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cos阿拉蕾:25岁以后,女人的少女感到底从何而来?
最近,我女神林依晨的新戏《老男孩》终于开播了,刚追前两集,就被她在剧中cos阿拉蕾的造型给深深圈粉,简直萌出天际,完全看不出她已经35岁了。
新戏开播的第二天,林依晨也因为cos阿拉蕾的造型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纷纷发出这样的惊叹:“可谓是阿拉蕾本蕾了”,“童颜女神,永远那么年轻可爱”,“我们家湘琴当老师咯,还是那么少女”。
仍记得,小学的时候追台剧《恶作剧之吻》,林依晨把袁湘琴演活了,情窦初开时的懵懂,暧昧不清时的惶恐,彼此依赖时的深情,那清纯呆萌的角色早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再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林依晨休息了3年,复出后的第一部作品是《我可能不会爱你》,那个在职场上雷厉风行,在感情里自相矛盾,在生活中行侠仗义的程又青被林依晨诠释得淋漓尽致。
那时刚踏入“初老”行列的她,完全不在意“30岁老女人”这个标签,依旧做一个阳光活泼的少女,迸发出跟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活力,事业一帆风顺,爱情也修成正果。
无论是在她的影视作品里,还是在她甜蜜的婚姻生活中,我发现岁月好像特别偏袒她,她脸上丝毫没有衰老的痕迹,只是婴儿肥消退了些,但依旧楚楚动人。
我曾好奇:30岁以后,女人的少女感到底从何而来?
身边有不少女人到了一定年纪还要把粉红色的衣服往身上穿,故意把头发扎成双马尾,以营造出少女感,也有不少女人为了延缓衰老,狂在脸上微整和打玻尿酸,以保留吹弹可破的细腻肌肤。
但我认为,故意堆砌出来的“少女感”,不是真正的少女感。真正的少女感,是一种与岁月友好相处的态度,也是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的馈赠。
通过拆解林依晨生活的点滴细节,不难发现,保持少女感的秘诀,不过是以下3点:
我之所以喜欢林依晨,是因为透过“袁湘琴”的角色,看到了对工作认真执着的她。非表演专业出身的她,为了参透角色的精髓,她能把剧本当作教科书来背,用各种颜色的笔在台本上做标记,正是因为她愿意用“最笨”的方法去死磕,在她21岁那年便入围“金马奖”。
两次斩获“金钟奖最佳女主角”,被称为“偶像剧女王”,在颁奖典礼上她曾说过:
“有人曾对我说,演员的使命是要带领观众去看到更深层的人性,我极力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台下的各位也都一样,都是在用生命在表演,所以我们绝对不止可以做到今天这样。”正当她的事业到达巅峰的时候,她毅然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暂停工作,去英国深造。
去英国留学那一年,林依晨褪去明星光环,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她和胡歌一样明白这个道理:当输入不足以支撑输出的时候,就要让自己停下来去沉淀,厚积薄发才能走得更稳。
不设上限地成长就是要不断把自己往舒适区外面拉,不断学习提升才能丰富日益贫乏的精神世界,当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容貌也会变得红润有气色,这大概就是对“相由心生”的诠释。
林依晨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超高的女人,出道10多年,她是少有的零差评女明星,曾跟她合作过的演员都对她表示欣赏。
在第53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双双封影后,林依晨却在台下哭成“泪人”,当记者采访问及声泪俱下的原因时,她是这样回答的:
“我11月初看完《七月与安生》,我就跟我经纪人讨论说她们两个一定会得到双影后!因为她们两个相辅相成,没有彼此,就没有办法成就这部片,所以我很感动。”林依晨出席韩国电视剧颁奖典礼的时候,她的一句“我来自台湾”,引起了大陆粉丝强烈不满,可她的解释却一下平息了众怒:
“我只是单纯地讲自己生长的家乡,就像说是四川人一样自然,不希望被过度解读。”婚后林依晨曾透露自己跟公婆一起生活,只要人在台北就一定会抽时间陪伴两老,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公公也曾大赞林依晨:天下再也没有这么棒的媳妇了。
想要让自己越活越自在,修炼情商是重中之重。懂得好好说话,才能让别人舒服,让自己从容。
前面也提到林依晨曾两次封影后,头衔和荣誉多不胜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吸金女王”。但通过她的微博动态,你会发现真实生活中的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邻家小姐姐。
“感恩生命所有的相遇,因为你们,成就了现在的我。”过年的时候,她也会往照片上加上红红火火的小贴纸,凹出腿长2米的造型。
偶尔也会跟伦敦的朋友相聚。
终于完成自己小心愿的时候,也会像孩子一样开心,素颜真的好美。
我想,所谓的享受生活,并不是吃山珍海味,住豪华别墅,而是抛开那些名利和头衔,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着,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当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人都无法避免脸上的胶原蛋白流失,以及皱纹悄悄爬上眼角。但如果你能保留内心的纯真,不被岁月磨平棱角,在生命的长河里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斑斓,那么少女的气息将会一直停留在你身上。
姑娘,真的不必通过各种手段去刻意粉饰外表营造少女感,如果少女感存在,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版式编辑 | Fox Lee
作者 | 橙马良
你可能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