出自家大宅院,供孙家居住,还经常去问候孙母。从此,他成为孙家的座上宾,常与各路英雄喝酒撸串,同时参加的还有孙坚的长子孙策。可是仅过一年时间,“容貌不凡,性阔达”的孙坚在征伐荆州的过程中,不幸头中飞箭,脑浆逆流身亡,只活了37岁。
如果跟孙家交好是一种投资,那一次周瑜的投资遭遇了重大挫折。他一直在观察孙策,看他能否接孙坚的班。跟父亲一样,孙策是一个热血的大帅哥。
同时,他的胆子也很大,眼看父亲的的军队被袁术收编,他做了一件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他跑到著名“屠夫”袁术的营地,据理力争,要求归还父亲的士兵。其他的随从都吓得发抖,可是周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正是他要找的创业伙伴。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助孙策平定江东,建立东吴政权。23岁的周瑜被破格提拔为中郎将。可惜的是,孙策在打猎时遇刺身亡,年仅26岁。临终时他把军国大事托付二弟孙权。当时东吴的地盘很小。周瑜不得不开始第三次创业。
6
赤壁之战还没开打,参天大火已点燃周瑜的眼睛,而千里之外的曹操眼里出现的,则是长江的滔天巨浪。参加赤壁之战的人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这是属于曹操和周瑜的战争。
曹操想尽早开始战斗,因为他有一个难言之隐。相反,周瑜不仅不着急,而且越来越沉稳。两军对垒,沉不住气的那一方,往往会先出手,先出手,就会有破绽。
周瑜现在最关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老天什么时候刮东南风,二是找到点火的最佳方式。就像现代奥运会一样,点火是是整个事情的关键,一定要精妙,一定要保密,悬念要留到最后一刻。
战争刚开打,曹操的新编水军部队就被打败,特别是其中一些荆州投降的士兵,战斗意愿不强。曹操重整战队,因北方士兵不习惯坐船,曹操命人将上千舰船的首尾连接起来,建设了一个江上浮城。
入夜,周瑜在长江边观察敌情,他找来老将黄盖,进行了吩咐。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暗地里,周瑜准备战船10艘,装上易燃枯柴并浇油。
东南风正急,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黄盖命令10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只像巨大的火把一样掷向曹军战船,火势还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曹营一片混乱,烧死和淹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周瑜引兵杀出,鼓声震天。庆功酒还未全醒的曹操,经历了这辈子最耻辱的一刻:慌不择路地逃跑。以前他也曾跑路,但从没有这么狼狈。这次跑路,他还特意回头看一眼——他似乎看到了东吴主帅周瑜脸上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