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江湖规矩
在古代历史上,一个人说话如果不算数,他在这个社会上就不能生存,就会被人给处理掉,这就叫江湖规矩。
民国时期的上海老大杜月笙人长得瘦小,不识字,这是他在江湖上的先天不足。杜月笙说,人不识字不要紧,但不能不识得人,所以识人比识字重要。杜月笙的风纪扣一直系着,永远不会敞开,这叫一个人的尊严。他成为上海老大,真不是偶然的。
我每次看杜月笙的照片就想象这个人,他面相祥和,两个扇风耳。江湖上有他很多传说,比如说,有一年,有一个富家子弟跟一舞女好上了,又不可能跟她结婚,身份不允许。那怎么办呢?给钱。
理论上讲,给钱是不能弥补一个人犯的错误的,但可以用钱来弥补这件事。那么钱有没有行情呢?没有规定的行情,只有心目中的行情。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心目中的行情。可能受害方会想得高一些,施害方可能会降得低一点,但终归是在一个大框架之内,不可以出圈。这个富商子弟赔了很多钱,最后这事就赖上了,没完没了。他没招了,求救于杜月笙,杜意味深长地说了两句话。第一句,他问底下人,按规矩办了吗?回复说,按规矩办了,双份。什么意思呢?就是行情是一个价,我们已经加倍给付了。杜又说了第二句,那就按规矩办吧。杜什么过激的话都没说,底下人心领神会,把那舞女塞进麻袋扔黄浦江去了,这事就结了。
江湖你可以很宽泛地去理解,不要老理解成武侠那个样子,都是一语不合,拔刀相向。其实今天这个社会也是一个江湖,我们都是游在中间的鱼。我老说人处于陆,鱼处于水,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要翻过来可不行,就是鱼处于陆,人处于水,那肯定都不行。因为那不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江湖这个环境对于每个人来说,第一是适应,第二,希望在适应中寻求某种规律,这种规律有人会掌握,有人会适应,有人会利用。如果社会有一个不成文但潜在又有的规矩,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运行得很好。这个规矩是什么呢?是道德。
在中国古代,道德治理社会的成本最低,法制治理社会的成本最高。今天被迫使用法制来治理社会,这是因为道德开始不起作用了。过去道德起作用,你跟人家说的话,人家就信了;今天你跟人家说的话,别人会问这人是不是骗子。如今谁有勇气跟一个生人去做一件大事呢?不了解他,你敢跟他做事吗?过去就敢。过去人们不相识,走路上你跟他借钱他很可能就借了,因为知道你是好人;今天走路上,谁跟我借钱,我可能借给他吗?熟人借钱都不可能。
当信义丢失的时候,它伤及的是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