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5-16 12:4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精选10篇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一部由章明执导,杰珂 / 吕星辰 / 冯国庆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 / 歌舞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一):贪嗔痴慢皆是毒,爱恨情仇必有欠

  理想。理想。

  每每看到这种小成本制作都有一种期待的心情。

  虽然结局很狗血,男主很神秘,可是还是不能忽略前半段青春校园带给我的欣喜。

  校园顶楼的张望。

  桥上徘徊的驻足。

  归家彳亍的步履。

  只因为,郎在对门唱山歌。

  山对面一唱歌,我的天就亮了。

  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

  你,就是我的理想。

  谁没有过年少懵懂的执着。

  谁没爱上过那样忧郁瘦弱的身影。

  现实总是和理想背道而驰。

  我知道我是你的理想。

  我热爱你的青春。

  我热爱你的单纯。

  我热爱你的一切。

  可是,我不是你。

  我不能不顾一切去爱你。

  我的理想,只是理想。

  我的现实,你不会懂。

  所以,我只能带着世俗的表姐,南下寻找我的现实。

  现实如此现实,那又何必现实?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二):安康紫阳要“火”------《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观后感

  很感谢豆瓣可以给我这次机会,前往北京万国城百老汇电影中心去观看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电影---国内首个以自然县县名命名的实名制胶片电影。

  自然县县名命名?顾名思义,就是这是一个真实的城镇。虽然它不是像北京、上海或者广州那样的大城市,但是却是陕西南部地区的一个真实的小镇。

  当然,这部电影的前身就是出生在安康紫阳的著名作家李春平发表的同名小说。小说当时发表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且迅速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所以拍摄这部电影的难度咱们可想而知。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相对于很多商业片的强档,像这种由真实的生活文化,经过电影唯美的拍摄,呈现给观众的这种作品显然更值得品味。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期待着国内能够多拍这种电影,多发掘我们身边被忽略的这些生活文化,让我们的文化能够通过电影,让世界各国的人更加了解、更加赞叹!!!!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三):郎在对门唱山歌——终是一场梦

  本片主要讲述了以小漾为中心,以紫阳民歌为线索的故事,整部片子谈了青春,爱情,理想。

  片中还有一条隐线,就是小漾的父亲与张雪峰的父亲官职的变化,两人各升一级,片中没有明说,却在称呼上暗暗现出,这也是说明了官场如人场,要想建立优势,必须手中掌握权势。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四):理想的破灭

  这其实是一首青春挽歌,谁都有那样痴痴地爱一个人的时候,然后就像刘小漾父亲的当头棒喝一样,“你确定那是爱情吗?”然后她才发现那只是一厢情愿,然后她才正式成人。

  每当剧中人说到理想这个词,就有观众发笑,原来这已经是一个嘲笑理想才正确的年代。据说电影开始时的时间是在2009年,我看的时候没有留意到,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后面大学毕业后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2013之后才对,所以后半段故事在我看来是一个预言,是关于理想破灭的预言。电影结尾黑场时,又响起了女主角第一次见到男主角时的声音,这是最简单的因果暗示,仿佛就像《滑动门》之类的电影一样,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一个瞬间,就不会有后面的结果。

  不可否认后半段的剧情比较狗血,与前半段恰成强烈对比。也正好对应了青春年少做学生的时光总是特别美好,而毕业后面对的现实社会却又是那么的丑陋无情。山歌应该是当地的命题要求,但被导演很好地融入了情节中,有些地方歌词甚至用得非常巧妙。而且紫阳的民歌非常好听,为电影增色不少。另外,女主角表现非常出色,潜力无限。

  不知道为什么章明老师电影里的环境总是湿漉漉的,也许因为他有颗“潮湿的心”?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五):生活之内 电影之外

  在《山歌》之前,我对章明的了解不是很多,对大陆文艺电影的认识也停留在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几个导演身上。

  2010年初我和班里一帮好友拍完了一支MV,算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告别。几天后我背起背包来到西安,开始新的生活。

  那个时候天寒地冻,《山歌》刚刚杀青,遗憾没有亲历电影的拍摄。

  春节过后,春暖花开。工作不是很忙,我在公司翻看着《山歌》的前期资料,剧本梗概、导演阐述、营销策划、经费预算......这个片子有很大的政府投资行为在里面,我对政治参与文艺的做法一向免疫。如果不是纯粹地去做电影,拿文艺的行径完成一个政治命题,就像高考,考出来的都是白痴。这也是我一向不太关注中国的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原因,一个开车最好的大夫一定不是个好厨子。

  太阳东升西落,日子庸庸碌碌。7月,我从大学毕业了。

  9月的一天,《山歌》的制片之一,吉多老师从北京带来了电影的样片。

  我记得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帮人抱着一27寸的苹果,兴师动众地去酒店看片,我成为除导演和制作人员之外最早看到成片的观众。当时气氛很安静,也很沉重。我能感觉到几个制片人正在随着屏幕的闪烁盘算着这片子究竟能不能收回成本。我不用考虑白花花的银子,反倒是最为理性的旁观者。

  黑幕,画外音:“哇塞,这个人好帅,他指挥的真不错,走,我们去前面看看。”音乐响起,淡出演职人员名单。

  我心里泛起淡淡的感动和莫名的回味,我想制片人心里的石头也放下了。

  我没有看过章明之前的电影,看完《山歌》,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这位素未谋面的导演,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在中国不可多得的导演。学院派、胶片颗粒的质感、长镜头叙事、绝佳的场面调度、善于克制、充满张力......这些典型的文艺电影气质在《山歌》里得到了游刃有余的发挥,这也是大多数商业电影不能具备的小众情怀。我所担心的政治绑架文艺带来的上纲上线,也被章明巧妙地回避了过去。你能听出来他是在说政治,但同时也是在讽刺政治。生活就像马桶一样扎在那儿,不生,不灭。

  做为一部电影,自会有牛逼闪闪的豆瓣网为它评分。做为一个导演,“为人民拍电影”只是和你客套了一把。做为一个文艺电影导演,坚持和隐忍才是最真实的。章明为人低调,在一个被认可和自我认可的圈子里教书,拍电影。闲暇的时候,他的爱好是打几把羽毛球。

  《山歌》接下来的事是宣发。宣发是电影之内却又在电影之外的事。

  我做了一些海报和预告片剪辑的工作,章明对自己的电影了如指掌,他的意见总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半个月前电影已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影片展映单元,期待这个月中旬的金爵奖竞逐。我忽而又觉得“竞逐”这个词不对。天下电影如出同门,把文艺搞得像GDP一样,难道不是一件悲哀的事?大家都是在做电影,都是一种生活,一种创造,都是在全身心地投入,都不容易。AS ME,凌晨3:42还在写这个日志,不容易啊不容易!神马金狮银熊奥斯卡都是浮云,睡了。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六):爱情和现实的断裂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某位南方影评人打出了八分的高评价,某位京城国产片达人赞不绝口,然而与之对应的,某电影中心的节目总策划给了零分,cinephilia的竞赛片评分团更是有多人吐槽猛踩。如此诡异的现象并非故作巧合,它就发生在《郎在对门唱山歌》身上,这恐怕也是导演章明所没有想到的。要知道,在入围竞赛的三部华语片里头,它没有明星,基本没有宣传,大概是最没有话题的一部片子。如果说,《Hello!树先生》的语焉不详让很多人没看懂(两部影片都有故事上的断裂),那看过《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观众,他们都宣称自己看得很明白。因此,不管《郎在对门唱山歌》上映与否,这般极端分化,大概也是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评价体系的断裂,恰恰也是电影自身的一大特征。

  《郎在对门唱山歌》呈现出诡异的两段式,叙事文本和镜头语言彻底断裂。从片名进行判断,把它预想为爱情片并不为过。电影前半段呈现出校园纯爱的面貌,高中女生爱上了教音乐的家教老师。故事情节顺水推舟,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岂不料,电影后半段逆转直下,大洒狗血,在看似问题全无的二选一爱情中,女主人公刘小漾遭遇了尴尬的痛苦,坦露了难言的困境。

  如果用一个更为稳妥的方式来评价,《郎在对门唱山歌》的大半段或者说三分之一段落都相当棒。分为老城和新城的紫阳,汉江穿流而过。影片选择了老城作为拍摄场景,石板路和老房子。有茶有歌,县城的风土人情,一下子就出来了。许多人觉得,如果按照那样的长镜头拍下去,影片必然会突破国产小清新的格局。开场部分的长镜头行云流水,摄像机在狭小空间和人群当中穿来走去。室内、天台以及江面三部分内容同时行进,交叉编排,人物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尤其是三位主角。但在后半段,镜头突然迟滞了,零碎混乱。原本张弛舒缓的情感关系,它像一根被拉长的橡皮筋,随时都有了断掉的可能。怎么办,往何处去,当《郎在对门唱山歌》抛出这两个问题,它就击中了我的内心。

  如果对照文学剧本,《郎在对门唱山歌》有意识去提醒观众拍摄年份,事实上这个故事放在90年代末或者新世纪初也无不可。如果注意到片中的国庆阅兵和2009年12月24号这个日期,再过五年后,也就是2014到2015年。那么,就像镜头所体现的那样,电影里的爱情突然变得不真实起来。立足于当下,后半段的人物关系只是一种可能,现实里的爱情,正在进行当中。

  早在《巫山云雨》时代,章明就对县城的未来感到难以想象。它究竟是被淹没,还是维持着不变的压抑。就这点来说,在《郎在对门唱山歌》里,章明继续保持着他对县城生活的关注,像公务员的家庭和年轻人的情感。里面男女择偶的观念,也完全跟上了时代。大学生、公务员、军人、剧团人员,他们组成了县城的人际关系网。然而,他们组合在一起,真会呈现出那样一个未来?总之,把电影后半段定义为一种未来并不是无端猜想。如果记得开头天台上的对话,几个人正在进行重返月球的讨论——关于未来的对话。书记做了总结陈词,那就是谁说了都不算,所以,关于三人爱情,某种意义上,电影说的也不算。

  对于饱受争议的男主角,先不谈演技,私以为,学音乐的艺术生,就是他那样子。考虑他的家境出身和返乡就职,加上心里有鬼,若即若离的表现种种,片中的演绎方式,反而是准确合适的。再到女主角和几位男配,他们也有不错的发挥。出了电影院,众人热议男一号像某位影评人,而男二更绝,他分明就是上海电影节的某位工作人员。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这部电影真是一起完美案例。【新浪】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七):为什么章明不能成为巫山洪尚秀

  1

  紫阳并不在四川,而是属于陕西安康,但它竟然有着和巫山一样的地理质感:湿漉漉的江水、迷蒙的雾气和弯曲的山路。在第一个长镜头中,章明展现了他非常厉害的调度能力,惊艳、准确,这个镜头迅速交代了环境,不仅是临江二层小楼的空间环境,还有这个小地方的人际关系面貌。

  在电影的前半段中,这种成熟的影像控制能力塑造了一个绝佳的氛围,这种氛围掩盖了一些缺陷,譬如一些尴尬的台词,甚至让男主角稍欠缺的演技也变成了一种魅力。

  但在电影的后半段,这种电影感迅速消失了,剧作上为了推进剧情,放弃了对人物情感和动机的细致描摹,影像上,跟拍手持镜头并没有让人产生与之共情的写实感,在前半段中营造出的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被彻底破坏了。

  2

  3

  4

  如阿彼察邦营造了东南亚湿热神秘的影像,私以为章明也建造出某种长江影像,但不知处于什么原因,在《巫山云雨》之后,他似乎再无能力拍出一部更好的电影了。《巫山云雨》被禁看来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作为第六代文艺片导演,后面拍的几部电影都是政府出资,作为所谓的“政府宣传片”来拍的,对不知道怎么找钱的文艺片导演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思路,但是不是也更说明当下的电影创投体系让我们逐渐丧失越来越多的好导演呢。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八):带我去月球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郎在对门唱山歌哎/姐在房中织绫罗哎/哪一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的歌哎/这样好(哎)/唱得奴家脚粑手软,手软脚粑哎/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绫罗不织,听山歌哎。”

  事实上,最初听到这个片名,我把章明这部新片想象成了章家瑞拍的云南系列,估计是清清淡淡,再来点乡间民俗,玩一些歌舞情调。不想,《郎在对门唱山歌》展现了一段爱情残酷物语,有青春里的迷梦,更有成人后的残酷血腥。在上一部《怀孕》(亦称《结果》)作品中,有人打趣章明,他把本来几万块钱就可以打发的事,硬生生地做到了上百万的预算投资。《郎在对门唱山歌》也不例外,影片为百万级别的小成本电影提供了良好案例,这里头有政府投的钱,说起来跟去年刘杰《碧罗雪山》差不多。虽有公家介入,然而电影规避了为之粉刷门面的要求,片中出现了茶、山歌以及老城,这些固然可以看做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同时又跟影片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纵然如此,如果单是结合紫阳的风土人情,再讲一段年轻男女的爱恋,《郎在对门唱山歌》依然显得规矩平常。在原著作者要求主线不变的要求下,章明把故事分成了泾渭分明的前后两段。剧本加入了醒目的年份提示,但在电影里,他在后期剪辑时觉得,观众如果能看出来,那是最好。如果看不出来,那也就算了,不去强求。话是这么说的,如果解读影片时漏掉这点(2009年到2014年),那么《郎在对门唱山歌》只是一部有点意思的作品,根本不值得长篇大论去分析。故意为之的强行断裂加上贴切的人物对白,上海电影节的评审团果断授予它最佳编剧奖。然而在电影节放映后,影片的跑调同样引发强烈的意见反弹。有人觉得它破坏了整体,有人觉得它断得惊为天人。也有人觉得,这分明就是一次意外,属于不可控的东西。

  片中的紫阳分为新老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城,也就是主场景。一部分是新城,看不大见。从《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到《结果》,章明持续关注着县城和小城市的命运,生活其中或者经过逗留,他们都袒露出私密的爱情和欲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章明的每部作品都会涉及秘密和床上戏,每段故事到了最后,它都会迎来戛然而止的尾声和定格,不知所趋。

  感谢赛人老师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九):环境,非空间;人物,非角色

  很奇怪的,章明似乎不怎么考虑声音在营造影像真实感上具有的明快效果。

  《郎在对门唱山歌》的声效遵循着较为低劣的配音效果,原本可以展示影

  像真实性的环境音完全没有被表现出来,只以示意的方式作出简单的交待

  可整部电影又没有出现电视剧般的表层效果。后来想了一下,原因似乎在

  于它既不表现建筑,也非空间,而是一种环境。环境从空间的纯粹性体验

  中脱离出来,形成为气氛、叙事氛围,以一种背景的方式衬托于影像背后

  让故事在其中发生。并且,人物内心暗暗潜涌的情绪与环境气氛相互烘托

  章明厉害的地方也许在于人物对于环境有一种自知与熟悉感,天然地贴合

  于外部环境中,并将自我自然地表现出来。当然,《郎在对门唱山歌》的

  困境在于过于迅速地为其安排了结尾,戏剧性冲突的表现非章明擅长所为

  他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在开发那些无意义的时刻,从中寻得一种情绪作为观

  影体验需要的本身,而不必借由其他。这样就很厉害,下次可别将故事啦

  《郎在对门唱山歌》观后感(十):翻来覆去陈词滥调

  前半部分以为会是个逼婚故事,以为官场上的无奈,现实的力量会压垮年轻的恋人,后半部分却莫名其妙变成了毫无理由的爱情背叛和言之无物的死缠烂打式单恋。

  看了幕后字幕才明白,原来是为紫阳做的宣传片,成了卖弄民俗的造作品,生生在里面插几首民歌,便交了作业。既然钱是紫阳的,主人公和故事就只能发生在官二代的小姐少爷们身上。

  民歌也就是那么一首,反反复复,连细微变化都没有,这哪里是民歌,简直是商品化的民歌死尸。

  吊诡的是,民歌这种草根文化,变成了北京来的文化精英和县城小姐的追求。更后现代的是,小姐唱民歌是用充分显示文化资本的钢琴伴奏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