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且听一曲拾荒者的咸水歌谣
1
那天中午出了厂门,正要穿过烈日炎炎的马路,忽然一阵“叮当,叮当,叮当”金属撞击的脆响音,络绎不绝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眩目中走来一个拉着板车收破烂的民工,将一面小铜锣挂在板车的扶手上,抓扶手的手顺带握着一根小铁棍,随着车轮的滚动,小铁棍就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敲在小铜锣上。他虽然拉着板车贴着路旁的商铺走,但显然已没有多大的热情来招揽生意。因为车上的破烂早已堆积成山,算是满载而归了。锣声只不过是他悠闲之余,凭空增加的一点生活调料罢了!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位敲锣的民工。他大约四五十岁,满面尘埃,有一个朝天而生的大酒糟鼻子,衬得他红黑发亮晒得冒油的脸,显得特别滑稽。他见我看着他,也转过脸看着我。相隔咫尺,我听到他嘴里还在含含混混地哼着小调,细听之下竟分明是任贤齐的《心太软》,“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我的天,我一下定在那里。这是哪百年的老歌了?他现在还在哼,也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他和我擦身而过时,竟不再哼哼了,而是挑衅般冲我放声歌唱,“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嗓音像一面破锣,又沙又哑。他边唱还边冲我憨笑,甚至做着鬼脸:先是大鼻子向下一耸一耸,然后是粗眉毛向上一挑一挑,接着是厚嘴唇左右一咧一咧,直至红黑油亮的脸皮被挤压成一饼一饼蚊香样的沟纹,一口烟黄烟黄的牙全暴露出来。我见他笑得那么顽强又那么孩子气,本来不笑的我,也被他逗得呵呵笑了。这笑仿佛成了瞬间的定格,我正在想,我是不是早就成了他故意逗乐的对象,将我逗笑正是他即兴蓄谋的目的!刚分了下神,却发现他早已乐呵呵地走出了好远,只能看到远远的背影了,唯有耳边,“叮当,叮当,叮当”的锣声,却仍然一路响个不停。
我一下愣着,眼前阳光满地,我却恍然若梦。
2
再次见到这个收破烂的民工,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我租住的楼下。我刚升职,正准备搬家,老板应允给我安排一个套间,让我回工厂独住。我收拾着房子,整理出一大堆没用的旧书报、旧杂志以及一些旧得不想再用的什物,心里正盘算着是不是该找个收废品的卖掉。真是想什么就有什么,转念之间,我就隐约听到窗外传来“叮当,叮当,叮当”清脆的敲锣声,同时伴着“收废品啰,收废品啰”沙哑的吆喝声。
好熟悉的节奏和腔调!我迅速跑到窗户边,果然是我先前见过的那个收破烂的民工。他拉个空板车,正在出租屋楼下转悠,看来才刚刚出工。于是我拉开窗户,冲他大喊:“快上来,我这里好多废品!”
租房在二楼,没多久他就上来了。打量了一下我房里的东西,开始和我议价。我没还他的价,却笑着问他,“能借你的板车,帮我搬下家么?我是玻璃厂的,离这没几步路,你帮我把房里有用的东西拉到厂里,剩下没用的东西全给你,行么?”他打了个哈哈,很爽快地说,“中!”于是愉快成交。
租住了将近一年的房子,看起来没多少东西,用得着的却也装了满满两板车,剩下没用的大约也有一板车的样子。他和我来回跑了三趟,才将东西全部拉到了厂里,并且还和我一起将东西搬进了干部公寓三楼我的套间里。劳动强度真大,我们两人都弄得满头大汗,灰头土脸。我很过意不去,另拿了二十元钱补偿他。他说什么也不肯接,却说了一句令我很温暖的话,“你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懂得尊重人,俺愿意帮你,哪怕吃点亏也中!”
我听了一乐,“你怎么看出我是读书人了?”他用手胡乱抹了下脸,嘎嘎笑了,龇出一嘴黄牙,“你房里那么多书,一看就是读书人嘛!俺家也有读书人,看到你房里的书,俺就想起俺儿子和女儿,他们住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多的书。”
“你儿子和女儿是做什么的?”
“他们都在读大学,俺儿子今年考上博士了,四川联合大学,法学博士;俺女儿在河南师范大学读本科,大二了,不过她说还想考研。”
他说这话时,语气似乎平淡得很,却实在又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我看着他汗渍渍油黑黑的脸,发现他两个脸颊突然就冒出一股兴奋的红光来,朝天而生的大酒糟鼻子更是通红透亮,像刚喝了碗高粱酒一样。这下,倒轮到我这个曾经的高考落榜生,既艳羡又汗颜了。
3
我还要与房东结算,又随他去了租屋区。他开始整理租房里剩下的东西,一趟趟地往楼下拿,这是他近半天的劳动报酬。我不知道这些破烂废品,他又能卖多少钱,够不够抵他的劳动。总之,我心里很过意不去。与房东结清账后,我又专门给他买了瓶饮料送过来,他已经开始在板车上对废品进行加固绑扎了。还好,这次他没有拒绝我的饮料。
我和他随意地坐在板车上,沐着夕阳的余晖,像亲密的父子,边喝饮料边聊天。他很健淡,我也很健淡。我和他说起,我的父亲,当年因为我读书,曾来东莞打工卖过苦力,在建筑工地上挑砖,一担一担地往楼层上挑,一分一厘地给我攒学费,他就指望我能考上大学!可我不争气,硬是没考上,又不敢再复读,怕再伤他的心,落榜后就跑出来打工,一直混到现在。还是您老行,一家伙就培养出两个大学生,还是博士和本科生,真是好福气!
说到他的儿女,他的话多了去。他笑哈哈地说:“俺女儿很乖很老实很用功,从小到大没让俺操过心。可俺儿子能一路读高中、进大学、考博士,中间却让俺操碎了心呢!”
我一直以为他的博士儿子是个天才,肯定自小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不要父母操心。哪知他说不是,俺儿子能读博,能有今天,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俺来自河南,村子很穷,俺很早就和妻子来东莞讨生活了,留下年幼的儿女放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俺和妻子没什么文化,当时年纪又大,进工厂也不适合,这才跟人学着做起了捡废品和收废品的活儿,收入并不好。但俺们总是勒紧裤带,尽可能让留守在家的儿女吃好穿好,不让他们受半点苦遭半点孽。村里相对而言,俺家境况还好,儿女在村人眼里,算是生在蜜罐里。俺们过年回家,都尽可能做到衣着光鲜些,出手大方些,从不和人讲俺们在东莞具体做什么,让旁人和家人,都以为俺们混得好,能赚钱。
俺们就这点可怜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没想到还差点害了俺儿子。只怪俺们太惯着他了,他就是要天上的星,俺们都尽可能给他去摘。他就以为俺们在东莞是捡钱,以为东莞处处是钱。读初中时他成绩很不好,连镇里的高中都没考上,还背着爷爷奶奶,一个人跑到东莞来了。俺在车站接着他,真想狠狠抽他,可他太小,才15岁,还不懂事,俺舍不得。俺问他不读书来东莞做什么?他说来东莞打工赚钱,俺当时听了,真是哭笑不得。
俺带着他,去俺们居住的地方。穿过一条一条的高楼大厦的街,儿子的眼睛滴溜溜转,生怕看不过来。俺知道他喜欢城市,以为在城里生活很容易。等到了城郊结合部荔树山下低矮潮湿的工棚里,儿子一下就愣了,他娘正蓬头垢面,双手墨黑地在分拣地上的废品和垃圾。孩子第一句话就问:“爸,妈,你们一直就住这样的地方啊?”看来他是很失望了,俺这傻小子,以前肯定以为俺们在城里享清福,比他读书还轻松。
儿子特倔,在工棚里住了一夜,就开始自己出去找工作。他以为他是谁,以为工作随便就能找,人家有经验的都不好找工,屁大的孩子办了个临时身份证跑出来,哪个工厂肯要他啊!俺偷偷跟在他后面,看到他被一个一个的工厂的保安轰出来,心里真是既心疼又着急。
儿子找了半个月工,一点进展也没有,人越发沉闷。俺似乎听到他晚上还躲在被窝里偷偷哭过。也许,他开始怀念读书的好处了吧!如果他还想读书,那是好事啊!老天保佑,只要他开口说想读书,俺马上送他回去!
我盼望的那一天,真的很快就来到了。当天儿子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遛哒,躺在床上睡懒觉。俺心一横,将他从床上拉起,要他跟我去收废品。他有点不情愿,但也不敢违俺的意,就跟着去了。结果,还没走出五里地,俺就在一个工地被几个陕西人打了。
俺为什么挨打?你不是行内的人,肯定不清楚。俺们在镇里收废品,其实也有约定俗成的“势力范围”,比如东边,是湖南人;西边,是江西人;南边,是陕西人;北边,就是俺们河南人。有些工地,人家承包了,如果你还不知死活地乱去掺合,就有可能被人“教训”。俺就是不知死活地进了陕西人的地盘,人家出来制止,一下言语不合,我就被几个陕西人围着猛揍。
俺儿子当时吓傻了,他就站在旁边,眼睁睁看着俺被人踢倒,看着我的额头被人用砖头砸出了血。等打俺的人走了,他才敢跑过来。他一直在哭,一直在说:“这些人怎么会这样?这些人怎么会这样?”俺恨恨地说:“怎么就不能这样?怎么就不能这样?你连书都不读了,以后俺们的日子,就只能这样了!”
“不!”儿子悲怆得像只受伤的狼崽子。俺心里一喜,傻小子发奋了,有救了,他应该想读书了,俺知道他会为俺家争气的。果然,儿子下定了决心。“爸,明天我就回家复读!我一定要读出书来,变出人样来,让哪个都不敢欺负咱!”儿子咬牙切齿在俺面前保证,只差没咬破手指给俺写血书了。
“中!”俺那天高兴得好像过节一样,虽然挨打事件是俺自导自演的,俺明知那是陕西人的地盘,俺还故意去闯,去讨一顿打,俺就是想让儿子知道,俺们在外面讨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农村人如果不好好读出书,注定没啥好活路。俺成功了,自那天开始,俺儿子回去后好像换了个人,复读了一年初三,就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以后再没复过课,大学,研究生,博士接着上,念的一直是法律。俺儿子说了,他就是要把法律读懂念透,用法律保护咱家,保护咱农民工不受欺负。好多老乡都知道俺家有个法学博士,碰到法律问题都喜欢来问俺儿子,他都免费帮人打赢好几场官司了。俺知道,俺儿子不仅聪明有志气,心地也好,是个正气人!俺女儿刚开始成绩不好,见哥哥这么努力,就有了榜样,更是下了苦学习,再加上她哥辅导,后来学习越来越好,最后,也顺利考上大学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和他还在热烈地聊着,似乎忘记了时间。说到高兴处,他就会下意识地摇动着板车把手上的小铜锣,“叮当,叮当,叮当”的锣声,和他乐呵呵的笑声混合呼应,让我有犹听人生交响曲的惬意。
4
日子一天天平静地过着,他还是经常拉着板车出去忙活,有时在厂门口经过碰到,他会向我点头示意,还会站在路边和我闲聊一阵。我问起他的生意,他说并不好,钱越来越难挣,现在住的地方,因为镇里征地,马上又要搬迁。我问他收入够不够家里开销,他说勉强还能维持,儿子大三后就没问家里要过钱,但女儿这边,还需要开销。但儿女很争气,都有勤工俭学。
我突然生出了想帮他一把的冲动。我硬着头皮去找了老板,我想让他同意将工厂的一些废料、废品、垃圾,指定由这个河南人承包收购。老板问我同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这么帮他?我说了他的故事,说了他们夫妇培育一个博士儿子和一个本科女儿的生活艰辛。我每说一句他的事情,每句都把自己感动。没想到,老板也感动了,他同意了。也许,在这个东莞企业家的内心里,也有一种想帮助读书人,尊重读书人父母的深厚情结吧!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他千恩万谢,说俺命好,碰上你等于碰到了贵人。他很快搬了过来,在工厂废料垃圾回收堆放区,搭了一个工棚。以后,他和老伴,就不用再推着板车,风里来雨里去到处收购废品了。他们只需在这里守株待兔,将工厂拉出来的废料和垃圾分门别类挑拣好,再生资源公司的人,就会开车上门收购的。我帮他们算了下,每年收入应该不错,且只要有工厂的存在,就会有他们的活干。
2011年的暑假,我在他的工棚里,曾经见过他的儿子和女儿。戴着眼镜的兄妹俩,斯文谦和,说话轻言细语,浑身上下,全是书卷气息。他很高兴地将我介绍给他的家人,我们相谈甚欢。印象中,他的博士儿子在工棚里陪了父母三天,后来说导师在广州有项目,这才急忙过去了。他的大学生女儿,陪了他们一个月,什么活都帮着父母做,包括陪着母亲分拣垃圾废品,没有一点女大学生的娇气和扭捏。我赞扬他教育子女很成功,他却说,劳动是最好的教育,俺是从儿子发誓回去复读那一年才明白的,以后每年暑寒假,儿子和女儿,都会有计划地来东莞体验一下俺们的辛劳。
他对现有的生活很满意,每天把心情调得高高的,干起活来不停不歇不知疲倦。偶尔也喝点小酒,兴致一到,他就会站在工棚门口,沙哑着嗓子,随口哼出一些成调或不成调的歌谣,有河南的梆子,也有不知哪里听来他突然想到的几句流行歌曲。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会想起那个炎炎夏日,他在中午的阳光里“叮当,叮当,叮当”敲锣,肆无忌惮地歌唱,孩童天真般憨笑。那个曾经“收废品啰,收废品啰”的声音,似乎也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记忆和难忘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