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跑边写 | 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文丨玥玥她爹
已经忘记在村上春树的哪本书里看过类似的内容:年少时,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如一扇又一扇的窗户在眼前开启,见着了许多之前所不知晓之事物,从此,拓宽了眼界,视线也从自己的脚下一直延伸至天际。随着一个个惊喜的显现,内心的空白被一个个填写圆满。步入中年,放弃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只留下我们喜欢且能做好的事物。就像年少时打开的窗户,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而一扇扇地被合上,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一、二扇依然敞开着。有的是因为自认为无趣而自己主动合上,有些却是因为他人而被动地失去。
正是余下的窗户已为数不多,中年人几乎没有了多余的选择,我也如村上春树那般怀疑,所谓的“四十不惑”不是人入四十时已把余生的道路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即不是因为“懂得”而“不惑”,而是在经过大浪淘沙般地洗涮后,多数中年者已然没有太多的取舍,只得“不惑”地一条道走下去。
既然没太多的选择,一条道走下去。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有好与坏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坏自然是指“四十不惑”者的无可奈何,没有了选择便意味着没有了年轻人般的机会。所谓好是指,我们可以好好地规划下怎么走好这条道,既然不能走得更宽,那就把仅有的窄路走得更稳更久远。
所以,村上春树在书里告诉我,余生唯剩下“边跑边写”:他时常离开日本去很多地方,其目的是为了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每到一处除去安排好住处,就是寻找一处可以跑步的地方,倘若运气好能找着一处学校的操场,当然更多的时候只能在一处冷落的街道上,但不论是什么,他都坚持跑起来。
跑,从生理层面而言,是为延长自己的生命,只有优秀的体质和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是说时间是世上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吗?陪跑了近十来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也许在很久的将来会获得人生中唯一一次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评语可以这样“与他水平相匹配的文学家,不是因为之前已获奖,就是不幸走在村上之前。”但从心理层面来讲,跑步是人生的一次马拉松,从出生到死去,既不是出发时的爆发力,也不是最后一程咬紧牙关的尽力冲刺,而是处于两者间的那段最长距离内的坚持。许多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决心。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与坚持每天跑步差不多都是从村上春树自30岁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也许,每天坚持跑步和写作要比每天写什么跑多远来的更有意义。(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写,一方面是记录下自己以及周围所见之事物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待到两鬓斑白之时,可以拿出来回忆那些曾经。很多东西,也许你某天突然悟到,那些失去的东西成为了你最为满意的回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自己面临的生活的思考与总结,即便诸多事物没有了重复的可能,但于读者而言却是可以避免“重蹈覆辙”,说不定有许多人会因为得到你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呢!倘若没有也不打紧,能给后来者以少许的生活经验,使社会成本下降,对于作为过来人的作者而言,也是极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愿意去读那些好书,包括村上春树的书,还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给大家某些启示或过去某段世事的回忆?
村上春树是位“跑步作家”。村上春树的跑与写,是联系在一起的。他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他常年累月在世界各地奔跑着,一边跑一边写下自己所见或所想的。
村上春树热爱跑步,理由很多。一来,跑步常常是个人的事,不需要寻找伙伴(当然有位志同道合的跑伴更理想),如此,可以免去找人的时间浪费;二来,跑步之时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你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想你之前一直未想清楚的事情或人物,好处是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你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听喜欢的音乐,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做为男生跑步者,甚至有机会偷偷一眼同在跑步的漂亮女人,那优雅的跑姿,待到时间长久之后,你与她还有成为相熟之人的可能。世上有许多人的相识,就在那些不刻意间的相遇。
诚然,跑步枯燥、单调,村上春树却能看出如此之多的好处 —— 他不仅有常人所没有的毅力,更有常人所没有的乐观精神。
边跑边写,慢慢跑缓缓写,迎朝霞待夕阳!
- 作者简介 -
原名:张宝友,笔名:玥玥她爹 浙江兰溪人,作为一名大学里学经济学的普通老师,却无意误入写作,至此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愿意与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聊天。
欢迎更多的原创作者向“民国文艺”踊跃投稿,投稿邮箱:wenyizhiguang@163.com,没有稿费。文章要求:1)民国文艺题材;2)原创;3)未在任何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发表;4)篇幅适中;5)附笔名与一小段作者简介(非必需)。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