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我为什么要发飙?
◆ ◆ ◆
文 | 牛阳阳
01
前一期《这就是铁甲》的机器人比赛节目中,郑爽发火的视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比赛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她对着裁判说“倒数、数数、读秒”,质疑裁判读秒太慢,后经网友检测确实是把20多秒数出了10秒。
如果裁判正常倒计时,她战队的“钨”武器可能就不会被打掉了,不至于赢了却伤痕累累,不能继续下一场的比赛。
结束战斗后她还声嘶力竭地喊了好几遍“刚刚读秒读慢了”,见没人回应,她强忍着怒火喊道:“我一直都尊重比赛的规则!但是你们呢?尊重过我的队伍吗?”
其实对于这种综艺节目,她可以像其他三位经理人一样,安安静静地看比赛,享受过程就好了。但是谁都没想到她会站出来提出质疑,维护着比赛的公平公正,面对不公勇敢发声坚持内心的正义。
在知乎上看到最高赞的一条评论说:“看到郑爽,想到了以前一样凡事较真的自己,可现在已然活成了同周围看客的那种圆滑冷漠的模样。”
越长大越发现,大多数人已经被所谓的社会规则磨掉了棱角,养成了“事不关己”的处事态度。面对不公不对的事,很多人就像那些课堂上不敢对老师提出疑问的学生,只要有大部分人坚持选了错的答案,那剩下的人也不敢选心中觉得对的答案。
后来郑爽直白地回应说:“我就是这样,这就是我。”
不管是素颜出席新书签售会,还是简单朴素的着装穿梭在各种场合和机场,还是所谓地放飞自我,她都是不同寻常的作风。
一直保持着自己最初的模样,我想这就是她的个人魅力,不屈服,够真实,敢质疑。
02
偶然间看到《人民日报》官微转发的视频里一个涂着大红色口红的姑娘,化着精致的妆容却因为外露着一条假肢看起来格外地显眼。
视频里的她没有一丝胆怯,而是露出一排整齐的大白牙大笑着面对所有人。
她叫谢仁慈,四岁时因为意外失去了珍贵的右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许自卑,更何况是身体有残缺的姑娘,但她却不卑不亢地承受着这一切,毫不畏惧地在街上跑步、唱歌、逛街……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她,就是有那种英雄主义的人。
据说她爆红是因为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主动露出假肢上街,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大方地把自己露出假肢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照片里那个戴了假肢的女孩因为灿烂的笑容感染了很多人,让人不自觉的想要夸赞:“太酷了”。
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卸下伪装;抛开一切世俗的眼光,只想用力地热爱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当她自如地走在商场里,或者在街道上接受来自四面八方奇怪的目光时,已经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关注自己的所求。
她可以独自一个人去上课,虽然会经常摔跤和受伤,但始终告诉自己:“用力地活着。”
对于她而言,失去了一条腿不能成为阻挡她实现梦想的借口,写书、参加节目、跳舞、跑步、游泳、攀岩、健身、旅行……
没有一个是她不敢尝试的。
她最让人心悦诚服的,是哪怕身体不够完整,哪怕在复杂的眼神里,哪怕很艰难的前行,也一定要安插一个“我自己”。
03
《人类简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没有把选择交给内心,而是交给别人的时候,那我们随时随地都会丧失自由。
看过一个短片叫《玩手机的女人》,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她因为一部手机实现梦想的故事。
生活在封闭且有沉重劳作的农村,她16岁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结婚后她带着两个孩子继续在家种田。别人已经不记得她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某某人的老婆,谁谁谁的妈。她并不想被这样的标签定义和束缚,过着无名无姓的生活。
手机,可能对于别人仅仅是通讯的工具;可对于她来说,却是百无聊赖的生活里升起的一道阳光,这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通道。
别人看着一个女人整天就知道玩手机,经常闲言碎语和指指点点,把她当成一个“怪女人”。丈夫对着她大吼:“你个老农民,一天到晚就晓得耍手机。”
她不在乎,依然没日没夜地玩,一连玩坏了7部。6年时间写了40多万字,在网上收获了很多粉丝,后来被邀请出版成册,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
在短片中,很喜欢她说的那句:
我的外表可以不美丽,我的家庭可以不富有,我的乡邻可以把我看成怪物,但是写作的梦想,让我拥有了一个王国。
那里没有歧视,无需怜悯,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高贵的,抬着头的。
她面对身份、年龄、地域、身边人的限制,并没有停止追寻自己实现梦想的脚步。
很多女性天然地在这个世界上扮演多重的角色:某某家的媳妇,孩子的妈妈,家务活的主人。
因为不易,所以她格外地珍惜。想要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得找到属于自己的通道。而做自己内心梦想的事,就是走向自己的通道上。
父母赋予我们姓名,不是想让我们成为别人。而是,为了让我们有名有姓地成为自己,好好地活着。
-作者-
牛阳阳,剽悍读书营老铁,95后药剂理科生,喜欢写作和阅读,在终生成长者的道路上绝不停歇。
剽悍一只猫和他的朋友们
在一起就是剽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