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多少孩子被害了一辈子,都是因为父母不会这样做
文 | 衷曲无闻 图 | 网络
01
霍思燕上微博热搜了,不是因为什么让人惊掉下巴的绯闻,而是她给儿子的教育方式
我身边有很多单身女青年,像着了魔一样都在看妈妈是超人3,纷纷扬言想要结婚生子了,最好是生一个像嗯哼这样的暖男
嗯哼真是妥妥的情话小王子,看到妈妈16岁的照片,不仅认出妈妈,还夸妈妈化妆好看,不化妆更好看,还说要给妈妈买花钻石项链口红漂亮鞋子
被问到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发火?
嗯哼说:妈妈从来不对我发火
被问到妈妈有什么缺点?
嗯哼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试问,谁不想要这么一个儿子,不会耍赖撒泼无法无天,也不会过分捣蛋无端怄气,而是分分钟把妈妈宠成小公主?
还记得央视纪录片镜子中有句话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02
有人质疑霍思燕是不是把儿子当成捞钱工具,不然怎么会频频出镜,过度曝光呢?
其实,参加这样的节目,和带他去游乐场是一样的,也是一种陪伴的方式,一种成长的记录
3岁,是孩子跟父母培养感情最佳的一个时间段,所以,霍思燕愿意让儿子呆在她身边,晚一年再上幼儿园,这是她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同样是上综艺节目,黄圣依母子二人的同框,几乎是满屏大写的尴尬
尽管有富丽堂皇的住宅,一人独享的游乐场,衣食无忧的家境和百依百顺的宠爱,但是儿子安迪显得并没有那么快乐
可想而知,黄圣依陪伴儿子的时间是多么少所以,儿子的入学考试成绩只有28分,也不足为奇了一心想营造良好的妈妈形象,黄圣依万般准备百般讨好,可儿子最喜欢的人却是奶奶
很多父母一生都在追求成功,其实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陪伴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03
之前和杜江参加爸爸去哪儿,四岁的嗯哼就展现了强大的词汇量和无比清奇的脑回路
确实,用大人的思维来看,嗯哼这个孩子实在是不乖他不会以大局为重,也不会克制和隐瞒自己的小心思但这样不好吗?
有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孩子的选择,无视孩子的内心稍有不顺从,孩子就要背负不听话不懂事的骂名而那些太懂事的孩子,少了应有的童真,多了几分世故,仿佛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心爱的玩具被父母送给别人,还说要学什么孔融让梨,常常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仿佛自己一无是处
霍思燕夫妇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很尊重儿子的天性,只要不过分,都鼓励儿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杜江曾在采访中坦言,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优良品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如何爱自己,敢于向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说不
杜江怕嗯哼看到爸爸穿女装,心里会不舒服,专门进行的性别教育,强调这只是在演戏你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又教会他两性关系里,要懂得适度为喜欢的人妥协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才干这种事
然后霍思燕打断他: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说,也可以为了心爱的男生或女生
听到这,杜江还有些吃惊,倒是霍思燕很淡定:挺好的,高兴就好了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你要有出息,而不是你要高兴从小到大,我们被赋予厚望,成为人中龙凤,但很少有人问过我们,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真正喜欢什么
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太单一,比如月薪几万有车有房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我们也太渴望成功,太着急成功,却没有人敢在成长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霍思燕的一句高兴就好,瞬间让人热泪盈眶
04
就在前段时间,在美国交换的台湾大学生孙安佐被曝因为涉嫌预谋抢劫被捕,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台湾影星狄莺的儿子
有些料事如神的网友说,狄莺的教育方式,这么快就显示出恶果了
狄莺对儿子的教育基本是严密监控,严格控制,连吃饭也要监管
小时候,狄莺规定儿子每顿饭一定要吃多少碗,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儿子连摔一跤都害怕到要死可万万没想到被圈养的金丝雀没有成为人中龙凤,却在亲生母亲近乎变态的看管之下,走向了犯罪道路
这让我不禁想起武志红在奇葩大会分享的一个观点,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父母为了满足自己高高在上的控制欲,强加给孩子听话的紧箍咒一旦孩子想要突破父母的禁锢时,很有可能走向极端,要么疯狂要么死亡
回到霍思燕夫妇这里,当被问到在嗯哼眼中妈妈对他说的最多的话,母子俩毫不犹豫的回答都是我爱你
所以你看,恰到好处的教育,不是以高人一等的身份将孩子驯化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让他可以恣意奔跑嬉戏,你只需要在危险边缘守着拉他一把
05
如果你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婚姻不幸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少会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灿烂笑容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绝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究于童年的遭遇,尤其是父母在他们的面前吵架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1980年出生的霍思燕,如今已经38岁了,仍然有着满满的少女感她不惧表达对老公和儿子的爱,会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公亲吻,也会一字一句告诉儿子自己有多爱他
其实,孩子接受爱付出爱的能力,就是在和父母经年累月的相处中获得的,日复一日,潜移默化
最后,用杜江朗读过的一首诗给我的孩子作为文章的结尾,愿你有朝一日为人父母,别让孩子终生误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扫上面赞赏
扫下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