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释经讲道如何不枯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释经讲道如何不枯燥?

2018-07-20 22:32:55 作者:李浦旻 阅读:载入中…

释经讲道如何不枯燥?

  作者:上海佘山教会李浦旻牧师

  人常有误会,以为释经讲道一定枯燥乏味,如同上希腊文神学课。然后就推论说需要根据需求来讲道,更有甚者认为灵意“解经”才是上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领略真正释经讲道的庄严华美。惟有神的道带着属天的能力,能造就教会肢体

  释经讲道(即:按着正意分解经文)乃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是圣经的明文要求。“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随意发挥式的讲道固然可能精彩,但往往有失经文本意,不能给肢体带来真正生命供应。幸而如今同工们已逐渐认识到了其弊端

  这几年来释经讲道被积极推广,有很多好书翻译过来,给内地教会带来的祝福不小。不过,可能运用还不纯熟,所以有些同工担心释经讲道会比较枯燥。尤其是讲教义性比较强的经卷时,担忧肢体们因难明白而将心思封闭起来。其实,这种担心并不必要。学走路固然可能会摔跤,但一旦学会了,要比爬行方便迅速多了。关键是我们身为主基督仆人必须按照圣经去行,就会有主的保障。我们无需担心,因为主会亲自来负责任。

  不过,有些技巧性的内容愿与肢体们分享。当然,日光之下无新事。无论什么经验前辈传道人肯定总结过了,而且必然比如今的我们要总结得要好。虽然如此,仍需抛砖引玉,请诸位传道弟兄斧正。

  释经讲道的立体化结构,有丰富内涵孕育其中。可以包含三重主线:古与今,中与外,天国人间

  其彼此交接叠合,因其将经文与听众密切联系起来,可以使讲道变得生动起来,并激发听众的深入思考。一,古与今。1.鸿沟关联;徒8:30-31。指历史文化的鸿沟与现今的关联。2.宏观微观。林前10:11。指具体问题与神宏观的计划之间的关系

  二,中与外。1.共同与差异;路24:44。指 共同的人性挑战,以色列民与我们的差异;2.交集碰撞。约20:31。指 内在的一致性与矛盾的碰撞点。

  三,天国与人间。1.巨大渺小;路17:20-21。指整体局部,神的宏旨与人的有限之间的对比;2.永恒短暂;西3:1-2。指两者间的巨大反差带来的强烈对比;3.光荣与灰暗。林前15:50。指不同看见与选择带出的不同结果

  以上三者都可以在一处经文中呈现出来,使经文直接对人心灵来说明。并紧扣基督耶稣与主的十字架这一核心信息。当然,改变人心的是神的道与圣灵的大能。但传道人需要尽上自己所有的努力,这叫本分

  事实上,三者我们以前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加以运用,但可能未加详细归纳总结,所以在具体操练上未能内里精纯,其体不能流畅

  举例说明:出40:34-38

  这处经文藉会幕与云柱火柱重申了神的同在与带领,在救赎的历史上意义重大。若要在讲道中应用,应该还讲到神的永恒性。那么,“古与今,中与外,天国与人间”三条线索体现在哪里呢?在解读历史文化背景后,我们会详细解释经文的本来意思

  神藉着摩西对当年即将要进迦南地的第二三代以色列人要说些什么?在普通的解经中,我们其实已经把古(历史文化背景),外(初代读者的看见与领受),天国(神永恒的旨意与计划)都讲述了一遍。

  最后是加以应用,也会讲到现今我们的真实属灵光景,面对的挑战,神对我们的带领等。事实上,因着神的恩典,我们都领受且分享到了。问题是前后分割,结构凌乱,线索不清,导致逻辑性不强,主题突出目标不明确。这属于技巧性的问题,只要加以注意,平时殷勤相信都能得到提升

  出40:34-38,我们可以分为三部分来分享:1.神古时怎样与选民同在并亲自予以带领,今日也要怎样…….;(古与今)2.出埃及的意义与象征性,对照我们今日的蒙拯救及离罪;(中与外)3.以色列民从听命于法老到围绕着会幕,象征眼光从地上转向永恒与真神。(天国与人间,或天国与地上)

  经文本身包含信息很丰富,对比强烈,主题突出,象征性强。我们只要合理安排,经文就会呈现立体化。听众不但感到精彩纷呈,而且经文能不断光照个人,挑战其内心

  不断默想的过程,就不断进深,以体会主耶稣心意的过程,这是美好的属灵享受。圣灵为了其子民,会赐下亮光,使我们里面预备得全备又妥当。盼望靠着恩主,我们能站起来为基督传讲活水般涌流的信息。

  释经讲道既是正确领受、正确分解、正确,也可以如手术刀般精准,如艺术般美好。盼望我们都能在神的话语深深扎根,按正意解经,靠圣灵大能来传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