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八月十五 月圆中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八月十五 月圆中秋

2018-09-24 09:30:55 来源:星星点点 阅读:载入中…

八月十五 月圆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有悠久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重要礼物

  中秋佳节,月圆情圆,家圆人圆,每到中秋的夜晚,银月皓洁,星光璀璨,家家户户月夜相聚感受着家的味道。中秋节,承载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萦绕着淡淡的离愁,浓浓的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不仅是一场天上人间对话,更是人们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

  中秋佳节是圆的,月儿圆,饼儿圆,还有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的主题,也是每个人心理最理想归宿。无论是寄托给满月的愿望,还是月圆之夜各种的习俗。而这种世上最“圆”的事物,应承了我们追求人生顺利和事业圆满心理

  中秋佳节是甜的,人儿甜,心儿甜。星空,皓月,夜色,家人,串连成一道音符,弹奏着团圆的乐曲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仰望星空的满月,品香甜,说相聚,道相思,诉衷肠,沉浸于欢聚的喜悦之中,品尝着家的味道,甜甜的笑脸凝成永恒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情是家最暖,家是温馨宁静、起航停泊的港湾。不管你身在何地、漂向何方,不管你心有多大、身板有多硬,对家的思念,就如同在急流中返航船舶,总是那么迫不及待,总是一路风雨无阻。家是我们生活中永不干枯的源泉,给了我们依靠,给了我们幸福,给了我们拼搏的力量,给了我们志在四方勇气。中秋了,能不能返航,都给家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问声好,家中老少也就放心了。

  家就是家,不分大小,亦无贫富,无论是在深山,还是处于闹市,心中有家,常常回家,给父母捶捶背,与兄妹唠唠瞌,厨房里打打下手,一起吃一餐团圆饭,倾情释怀,和睦幸福。每年中秋佳节,再忙再没时间,也要好好地咀嚼咀嚼家的味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月儿圆,思念在心间;家团圆,人团圆,万事皆团圆;感谢一路走来所有朋友的关爱支持,值此佳节到来之际祝福所有朋友中秋快乐,阖家幸福!感恩有您!幸福有您!圆圆满满有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八月十五 月圆中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