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再访川藏那段最美丽的骑行路
高铁在飞速地前进,从邯郸到成都仅有八个小时,快捷且平稳,在列车上写东西,这是第一次。
九年前,为了完成骑行川藏线的梦想,从聊城坐火车到成都用了47个小时,47 VS 8,九年的时光,铁路完成了它的华美提升。与九年前相比,我的提升是多少呢?九年前是正营,现在不过副团职,提升幅度不大,九年前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现在马上要上高中了,个子也长高了一米,变化巨大。
而这一次的重访,其实正是为了儿子,我想让他看一看当年我曾车走过的那段路,以期他能明白毅力之于人生的意义,并能推而及之到他的学习。学习生活其实也如川藏线的骑行一样,有吃力的爬坡也有下坡时的快意,爬坡时恨不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弃任何的努力。但,我在路上懂得了,只要不放弃,永远不会有失败。每坚持一圈,就离拉萨近一圈,虽然这一米多的距离相对于漫长的川藏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每一圈却都不可或缺。所谓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许你看不到这一步对千里的意义,但在心里却必须坚信所有的努力都会结出硕果。
原本计划是自驾到拉萨,但家人都是竭力反对,怕不安全,好吧,一向偏执的我居然回头了,总不能一辈子总是赢吧。
从西藏骑行回来后,曾有人问我还会不会再次重骑川藏线,我说如果儿子有这个想法,我会陪他重走一次。但孩子对这样的事似乎没有兴趣,甚至对我曾经骑行的事也从来不曾与人言起,所以,重骑的事儿这辈子估计没戏了。
去年的时候,曾带着儿子从聊城的家里步行到老家(45公里),是想告诉他我从农村的老家走到聊城、被这个城市接纳有多么的不容易,我从小到大上过的所有的课、当兵之后所有训练与付出,都是为了打下基础让这个城市接纳。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拥有比别人多的东西,都得经过打拼与付出,天上掉馅饼的事从来不曾发生,以后也不会发生。
今年这一次,我是想让他直观地看一看我曾走过的路,希望能让他汲取到精神的力量,对以后的高中生活有所帮助。这条路虽然一直横亘在这里,但在我骑之后,与我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我在这条路上经历了希望与绝望、挣扎与坚持,满怀希望地踏上征程,在各种磨难来临时也想过要放弃,但最终还是一步不落地坚持骑了下来。并不是自己的身体好,也不是车技高,靠的就是有点偏执地坚持,永不言弃的信念,我希望孩子能在看到这条路的时候,感悟到这些内容。
在这条路上,我认识了肖波,萍水相逢的我们,他豪爽地请我们吃了一路上最腐败的一次涮牦牛肉,我们因此而一下子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记得曾有一个犹太人的故事,某个人家因突遭变故不得不外出逃难,父亲问两个儿子逃向哪里,一个儿子想逃向自己曾帮助的人那里,一个儿子想逃向曾帮助过自己的人那里,各有各的道理。父亲说,按你们的想法跑吧。结果怎么着?逃向自己曾帮助的人那里的儿子并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帮助,而另一个儿子却得到了真心的帮助,这就是人性:好的人会一直好,不好的人不会因你的帮助而发生质的改变。
稻城作为目的地之一,是为了领略不一样的藏地风光,雪山、草原、原始森林,成群的牦牛、湛蓝的天空,跳舞的卓玛、热情的康巴汉子,都有着莫名的诱惑。天大地大,让孩子在同一个世界看到不一样生活,激发他探寻外部世界的热情与好奇心,进而也明白通向世界的路也许仅有一步之遥,如果他自己足够强大的话。十万八千里,对唐僧来说是半生的跋涉,对孙猴子来说不过是一个筋斗而已,其间最关键的因素是你得有本事,而学习正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本事。
6月13号,有人发来折多山的视频,漫天大雪与最严寒的冬天毫无二致。一下子就想起了九年前爬上折多山时的情景,那是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超过四千米的高山,我在山的垭口给老婆打电话,说我现在站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仿佛看到了天庭的神光。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是文字和语言所描绘不出来的,那种感觉甚至让人有一种憋闷感,因为无法表达内心的喜悦而憋闷。
这一次,与折多山重逢,会有什么样的感慨?或许,我不再如上次那样激动,毕竟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山也曾跨越过。但老婆与孩子估计会有另一种感受,这将是他们登上的最高的山。希望能在这个流火的六月与风雪来一次不期而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多样,作为一个生活在内地的普通人,能在六月与暴雪相遇的人估计不多。
明天去缅怀凭吊“客死他乡”的山东老乡诸葛亮,这位躬耕于南阳的布衣,虽足不出户却能知天下大事,临了临了,还是想逆历史大势而为,不论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是六出祁山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事。难为这位在天府之国创业的山东老乡了,估计这应该是最成功的创业者,虽然功业不如吕不韦,但名声与道德情操却无人可与之比肩。
成都的小吃也是闻名遐迩,上一次因为同行骑友经费的问题,一路上都是精打细算,并没有吃到任何的佳肴,仅是满足了填肚子的最基本需求,这一次全家总动员,就不必害怕囊中羞涩之事了,因为咱把管钱的人带来了。我带着她,她带着钱和孩子,一起去大快朵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