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婚姻划了一道伤口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作者 | 彭暖暖
资深心理咨询师
胡慎之工作室签约咨询师
『爱是天生的。没有人不会爱。
只是有的爱没有被唤醒,或是害怕被唤醒。』
一女子买了一双高跟鞋,
跟细细的,穿得伤痕累累,
置之鞋柜8年。
一日搞卫生,发现这双鞋,
为免浪费,急急穿起,
脚趾、脚背血迹斑斑。
问:干嘛折磨自己?
答:这鞋贵,舍不得丢;不穿又可惜。
晕,难道穿什么鞋就有什么样的婚姻?
这女子的婚姻就像这双高跟鞋,
抗战8年,离又离不了,好又不想好,
浑身伤痛,还在撑着,
折磨得自己“不近人情”。
这婚姻穿得脚疼,
为何还要在婚姻里呆着?
为什么你离不了婚?
01 对疼痛上瘾
而困境是你越想改变他,他好像越“变本加厉”。
“变本加厉”实际上是我们的错觉,
我们非常希望:
说一次,伴侣就立马改变了。
伴侣20多年、30多年的经历,
怎么可能一句话改变?
而且,这30多年的经历,
不管你怎么觉得不好,
对他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他是靠着这笔财富生活下来的。
伴侣的“变本加厉”或“停步不前”,
使夫妻开始吵架、冷战,开始了磨合。
每一次磨合,每一次吵架,
对于婚姻,相当于一次宫缩。
婚姻的疼痛是难免的。
有的婚姻是微痛,
有的是阵痛,有的是剧痛。
婚姻有时候确实取决于你的耐痛程度。
当婚姻疼痛时,
有的夫妻合作处理它,
有的是独自一个人默默处理。
有的可能是喜欢这个疼痛的,
就像明知高跟鞋会疼出血,仍要穿。
这个疼痛可以证明自己还活着,还在婚姻里。
在婚姻里,可能表示着不想重复父母等的过去。
所以有点瘾。
02不能服输
作为妻子,
也许你败给了另一个女人,也就是小三。
也许你败给了一个你看不起的男人,
也就是你的丈夫。
也许你败给了自己,你很少败过。
作为丈夫,
败给妻子,怎么可能?
宁愿败给情人,也不能败给妻子。
妻子是附属品,情人是赠品。
当然投入很多在情人身上的另当别论。
贴上“前夫”“前妻”标签,
就是休妻、休夫,是一个耻辱。
守住婚姻这个外壳,
至少不用向社会大声宣布:我是个失败的人。
也表明不轻易向另一个人认输的决心。
当然也有报复心理:
不离婚,拖死你们。
当然也有可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多年后,丈夫重病,情人蒸发,不离不弃的妻子”
总有新闻如此报道。
这个“不服输”怎么来的呢?
对这段婚姻、这个人,
自己认为投入很多很多的,
一般不舍得离婚。
经历失败少的,也会“败不起”。
离婚太未知,
不知是双赢,还是双输?
不知是赢还是输?
赢的是自己还好,如输,输不下这口气!
佛都说了: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如是对方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
03我不值得被温柔对待
不靠颜值,在婚姻里底气十足的女人,
民间流传过一个,就是李德全。
李德全,民国将军冯玉祥的妻子。
圆脸、黑红的两腮,典型的蒙古人。
结婚那天,李德全问:你怎么就看好我了呢?
冯玉祥反问:是什么让你决定嫁给我?
李德全笑了:上帝怕你不为民做事,派我来监督你。
你的婚姻和你的美丽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和你的自卑有关系。
自卑的人,一常看到自己的不足:
明明很美,还能说出自己无数的丑:
皮肤不够白,身材不够高……
好像只有自己“一无是处”,才能“如释重负”:
我就是这么差劲,不要对我有指望,不要对我太好。
因为常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
就像林黛玉,还泪还命,仍不敢相信宝玉对她的爱。
自卑的人,活得很累,把别人对自己的每一笔“好”,
记在心上,心里装满了很多他、她……
惟独没有自己。
这类人活得很沉重,感觉欠每一个人的,
所以走路抬不起头,说话细声细气,行为讨好。
每天看着帐本,觉得自己还也还不完,
被锁在愧疚里。
常会想:
“我这么糟糕,
没什么人会爱我,
婚姻就是捱嘛。
如果离婚,会更糟糕。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如果说夫妻是婚姻的双翼,
离婚则是用一个翅膀飞。
一个翅膀飞,要付出多少努力,
才能保持平衡,不被摔下来?
离婚并不是结束了一个家,
而是意味着开始另一个家。
要摔多少次,
才能使一个翅膀拥有一对翅膀的力量?
披着婚姻这个外壳,
至少可以理直气壮要求另一半。
离婚后,要求矮了一节:
伴侣成“外人”,你怎能要求?(好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在困难时,前伴侣理直气壮拒绝:
我已尽力做到我能做到了。
是啊,作为“外人”,他可能已尽全力。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感觉生活的残酷。
婚是离了,离开的另一方“两袖清风”,
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堆废墟,
让你“待重头收拾旧山河,空悲切”。
没有重振山河的雄心,
离婚只是婚姻的加重版,
疼痛锥心,甚至让你走不动。
不相信离婚后自己能过好,
离婚后仍有拒绝的权力,
离婚后仍有提要求的权力,
不相信自己有面对困难的能力。
不能像李德全那样懂得自己,欣赏自己。
05不能分离
离婚,意味着彻底一个人。
有些人是不能承受分离的。
一类是与父母共生的人。
不允许自己有分离。
分离就是背叛和灾难。
一类是与父母疏远的人。
从没享受过共生,一辈子渴望共生,
共生就是他/她的梦想。
所谓共生,
与父母共生的人,从小被父母滋养长大,
对分离有渴望又有恐惧。
结婚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
但结婚后,仍听父母的。
这类家庭不允许分离。
所以离婚的恐惧会战胜离婚的愿望。
当然,如果父母让他们离婚,
他们会做到法律上的冲动“离婚”,
但心理“离婚”做不到,
整个家庭都做不到,包括父母。
这类型夫妻的离婚后,
前伴侣的任何举动都会波动整个家庭。
这类型的伴侣有点像瓷娃娃,
一点挫折就易碎。
这类家庭却坚不可摧,每个成员抱团生活,抱团取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父母就像母鸡,全力呵护小鸡们。
与父母疏远的人,
深深体会过“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是很可怕的”,
他们很早就学会照顾自己。
他们练就了过人的本领:
自理能力强、有计划、有目标。
他们喜欢关系,
喜欢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
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
但当关系建立起来后,
他们会以推开他人的方式渴望亲密。
太亲密会让他们感到害怕,
他们担心,总有一天会分离。
分离,对他们意味着被抛弃。
他们不想再次被抛弃。
他们养猫养狗养植物,
这些是不会抛弃他们的。
06对他/她有感情
不愿离婚中,听得最多的是,
为了孩子、面子不能离婚,
其实都是借口。
不愿离婚后面可能掩盖着对他/她的感情。
否认对伴侣的感情有什么好处呢?
一可以降低自己对伴侣的期待,使自己在婚姻里没那么痛苦。
二避免自我攻击:这人如此对待我,我还一往情深,多么愚蠢和可笑!
结婚数年,夫妻怎么可能没感情。
尤其是初婚,不舍的情感更多。
结婚本来就是想和伴侣白头到老的。
这种婚姻是可以挽救的。
继续婚姻,请不要说这两句话
如果婚姻很痛,痛得让你忍不住嗷嗷大叫,
但仍决定婚姻里待着,那么请不要说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孩子,为了你, 爸妈不离婚”
当你对孩子说: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向孩子喊痛:
孩子,妈妈痛得受不了。
孩子听到这句话,
是什么感受?会想什么?
孩子会比你更痛彻心扉。
孩子会想:
妈妈在向我发出呼救,我必须去救他/她!
孩子会不顾一切地去做些什么,
当孩子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时,
孩子会把父母的痛接过来,扛在自己身上,
以为这样父亲或母亲的疼痛会减轻一些。
你的孩子不是巨婴。
从那时开始,你的孩子比你还成熟。
与此同时,
你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的伟大妈妈或伟大爸爸,
但你的孩子变成了千古罪人。
因为他,父母才会这么不幸福;
因为他,家庭气氛才如此沉重。
他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受欢迎的。
如果孩子看到了懦弱,他会痛恨这个懦弱,
但他分不清这是懦弱还是爱。
因为父母是因为爱他才不离婚的。
但这爱,是爱吗?
这爱里分明有父母的懦弱!
第二句话:“他/她没有爱的能力”
当你对伴侣说:你没有爱的能力,
可能是说不来的“呐喊”
想让那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幡然醒悟”。
这句话,说多无益,
就像谎话说多了,自己也信了。
而你偏偏是不想相信的,所以摇旗呐喊。
这句话,说多了,
你就给自己的婚姻判了刑:无爱的婚姻。
你就给你的婚姻切了一道伤口:很深很长。
你没有想过缝合,因为太绝望,你觉得缝合不了。
你进行了包扎,用纱布一层层地把自己包裹起来,
你认为可以了,但血从纱布一点点渗出来,
不会断。
你还得踩在“高跟鞋”上,
血迹斑斑,坚守婚姻。
如果你觉得你的婚姻有希望,
你也想尝试发生变化,他不会爱,
那你就教会他。
你要变成他模仿、学习的榜样。
如果你想让他自学成才,
那你就得忍受“高跟鞋”的痛苦。
爱是天生的。没有人不会爱。
只是有的爱没有被唤醒,或是害怕被唤醒。
不要把自己活成弱者,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老胡轻心理第九课
《如何克服自卑,自信接纳自己》,
下周三晚上21:20开课啦!
戳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有什么问题可添加小助手询问哦!
<The End>
亲密关系小组招募啦抓住爱的手 | 一起探讨亲密关系中的情和爱
(请点击该链接,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
婚姻失败,因为你爱上的是爱情
谢谢你的赞赏和鼓励 ☟
☟ 戳阅读原文,购买老胡轻心理系列课