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揭露残酷真相:婚姻的破裂,都始于三观不合
1
它撕开偶像剧的梦幻外衣,也戳破金光闪闪的时尚包装,将种种残酷真相推到我们面前,说:看,这就是现实!
在这个剧里,渣男很多。
你会看到猥琐的男同学,在外撩妹的已婚中年油腻男,借出差性侵下属的男领导,只想恋爱不想结婚的富二代......
面容俊朗,身形修长,并且年轻有为,说都市精英一点也不过分。
他是正义的。在波诡云谲、风险重重、一步踏错满盘缘输的办公室政治里,一直坚守原则,勤恳做事,哪怕得罪无数人。
他也是能干的。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完成一个团队的工作量,而且质量非常高。
当他与陈可相恋,许多小细节,又令人感到他的细心、体贴与负责。
陈可是四川人,想吃火锅,他就买来菜与料,在家里热气腾腾地做。
所以,陈可和他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
哪怕张超美好到爆,在他与陈可的相处中,依然不时有小裂缝出现。
有一次,陈可看见路过的一个女生,背了一个王菲同款的lv,便兴致勃勃地告诉张超。
张超没接话,只是把手里的牛奶递给陈可,说了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我也挺喜欢王菲的”。
陈可的电脑桌面是一个LV的包,张超看见了,也只是悄悄地关掉电脑。
他对于陈可对包包的渴望,一直是回避的。
张超无疑是爱陈可的,他早已开始规划两人的未来,他想要给陈可一个家。
但他所设想的一切,却不是陈可想要的。
同时希望自己爱的女生,能够活得轻松、快乐,工作之余能好好享受生活。
她不想要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
张超对于生活的一切设想,都和她不一样。
那些微小的缝隙日积月累,成了难以跨越的沟壑,最终因一顿自助餐,彻底爆发。
那高垒的果盘、吃垮餐厅的攻略,让陈可尴尬之余,也彻底意识到她和张超的距离。
最终,当张超因吃撑去买消食片的时候,陈可决然地逃离了。
而是因为,两个人想要的不一样。
2
所以,他们的分手,也在预料之中。
年轻时,爱普莉和弗兰克互相吸引,走到一起。
弗兰克不再像从前那样有抱负、有激情。
他变成一个暮气沉沉的上班族,对工作毫无热情,对未来也没规划,每天朝九晚五,一天重复另一天。
爱普莉本是有野心的。
她喜欢表演,曾梦想成为著名演员,现在却困于孩子和家务之中,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枯燥无味。
她想逃离这样无味的生活。
弗兰克对此却并不积极,甚至会有意识地回避,他们为此不断争吵。
弗兰克以为妻子的平静是因为想通了。
可他不知道,搬去巴黎,是爱普莉的唯一希望。当这个希望被掐灭,她是崩溃的、绝望的。
而弗兰克,则陷于无尽的痛苦。
他们也曾相爱。
但当爱被时间消磨殆尽,对生活的不同观念,便浮出水面,越来越影响两个人的生活。
弗兰克向内,爱普莉向外;
弗兰克渴望现世安稳,爱普莉向往繁华多变;
弗兰克说:“现在不是挺好的么?”爱普莉却说:“只有巴黎,才有理想生活。”
对人生的不同渴望,对未来的不同追求,让他们开始纷争不断、互相折磨,最终酿成惨剧。
3
一个朋友说,婚姻的稳固,不在于外貌,不在于金钱,而在于能否互相看见,内在能否联结。
观念相近者,你说天空,我便能想象到白云与彩霞;你说海水,我便能想到浪花朵朵,海涛阵阵。
观念相异者,你说诗与远方,我说这是比苟且更可耻的逃避;你说美食令人向往,我说任何东西吃进去了都会变成屎。
这就很难相处了。
一开口,就觉得话不投机,于是生出“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
我先前也不解。后来年岁渐长,重看电影,忽然觉得,哪怕时光重来,他还是会被她吸引。
因为,他们太相似了。
他们都骄傲。
他们都务实。
他们都不被各种意识形态所绑架。
他们都是南方文明的背叛者。思嘉从外表、行为,到性格、思想,全部与南方传统格格不入;而白瑞德,也以锐利的目光,看到南方文明的固步自封与不合时宜,后来干脆与之划清界限。
正如他对思嘉说的:我们俩太像了,我们都是叛逆者,自私、狡猾、能把事情看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虚伪。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名誉是一文不值的。
4
还有杨绛和钱钟书。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朋友、情人、妻子。”
之所以如此形容,是因为他们不仅有爱,也有理解,更有灵魂的相照,理念的相近。
都爱读书。经常比赛谁读的书更多。
都很乐观。两人性情豁达,对生活的不幸均能坦然待之。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一起挨批、一起回家,互相安慰,互相扶持,被人们誉为“模范夫妻”。
都很淡然。功名利禄从不放在心上。
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钱钟书更是如此。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曾有记者千方百计找上门去,最后还是被婉拒了。
两位先生的一生,有幸福、有磨难,但因着理解,依然活成一对幸福的楷模。
5
在实验开始前,先测定学生们关于政治、 经济、 审美、 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
四个月后,实难人员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友,表明喜欢谁、不喜欢谁。
实验结果表明:
同时实验人员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
6
有人会说,不知道什么才叫做“三观一致”。
其实就是内外都没有排斥感。
你说的,是我赞同的;
你做的,是我认可的;
你懂得我,我也接纳你。
而这种灵魂之爱,会比欲望之爱、利益之爱、声望之爱……更要长久和扎实。
心理学家说得好,有了共通之处,人与人就有了桥梁。有了相似之处,人与人就有了同类,不再恐惧,不再孤单。
然后,你会说:我们相遇,我们有福。
如果喜欢
不求赞赏
只求点赞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