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C位很容易把朋友变成前朋友
最近很火的一个词——“C位。”
也经常看到有人会发朋友圈,“XXX,C位出道吧!”
日本人很热衷于堆砌偶像,比如经久不衰的多人团体,AKB48,乃木坂46等。
乃木坂46组合成员是44人,AKB48以及其姐妹组合被称作“AKB48团体”,组合成员总数已经超过450人。
相似的演出服装,相似的出道年纪,还有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如果想要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些团体需要有一个中心人物作为代表,并给他/她让出Center(中心)的位置。拍照、表演、出席活动……“中心人物”都必须站在属于他们的C位,成为闪光中心。
C位有多重要呢?
芭莎慈善夜合照的环节,张韶涵无辜被挤上C位,连续两天被骂上热搜。
C位不仅仅是位置中心,还意味着资源优先安排,以及品牌方的喜爱。
还有最重要的,人气。
镜头决定观众会看到什么。
虽然我们会看到很多艺人,为了资源C位和好朋友反目成仇的戏码。
只有艺人才涉及到“C位”之争吗?
不,网红也有。
现在很多公司都会签约网红来做矩阵,这些网红里面总有特别红,红,和一般红的。
我不是贬义,这里不考虑人设问题,有些网红还真的…没有人设。就是他们本人。
毕竟红,就意味着资源,资源就意味着钱,好的资源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
大家会发现,有一种人是“谁红和谁玩”,陷入这种口碑风波里的艺人有早年的杨幂,还有韩国艺人iu。
也有很多网红开始跨界。
比如那些好看并且都在做电商(比如淘宝店)的人可能会开始和一些比较红的摄影师,漫画家,演员一起玩。
(也有的是真的关系很好。
“我想红,想被人看到被人喜欢,但我又想维护和同公司其他竞对的关系。”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诉求。
我当然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的话,我早就篇篇十万加了!!
《兄弟班》
《兄弟班》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阿力在母亲的支持下和好兄弟阿健,阿强组建乐队。后来阿友,阿伦,阿B也加入其中。
经过几个追梦少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从Loosers变成了Wynners,穷小子终于变成大明星,但乐队成员知名程度不一,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成为兄弟友情的最大考验。
这让我想到了汪峰。
1999年汪峰还是乐队鲍家街43号里面的一员,恰逢世界知名五大唱片公司华纳进入大陆市场,向汪峰抛出橄榄枝,但华纳并不打算将整个乐队签到自己的旗下,他们只会和汪峰一个人签约。
汪峰选择的是放弃乐队,他对乐队解释自己的决定时说:“如果我选择保留我们之间的关系,不签约了,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过不了一两年,我肯定会在心里怪你们,而且我也会骂自己。因为我知道,在此之前自己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的整个行业在国内是怎么回事。我们已经尝尽了苦头,它最终的结果就是死。我身边当时就有和我一起起步,然后干不下去的人,我不希望那样——而我想要一直做音乐。”
我当然可以理解汪峰,无论从哪个层面,我都完全可以理解他当时的选择。(当时汪峰出场费还只是1万元,而乐队成本是3万以上。选择和乐队一起成长的话,要走很长很长的一段路。
电影《兄弟班》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但《兄弟班》更残酷的一点是,这帮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偏偏只有一个人红了,每个人的知名度不一样,得到的资源也不一样。总有一种“明明大家都出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我得到的比别人少”的感叹。
但我更多的可能是觉得被抛弃吧,只有自己才是掉队的那个。
好朋友牵扯到利益,也难免会动摇,会取舍,会敏感。“谁都可以理解,但是被抛弃的还是自己啊。”
(前朋友特辑欣赏一下)
我觉得人啊,越长大能守护的东西就越少,首先是正义,友情,接下来是自己的身材。
或许,另一种答案可以在《兄弟班》里面找找呢。
(7月20号上映哦。)
和流川枫连续吵了三天架
“却躲不过,对你的喜欢”
我们会好的,因为我们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