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嫁给爱情的姑娘,后来怎么样了?
幸福一辈子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的适应性会使我们对这种幸福习以为常。
01
朋友盼盼这几天正因为这件事犯愁,我打趣说,xxx对你挺好的,要不你就收了他吧。
结果她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如果没有爱情作为支撑点,和另一个人度过漫漫人生,实在太困难了。
盼盼今年29岁,是一枚文艺而又极其憧憬“完美婚姻”的单身女青年。
所谓“完美婚姻”就是为真爱而结婚的婚姻,这是我自己下的定义。
所以,盼盼至今未婚的关键,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还没遇到真爱。
在她看来,交往的双方一定要足够相爱才可以结婚,并且这样的婚姻能幸福一辈子。
这种想法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因为那些青春偶像剧都是这么演的:互有好感的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就连前段时间的TVB大剧《溏心风暴3》也是这个套路。
剧中的Bella准备接受苦恋她多年的黄围家时,她的母亲为了拯救家族大业,“卖女”救公司,把Bella嫁给了一个豪门寡妇家的儿子Brain。
不过,嫁给Brain之后,Bella并没有以泪洗面,而是尝试接受现实,接纳了Brain对她的爱,以积极的心态发掘老公的好,后来也真正爱上了Brain,小两口日子过得很甜蜜。
但是编剧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梗,还是把Brain写死了,让Bella最后跟黄围家在一起。
王尔德说,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见梦想的真爱,只会因为害怕孤独地死去而选择随便找个人互相饲养。
没有真爱的婚姻或许真的不值得经历,但是,就算遇见了梦想的真爱,就一定会幸福美满一辈子吗?
事实上,幸福一辈子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的适应性会使我们对这种幸福习以为常。
02
《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的作者奚恺元教授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追踪一批人,调查他们在结婚前5年到结婚后5年的幸福程度。
实验结果证明,结婚的确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从结婚前5年开始,越临近结婚那个时刻,幸福感越明显,当结婚那个美好的时候终于来临时,这种幸福感达到了顶峰。
但很快,这种幸福感便开始减弱,甚至是在刚结婚初期,幸福程度就急剧下降,一直到结婚后的第5年,此时的幸福感已经和结婚前5年没有差别了。
认为“完美婚姻”能够幸福一辈子的盼盼,其实是陷入了行为经济学中“适应性偏见”的影响。
适应性指的是人们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的现象。
比如,晚上刚把灯关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过了一会,又可以在黑暗中辨认出屋里的家具摆设。
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适应性在起作用。
适应性偏见则指的是,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比如,你一直梦想着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你觉得到了这些,就会非常快乐,而且这种快乐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事实上,即便你真的实现了愿望,因为很快产生的适应性,用不了多久,你的高兴程度又会大致回到原来的水平。
我的表哥是一名外科医生,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当上医生,因为他一直害怕看见血,电视剧里看到医生动手术的镜头,他都要转过头去,更不要说亲自操起手术刀了。
高考的时候,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被调剂到第二志愿的医学院。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表哥很是苦恼,可是当时又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医学院。
谈起当年不情愿学医的往事,表哥笑着说,自己早就对血啊、手术刀之类的习以为常,再大场面也不至于一惊一乍了。
可见,人们不光容易高估美好事物对自身影响的持久性,也容易低估自己适应痛苦的能力。
03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而且是一种超乎想象、惊人的适应能力。
因此,当你失恋的时候,大可不必悲叹惋惜,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就会渐渐被淡忘,你又会重新开心快乐起来。
而当你看到别人物质丰盈,有车有房的时候,也不必太过羡慕,因为等到你真正拥有了这些,你的适应性又会把你的幸福感拉回原点。
这就好比精读君在《成长词典》的词条《134:边际效用》中提到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消费者在消费逐次增加同一个单位的消费品时,体验到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套用在生活中,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恋爱时,初恋虽然无果,可往往最难忘,到了处第二个对象时,印象就相对偏淡,第三个就更淡一些。
许多信奉“真爱至上”的姑娘常常对婚姻“七年之痒”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感情第一位,有了感情还怕什么七年之痒?
然而走过多年的婚姻,终于得知,最靠不住的,是感情,最伤人的,还是感情。
其实这就是人们生而具备的适应性能力在起作用,生活总要归于平淡,当结婚时的激情和幸福感伴随着柴米油盐逐渐消失殆尽时,你才终于感叹:真爱也不过如此。
安吉丽娜·朱莉与布拉德·皮特的爱情曾经一直被人奉为佳话,甚至以“模范夫妻”的形象为人乐道,但终究是没有逃过“七年之痒”。
爱一个人很容易,维持一段婚姻却很难。
朱莉和皮特经历了12年的爱情长跑,最终却止步于2年的婚姻。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许多夫妻曾经动地惊天地爱恋过,也曾一同走出过感情的低谷,却最终还是要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04
也不尽然。
婚后几年幸福感下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适应性在起作用,但人们并非对所有的事情都具有适应性。《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就提到,有三类东西是人们所不能适应的。
一是极端的东西。
比如,把手放在15度的水里面,刚开始会觉得冷,但过一会就不觉得怎么冷了;但如果你把手放在2度的水里,刚开始觉得非常冷,过了一会儿以后非但不能适应,还会越来越难以忍受。
二是人际比较。
比如你有一辆福特车,可能觉得挺开心的,这种开心除了汽车给你带来了便利,也在于你与周围人的比较,因为周围还有很多人没有自己的车,并因此常常挤公交挤地铁。
但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有车,并且开的还是宝马,你就不会因为有辆福特而开心了,反而还会觉得没面子。
第三个就是变化。同样是噪音,对于那种恒定的噪音,我们往往更容易适应,但是对于那种一会有一会没有、一会轻一会重的噪音,我们却难以适应。
这里给我们的一个启发是,我们在选择交往的对象时,往往很注重对方的外貌,其实这样很容易吃亏。
比如有两个姑娘,一个很漂亮但性格不好,另一个性格很好但长得一般,大多数男生还是会选择漂亮的。
事实上,相貌是比较稳定的东西,不管好看难看,看多了都很容易适应;而脾气性格却没那么容易适应,一个坏脾气的女生每天换着法子跟你折腾,任何人都受不了。
所以我们常常听说有人和太太离婚,是因为再也受不了她的脾气,却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和太太离婚是因为受不了她的长相。
同样,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为婚姻灌注新鲜度,不断地带来变化,就能有效降低“七年之痒”的发生概率。
比如,小两口时不时来个烛光晚餐,常常一起出门看个电影,节日的时候互送个小礼物,或是定期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能保持甚至提升两人的幸福感。
刘嘉玲在50岁时,曾对粉丝们为纪念她和梁朝伟的26年“爱情长跑线”时说过一句话:“世上没有永久的婚姻,只有共同成长的夫妻。”
的确,婚姻是一种契约,契约与仪式,定格在结婚的那一时刻。但相亲相爱的扶持是一生的过程,如何走过,事在人为。
不管你是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婚,或者结束婚姻,但愿你都不后悔。
飞小白的更多文章,请点击:
远离低层次的朋友圈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你是终身成长者吗?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精读君是2.5阶行动者,你是几阶?
留言有礼
今天点赞数第1名的留言,精读君赠送《成长词典》1个月使用权益(不重复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