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最好早点知道的一个人生真相
GOOD NIGHT
May 21,2018
—— 陈大力
▼
我以前认识一同龄姑娘,也是个写作者,跟我一样的刚强性子,年纪不大,却要从命运手里拿到尽量多的甜头。
初次认识她,我便惊叹“酒逢知己千杯少”。竟然还有和我一样野心蓬勃的女孩子?我们两人太有共鸣,什么都聊,诸如“讨厌格子间里的人生,想要四海为家”——这样飘摇的、对着别人讲不出口的话。
后来在上海见面,我更是跟她彻夜长谈,把人生里里外外翻了个遍地讲出来,献给对方观赏,像献出一道细致烹饪的菜品。
那大概也是我们俩最没有缝隙的时期。接着她下定决心去创业了,一开始什么都跟我讲,办公场地很难租,招人也麻烦,还有好多手续没跑……都是我不曾经历的,只能随口应一应。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应,那时候我已经在考研,每天在图书馆浸泡八个小时,精疲力尽。
自然而然地,跟她没有再聊。
我考研的事儿没有告诉她,她知道我考研是在17年,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考上了,要去杭州读书了,她点了个赞,对我说恭喜你呀。
——那个时候她的公司很成气候了,年入千万于她已是常态。我为她开心,但我们是做不回亲密朋友的。
没有争吵,没有分歧,对对方没有任何不满,但不同的人生方向,已经让我们成为两条路上的人。
后来我发现,像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多。
人年轻时太容易懈怠,觉得享乐就好,别的不要,只要身边的朋友长长久久地陪伴自己,热热闹闹地围成一团,像情景剧无限续拍。但……你们会各自成长,人生的圈层、目标跟重心也都会发生变化。
从前你可以和她花痴地讲,“隔壁的小帅哥今天多看了我一眼”,到后来你分了好几次手,对感情失望透顶,工作也越来越重,你一边哭一边回复客户说“好的可以没问题”,会发现其实你也失去了把什么都拿出来跟她分享的劲头。
跟旧朋友疏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我们要成长。
▼
我以前很不喜欢独处。
跟朋友们逛完街,我会想要央求他们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我还想要散散步,讨厌一个人孤零零打车回家——我受不了“一个人”的状态,那让我觉得自己可怜。
但我逐渐发现,不管我怎么去结交新的朋友,怎么跟他们掏心挖肺,生活都是无法被填满的。他们可以提供很好的陪伴,但陪伴不是100%,人生需要独处的空间,像一幅画作需要留白,像我们需要无色无味的氧气。
现在我已经很习惯每天一个人带着电脑去咖啡厅,写一会儿字,安排一会儿工作,甚至,观察一会儿路上的行人。当我发现我可以活得越来越井井有条时,我是安心的。
这种安心是饱满、自洽的,一点儿也不浮躁,是可以沉淀下去的东西。
——独处比你想象中更好,它让你撇开“乱花迷人眼”,专注于自己的人生,你想要做什么,需要些什么,缺少些什么,只有在独处时,在独处的自审之中,才格外清晰。
认识一个女生,每天社交日程爆满。不知道在哪里认识的那么多人,但她总是跟至少三拨人有约,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电影,烧烤,唱K通宵,日日无休。
但她有一天——其实只是一个黄昏,难得没有任何安排。我为了写影评,在手机上看着电影,她突然真情实感对我说:“好无聊啊,人生怎么这么无聊。”
我心想你只是三个小时没人约啊。
后来我跟朋友讲这件事儿,我说她哪天不是酒肉穿肠过,怎么就要嚷嚷人生无聊?朋友想了想说:其实人是会被宠坏的,越是想把生活用“好玩儿的”填满,就越会对哪怕一丁点的平静都无法忍受。
但人生总是有平静的。总是有没人陪的时候。
而且,年纪渐长后,这种时候会越来越多。
我们要服服帖帖地承认,人生一定有无趣,无聊,甚至让你无法继续的时候,一定有。最好的面对是自己扛过去,然后让这样的艰苦,把我们锻造为更好的人。
不是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子一样,希望永远有一拨人陪着你,希望你永远不需要思考人生,希望依然有很多的糖掉在手里,在你什么都不争取的时候。
不可能。
▼
常有人问我:大力,你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努力啊,不是一点点努力,是非常努力。比如我出去度假都可以工作到凌晨两点,没有一句怨言,我发烧也继续工作,吃完药喝咖啡,生怕自己睡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写稿推掉了朋友的聚会。
我早早地明白了,人可以欢迎热闹,但贪恋热闹是不可以的。人得主动地长大,主动地扛起自己的人生。你不主动,那么命运会向你动手。
成年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大圈“不变心的朋友”陪着你,今天吃肉,明天喝酒,不去负任何责任。成年人所获得的陪伴也有限,因为说真的,各自都有人生,都有难处,你得去解决,而不是撒娇。
我目睹过人生的难,所以始终对“努力”怀有深刻敬畏。有时候你不需要那么多的朋友,你更需要的是独处,是想清楚你以后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什么不是。
这不重要么?
END
今日插图|电影《午夜巴黎》
陈大力
无 敌 大 长 腿 ,钻 石 少 女 心
☞你可能还想看:
不爱你了,老娘要去做个被爱的人
“花点钱做什么不好,非要装x?”“呵呵”
一段真正好的恋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