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了孩子的女人,没资格谈结婚。”
给你一个颜辞私家歌单
隔壁一桌,坐着三五个糙汉子,推杯换盏的声音夹杂着他们忽高忽低的交谈声。
“听说国家可能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了,真好,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还添个丫头那就是人生赢家了!”
“是啊!儿女成双,取个‘好’字!”
“可不是么!哈哈!生,回家就生!”
我没有回头看他们,只觉得此起彼伏的笑声和酒杯之间的碰撞声,在深夜的马路牙子边显得如此清晰。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姑娘跟着男友去见家长。准婆婆觉得这姑娘样样都好,唯独一点:太瘦了,会不会不好生孩子!
要求先怀孩子再结婚,反正都是要进家门的儿媳妇,生孩子是头等大事儿,领证可以先放放。
我想,大清都亡了,而婆婆们依旧焦虑地关心着自己的儿媳妇是否是个会下蛋的母鸡。
再看看那些在酒桌上侃侃而谈的男人们,也许在家扮演着的依旧是思想开化的好丈夫,懂得女人生育辛苦的好男人。
可是,在酒精的撩拨下,油腻的皮肉相逐渐松垮,露出的依旧是被新时代所掩盖的旧社会獠牙。
周末追剧,跟朋友一起窝在沙发上看《使女的故事》
彼此感慨完编剧脑洞之大,将如此赤裸的“行走的子宫”搬上荧幕之后,沉默了一小会儿。
朋友放下吃了一半的苹果,跟我说:“你知道吗,有些男方家里是要求先生孩子再结婚的,而且得生儿子,不然娶你就是亏了,我上次回家相亲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
“生,继续生,生到儿子为止。”
之前网上有帖子说,女友跟相恋三年的男友谈起结婚的事情,男方竟然还理直气壮地答复:“你没怀孕,哪来的资格谈结婚?”
可笑么,什么时候开始,一个有健全生育功能的子宫竟成了女人谈婚论嫁时最好的筹码?
有些时候,错误的婚姻,买断的可能不是你的爱情,而是你这一生的生育自由。
我时常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女人恐婚恐育的局面。难道,真的只是错在男人吗?
子宫在女人身上,要不要生,什么时候生,决定权也在女人手里。可是,又有多少女人是真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跟丈夫最近感情有点淡了,要不生个孩子吧,些许可以弥补一下感情的裂痕。”
“我都为了他生了个儿子了,我花钱,他挣钱养着我难道不应该吗?”
“生孩子是女人的必经之路,没有孩子的婚姻不会完整的。”
……
你看,如果从一开始,你自己就把子宫当做了生产机器,那你只不过就是个生产工而已。
嬷嬷在用电棒教训刚抓进来的一个使女,然后对着所有姑娘说:
“这一切似乎看起来很奇怪,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习惯成自然,你们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稀松平常。”
再联想朋友和颜酱讲的事情,知乎上所提到的“男人会不会娶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的问题,那些类似“生不了孩子就没资格谈结婚”的话语,也许一开始你也觉得匪夷所思,像根钉子似的扎进了你的生活里。
倘若不在脑子里上根弦,定个警钟,你就会慢慢地被困在这个钉子给你框出的圈子里,不得动弹。
就像女主角June说得那样:“没有什么会一瞬间改变,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你还未发现不对劲时,就已经被烫死了。”
历史的车轮并不总是往前,新潮的思想的确冒出了鲜嫩的尖芽,却在历史轮回的洪流中被逐渐覆盖。
当我们还在思考《使女的故事》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的时候,历史早就给了我们印证。
看看1979年前的伊朗:
(图片来自知乎)
就像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说的那样,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一个念头,就是“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在这里”,因为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只要条件成熟即可。
当你听到“先怀孕再结婚吧”、“总得生个儿子吧”、“香火不能断啊”这些声音时,你就要明白,不远了,真的不远了。
彼之使女,今之你我。
脑海里浮现出过年那会儿的场景,家里的亲戚们围坐在一起,讨论谁家又添新丁,谁家媳妇儿生了儿子。
轮到我这儿时,他们目光急切,眼里流露出的光彩似乎在说:“你的肚子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空气静止,我可以看见他们对我肚子未来发展的期待,像在观赏杜十娘的百宝箱。
我想,倘若我没有遇上我愿意与之共同孕育生命的人,这“百宝箱”即使不沉入海底,我也不会随意交予他人。
它,只属于我一个人。
我晃晃神:“别说我还没结婚呢,即使结了婚,生不生孩子看老娘心情!”
他们大惊失色:“胡话!女人不生孩子,谁要你啊!”
作者:肉包子
龙窝里的倪纳
*作者:刘没有丨颜辞签约作者。幻想十年后成为作家的刘没有,品得了茶拼不了酒,撒得了泼卖不了乖,入得了厨房做得了好菜。95后巨蟹座,特点是很能哭。
坏日子会过去,而你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