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道理会让你变蠢:失败是成功他妈
讲真,80% 的人,都没搞懂怎么「犯错」。
犯错也有对错?
昨天的文章《那个 7 年换了 13 份工作的姑娘,未来会好吗?》(点击可阅读),聊到:是该专注于做一件事,还是去多尝试。
留言中,有人 Pick 专注:
►@辛德瑞 Roll。
有人反对:
►@Ann
我比文中姑娘跳槽还多,谁都想把生活过的好。难道这样也有错吗?
有人迷茫:
►@唯美
感触很大,工作 8 年也换了 10 份工作,老是跨行业。现在迷茫时期,老是在原地踏步。
有人提问:
►@木子李
文章很好,但是所长你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哎,不去不断的尝试,试错,又怎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呢?去尝试更多就意味着简历必定 「丰富」啊!
看完是不是更懵了?其实 3 句话就能讲清楚:
● 大家都想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
● 但找到擅长的事很难,需要试错;
01
怎么正确「犯错」
犯错也是有方法的,直接上图:
2. 试错;
3. 总结,然后提出新的假设和标准。
你会发现,「试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前面的假设和标准,怕是会一直错下去。
拿所长自己举例,最近「人生研究所」的文章风格变化挺大的,因为我也在找自己擅长什么。
但是我并没有盲目地「这个不行换下一个」,而是先明确假设和判断标准。
我的假设是:
正能量很有用,但解决人生问题,需要交流、需要碰撞,更需要方法。(这也是升级账号的初心)
所以我的判断标准是:
我能写出对大家「有用」的内容吗?
● 有信息增量吗?
● 有启发感吗?
● 有共鸣吗?
● 有趣吗?
说回昨天的文章,那个履历丰富的女孩被拒绝的本质原因,不是因为一直在换工作,而是没答出她换工作的标准和预期。
所以,换工作前问问自己:
● 我为什么换工作?
● 我怎么判断这份工作合不合适?
别急,接着看。
02
他们不热吗?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如果你开始找不到目标,与其在那光焦虑,先动起来,别让身子冷了。
所长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辞了上一份工作,计划着给自己放个假,再出去找工作。
在空窗期(辞职后没下一份工作),为了保持「手感」逼自己去图书馆,把几本放了很久的书啃掉。
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做什么,不如先把落下的书看完,或者学一门通用的软技能(比如:英语),保持在场上的感觉。
热好了身子,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03
不停的换工作,只是战术上的勤奋,给自己努力的感觉。
如果你觉得想这么多很麻烦,那你会麻烦一辈子。
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麻烦,你做到了,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你对现在这份工作感觉如何?
当初为什么选这份工作?
点击下方「留言」
送你一张闪亮亮的能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