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北大教授力荐的5本书,你读过几本?
好 书 不 贪 多】
时间过得真快,What?两个月的暑假已经飞过去了!
此刻的你一定在想,
暑假是他们的,而我也曾经拥有啊······
九月开学季,皖新读书会的小伙伴们,
(咳咳,但是你们该看的还是要看,该重读的还得重读)
1.《陶庵梦忆》作者:张岱
豆瓣评分:9.2(2874人推荐)
书虫小语作为明清时期小品文的经典之作,用篇篇精妙来形容此书实不为过。
除了蘸满色彩的文笔,乐享繁华的小资情趣,还隐藏着大梦初醒的血泪。
本书的作者张岱,不仅仅是散文家或文学家,还是史学家,所取得的文学及学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之所以能写出书中种种,品位不凡,是因为从小便出身优渥的仕宦之家,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我们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然而命运的变故让作者不幸成了后者。
可贵的是,即便处在这种极端困顿的环境中,作者仍然保持着一个读书人的人格和尊严。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恒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余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这种难以释怀的悲伤融入景中,让小书虫也不免被带入一场情绪穿越的体验。
2.《乡土中国》推荐教授:王思斌 社会学系教授
作者: 费孝通
豆瓣评分:9.2(13157人推荐)
书虫小语很令人惊艳的一本小书,作者通过观察、归纳,为我们掘小口,挖深井。
想真正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自然要从我们扎根千年的乡土文化入手。
这种附着于基层的文化长期稳定,带着浓浓的“土”味,却是格外亲切的。
正如文中所说,“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而通过“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进行中西对比,也让我们看清楚了许多差异的由来。
就举家庭婚姻一例来说,读罢先生的分析,小书虫对中国式婚姻的亲疏、纪律性这方面方解开困惑。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如此看来,没有效率就没有事业,也无怪父母嘴里常说的门当户对了。
此外,如果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的读者朋友们,对很多作者的引述论证会领悟得更为轻松;倘若没有读过,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补补“孔孟之道”的功课。
3.《牛棚杂忆》作者:季羡林
豆瓣评分:8.4(4117人评价)
书虫小语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讲,文革的印象,大抵只能从隔代亲戚口中或者影视剧里获得。
从小父母和社会都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本不以为然,读罢此书,才深深觉得,何止是幸福,该是多大的幸运啊!
按照作者的话来讲,文革批斗的纲领就是三个字——“折磨人”。变着法子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折磨,甚至稍微轻点的作者都会选择性忘记了,这些能记住的东西,都是血与泪的教训。
什么喷气式批斗法,晚间审讯,牛棚改造······
按照作者的话来讲,“我不知道,我们是置身于人的世界,还是鬼的世界,抑或是牲畜的世界。”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这场人吃人的浩劫,又怎么能写出,“人类的劣根性,过去被掩盖住,现在完全‘解放’了。”
从“廿年一觉燕园梦,赢得反党反社会”,到“我们都变成了失掉笑容不会表情的木雕泥塑,我们都从‘人’变成了‘非人’,这也算是一种‘异化’吧。”
这种刚开始还心存侥幸,略带幽默,到后来惶恐不得终日,麻木的心理变化过程,小书虫看了也会有难以想象的心酸心寒。
即便如此,从回忆痛苦,到写成文字再揭一遍疮疤,想来这种痛苦也比当时消弭了大半吧。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读这本书不是为了“找刺激”,而是铭记,历史是最真实的提醒。
4.《贵族之家》作者: [俄] 屠格涅夫
豆瓣评分:7.9(449人评价)
书虫小语《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俄国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的爱情和人生悲剧。
拉夫列茨基是一位接近中年的已婚男子,他的夫人是年轻时深深迷恋的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瓦尔瓦拉。然而一次偶然拉夫列茨基撞破了妻子的不贞行为,让他对婚姻大失所望愤然离家。
回国后,他遇到了年方十九、美丽而善解人意的莉莎,两个互生爱慕迅速坠入爱河。报刊上妻子的死讯,让拉夫列茨基再一次对未来产生憧憬。
不幸的是,妻子的突然归来,彻底打破了两人的所有幻想,死讯竟是讹传。
结局是悲凉的。莉莎进入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而拉夫列茨基虽然答应妻子不离婚的请求,但也是独自一人回到乡下,形单影只地度过余生。
拉夫烈茨基是俄罗斯文学中已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多余人”,但是与利己主义的“多余人”类型不同,拉夫列茨基热情过,并为个人的幸福追求过。
这部哀婉动人,带着浓浓抒情意味的作品,真真切切能感染读者,与其细腻的心理描写不无关系。
5.《亚洲腹地旅行记》推荐教授:夏正楷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作者:斯文·赫定 (Hedin S.A.)
豆瓣评分:8.6(70人评价)
书虫小语最后要介绍的是一本探险故事书,作者更是被称为“西域探险之父”,一个相当牛叉的人物。
跟着作者的描述,我们会体验戈壁的荒凉,发现楼兰的异域之美,翻越壮阔的喜马拉雅······
40年的探险生涯可谓和其丰富,而我们大多数人恐怕还在吭哧吭哧的搬砖,下班后期待的也不过是一个葛优躺。
当然,来一场惊险万分的探险,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大自然的面前,渺小的人类如何利用智慧去争取生存的机会,从而逢凶化吉。
若不是作者具备执着的,狂热的精神,和冒险的潜质及能力,普通人是难以进行这场持续的人生挑战的。
他从幼年就立下此志并笃定一生,没有超乎常人的意志,自然成就不了这本伟大的书籍。
看这本书就仿佛再次跟着作者的旅行日记回忆历历在目的心境,难怪别人说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还是一种修行。
1.如题所问,请回答2018。
结尾彩蛋想不起来?不爱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