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死去,2岁孙子坐身边多日:留守儿童,是我们共同的痛
因为老人死后这几天,孩子全靠自己拧开水龙头饮水,才熬了过来。
孩子母亲早年改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陪伴孩子的,只有那个突然死去的老人。
他们明明是祖国的花朵,却要在贫瘠的荒漠里,经受着无边无际的风霜。
这个群体究竟多庞大呢?
官方给出数据,完全农村留守儿童(也就是父母均长年不在身边)的人数,902万人。
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抚养的儿童,为805万人。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数据。
有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2300万。并且过半的孩子,一年见父母,少于2次。
到底哪个是真,就不多言了。
但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却是无数孩子的孤独和无助,苦难和伤痛,堆砌而成。
还记得那个冰花男孩吗?
零下十几度的寒冬,他穿着单薄的外衣,稚嫩的脸颊被冻得通红,晃当当的脑袋,被冻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大冰花。
他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
冰花男孩说,他已经好久没见到过爸爸妈妈了。
一个老人,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然后一些破烂的家具,就是这个家的全部。
因为长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常常会躲在角落,无声地哭泣。
无爱无资源无保障的生存环境,对有些孩子而言,能平安长大,已是不易。
湖北一个11岁留守女孩,被一邻居男子频繁性侵,却不敢作任何伸张。
贵州五个留守孩子,一起挤在垃圾箱过夜,不幸全部中毒遇难。
或许你会问,是因为留守孩子缺钱吗?
是的,当然缺钱,但他们,更缺爱。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统计显示,经济问题不是留守儿童主因,心灵创伤,才是。
由图看出,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自卑感、迷茫度、烦乱度,都明显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出许多。
幸福感则远低于其他家庭的儿童。
这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退步、被人欺负,以及使用暴力问题的发生概率,明显要高很多。
2015年6月9日晚,贵州毕节一个农村平房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一个13岁的男孩喝下敌敌畏,被妹妹从楼上推了下去。
紧接着,另外三个妹妹相继喝下农药。
四个孩子的生命,瞬间戛然而止。旁边只留下一句男孩的遗书: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
这个四个兄妹曾哭诉,为什么爸爸你要去外地打工?
但没有人,给他们回答。
最后,孩子走向了极端。
悲剧发生后,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孩子生活条件太差?
村民说:“孩子家里吃的、穿的都有,每个月孩子他爸还会寄钱过来,生活条件是不差的。”
所以,那些被生活逼到死亡边缘的孩子,不是源于穷,不是条件差,而是源于缺爱。
被人欺负了,孩子希望可以有爸爸妈妈帮他撑腰。
发烧感冒了,孩子希望可以被妈妈关心。
但这些希望,留守孩子全都落空。
这些孩子,只能在春节时,睁大了眼睛,望着父母回家的路。
或者,在春节后,哇哇大哭地说着:“妈妈,你不要走。”
去年春节尾声,安徽岳西县一个乡村马路上,又再次见证了无数次孩子和父母的离别。
一个10岁的女孩紧紧地抱住妈妈,央求着:“妈妈,你多留几天好吗?”
妈妈摇了摇头说:“没办法,妈妈要挣钱。”
女孩懂事的点了点头,依依不舍放开手,然后看着妈妈坐上了即将开往远方的汽车。
汽车启动后,孩子突然疯了似的追着汽车跑了起来。
直到汽车消失在转弯处,女孩才停下脚步,放声痛哭。
知乎上有句话说的好:很长一段时间,留守在家的孩子,以为爷爷奶奶才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父母”,而那两位在远方打工的家人,似乎成了一种利益索取的关系,孩子需要他们给予的只剩“物质”。
在这种缺爱之殇下长大的孩子,会自闭,会自卑,会更容易走向极端。
或许你会问,那怎么办呢?
我们能做的,唯有在背井离乡的时候,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然后,多挣钱,多存钱。
有了钱,才有选择权;有了选择权,孩子才能避免成为留守儿童的命运。
要知道,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父母的陪伴。
也许你还想看:
那些没有夜生活的夫妻,后来都怎样了
男人为什么要出轨?
被抛弃过,还该不该相信爱情?2亿独生子女的隐痛:不敢死,不敢穷,不敢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