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奇人,死于热爱却无惧无悔
按 | 天才往往智力超群,但却生性孤独。麦家笔下的天才更是如此,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伟大人物,他们同样有着致命的缺陷和不那么完美的人生。在麦家的小说世界中,正是因为这些缺陷和不完美,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今天和你分享的这篇文章讲述的正是其中一位英雄,他叫陈二湖。
y 阿谷君
这世间有三种人生:一种轰轰烈烈,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绽放;一种平平淡淡,在静好的岁月中细水长流。
这第三种,就是在热烈中回归宁静,在平淡处迸发火星,于觥筹交错间,追忆英雄年少。
但却有这样一种人,虽老骥伏枥,仍志在千里,对一件事热爱到了极致,以至于忘记了年轮的更替、岁月的侵袭。
陈二湖就是这种人。他是麦家小说《暗算》中的经典人物,将一生奉献给了解密事业,奉献给了心中神圣的信仰。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唯有热爱,方能热烈明亮,方能不虚此生。
老年方成的围棋天才
在围棋界,有个“九子定输赢”的典故。说的是一位名叫赵乔的棋圣,跋山涉水,一心寻找能与之匹敌的对手。
在凤山脚下,渭河岸边,他遇见了一个靠摆棋摊为生的女子。二人对弈,赵乔才刚投出九子,女子便认了输,说自己下到最后,必输一子。
赵乔不解,女子娓娓道来,把整盘棋讲得头头是道。赵乔听罢,甘拜下风,认女子为师。
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是要说明这种“从开篇便能窥见结果”的本事,陈二湖同样具备。
但相比较靠摆棋摊为生、对弈无数的女子,陈二湖更天才的地方,在于他刚学会下围棋,就已经能看透输赢且难逢敌手了。
世人皆知,围棋是聪明人的博弈,谋篇布局,均见功力。陈二湖下棋很怪,开盘落子离谱,溃不成军,却在中盘局势骤变,灵活不已,招招制敌。
就这样,陈二湖赢遍了慕名前来的挑战者,甚至连极有名气的冠军棋手,都说他“是个围棋天才,会杀败所有对手”。
这种大智若愚、老年方成的“天才”看似怪异,但若你了解了陈二湖倾其一生所谋之事,便会理解。
陈二湖原是情报部门701的破译大师,一生破译了7部中级密码和3部高级密码。
如果说破译届也有诺贝尔奖,那陈二湖将是当之无愧的得主,且将霸气卫冕。
解密是天才的事业,和围棋是近亲,同属于算术游戏。只不过相比较解密,棋谱上的机关就显得太简单了,如同小巫见大巫,低能而幼稚。
试问,一个连世界上极难的密码都能参透的人,又怎会被局囿于小小的棋盘呢?
只是这种天才,注定承担“高处不胜寒”的心酸,忍受“天下无敌手”的孤独。退休之后的陈二湖,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孤独。
不能顺遂己心,便是虚度生命
陈二湖是在65岁退休的。
跟很多老年人一样,他退休后的生活就是养养花,逗逗鸟,喂喂鱼,倒也惬意。
但才过了一个月,陈二湖就坐不住了,乱发脾气,灰心呆板。他就像一个赋闲在家的将军,既放不下一起打拼的战友和国家安危,又已失去了冲锋陷阵的身份和立场。
古有“梅妻鹤子”,对于陈二湖来说,密码就是他的妻和子。
他喜欢刺激、挑战和突破,受不了一成不变、波澜不惊的生活,他渴望和曾经一样,翻过一座座高山去冲杀、去征服、去使出浑身解数。
陈二湖这种人,天生就是为难度而生的,在普通人望而却步时,他会毫无顾虑地迎上前去。换句话说,只有与密码为伴,他才能找到自己、活成自己。
所以,当陈二湖失去了密码,他就失去了赖以攀援的蔓藤,如同一根紧绷了太久的弹簧,突然放松,是会断掉的。
陈二湖脑子里的弦就断掉了,他像得了老年痴呆一般,不仅健忘,还神经兮兮。
尽管如此,解密的“口诀”他却一点没忘,整日挂在嘴边:
“你肯定不是你,我肯定不是我,桌子肯定不是桌子,黑板肯定不是黑板,今天肯定不是今天,阳光肯定不是阳光……”
他将别人敬而远之的解密事业总结得如此简单透彻,把深奥的东西一语道破,把看不见的秘密洗干剖净,摆在众人面前。
正如麦家所说:“我坚信什么叫有天赋,热爱就是天赋。我相信这种热爱的程度越深,你对这个事情的天赋也就越大。”
因此,与其说是解密拯救了“痴呆”的陈二湖,不如说是对解密的热爱拯救了他,只不过这份热爱,同时加速了他的死亡。
陈二湖有个徒弟,两人携手花了数年光阴,攻破了当时超高难度的“火密”。
破解火密,如同来到了一个乱石丛生的地方。想离开,却无法辨别方向,只能一次次陷入绝境。但陈二湖却在梦中表示:乱石的地表之下藏着一条地下河流……
从那时起,徒弟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起师父的梦话来,无形中为破译事业打开了一道大门。
因为破译密码是一门孤独而又阴暗的行当,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和天才外,更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陈二湖的梦话,就是这“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
密码破了,上报功劳时,二人却犯了难。陈二湖觉得徒弟居功至伟,功劳大过他,徒弟却说全靠师父的梦话。
这种说辞让陈二湖觉得徒弟是在安慰他,死活不信。于是,在陈二湖被组织授予头功后,他觉得自己抢了徒弟的功劳,愧疚了一生。
不得不说,陈二湖是适合生在密码世界的,且只适合生存在密码世界。因为那里只有敌人的陷阱,没有人心和世故。
他太不擅长处理人情世故,就像钱钟书先生一样,宁肯默默守着《管锥编》,也不愿投入复杂的尘世。
但钱钟书与陈二湖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知世故却不世故,但陈二湖却是一点世故都不了解的。
正如《暗算》封面上所写: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可以解开敌人的密码,却难解人心的密码。
让陈二湖走出特别单位701的红墙,去破解人心的所思、所想、所做,着实难为他,对他而言,就是折磨、残忍、困难、不安。
以至于他对这件“抢功”之事耿耿于怀多年,至死都愧疚不已,无法善终。
陈二湖是在破解了“火密”的备用密码“炎密”后去世的。
领导不忍陈二湖失去密码后如同没有水的鱼,变成“老年痴呆”,干脆特批他回到701,给了他炎密破着玩儿。
陈二湖却认了真,所有病症不药而愈,仅用时100天就破掉了炎密。
但我想,陈二湖是死得其所的,还有什么比死在挚爱的事业成功之后,更能令人感到喜悦呢?
对陈二湖来说,死于热爱,死于轰轰烈烈,远胜于在虚妄、无聊中活得长长久久。
正如他所说:一个人的智力范围越是局限,那么他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就越容易接近无限。
阿炳如此,黄依依如此,陈二湖亦是如此。
他在解密和围棋中显露出超高的智商,深不可测、机敏无比。但让他学太极,却死活学不会,别别扭扭,记住后头就忘了前头。
此外,对于事业,对于祖国,陈二湖可以说毫无亏欠,但对于家庭,他却亏欠良多。
他的妻子因“革命需要”嫁给他,从此独自用瘦小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辛苦把孩子们拉扯大。就连得了胃癌晚期,都一个人死命扛着不肯说。而当丈夫的,就连妻子去世,也因为工作忙无法赶回。
在一方面完美到极致,另一方面就会无比匮乏,就像天平,要么在左右微微倾斜后守住平衡,要么一端腾空,另一端彻底落地。
麦家虽被誉为谍战小说家,但谍战为表,人性是里。他对生命的解读,已经由表及里,深入骨髓。
正因如此,才让读者透过一个个虚拟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参透关于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
“你可以解开敌人的密码,却难解人心的密码。”
最新版《暗算》现已上架,
点击下方书封,即可购买
▼
————————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