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朝鲜战争中,被活埋了38个小时的中国将军是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朝鲜战争中,被活埋了38个小时的中国将军是谁?

2018-02-08 06:54:19 作者:国手张 来源:深海之 阅读:载入中…

朝鲜战争中,被活埋了38个小时的中国将军是谁?

  朝鲜战争中,被活埋了38个小时中国将军是谁?

  图片

  图片

  原创:深海之

  他曾经在美军战机轰炸下被活埋了38个小时;他在工兵部队已经放弃救援的时候却因两只苍蝇的急时“报信”而捡回了一条命,他就是时任志愿军39军115师代理师长的王扶之!

  王扶之,陕西子洲人。1935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书记、等职。

  1952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年仅28岁的王扶之任39军115师代师长,指挥部队打下了敌精锐部队坚守的无名高地。因这一仗伤亡小,战法灵活,志愿军总部指示他们总结战斗经验上报,并指派《人民日报》记者刘鸣深入到该师采访

  志愿军115师前方指挥所是一个狭长的坑道。这个坑道内壁上有一个通向外边的小洞,战士们因陋就简,用木头在小洞处做成了非常隐蔽的小窗户,窗下放一张木制小桌,阳光折射进来比较亮。这里就是王扶之的指挥位置

  8月2日9时许,《人民日报》记者刘鸣为采写报道,来到了这里。王扶之见刘记者在烛光下写作很吃力,便请刘鸣到自己的位置上来,他自己则在坑道深处,点着蜡烛与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研究工作

  几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一颗重磅炸弹在作战室顶上爆炸,坑道被炸塌了。

  当王扶之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时,努力回想刚才的经过,在记忆中搜寻当时在坑道中的人员姓名:记者刘鸣,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张釜山,侦察科参谋小刘,书记员小杨,测绘员小梁,共七人。而后,他开始急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可除了苏盛轼和陈志茂两人低弱的声音外,其他5人没有回应

  接下来,王扶之才弄清他们都是被爆炸的气浪推进洞底的,已被坍塌的土石埋在下面。王扶之一边鼓励他俩自救,一边奋力用双手扒开压在身上的木头、石块。几个小时后,他挣脱了出来,又急忙帮助另外两位同志脱身。

  为了与外面联系,他们摸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电话机,但都无法通话,又试着敲打脸盆、水桶之类的东西与外面联系,均无效。在坍塌的坑道之外,115师工兵连的指战员们正冒着敌机轰炸,紧张地实施救援作业

  在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得知王扶之等同志被埋在洞中的消息后,亲自打电话给39军:“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王扶之等同志抢救出来!”

  在39军军部,吴信泉军长也不断催促:“要想尽一切办法救人!”并指示,工兵不够,可迅速从军直工兵营派出一部分进行增援。

  副军长张竭诚当即前往现场,和115师政委沈铁兵、参谋长程国璠等同志一起指挥抢救。

  3日上午10时许,4架敌机向指挥所扫射、投弹,我115师高炮连立即迎头痛击,击落敌机一架,其余3架敌机仓皇逃走。

  沈铁兵政委命令警卫连找来几个当地人盛咸菜用的大坛子,准备盛殓烈士的遗体。参谋长程国璠说:“师长个子大,还是给他准备一口棺材吧!”

  在红军时期,吴信泉军长就是王扶之的老上级悲痛之下,他含泪给志愿军总部发出了一份王扶之等同志生还无望的电报。

  彭总当即表示:就是牺牲,也要找到遗体,送回祖国安葬。

  就这样,志愿军总部干部花名册上,王扶之一栏的后面被注上了“牺牲”二字。

  第二天下午,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突然发现有两只苍蝇从坍塌的石缝中飞出来。他欣喜若狂,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师首长。苍蝇能活,人就能活!沈政委立即决定,再增派部队,加快救援速度。当晚11时30分,在经历38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等3人获救,记者刘鸣和其他4人牺牲。

  王扶之、苏盛轼、陈志茂3人还活着的消息很快报到军里,吴军长激动热泪盈眶,当即指示:立即送他们到军部作初步治疗,缓解一下后再送国内进一步治疗。

  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彭总由衷地感叹道:这真是个奇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