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养,叫得理饶人
壹去年国庆,跟团去某地旅游。
谁知有一位男子的位置被人占了,他大声说:“大姐,这不是你的位置?”
女士尚未开口,导游过来说:“这个阿姨晕车,您和她换一换吧。”
男子一下就怒了,说:“凭什么要我和她换位子?她也没缺胳膊少腿,凭什么就要坐在我这儿......”
导游的解释他全然不听。只是在一味地指责谩骂:“我也晕车啊,来的时候我一路吐,你这导游哪去了?
现在你在这干啥?要换座?没门!有本事你赶我下车呀。”
按理说,本来男子才是得理的一方,但他自恃得理,便不再让人,以粗暴的方式与人争执,盛气凌人,不依不饶。
最后,反而把自己的理搞没了。之后的一路上,全车人说说笑笑的,就是没人愿意再理他。
我想如果他不想让座,直接说明情况,肯定能调换回来,实在没必要得理不饶人。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是生活中,常常有人喜欢上纲上线,恃理凌人。
2有一次,因为不小心把3号桌点的两瓶啤酒,错写到了5号桌的单子上。
其实就是6块钱的事。结果客人不肯买单,还大骂了他近3个小时。
经理去跟客人解释,也被骂了回来,最后岳云鹏不得不出了客人的352元餐费,对方才作罢。
岳云鹏说到现在还是恨那个客人,特别恨。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一旦自己占理,就摆出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范儿:
车被人轻微剐蹭,立刻趾高气扬,恨不得对方给赔一辆新车......
但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并非原则问题。
因为自己得理,就自以为得势,咄咄逼人、穷追猛打,还一幅“我是讲道理的人”的姿态,实在很难看。
的确有时是他人有错在先,但在一些无关大雅的事情上,不妨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
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
否则,可能不但没了“理”,还会失去人缘,甚至让身边的朋友疏远你。
叁张爱玲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可到了交稿的最后时间,张爱玲却没有把稿寄来。
当苏青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张爱玲竟说忘记了,并冷冷地挂断了电话。
苏青放下电话,赶紧找人补缺,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找到合适的稿子,最终出版了杂志。
杂志社工作人员知晓这件事,都非常气愤,建议她将此事公之于众。
可苏青却说:“算了吧,她肯定是被事情缠住了,不然的话,怎会不交稿呢。”
后来苏青非但没有恼怒张爱玲,还是不断地向她约稿。
而张爱玲也没再爽约过,两人还成为了交往甚密的闺蜜,最终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就这件事而言,张爱玲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没交稿,按说都是不应该的。
但面对此种情况,苏青非但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站在张爱玲的角度为其开脱。
肆很多时候,“得理让人”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你今天得理不让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一旦对方开始“不择手段”,终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
这就好比,把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
《菜根谭》有言:“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现实生活中,即使别人不占理,如对对方太过苛刻,自己也会失去人心。
更何况,世界很大也很小,这次得理的是你,兴许下次相遇,得理的就是对方了。
有同理心的人,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得理让人,是一种修养,也是具有同理心的一种表现。
下一次,当你得理时,不妨学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与君共勉。
1:目标 2:输出 3:成长
7:自律 8:习惯 9: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