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岁男孩秃顶|“为什么父母拼命逼孩子优秀?因为比逼自己容易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2岁男孩秃顶|“为什么父母拼命逼孩子优秀?因为比逼自己容易呢”

2017-11-15 22:02:05 作者:免费资料☞ 来源:心理严选 阅读:载入中…

2岁男孩秃顶|“为什么父母拼命逼孩子优秀?因为比逼自己容易呢”

回复167 或 520 获取 海量免费干货▲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心理严选主创团|小璇  来源|心理严选(satirxinli)

01

两岁半的孩子,都已经压力大到“秃顶”了

前段时间同学群里发了一条新闻链接,大家一下子就都看傻了——

2岁半的男童,成片的掉头发,头顶出现了秃点。父母刚开始以为是营养不良,后来去医院经医生诊断,是“斑秃”。

见多识广的老中医怎么也想不明白两岁的孩子怎么会“秃”,一问才知——

原来,男童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进上海知名的幼儿园,一口气给他报了5个补习班!

后来妈妈坦言,经常会跟小孩说“你一定努力考上”之类的话,自己焦虑得整夜睡不好:“丝毫不敢懈怠,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让我想起此前大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

茜茜的妈妈和姥爷总是各种逼迫茜茜学习。甚至姥爷告诉茜茜,爸妈要离婚是因为茜茜学习不努力。

最后茜茜变成什么样呢?

睡觉做噩梦大声喊叫,从学校楼梯上摔下来,突然有了语言障碍,还被诊断为儿童抑郁症

无可置否,读书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孩子上补习班也已然是社会常态。

但幼童被逼得“斑秃”、抑郁症、离家出走、少年白头、暴力倾向、甚至自杀……

真的不得不引发我们对教育抢跑”、“唯分教育”的深思。

千万别忽视了孩子那幼小的心灵所能承受的“压力”,还有他们的“精神敏感性”!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因写字过多,手上竟有了老茧

02

“为什么父母拼命逼孩子变优秀啊?因为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啊!”

之前好多热文写“心梗爸”、“怒吼妈”,

都在吐槽当爸妈陪写作业的不易,可谁曾想过,成堆的作业任务之下,孩子同样也压抑

就说我屋后那家人吧,妈妈每晚都在吼孩子“不好好读书,你以后能干嘛”、“不是才教过你吗,做人做事都要带脑子”,“多做几道题,就能多考几分啊”……

那孩子是怎么回应的呢?

除了偶尔能听到孩子的啜泣声,和小心翼翼的询问,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的听骂。

我有时候在楼下见到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却总是一脸情绪失落。你看,父母想要的“争气”,换来的却是一个垂头丧气的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的育儿焦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大人的焦虑,很容易就转移到孩子身上。

看过一则很让人心酸的新闻——

“8岁男童上太多补习班猝死,临终前说了句“我太累了,想睡觉”。”

经了解,原来是要强的妈妈不甘心一辈子过得平淡,就想让孩子弥补自己未完成的心愿省吃俭用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后补习班。

这才导致的悲剧。

父母不甘心平淡,却在逼着孩子努力。

半夜两点多,8岁男童被家人送到抢救室

我突然想起网上有个段子:

“为什么父母拼命逼孩子变优秀啊?因为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啊!”

人人都说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家长在鞭策孩子,保护孩子的背后,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逼孩子去提升所谓“竞争力”。

不是每个孩子都觉得第一名,100分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而且孩子的优秀,真的不是靠高强度的学习逼出来的。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说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也就是说

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但只有能承受得住的压力才可以产生动力,而且最具效率。

过压之下,必成悲剧。

03

“优秀”孩子真的就是你想要的吗?

一个孩子教育错了,比孩子未接受教育,离幸福更加遥远。

那些“优秀”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两个多月前,香港教育局副局长的长子从家中跳楼。

他从小一路读名校,热爱音乐、喜欢运动,各方面都很出类拔萃。那为什么资深教育工作者养成的优秀孩子,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原因说出来真的很让人感慨——

因为在去年的单车比赛中受伤,得了抑郁症。

再回想到身边的人,那些“优秀”的孩子,一路成长都被要求尽善尽美。他们容易被影响成一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有特别严苛的要求。如果遇到点不如意不成功的事情,容易否定自怀疑人生。

《奇葩说》里颜如晶说——

没有人告诉我们努力的尽头在哪里,就像所有人都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但是当一个小兵发现不管怎么努力都当不了将军的时候,有没有人跟他说,没有关系,你可以只当小兵。

很多父母只告诉孩子努力,却忘记告诉孩子生活的事实——人生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

看过一篇香港知名媒体人屈颖妍写香港教育的文章,在香港,父母同样看重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香港家长最害怕的不是孩子去援交,去吸毒,而是孩子有空闲。”

其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虎妈栽培孩子的“铁人计划”,培养了孩子的争胜心、必胜心,有时渐渐忘了一些胜负以外的心灵教导。接受“铁人计划”培训的孩子,看似样样懂,但原本最基本的生活和快乐能力反而不懂。

屈颖妍老师感叹: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书、画、跆拳道、游泳……样样皆能,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我们的孩子每天上学都在学习文化知识,

但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有一个浩瀚的精神领域,需要提升和完善。

谁来拯救只会学习的孩子?!

还记得吗,前不久轰动网络的事件,天才程序员苏享茂因无法承受前妻勒索和威胁而自杀死亡。

苏享茂应该算是高智商了,为什么会一步步被骗?他本可以求助身边的人或者法律,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方法绝望离世?

我们在感慨“老实人”命运的同时,更应该深思,只关注于孩子的学习真的对吗?

孩子的成长中不是只有智商,还有情商、财商、爱商……各方面的培养和发展,都缺一不可

04

人生是一场耐力马拉松,何必着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待孩子不该是强行“知识填埋”,或者把大人的心理需求强行加给他们,

而是家长老师言传身教,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知这个世界。

只有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才算是教育的成功。

人生是一场耐力马拉松,何必着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因为决定“人生马拉松”的因素有很多,体力、耐力和爆发力。还有,孩子对这场比赛的态度

并且,他们是不是咬牙坚持享受着过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让受教育者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就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最该做的是,在尊重和体谅孩子需求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引导和帮助,那就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

你是要一个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的孩子,

还是要一个聪明“绝顶”的孩子?

END

说说你的感想?

(点右下“写留言”)

来源简介:本文系心理严选(satirxinli)原创,严格挑选生活中的心理学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本文作者:小璇,知性撰稿人。不写鸡汤不毒舌,写文只说事。

      心 理 严 选       

  婚姻|育儿|职场|治愈  

推荐阅读

天津6岁神童事件:我终于明白,千万别在“垃圾堆”养孩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