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街谣
锦街谣
锦街的阳光厚实而逼人,泼在高竹竿上轻舞飞扬的印花布上。街路上叫卖声不绝,人头攒动,这里挂着一幅“万花争春”,那里晒着一幅“百鸟朝凤”,好不热闹!
我抹了一把汗,听朋友在一旁说,她经常一个人跑来这里闲逛,因为这里热闹。是了,“锦街”自是繁华似锦的,人气喧嚣似乎总能抚平不安和苦难。
只是一路看来,我倒未寻得几幅称心的针锈,只思量着找一处阴凉小巷歇脚。不一会儿果然觅得一条小巷。古旧的气息从枯朽的门板、斑驳的粉墙、青石的缝隙里渗透出来,我看向朋友,她耸耸肩表示没来过。烟雾中长长的小巷被岁月浸染得空无一人,却牵出了我心中纯粹的向往。
走近街尾的店铺,招牌上写着“收购头发”,不禁好奇,推门而入。一白衣老妇人坐在绣架前,她闻声抬头,皱眉眯了眯眼,随即摘下眼镜,换了副戴上,这才看清一般,说道:“你头发太短,我要肩下还长四十公分的。”
我愣了下,忙道:“我不是卖头发的。”她恍然一笑:“那是来买发绣的了。”
朋友是个赏针绣的行家,凑近一幅瞧了,大加赞叹。那是一幅柳枝观音,或许是以发为引,观音更显慈悲立体,花纹细腻,貌若鬼工。于是我说:“倘若到大路上开店去,一定门庭若市。”
妇人笑了笑,没说话。我随即了然:“以发为线,一定耗时很多,怕是供不应求啊!”
那妇人拈了根墨发丝穿入针孔中,接话道:“我从前是在大路上开的,卖得甚好,但不是发绣。来买的人不大喜欢发绣,认为发绣太素太净,没个喜气,日子长了我便不绣发绣了,因为卖不出去。”
她顿了顿,继续说:“年轻时我喜欢争风头,自号锦街第一家,之后我丈夫去了,他只留了一样。”妇人站起身,明媚一笑,“是我俩结婚后,割发绣的一幅送子观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