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在北大,长在北大,学在北大,这位哈佛终身教授最近回国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生在北大,长在北大,学在北大,这位哈佛终身教授最近回国了

2018-07-05 12:17:30 作者:未名读书牛 阅读:载入中…

生在北大,长在北大,学在北大,这位哈佛终身教授最近回国了

  一则新闻屏幕

  2018年7月1日起,

  著名科学家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大任教,

  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北大官网报道

  谢教授到底多牛?

  值得北大轰动

  朋友圈刷屏?

  1999年,37岁的谢晓亮

  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

  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终身正教授

  Harvard 哈佛大学

  哈佛任教十年后,

  2009年,谢晓亮,

  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

  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

  Named Professor

  Named Professor是什么概念

  就是会塑雕塑的那种

  反正很牛

  哈佛大学官方网站

  谢晓亮的介绍

  这论文数量

  多!

  生在北大

  1962年6月,

  谢晓亮出生于北京,

  父亲谢有畅与母亲杨骏英

  皆为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教授

  谢有畅,物理学家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和固体表面化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杨骏英,化学家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光荣退休

  学在北大

  谢晓亮从北大附属幼儿园开始

  北大附属小学

  北大附属中学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业余时间还旁听了物理系和数学系的课程

  还利用暑假到实验室实验,学有机合成,

  又写计算机程序做化学计算

  北京大学未名湖

  谢晓亮北大毕业

  在UCSD攻读了博士学位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简称为UCSD,

  又常译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是设立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拉霍亚(La Jolla)

  的一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隶属于著名的加州大学系统

  是北美顶尖大学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该校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盟校,

  属于Tier-1(最高级别) 全美最顶尖公立大学之一。

  博士毕业后在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

  芝加哥大学

  1989年,博士毕业后去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格

  雷厄姆·弗莱明(Graham Fleming)的实验室做博士后。

  1992年,进入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工作,

  从事单个分子光谱和动力学、

  超高分辨光学成像研究,

  是PNNL自1965年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1999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

  学术成就

  谢晓亮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

  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

  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

  

  2012年谢晓亮在

  单细胞全基因组学研究有了突破进展

  开发了单细胞全基因组均匀扩增的新方法

  多重退火循环扩增法(MALBAC)。

  2014年9月19日,

  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

  标志着中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4月,

  谢晓亮教授共发表SCI收录科学论文210余篇。

  210余篇

  ……

  ……

  1999年谢晓亮进入哈佛大学任教来,

  二十年

  培养了一百多名博士和博士后,

  截止到2017年,

  他所培养的学生在世界四十多所大学任教,

  其中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下

  谢晓亮在哈佛培养的学生

  齐聚哈佛

  二十年时间献给哈佛

  谢晓亮在哈佛培养的学生

  还有这样的四页多

  小编辑数了一下

  世界知名大学、医学院

  科研机构任教工作的

  一百多位

  很多都是大陆去哈佛留学

  后来又回到大陆工作

  评价

  做事情就是要持之以恒

  不要放弃,要坚持

  要不怕困难的做下去,

  要有耐心

  不要追求那种短期就能出成果东西

  谢晓亮常常会用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一个研究,

  他发现自己做错的东西,

  也不放弃,重新开始做,

  所以,坚持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是他获得成功肯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对我也意义重大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

  哈佛教授 庄小威

  (中科大少年班,

  72年生在江苏省)

  谢晓亮的第一个基础研究工作是1998年开展的单分子酶学,

  他开创了在单分子层面生命过程的研究。

  近年他又开始探探索医学上的应用

  中国引进现代医学后,

  在现代药学方面只有少数几个药物作用领域发现

  在现代医学技术上唯一的发明和应用就是

  谢晓亮和汤富酬、乔杰三个团队合作诞生的‘MALBAC婴儿’。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饶毅评价)

  谢晓亮的MALBAC技术能够改变整个生物医学,

  其对未来精准医学的发展和应用的贡献不可限量的。

  “获得终身教授的人很多,

  但真正能够在人类历史上,

  特别科技史上留下印记的科学家非常少见

  而谢晓亮将理论和技术结合

  用技术解决科学问题

  是引领整个科学界发展的真正的一流科学家,

  他是一个让你无法预知将来还会做出什么创造性工作的科学家。

  这是一个科学家具有潜在创造力影响力、引领力的标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

  随着谢晓亮的全职回归北大

  中国可能再添诺贝尔奖

  北大可能要收获第二枚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得第一枚自然科学类诺奖

  早就该得诺奖

  引发的争议

  201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

  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

  Eric Betzig、William Moerner 和德国科学家Stefan Hell,

  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

  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但是这个领域真正的权威是谢晓亮

  他主导研制的以快速拉曼散射为主的高灵敏

  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

  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对落选诺奖

  谢晓亮很坦然

  也没有去多想

  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

  但是了解他学术进展的人相信

  他肯定会拿诺贝尔奖

  热心公益的科学家

  除了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

  谢晓亮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作为未来论坛科学委员会委员之一,

  他与丁洪、何川、李凯、饶毅、田刚、王晓东、文小刚、夏志宏一起,

  全程参与了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工作。

  他表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社会的每一员都受益于科学的发展。

  未来科学大奖来自于民间

  将成为国家、政府奖励科学研究、

  科技创新的有力补充

  民间资本的介入能使中国对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更加多元化。

  谢晓亮亦曾被富士康CEO郭台铭点名,

  参加了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

  谢晓亮称,自己一位好友姐姐数年前

  正是因为患上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又称“渐冻人症”,

  “冰桶挑战”正是为此募捐的创意连环慈善活动)而病逝,

  因此非常乐意参与此项挑战。

  而他的实验室发明的新的光学成像技术

  ——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

  则有望用于ALS的早期检测

  科学家也很帅

  “Live long and prosper(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这是科幻经典星际迷航》中的经典台词

  而在真实世界中,

  正是因为有了奋斗在各个领域的科学家,

  才有了人类文明的螽斯蛰蛰,瓜瓞緜緜。

  谢晓亮曾说过:

  原子宇宙比比皆是

  但如果只有独立的原子们,

  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无趣,

  没有生命、没有爱。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分子的产生

  分子们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分子,

  这才有了生命。

  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健康新生儿呱呱坠地时,

  无数个家庭喜悦欢笑幸福泪水

  便是对我们的科学家们最好的褒奖。

  如今

  谢晓亮全职回归北大

  诺贝尔奖不诺贝尔奖不重要

  重要的是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国人

  开始引领科学的进步

  开创对世界的探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